摇椅及其所使用的弹簧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40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摇椅及其所使用的弹簧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椅子具备靠背,靠背经由与底座(2)连结的第一背框(14)而进行后倾动。当靠背进行后倾动时,第一背框(14)以第一轴(16)为中心转动,于是,载荷经由推块(62)而作用于弹簧单元(50)。弹簧单元(50)具有筒状的第一弹簧座(53)和内置于第一弹簧座(53)的压缩螺旋弹簧(54)、在前端露出的状态下与第一弹簧座(53)嵌合的第二弹簧座(55),利用推块(62)按压第二弹簧座(55)。当弹簧单元(50)以支轴(60)为中心转动时,载荷的作用点发生变化而作用于弹簧单元的力矩变化。弹簧单元(50)因周面凸轮(70)的旋转而姿势变化。
【专利说明】摇椅及其所使用的弹簧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发明涉及一种使靠背抵抗弹簧单元进行后倾动的摇椅,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调节与靠背的后倾动相对的弹簧单元的阻力的大小的摇椅。而且本申请发明也包含摇椅所使用的弹簧单元。
【背景技术】
[0002]摇椅具有对靠背的后倾动施加阻力的弹簧单元,通常设有改变与靠背的后倾动相对的弹簧单元的阻力的大小(即,在摇动时作用于身体的靠背的反力的大小)的弹力调节单元。作为弹簧单元,多使用压缩螺旋弹簧。另一方面,弹力调节装置具有使用了旋转式螺钉的无级方式和使用了凸轮或杆的有级方式。
[0003]作为改变弹簧单元的阻力的大小的机构,大体分为改变与弹簧单元相对的初始加压的大小的方式、和改变作用于弹簧单元的力矩的方式。作为前者的方式,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利用可动弹簧座对压缩螺旋弹簧进行支承的结构中,利用周面凸轮支承可动弹簧座,通过使周面凸轮旋转而改变压缩螺旋弹簧的初始弹性力。
[0004]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将压缩螺旋弹簧嵌入伸缩式的2个弹簧座,将一方的弹簧座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底座连结并利用另一方的弹簧座来承受摇动的载荷的结构中,利用带捏手的调节螺钉使另一方的弹簧座移动,由此使压缩螺旋弹簧转动。
[0005]需要说明的是,摇动用弹簧单元即使在人未倚靠于靠背的状态下也施加载荷。即,向弹簧单元施加预张力(预备负载)。这是因为,若不施加预张力,由于人的倚靠而靠背无阻力地突然较大地后倾,非常危险。而且,在与靠背的后倾连动而座后倾的同步椅子('> ”口椅子)的情况下,摇动用弹簧的预张力也起到仅仅是就座的话就将座保持为不会后倾的作用。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9312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69254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5191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当使用专利文献1、2那样的周面凸轮作为弹簧单元的弹力调节单元(反力调节单元)时,具有能够以单次操作调节摇动时的弹力的优点。然而,在使周面凸轮旋转的情况下,使载荷的作用点向相邻的凸轮面转移中,必须暂时使螺旋弹簧压缩,因此为了使周面凸轮轻快地旋转而必须增大捏手。
[0012]另一方面,当如专利文献3那样采用使弹簧转动而改变力矩的方式时,与利用凸轮对螺旋弹簧进行支承的方式相比,弹力调节的操作所需的力减轻,但是若不使调节螺钉旋转几次则无法变更螺旋弹簧的姿势,因此存在调节操作麻烦这样的问题。
[0013]本申请发明鉴于这种现状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弹力调节机构。而且,在本申请中公开了较多的改良点,且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提供上述的改良点。
[0014]作为本申请发明的对象的椅子具备座、后倾动自如的靠背、向所述靠背的后倾动施加阻力的摇动用弹簧单元、改变与所述靠背的后倾动相对的所述弹簧单元的阻力的程度的弹力调节构件作为基本结构。并且,本申请发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各种展开。首先,第一发明为上位概念,在该发明中,所述弹力调节构件是能够在人就座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操作的凸轮,通过所述凸轮来改变与所述靠背的后倾动相伴的摇动载荷作用于所述弹簧单元的位置,由此改变作用于所述弹簧单元的力矩而调节弹簧单元的阻力的程度。
[0015]第一发明能够进行各种展开。作为第一发明的展开例,在第二发明中,该摇椅具有设置在腿的上端的底座和后倾动自如地与所述底座连结的背框,在所述背框中的隔着倾动中心而与所述靠背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设有与所述弹簧单元抵接的按压部,所述弹簧单元是前后方向长的绕轴心卷绕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其前部为中心而上下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并且其后端成为由所述背框的按压部按压的载荷承受部,而且,所述背框的按压部在侧视下成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状,以容许所述弹簧单元的转动。
[0016]第二发明的展开例是第三发明,在此发明中,所述压缩螺旋弹簧内置在沿前后方向伸缩的弹簧保持体内,所述凸轮是周面凸轮且在外周面上形成距轴心的距离不同的多个凸轮面,在所述弹簧保持体设有供所述周面凸轮中的多个凸轮面选择性地抵接的凸轮承受部。
[0017]第三发明的优选的展开例是第四发明,在此发明中,所述弹簧保持体由前后滑动自如地嵌合并从一端和另一端支承所述弹簧的2个弹簧座构成,所述2个弹簧座将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保持成在预备压缩的状态下不能脱落。第二发明也可以展开作为第五发明。在该第五发明中,设有将所述弹簧单元保持成与凸轮紧贴的状态的背离防止单元,所述背离防止单元具有容许所述凸轮旋转的弹性部。
[0018]本申请发明也包含弹簧单元。该弹簧单元的第六发明具备压缩螺旋弹簧和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一端和另一端支承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2个弹簧座,所述2个弹簧座伸缩自如地嵌合,并将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保持成在预备压缩的状态下不能背离,在所述2个弹簧座中的一方设有供椅子的摇动载荷作用的载荷承受部,在另一方设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椅子的结构构件连结的连结部。
[0019]发明效果
[0020]本申请发明通过改变作用于摇动用弹簧单元的力矩而进行摇动的弹力调节,由于不是改变作用于摇动用弹簧的初始载荷(预张力)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或显著地抑制弹簧单元的弹性复原力作为阻力对凸轮的旋转作用的情况。因此,即使是紧凑的操作构件,也能够轻快地对凸轮进行旋转操作。即,通过紧凑的操作构件能够以单次操作且轻快地进行摇动用弹簧单元的弹力调节。
[0021]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当使螺旋弹簧以其载荷承受点从靠背的倾动支点远离的方式转动时,作用于螺旋弹簧的力矩减小而在摇动时,弹簧成为“坚硬”状态。反之,当使螺旋弹簧以其载荷承受点接近靠背的倾动支点的方式转动时,作用于螺旋弹簧的力矩增大,在摇动时,弹簧成为“柔软”状态。在通过如此改变力矩而进行弹力调节时,螺旋弹簧优选与其姿势无关地使弹性复原力恒定。
[0022]然而,在专利文献3中,使摇动的力矩作用于压缩螺旋弹簧的面(载荷的作用面)在侧视下成为直线姿势,因此,当使压缩螺旋弹簧转动时,压缩螺旋弹簧的整体的长度变化,初始弹性力变化。准确而言,当使压缩螺旋弹簧以其载荷作用点从靠背的倾动支点远离的方式转动时,压缩螺旋弹簧伸长而初始弹性力减弱,反之,当使压缩螺旋弹簧以其载荷作用点接近靠背的倾动支点的方式转动时,压缩螺旋弹簧收缩而初始弹性力增强。因此,压缩螺旋弹簧的伸缩以抵消力矩的强弱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
[0023]相对于此,在本申请的第二发明中,由于背框的按压部在侧视下成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状,因此能够不改变压缩螺旋弹簧的长度而使其转动。因此,能够以适当的程度改变摇动的弹力,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或抑制压缩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于凸轮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发明的情况下,凸轮承受部的侧视形状优选以压缩螺旋弹簧的转动支点为中心的曲率半径的圆弧状。
[0024]当如第三发明那样将压缩螺旋弹簧内置在伸缩式的弹簧保持体内时,能够更简单地实现压缩螺旋弹簧的姿势变更。这种情况下,当如第四发明及第六发明那样将弹簧保持体的结构构件保持为不能脱落时,不仅能够减轻构件管理的劳力和时间,而且椅子的组装也容易,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或抑制压缩螺旋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于凸轮承受部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弹力调节的操作性。
[0025]进而言之,如已述那样压缩螺旋弹簧即使在非摇动状态下也会施加预张力,但以往将压缩螺旋弹簧和弹簧座等的构件分别作为零散的部件进行制造而装入,因此,在使压缩螺旋弹簧收缩的状态下进行可动弹簧座的安装等,因此部件管理花费劳力和时间,并且椅子的组装也麻烦,但是在本申请的第四发明及第六发明中,压缩螺旋弹簧以施加了预张力的状态内置于弹簧保持体,因此能够减轻部件管理的劳力和时间,并且也能极其简单地进行椅子的组装。
[0026]在改变弹簧单元的姿势等而改变力矩时,弹簧单元等由凸轮的凸轮面按压而进行转动等,但是在单一的周面凸轮的情况下,即使能够按压弹簧单元等也无法拉拽,因此即使通过某种手段使凸轮向某个方向旋转也需要保持弹簧单元等移动这样的可逆性。
[0027]关于这一点,当采用第五发明而设置背离防止单元时,能够确保可逆性而担保凸轮的功能。而且,当如第五发明那样在背离防止单元设置弹性构件时,在向相邻的凸轮面的转移中先发生弹性构件,因此在凸轮面的转移时能够确保喀哒这样的咔哒感。因此,人能够准确地把握弹力被调节后的状态,从而优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外观的图,(A)是从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B)是从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O是侧视图。
[0029]图2中,(A)是椅子整体的分离立体图,(B)是背框的纵剖侧视图。
[0030]图3是椅子整体的分离立体图。
[0031]图4中,(A)是从前下方观察支承机构部得到的立体图,(B)是从横向下方观察支承机构部得到的立体图。[0032]图5是支承机构部的分离立体图。
[0033]图6中,(A)是将座部翻过来的状态下的分离立体图,(B)是座外壳和中间配件的分离立体图,(O是座外壳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34]图7是以底座为中心的支承机构部的俯视图。
[0035]图8中,(A)是以底座为中心的支承机构部的局部分离立体图,(B)是图7的VIIIA-VIIIA视剖视图,(C)是图7的VIIIC-VIIIC视剖视图。
[0036]图9中,(A)是支承机构部的纵剖侧视图,(B)是压动轴和弹簧接触件的分离立体图。
[0037]图10中,(A)是图7的X1-XI视下观察到的说明用剖视图,(B) (C)是(A)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11中,(A)是弹力调节单元和底座的分离立体图,(B)是弹力调节构件的局部分离立体图。
[0039]图12中,(A)是弹力调节构件的分离立体图,(B)是弹簧保持体的分离立体图,(C)是弹簧单元的立体图。
[0040]图13是弹力调节构件的分离立体图。
[0041]图14中,(A)是中间配件和锁定装置的分离立体图,(B)是支承机构部的分离立体图。
[0042]图15中,(A)是表示锁定装置的安装状态的下方立体图,(B)是锁定装置的立体图,(C)是表示锁定装置的防脱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43]图16中,(A) (B)均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力调节单元的分离立体图。
[0044]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弹力调节单元的立体图,(B)是表示弹力调节构件与底座的关系的分离侧视图。
[0045]图18是表示第三?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46]图19是座的分离立体图。
[0047]图20中,(A)是主要部分的俯视图,(B)是从侧方观察(A)的局部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0048]图21中,(A)是图20 (A)的IA-1A视剖视图,(B)是从B-B视方向观察图20 (A)得到的剖视立体图,(C)是从C-C视方向观察图20 (A)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0049]图22中,(A)是图20 (A)的IIA-1IA视剖视图,(B)是图20 (A)的IIB-1IB视剖视图。
[0050]图23中,(A)是从F -A'视方向观察图20 (A)得到的剖视立体图,(A)是从B' -B'视方向观察图20 (A)得到的剖视立体图,(C)是从C' -C'方向观察图20 (A)得到的剖视立体图。
[0051]图24中,(A)是从上方观察安装有座调节用操作杆的部分得到的立体图,(B)是座调节用操作杆和座外壳的分离立体图。
[0052]图25中,(A)是座调节用操作杆和滑动外壳的分离立体图,(B)是座调节用操作杆的分离立体图,(O是从上方观察安装有座调节用操作杆的部分得到的立体图。
[0053]图26中,(A) (B)均是靠背和第二背框的分离立体图。
[0054]图27中,(A) (B)均是用于说明初始角度调节装置的分离立体图。[0055]图28中,(A)是操作用具和靠背的分离立体图,(B)是初始角度调节装置的立体图,(O是背内壳的下端部的立体图。
[0056]图29是图1 (A)的XXIX-XXIX视剖视图。
[0057]图30中,(A)是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B)是(A)的B-B视剖视图。
[0058]图31中,(A)是表示初始角度调节装置的剖视立体图,(B)是图8的XB-XB视剖视图。
[0059]图32是另一靠背初始角度调节装置的分离立体图。
[0060]图33中,(A) (B)均是分离立体图。
[0061]图34中,(A)是表示周面凸轮的嵌入状态的立体图,(B)是操作用具和周面凸轮的分离立体图。
[0062]图35中,(A)是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B)是(A)的B-B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从图1?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确定方向,使用“前后” “左右”的术语,但该前后左右的术语以就座的人为基准。主视方向是与就座的人相对的方向,因此,主视下的左右与从就座的人观察到的左右相反。
[0064](I).椅子的概略
[0065]首先,主要基于图1?图5,说明椅子的概要。本实施方式适用于多使用在办公用等中的旋转椅子,如图1所示,椅子具有:仅显示了腿支柱I的腿装置;在腿支柱I的上端固定的底座2 ;在底座2之上配置的座3 ;能供就座的人倚靠的靠背4。例如图2、3所示,在底座2之上配置有金属板制的中间配件(座承受配件)5,在该中间配件5安装有树脂制的座外壳6。
[0066]如图2那样,座3具有树脂制的座内壳(座板)7和重叠配置在该座内壳的上表面的座缓冲件8,座缓冲件8被布等表皮材料从上方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外壳6由固定于中间配件5的固定外壳9和向该固定外壳9的跟前突出的滑动外壳10构成,滑动外壳10前后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固定外壳9。
[0067]另外,如图2所示,座内壳7中的前侧的一定程度的范围成为在侧视下向下容易弯曲变形的变形容许部7c,变形容许部7c的前端部与滑动外壳10的前端部连结。因此,当使滑动外壳10前后滑动时,座内壳7的变形容许部7c向前伸长或向下卷入。由此,能够调节座3的前后长度。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座外壳6看作座的一部分,而且,也可以认为利用座3和座外壳6构成座部。在变形容许部7c形成有多个左右横长的狭缝。座3的结构的详情在后面说明。
[0068]如图1、2所示,靠背4具有树脂制的背内壳(背板)12和重叠配置在该背内壳12的前表面上的缓冲件13,缓冲件13和背内壳12由袋状的表皮材料完全覆盖。需要说明的是,靠背4形成与就座的人的腰椎接触的板材支撑部。换言之,靠背4以与就座的人的腰椎接触的部位成为最前方的方式成为纵剖侧视形状弯曲成向前凸状的方式。虽然未特意说明,但靠背4、座3可以选择任意的方式、结构。
[0069]如图1 (C)和图2所示,第一背框14以后倾动自如的方式与底座2连结,并且在第一背框14固定有位于其后方的第二背框15,在第二背框15安装有靠背4。第一背框14为树脂制或铸铝制,如图3和图5所示,具有在底座2的后方沿着左右方向扩展的基部14a、从基部14a的左右两侧部在底座2的外侧位置向前延伸的臂部14b,左右臂部14b的前端部通过左右横长的第一轴16而与底座2连结。因此,靠背4绕着第一轴16的轴心倾动。虽然未特意说明,但是在底座2开设有供第一轴16嵌合的轴承孔17 (参照图3、5)。
[0070]如图3、4那样,第一背框14中的左右臂部14b的前部成为进入到左右内侧的曲柄部14c,在曲柄部14c的基端部贯通有第一轴16。而且,左右曲柄部14c的前端由左右横长的压动轴18 —体连结。压动轴18由下罩19 (参照图5)从下方覆盖。容许压动轴18的转动的长孔20向上开设在下罩19的左右侧板上。
[0071]如图2 (B)所示,第一背框14的后部与第二背框15的前部从上下重叠,两者由螺丝21固定。第二背框15为树脂制或铸铝制,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基部15a和在基部15a的后端设置的方形的左右2根背支柱15b,靠背4以板材支撑部的高度位置为中心而能前后转动地与背支柱15b的头部15c连结。靠背4通过初始角度调节机构而能够多等级地变更转动姿势。关于这一点在后面说明。 [0072]背框14、14及靠背4以第一轴16为中心进行后倾动。因此,如图2 (B)、图3、图5所示,在底座2的内部设置弹力调节单元23,对第一背框14的后倾动施加阻力。
[0073]本实施方式的椅子是与靠背4的后倾连动而座3边后退边后倾的同步(^ 口)类型的椅子,因此,从图3能够推测的是,将中间配件5的前部以能够后退移动的方式与弹力调节单元23的前部(或者底座2的前部)连结,中间配件5的后部通过左右横长的第二轴25而与向上突出设置在第一背框14上的托架部24连结。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将靠背4保持成任意的后倾角度的作为锁定装置的锁定用气缸26,该锁定用气缸26以前后较长的姿势配置在弹力调节单元23上。
[0074](2).底座.座外壳
[0075]以下,除了以往的图之外,也参照图6以后的附图来说明各部位的详情。首先,说明底座2及底座2与座外壳6的关系。例如图3、5所示,底座2是向上开口的箱型的方式,随着向跟前前进而深度变浅。在底座2的上端缘的整周形成有向外凸缘29。
[0076]例如从图3能够理解的是,底座2的后半部的底上升一级而升高,在该升高的部位通过焊接而固定具有底板和左右侧板30a的槽型的底座托架30。在底座托架30的底板和底座2的底板焊接有上下开口的套筒31,腿支柱(气缸)1的上端从下方嵌接于套筒31。而且,在底座托架30的左右侧板30a贯通有左右横长的第三轴32,并通过第三轴32将锁定用气缸26支承为不能向前移动。第三轴32安装于底座托架30的左右侧板30a。
[0077]例如图3和图6 (B)所示,中间配件5是大致接近俯视四方形的形状,具有上板5a和左右侧板5b。第二轴25贯通侧板5b。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中间配件5的侧板5b位于第一背框14中的托架部24的内侧。
[0078]如图6 (B)所示,在固定外壳9形成有向中间配件5整个嵌入的凹部33。并且,在中间配件5的上表面的前端设有左右一对向前限动件34,而在固定外壳9中的凹部33的前端部一体地形成有供向前限动件34从后方嵌合的隧道形的承受部35。
[0079]而且,在中间配件5的上板5a的后端部开设有左右横长且方形的锁定孔36,而在固定外壳9的凹部33的后端部,向下突出设置有与锁定孔36嵌合的锁定爪37。锁定爪37在进行弹性变形之后向锁定孔36嵌入。由此,固定外壳9不能脱落地安装于中间配件5。
[0080]例如图5所示,弹力调节单元23具有与底座2的前部嵌合的左右一对支承托架38。支承托架38为板材制且配置在底座2的内侧面的内侧,从上方与底座2的向外凸缘29重叠的叶片部39横向地突出设置在该支承托架38的前部。与支承托架38的叶片部39重叠的突出部29a形成在底座2的向外凸缘29上,将叶片部39保持为不能左右错动的限动片40向上突出设置在突出部29a。
[0081]树脂制的滑动件座41从左右外侧嵌合于底座2的突出部29a和支承托架38的叶片部39,如图8 (B)所示,这些滑动件座41、叶片部39、突出部29a由螺丝42 —起紧固。并且,例如图3所示,在中间配件5设有从上方与滑动件座41重叠的横向突出部43,如图8(C)所示,在横向突出部43的外端部的下表面安装的树脂制的滑动件44从上方与滑动件座41抵接(也参照图4 (A))。
[0082]如图8 (C)那样,滑动件座41中的对滑动件44进行支承的外端部41a的上表面成为在侧视下弯曲成向上凸出的状态的形状。因此,中间配件5 (座3)在摇动时平滑地移动而边后倾边后退。如图4 (A)所示,从左右外侧和后方将滑动件座41包围的壁部43a向下突出设置在中间配件5的横向突出部43。
[0083]另一方面,如图8 (A)那样,滑动件座41的外端部的上部成为向左右外侧突出的突出部41a,如图4 (A)那样,在中间配件5的壁部43a,弯曲形成有位于滑动件座41的突出部41a的下方的限动片45 (也参照图15 (A))。因此,中间配件5的前部被保持为不能向上移动,因此,即使向上抬起座3的前部,中间配件5也不会从底座2脱落。需要说明的是,中间配件5与底座2的脱离防止功能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构件来实现,但是与本申请没有关联,因此省略说明。
[0084](3).弹力调节机构
[0085]接下来,说明以弹力调节单元23为中心的弹力调节机构。例如图5所示,弹力调节单元23具有已经说明的左右一对支承托架38、配置在左右的支承托架38之间的弹簧单元50、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左右的支承托架38上的操作轴51、在弹簧单元50的左右两侧部安装的侧视大致L形的姿势保持体52。姿势保持体52是权利要求记载的背离防止单元的一例。
[0086]如图12所示,弹簧单元50由大致方形且向后开口的筒状的第一弹簧座53、在第一弹簧座53的内部配置的压缩螺旋弹簧5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第一弹簧座53嵌合的第二弹簧座55构成。通过第一弹簧座53和第二弹簧座55构成权利要求记载的支承体。本实施方式的支承体成为中空的壳体结构,因此能够通过两个弹簧座53、54来构成弹簧壳体。当然,由两个弹簧座53、55构成的弹簧保持体进行伸缩。
[0087]第二弹簧座55呈大致方形的方式,因此,第一弹簧座53的内部也成为近似于大致方形的形状。而且,在第二弹簧座55的左右侧面设有引导突条56,而在第一弹簧座53的内侧面形成有供引导突条56嵌合的引导槽57。需要说明的是,当以伸缩方向为基准时,第一弹簧座53不移动而第二弹簧座55移动,因此也可以将第一弹簧座53称为固定弹簧座而将第二弹簧座55称为可动弹簧座。
[0088]左右横长的销58贯通第一弹簧座53和第二弹簧座55作为防脱单元的一例,通过将第一弹簧座53的销插通孔59设为前后长的长孔,而容许第二弹簧座55的前后滑动(弹簧单元50的伸缩)。在第一弹簧座53的前端部设有向左右外侧突出的支轴60,支轴60经由套筒而与设于支承托架38的孔61嵌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轴60成为权利要求记载的连结部。支承托架38固定于底座2,因此弹簧单元50以支轴60为中心而上下转动。
[0089]并且,例如图9、图12 (A)所示,向在第一背框14的前端设置的压动轴18安装推块62,利用推块62按压第二弹簧座55。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座的末端成为权利要求记载的载荷承受部。推块62是权利要求记载的压动部的一例。第二弹簧座55的后端部成为在侧视下向后凸出的山形,而推块62的前表面成为在侧视下以支轴60为中心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62a。而且,第二弹簧座55的末端部以相对于推块62呈接触状碰触的方式在侧视下成为山形(楔形)。
[0090]从图9 (B)能够容易地理解,在压动轴18固定具有前板63a、底板63b、左右侧板63c的定位构件63,在推块62形成有从上方与定位构件63嵌合的凹部64,因此,推块62被保持成不能左右错动且不能旋转。为了防止与第二弹簧座55的一端接触而在推块62的前表面形成有纵槽。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推块62的前表面安装耐磨损性优异的内衬材料。
[0091]另外,如图9 (B)那样,在定位构件63的底板63b设置卡合孔65,而在推块62形成与卡合孔65嵌合的卡合爪66,通过将卡合爪66卡挂于卡合孔65,定位构件63被保持成不能从压动轴18脱离。向后开口的辅助槽62b在左右全长上形成于推块62的后表面。辅助槽62b用于在安装第一背框14时,向形成于底座2的向前支承片2a嵌入,由此临时保持第一背框14。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构件63可以一体成形于压动轴18,也可以通过成形(压铸或铸造)来制造压动轴18,而将压动部一体地设于压动轴18。
[0092]例如图13所示,在第一弹簧座53中的比支轴60靠后的部位向左右外方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引导轴67,而在支承托架38形成有供引导轴67移动自如地嵌合的圆弧状的引导孔68。由此,限制弹簧单元50的转动行程。
[0093]例如从图12能够理解,在操作轴51嵌合有左右一对周面凸轮70,而在构成弹簧单元50的第一弹簧座53的左右两侧面突出设置有供周面凸轮70的外周面碰触的凸轮承受部71。如图10明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面凸轮70以距旋转轴心的距离el?e5短的顺序形成有第一?第五这5个凸轮面70a?70e,因此,当利用操作轴51使周面凸轮70旋转时,弹簧单元50变化为5个姿势,从第一轴16到第二弹簧座55的间隔(跨距)变化。其结果是,能够将相对于摇动的阻力的大小调节成5个等级。
[0094]左右的周面凸轮70经由筒状部而连结,一体成形于I个凸轮构件73,通过向凸轮构件73插通方形的操作轴51,而操作轴51与周面凸轮70 —体地旋转。例如图12和图14所示,操作轴51旋转自如地保持于左右的支承托架38。而且,操作轴51的一端部向底座2的外侧突出而在该一端部安装捏手74。而且,在操作轴51的另一端安装防脱压板75。例如图12 (A)所示,在底座2设有供操作轴51进入的凹部76。因此,能够尽量降低操作轴51的高度。
[0095]例如图13所示,在周面凸轮70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有姿势保持用凸轮部77。在姿势保持用凸轮部77的外周形成有距轴心的距离与周面凸轮70的凸轮面70a?70e成为相反的关系的凸轮面77a?77e。姿势保持用周面凸轮部77设定为比周面凸轮70小一圈的尺寸。[0096]另一方面,姿势保持体52为金属板制,转动自如地与第一弹簧座53的支轴60嵌合。姿势保持体52具有从斜上方与姿势保持用凸轮部77抵接的上抵接部52a和以位于姿势保持体52的凸轮承受部71的下方的方式向后延伸的下支承部52b,在下支承部52b的下端向外突出设置支承片52c,并利用支承片52c支承3个橡胶78。橡胶78是权利要求记载的弹性部的一例,在凸轮承受部71形成有将橡胶78定位的孔79。需要说明的是,橡胶78的个数可以为I个,也可以为多个。也可以取代橡胶78而使用螺旋弹簧。或者也可以在姿势保持体52 —体地设置弹性部作为其一部分。
[0097]周面凸轮70和凸轮承受部71成为由姿势保持体52从上下夹着的状态,因此,弹簧单元50和周面凸轮70被保持成不能背离。因此,无论使周面凸轮70向哪个方向旋转,弹簧单元50都转动。
[0098]此外,在图13 (B)显示了周面凸轮70,但是当使周面凸轮70旋转时,从操作轴51的轴心到凸轮承受部71的上表面的间隔El变化,并且从操作轴51的轴心到姿势保持用周面凸轮部77的距离E2也变化。并且,通过以无论使操作轴51如何旋转而(E1+E2)的尺寸都成为大致恒定的方式设定姿势保持用周面凸轮部77的形状,而凸轮承受部71的下表面与姿势保持体52的支承片52c的间隔尺寸E3也保持为大致恒定。即,当通过操作轴51的旋转而弹簧单元50转动时,姿势保持体52也向弹簧单元50的转动方向转动,因此,与弹簧单元50的姿势无关地将E3的尺寸保持为大致恒定。
[0099]并且,在周面凸轮70的任一个凸轮面70a?70e与凸轮承受部71抵接的状态下,橡胶78完全未被压缩或轻微地被压缩,当使周面凸轮70旋转时,相邻的凸轮面的交叉部即拐角部越过时,产生凸轮承受部71被按压而橡胶78压缩变形之后在橡胶78的弹性复原力下凸轮承受部71进行返回转动这样的现象,由此,使用者通过触觉能够把握与凸轮承受部71抵接的凸轮面被切换而相对于摇动的阻力的大小被切换的事实。换言之,在弹力的切换时,使用者根据旋转阻力的变化而在手能够感觉到咔哒感。
[0100]并且,在周面凸轮70的旋转时,通过将凸轮承受部71向下按压,而凸轮承受部71的下表面与姿势保持体52的支承片52c的间隔尺寸减少为E4,但在各等级,(E1+E2)大致相同,由此E4在任何等级都保持为大致相同尺寸。因此,无论将弹力切换成哪个等级,橡胶78的压缩变形量都大致恒定,因此,在对操作轴51进行旋转操作中,旋转阻力(或咔哒感)保持为大致恒定。
[0101](4).锁定装置
[0102]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4、15,说明对靠背4的摇动进行控制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如已述那样具有锁定用气缸26。锁定用气缸26为市售品,具有缸体26a和滑动自如地与缸体26a嵌合的杆26b。在本实施方式中,杆26b向后突出,在杆26b的末端(后端)安装树脂制等的支撑构件80,并将支撑构件80向第三轴32嵌入。
[0103]供第三轴32嵌合的安装槽81以大致向上开口的状态形成在支撑构件80。因此,如图15 (B)所示,锁定用气缸26将安装槽81形成为以大致向下开口的方式立起的姿势之后,将支撑构件80向第三轴32嵌入,接着以缸体26a朝向跟前的方式改变姿势,由此能够以单次操作安装于第三轴32。锁定用气缸26的安装在将中间配件5安装于底座2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在底座2开设出能够从上方将锁定用气缸26嵌合的孔82。
[0104]如图9 (A)所示,在将锁定用气缸26安设成规定姿势的状态下,支撑构件80由底座托架30保持为不能落下。因此,锁定用气缸26被保持成不能脱离。如图15 (B)所示,用于对锁定用气缸26的推动阀83进行操作的杆片84从下方嵌入支撑构件80。在杆片84的下端形成支轴部85,支轴部85与设于支撑构件80的轴承槽86嵌合。如图9 (A)所示,在支撑构件80的上端前部固定索导管87的一端部,将在插通索导管87的金属线88的一端上固定的球89挂止于杆片84的上端部。如图16 (B)所不,在杆片84形成有能够在使球89嵌入之后使球89向上移动的卡合槽90。
[0105]索导管87的另一端与固定外壳9的左侧部或右侧部连结,金属线88的另一端与手动式操作杆(未图示)连结。操作杆选择性地保持为锁定姿势和自由姿势。在图9(A)中,操作杆成为锁定姿势,在此状态下靠背4保持为不能倾动。当从图9的状态开始使操作杆转动成自由姿势时,杆片84以其上端向跟前移动的方式转动,由此按压推动阀83而锁定用气缸26成为伸缩自如的自由状态。因此,靠背4成为倾动自如。
[0106]在锁定用气缸26的前端部安装有左右横长的第四轴91,该第四轴91从上方嵌入保持于具有左右的底板、左右的侧板92a、挡板片92b的销承受构件92。即,销承受构件92的挡板片92b从侧板92a的上端向外突出,第四轴91从上方嵌入到在挡板片92b和侧板92a切口形成的销承受槽93。销承受构件92的挡板片92b通过螺丝94而固定于中间配件5的下表面。
[0107]第四轴91由从跟前向中间配件5插入并安装的限动件95保持成不能向上脱落及不能左右脱落。该限动件95为树脂制,具有从前板向后延伸的左右的足体95a。如图15(A) (B)所示,左右的足体95a以从外侧和上侧将第四轴91的左右端部包围的方式形成为后视L形,通过左右的足体95a,第四轴91被保持成向上不能脱落且向左右方向也不能脱落。
[0108]在中间配件5的前端形成有前板5c,在该前板5c设有供限动件95的足体95a贯通的安装孔97。足体95a与中间配件5的下表面重叠。因此,即使向上的外力作用于第四轴91,也不会弯曲变形。从图15 (C)能够明确把握的是,在限动件95的前板的下端,向后突出设置有左右2个卡合爪98。卡合爪98的末端(后端)成为向上钩状,将该卡合爪98从下方挂止于中间配件5的前板5c。当然,卡合爪98克服其弹性而变形之后卡挂于中间配件5的前板5c。因此,限动件95被保持为不能脱离。
[0109]此外,使用气缸作为摇动姿势的控制单元一直以来广泛进行(例如,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2555498号公报)。气缸由缸体和与该缸体嵌合的活塞杆(柱塞)构成,通过对向活塞杆的一端突出的推动阀进行按压操作而将锁定解除。并且,通常,利用销将缸体的基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底座等连结,而活塞杆的前端通过螺母固定于靠背侧等,但销的插通和螺母的紧固等的作业比较麻烦。
[0110]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用于消除此问题,通过将支撑构件80向第三轴32嵌入之后,将第四轴91向挡板片92b及侧板92a的销承受槽93嵌入的单次操作的作业,就能够简单地安装锁定用气缸26。
[0111](5).总结
[0112]在摇动时,推块62前进移动而按压第二弹簧座55,由此,施加相对于摇动的阻力。并且,通过对操作轴51进行旋转操作而使周面凸轮70旋转,由此能够将相对于摇动的阻力的程度切换成多级(5个等级)。虽然未特意说明,但弹力调节的切换级数并不局限于5个等级,可以设定为任意的级数。
[0113]推块62也可以一体成形于压动轴18,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压动轴18分体地构成推块62时,具有将推块62形成为与第一背框14不同的原材料而能够提高推块62的功能的优点、在推块62发生了磨损等后能够简单地更换的优点。更具体而言,例如将第一背框14及压动轴18形成为铸铝制的一体成形品,通过强度和耐磨损性优异的树脂(例如尼龙系的树脂和聚缩醛等)来制造推块62的情况也是优选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利用强度方面、耐磨损性优异的原材料形成推块62,可以不需要内衬材料的安装。
[011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10 (A)可知,通过锁定用气缸26的支轴即第三轴32配置在第一轴16与第二轴25之间的高度位置的情况、及即使摇动而第四轴91的高度也不怎么变化的情况,伴随着摇动而作用于锁定用气缸26的载荷的作用线成为接近锁定用气缸26的轴心的姿势。因此,能够将锁定用气缸26的能力(弹性复原力)作为相对于靠背4的后倾动的阻力而完全发挥。而且,也能够提高锁定用气缸26的耐久性。
[011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弹簧单元50、支承托架38、带凸轮构件73的操作轴51构成为一个块的弹力调节单元23,因此具有能够抑制保管和组装的工时,并且消除组装误差的变动而能够对精度提高作出贡献的优点。
[0116]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机构部的组装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即,在预先向压动轴18嵌入安装推块62之中,按照将第一背框14安设于底座2,将弹力调节单元23安设于底座2,安装并固定滑动件44,将中间配件5的前部从后方向滑动件44插入,利用第二轴25将中间配件5与第一背框14连结,安设锁定用气缸26,将限动件95安装于中间配件5这样的步骤进行。销承受构件92预先固定于中间配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螺丝紧固部位比较微小,因此具有能闻效率且闻精度地进行椅子的组装的优点。
[0117](6).第二实施方式
[0118]接下来,说明图16、1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弹力调节单元23的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较大的区别点是将周面凸轮70与弹簧单元50始终保持为重叠的状态的姿势保持单元的结构不同这一点。
[0119]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姿势保持体52为树脂制,利用接头100将左右的姿势保持体52连结,并且在左右姿势保持体52上一体地设置弹簧部101作为权利要求记载的弹性部的一例,该弹簧部101从下方与向筒状构件51的凸轮承受部71突出设置的引导突条71a抵接。弹簧部101以细线状形成为侧视向上凸出的山形。因此,弹簧部101通过弯曲变形而容许周面凸轮70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部101 —体成形于姿势保持体52,因此能够对构件数量的削减带来的成本抑制和组装作业性提高作出贡献。
[0120]接头100用于将左右的姿势保持体52连结成一体,在俯视下形成为向前凸出的山形。因此,通过使接头100以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变形,而能够扩大左右姿势保持体52的间隔。其结果是,左右的姿势保持体52被一体成形,且能够向第一弹簧座53的支轴60嵌入。
[0121]当然,左右的姿势保持体52可以分离,也可以不一体成形而由分体的接头连结。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承托架38设有向前突出的角部38a,在角部38a开设有供第一轴16嵌合的轴承孔102。
[0122]弹簧单元50会呈现出当由推块62按压时向上转动的倾向,因此支承托架38也会呈现出其后部浮起的倾向,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角部38a向第一轴16嵌入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支承托架38的浮起。如图18 (B)所示,在支承托架38的后部下端形成有与设于底座2的卡合孔(未图示)嵌合的钩片38a,通过该钩片38a也能防止浮起。从图17 (B)可知,将第二弹簧座55与第一弹簧座53连结的销58由姿势保持体52保持成不能左右脱落。
[012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单元50的转动行程限制单元而在支承托架38形成了圆弧状的引导孔68,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周面凸轮70来限制转动行程。S卩,也参照图13 (B)说明的话,在将第一凸轮面70a与第五凸轮面70e之间的拐角部简便地称为端拐角时,将第一凸轮面70a的高度(距旋转轴心的尺寸)与端拐角部的高度之差设定为比E3的尺寸大的尺寸,并将第五凸轮面70e的高度与端拐角部的高度之差设定为比E3的尺寸大的尺寸,由此即使从第一凸轮面70a向第五凸轮面70e转移或者从第五凸轮面70e向第一凸轮面70a转移,周面凸轮70的端拐角部也由凸轮承受部71阻碍而无法旋转。因此,结构变得简单。当然,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另行设置长孔等行程限制单元。
[0124](7).其他的实施方式.其他
[0125]在图18中,示意性地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其中在(A)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适用于通过使弹簧单元50沿着与其轴心正交的方向滑动而改变来自压动部103的力矩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周面凸轮70使弹簧单元50整体横向滑动,而进行弹力调节。
[0126]在图18 (B)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弹簧单元50的位置及姿势被固定而只是进行伸缩。并且,在第二弹簧座55与压动部103之间配置与第二弹簧座55碰触的中间转动体104和将压动部103的载荷向中间转动体104传递的滑动体105,通过使滑动体105沿着与弹簧单元50的轴心正交的方向滑动来改变力矩。并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利用周面凸轮使滑动体105移动。本申请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种类型。在此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板簧或扭杆等作为摇动用弹簧单元。
[0127]图18 (C)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是弹簧的保持结构的另一例。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底座2连结的固定弹簧座106上设置缸体107,而在承受压动部(未图示)的载荷的可动弹簧座108上设置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缸体107嵌合的内轴109,将压缩螺旋弹簧110从外侧与缸体107和内轴109嵌合。因此,压缩螺旋弹簧110露出。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周面凸轮按压可动弹簧座108,而使弹簧单元50的姿势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弹簧座106与可动弹簧座108由螺栓等防脱单元保持为不能脱落。
[0128]本申请发明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之外也能够进行各种具体化。例如,适用对象并不局限于移动自如的旋转椅子,也可以适用于剧场用椅子那样的固定式的椅子。底座等的结构构件根据需要可采用各种方式。凸轮未必局限于周面凸轮,也可以采用端面凸轮或槽形凸轮等。作为将凸轮与弹簧单元保持为不能背离的单元,也可以仅利用弹簧进行拉拽。
[0129]作为弹簧单元的连结部,也可以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的任一方设置销孔。在弹簧单元中,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进行伸缩的情况为必须条件,但弹簧也可以向外部露出。
[0130](8).座的【背景技术】和本例的特征
[0131]接下来,说明座及其支承机构部的详情。此外,在椅子中,作为调节座的前后长度(前端的进深)的技术,提出了将座的前部向下侧卷入的方式(例如日本特公平07-77567号公报)。在该现有技术中,将座的前部作为变形容许部,将变形容许部的前端固定于左右横长的前杆,通过使前杆前后移动而将变形容许部卷入或拉伸。在前杆的左右两端部固定有向后延伸的侧杆,侧杆由承受构件支承为前后滑动自如。
[0132]作为调节座的前后长度的操作方法,人用手抓住座的前端部而向前后推拉,或者利用另行设置的操作用具使侧杆前后移动,但是在人就座的状态下人的体压作用于侧杆,由此在保持就座的状态下难以调节前后长度,因此,每当改变座的前后长度时会不得不成为抬起臀部的状态,因此存在座的前后长度的调节(进深调节)比较麻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改善了这种现状的椅子。
[0133]本申请公开的椅子包含座部和椅子,座部具有铺开有缓冲件的座内壳和从下方支承所述座内壳的座外壳,具有通过将所述座内壳的前部设为能够向下卷入的变形容许部而能够调节前后长度这样的基本结构。
[0134]并且,在上述基本结构中,所述座外壳由构成该固定外壳的至少后侧一半的固定外壳和具有向所述固定外壳的跟前突出的部分的滑动外壳构成,所述滑动外壳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外壳,通过在所述滑动外壳的前端部连结所述座内壳的前端部,而能够使所述座内壳的前部向下卷入。
[0135]而且,所述滑动外壳为了能在大范围内支承所述座内壳而具有面上的宽广,且设定为在就座者的体压主要由所述固定外壳支承的状态下,所述座内壳的向下按压力几乎不作用于所述滑动外壳。
[0136]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通过使滑动外壳前后移动而座的前后长度改变,但固定外壳至少构成后半部分,因此例如在脊背碰触于靠背的通常的就座状态下,能够利用固定外壳来支承就座的人的体压的大部分。并且,在就座者的体压主要由所述固定外壳支承的状态下不会利用座内壳从上方按压滑动外壳,因此在人正常坐下的状态下,载荷作用于滑动外壳的情况完全或几乎没有,其结果是,在保持就座的状态下能够调节座的前后长度。因此,操作性优异而方便用户。
[0137]另外,在本申请发明中,滑动外壳具有面上的宽广,因此即使就座者的体压作用于座的前部,座内壳也不会过度变形而由滑动外壳牢固地支承。因此,支承强度优异。而且,在座内壳因就座的人的体压而沉入并与滑动外壳碰触时,座内壳由滑动外壳以大面积支承,因此不会发生座内壳局部性地较大变形而向人的大腿部施加上顶感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乘坐感优异。即,不会牺牲强度和乘坐感而能够调节座的前后长度。
[0138](9).座内壳
[0139]座内壳7是以PP等的树脂为材料的成形品,例如图20、21明不那样,由就座者的体压较强地作用的主支承部7a、位于主支承部7a的后方的后支承部7b、位于主支承部7a的跟前的已述的变形容许部7c构成。大致而言,主支承部7a占据前后长度中的不足一半,后支承部7b和变形容许部7c占据超过I/4左右的范围。
[0140]在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形成有多个中间狭缝112。并且,主支承部7a与后支承部7b仅将左右侧部连结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左右横长的贯穿槽113。因此,主支承部7a容许因就座者的体压而向下伸长变形的情况。
[0141 ] 在座内壳7的变形容许部7c上,横长的前狭缝114沿左右方向以3列沿前后方向形成多列(多段),由于这些前狭缝114的组的存在,变形容许部7c容许在侧视下从呈直线状延伸的姿势向下卷入的情况。
[0142]在变形容许部7c的左右中间部和左右端部形成侧视倒U形的桥部115,夹着前狭缝114而前后断开的带板状的部分由桥部115连结。由于该倒U形的桥部115的存在,变形容许部7c能够沿前后方向较大地拉伸,因此能无阻力而可靠地进行使其卷入变形的情况。
[0143](10).座外壳
[0144]构成座外壳6的固定外壳9和滑动外壳10是以PP等的树脂为原材料的成形品。例如从图21 (A)可知,固定外壳9的前端延伸至座内壳7的变形容许部7c的后部为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1 (A)中省略狭缝)。在固定外壳9的上表面为了提高刚性而形成多个肋。在固定外壳9形成有容许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较大地沉入的情况的贯穿孔116。
[0145]例如图6所不,滑动外壳10具有以与固定外壳9大致相同的左右横宽具有面上的宽广的基部10a、从基部IOa的左右两侧部向后突出的臂部10b。即使在基部IOa前进到头的状态下,后部也始终从上方与固定外壳9重叠,当后退到头时,基部IOa的几乎整体与固定外壳9重叠。臂部IOb始终从上方与固定外壳9重叠。
[0146]滑动外壳10的基部IOa基本上为板状(也可以是格子状),在上表面形成有纵横延伸的加强用的肋。并且,如图19和图22 (A)等所示,在固定外壳9的靠前端的部位突出设置多个具有头的主视T型的第一引导突起117,而在滑动外壳10的基部IOa形成有供第一引导突起117以不能脱落且前后移动自如的方式嵌合的前后较长的引导长孔118。通过第一引导突起117和引导长孔118构成第一引导单元。第一引导突起117和引导长孔118沿左右方向分散地各形成4个,但个数和位置可以任意设定。
[0147]从图19可知,各引导长孔118的后端部成为供第一引导突起117的头嵌合脱离的宽幅部118a。因此,从宽幅部118a的部位将引导长孔118向第一引导突起117嵌入,接着使滑动外壳10向后滑动,从而由滑动外壳10的基部IOa保持成不能脱落。
[0148]如图22 (B)(也参照图6)所示,在滑动外壳10的臂部IOb上以在主剖视下向下和向上开口的曲柄形形成有前后较长的引导槽119,而在固定外壳9 一体地设有以不能脱落的方式与引导槽119嵌合的大致倒L形的第二引导突起120。第二引导突起120和引导槽119构成第二引导单元的一例。引导槽119通过使向下开口位置和向上开口位置左右错动,而形成左右向外突出的支承部119a,另一方面,第二引导突起120形成位于支承部119a之上的向内钩部120a。如图25所示,引导槽119的后端部成为用于容许第二引导突起120的嵌入的宽幅部11%。
[0149]如图22所示,在臂部IOb的下端形成细幅的凸轨部121,而在固定外壳9形成供凸轨部121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凹轨部122,通过上述轨部121、122进行嵌合,来限制滑动外壳10的左右位置。凸轨部121延伸至固定外壳9的前端附近为止,凹轨部122延伸至滑动外壳10的前端附近为止。
[0150](11).座内壳与座外壳的关系
[0151]座内壳7与座外壳6的固定外壳9和滑动外壳10这双方连结。关于这一点如下进行说明。
[0152]如图19和图23 (B)所示,在固定外壳9中的靠左右两侧缘的部位且大致后半部,形成前后较长的轨状的侧支承部(侧突条)123,在该侧支承部123载置座内壳7的支承肋124。而且,如图23 (B)所示,在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中的支承肋124的外侧形成水平状的台阶部125,在台阶部125的下侧配置滑动外壳10的臂部10b,并且在台阶部125的内侧壁的部位形成向内的限动片126。限动片126由上下开口的贯穿孔127从三方包围。
[0153]并且,在固定外壳9的侧支承部123 —体地设有从上方覆盖于限动片126的抑止片128。即,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的左右两端部被保持成不能向内移动,因此,主支承部7a由于就座的人的载荷而以向下沉降的方式变形。而且,主支承部7a的左右两侧部由侧支承部123保持为不能下降,因此即使人就座,滑动外壳10的臂部IOb也不会由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向下按压。因此,在就座的状态下,滑动外壳10的臂部IOb能容易地前后滑动。
[0154]贯穿孔127向限动片126的后方露出,因此,通过使座内壳7位于比规定位置稍靠跟前的位置后与固定外壳9重叠,能够使抑止片128向贯穿孔127的后部嵌入。在此状态下使座内壳7向后方错动时,抑止片128位于限动片126之上。
[0155]如图22 (C)所示,在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的左右两侧端部,将朝向滑动外壳10的臂部IOb而向内突出的支承片129沿前后方向分隔而形成多个。支承片129用于安装表皮材料。
[0156]如图23 (A)所示,在固定外壳9的左右后部设置将上部形成为两股的钩形的后卡合爪130,而在座内壳7的后支承部7b形成从上方与后卡合爪130嵌合卡合的后卡合孔131。该后卡合孔131也暂时使座内壳7与固定外壳9重叠之后向后错动,由此与后卡合爪130卡合。
[0157]如图21 (D)所示,在座内壳7的后支承部7b的左右中间部设置以前端为自由端而向下突出的中心卡止片132,而在固定外壳9凹陷形成有供中心卡止片132不能向前移动地嵌合的中心承受部133。中心卡止片132除了其根部之外的3方由狭缝包围,因此,中心卡止片132能以根部为支点而上下转动。
[0158]如图20所示,在固定外壳9中的中心承受部133的左右外侧的部位形成俯视四方形的侧卡合部134,在座内壳7的后支承部7b设置的侧卡合孔135与该侧卡合部134嵌合。由此,座内壳7的向后移动受到限制。
[0159]座内壳7的前端部的连结结构如图21 (B)所示。即,在座内壳7的变形容许部7c中的夹着中心线的左右两侧的两个部位,经由左右的向下托架片136而一体地形成支轴137,而在滑动外壳10的前端一体地设有供支轴137从上方嵌合的轴承部138。支轴137与轴承部138能相对旋转。
[0160]因此,当使滑动外壳10后退时,变形容许部7c的前端被向后拉,因此,变形容许部7c以折回的状态向下卷入。由此,能够变更座3的前端位置来调节前后长度(前端的进深)。支轴137及轴承部138的对的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左右两个部位,也可以在中间部和左右两侧这三个部位进行设置等,个数和配置位置可以任意设定。而且,也可以将支轴138设于滑动外壳10而将轴承部138设于座内壳6的变形容许部,而且,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结单
J Li ο
[0161](12).座的进深操作机构
[0162]接下来,以座3的前后座长度调节的操作装置为主,基于图24、25进行说明。例如图25 (B)所示,操作装置具有前后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滑动外壳10的右侧部的指碰触杆140、通过指碰触杆140的前后移动而进行左右滑动的锁定构件141、对锁定构件141施力成锁定姿势的弹簧(压缩螺旋弹簧)142。
[0163]如图25 (A) (C)明确所示,滑动外壳10的左右侧部的下表面以朝向内侧降低的方式倾斜,在该倾斜的下表面,底面形成平坦的凹部143,指碰触杆140前后移动自如地配置在该凹部143。指碰触杆140具有与凹部143的底面重叠的上板140a和从该上板140a向下突出的捏手部140b,在上板140a —体形成有向滑动外壳10之上露出的主视T形的卡合突起144。在滑动外壳10形成有供卡合突起144不能脱落地嵌合的前后较长的安装孔145。在安装孔145的前端形成有供卡合突起144嵌合脱离自如的宽幅部145a。
[0164]锁定构件141为左右纵长的杆状的方式,滑动自如地与设置在滑动外壳10的下表面上的左右较长的引导槽146嵌合。引导槽146与凹部143 —体地连续。而且,引导槽146以分割凸轨部121的状态形成。
[0165]如图25 (B)所示,锁定构件141中的朝向指碰触杆140的外侧端部成为仰视U型的抵接部141a,而在指碰触杆140形成从下方将锁定构件141的抵接部141a覆盖的凹部147,将凹部147的内侧面作为以间隔变宽的方式倾斜的前后2个倾斜面147a。
[0166]在锁定构件141的上表面形成有供弹簧142嵌合的槽168,弹簧142的一端与引导槽146的内侧面146a抵接。因此,锁定构件141被向外(向朝着指碰触杆140的方向)施力。并且,指碰触杆140的凹部147成为V形,因此在外力未作用于指碰触杆140时,锁定构件141向外侧后退而抵接部141a嵌合在凹部147的深的位置,保持为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当使指碰触杆140向前后任一方滑动时,通过倾斜面147a的引导作用而锁定构件141向内侧前进移动。
[0167]在锁定构件141的内端部一体设有朝着固定外壳9而向下突出的限动件突起149。另一方面,在固定外壳9设有当锁定构件141左右移动时供限动件突起149嵌合脱离的限动件承受部150。限动件承受部150通过在前后较长的纵肋151上分散地设置向内肋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5个限动件承受部150前后排列而形成。因此,座3的前后长度能够调节成5个等级。
[0168]例如图6所示,在滑动外壳10中的与滑动式的指碰触杆140左右对称的位置上,一体地形成与滑动式的指碰触杆140相同形状的指碰触突起152。因此,能以没有扭转的状态顺畅地进行座3的前后调节。也可以将滑动式的指碰触杆140设置在滑动外壳10的左右两侧部。在将滑动式的指碰触杆140设置在左右时,也可以将锁定构件141设置在左右,也可以是锁定构件141仅设置在一侧而一方的滑动式的指碰触杆140为虚设。
[016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的左右两侧部保持为载置于侧支承部123的状态,就座者的体压完全或几乎未作用于滑动外壳10的臂部10a,因此能够在保持就座的状态下轻快地进行座3的前后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就座者的大腿部有时从上方碰触座内壳7的变形容许部7c,但变形容许部7c只不过是伸长或卷入或变形,而不是进行前后移动,因此就座者的大腿部碰触座内壳7的情况不会成为座3的前后调节的阻力。
[01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使指碰触杆140向前后任一方向移动,锁定构件141也从限动件承受部150脱离,能够解除锁定而直接使滑动外壳10前后移动。因此,人每当进行座3的进深调节时,以要使滑动外壳10移动的方法通过使指碰触杆58移动来解除锁定,因此能够通过一次动作来进行锁定解除和滑动外壳10的移动。因此,操作性良好。
[0171]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外壳10从上方与固定外壳9重叠,因此例如即使在体压较强地作用于座3的前部的情况下,滑动外壳10也以与固定外壳9紧贴的方式起作用。即,体压越强地作用,越呈现出使滑动外壳10与座外壳9 一体化的倾向。因此,滑动外壳10不会由于人的体压而从固定外壳9分离。因此,支承强度、支承稳定性优异。
[017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动外壳10的臂部IOb配置在侧支承部123的外侧,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臂部IOb由座内壳7按压的情况。即,座内壳7的主支承部7a载置于侧支承部123,因此座内壳7中的位于侧支承部123的外侧的部分因就座者的体压而呈现出向上浮起的倾向,因此,能够防止滑动外壳10由座内壳7按压的情况,能够使滑动外壳10轻快地前后移动。
[0173]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使设于臂部IOa的下端的凸轨部121与设于固定外壳9的凹轨部122嵌合时,能够消除滑动外壳10的松动,因而优选。
[0174](13).靠背的【背景技术】.本例的特征
[0175]本申请公开的椅子对于变更靠背的初始姿势(基准姿势、初始角度)的机构施加了改良。关于这一点说明如下。
[0176]在椅子中,提出了能够变更非后倾状态下的靠背的初始姿势的方案(例如日本特公昭47-4954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42897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16433号公报、日本特公昭46-8447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185754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220191号公报)。
[0177]此外,在椅子中指出了对就座者的腰部(尤其是第三腰椎的附近)进行支撑的重要性,因此,设置侧剖视下向前突出的板材支撑部的情况广泛普及。即,在人坐下于椅子而办公等中,利用板材支撑部对人的腰进行支撑,由此人能够采取拉伸了脊梁的适当的姿势,由此,能够减轻对身体的负担。
[0178]另一方面,改变靠背的初始姿势的情况是为了符合使用者的喜好,但由于改变初始姿势而对身体的碰触发生变化的情况不优选。即,由于改变了靠背的初始姿势而身体的支承位置向前后错动、或者向身体的碰触位置向上下错动的情况不优选,在具有板材支撑部的椅子中,优选能够在可靠地保持了板材支撑功能的状态下变更初始姿势。
[0179]然而,日本特公昭47-4954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42897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16433号公报中,由于靠背以背框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而倾动来改变初始姿势,因此靠背伴随着初始姿势的调节而整体性地前后移动,因此,可能在身体产生上顶感,或者反之使身体的支承功能下降。
[0180]另外,日本专利第4185754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第4220191号公报中,由于使板材支撑部前后移动,因此难以满足不使板材支撑功能变化而要改变靠背的初始姿势这样的要求。
[0181]日本特公昭46-8447号公报的靠背由于以其上下中途部为中心而转动,因此虽说向身体的贴合性高,但是由于靠背不具备板材支撑部,因此当将靠背形成为向后躺倒的姿势时,可能是下端向前突出而对人施加上顶感。而且,由于对设置在托架的上端部的销进行操作而进行姿势变更,因此难以在保持就座的状态下进行姿势变更操作,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
[0182]本申请公开的调节机构是改善这种现状的结构,在适当地保持了身体的支承功能的状态下能够变更靠背的初始姿势,而且,也考虑了姿势变更的操作性等。
[0183]本申请公开的椅子具有座和在该座的后方配置的靠背,在所述靠背安装于从所述座的下方向后延伸的背框的结构中,所述靠背具有从后方支撑就座的人的腰部的侧剖视下向前突形的板材支撑部,将所述靠背以以侧视下的所述板材支撑部的高度位置的部位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与所述背框连结,而改变所述靠背的侧视姿势的初始角度调节装置以人在保持就座的状态下就能操作的方式设于所述背框或靠背。需要说明的是,“背框或靠背”包括设于任一方的情况和设于双方的情况。
[0184]在本申请公开的发明中,靠背以板材支撑部为中心而转动,由此初始姿势(初始角度)改变,因此不会发生因改变初始姿势而板材支撑部的前后位置较大变化的情况,因此,不会发生因改变初始姿势而产生向身体的上顶感或支承功能下降的不良情况。即,能够适当确保板材支撑功能,并且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而调节靠背的初始姿势。而且,初始角度调节装置在人保持就座的状态下就能够操作,因此人能够边尝试向身体的触觉边进行姿势的调节,方便用户。
[0185](14).靠背的具体结构
[0186]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6以后的附图来说明具体的结构。例如图1、3、图30 (A)所示,靠背4具有供就座的人的腰部碰触的板材支撑部156,因此,在侧视及纵剖侧视下成为向前突形的形状。准确而言,背内壳12以板材支撑部156在纵剖侧视下位于最前方的方式弯曲。而且,背内壳12在俯视下呈向前凹状地平缓弯曲,但弯曲的程度在板材支撑部156处为最大,随着向上行进而弯曲的程度减小,在上端成为接近平坦的方式。
[0187]如图1、3所示,靠背4设定为在板材支撑部156的部位处左右横宽最大,随着从板材支撑部156向上和向下分离而横宽减小。因此,靠背4 (背内壳12)在主视下形成为接近大致六边形的形状。板材支撑部156靠近背内壳12的下部,因此靠背4准确而言成为下部膨胀的六边形状的方式,板材支撑部156的左右端部在主视下成为左右横向突出的山形的方式。
[0188]并且,在背内壳12的板材支撑部156的左右端部设有用于与背支柱15b的头部15c连结的侧连结部157。侧连结部157从其周边向前突出。
[0189]例如图26所示,在第二背框15的背支柱15b的上端形成有向前开口的拳状的头部15c,在该头部15c—体地形成有向前开口的轴承部158。另一方面,在背内壳12的侧连结部157 —体地形成有与轴承部158嵌合的凸台部159,通过两者的嵌合,背内壳12的侧连结部157与背支柱15b的头部15c连结成不能向前脱落。凸台部159与在其外侧设置的肋160和在其内侧设置的限制板161 —体地连结。
[0190]如图31 (B)明示那样,轴承部158具有缩颈部,而凸台部159成为将圆压扁的截面形状,但在将靠背4安设于规定的姿势的状态下设定成凸台部159成为大致水平姿势,而将轴承部158的开口方向设定成相对于水平而斜向上地开口。因此,通过使靠背4形成为相对于规定的姿势而后倾的姿势,能够使凸台部159向轴承部158嵌入,并且当将背内壳12的下端与第二背框15连结时,即使向前的外力作用于靠背4,凸台部159也保持为不能从轴承部158脱落。因此,能简单地进行靠背4的安装。
[0191]如图26及图29所示,在背支柱15b的头部15c中的轴承部158的内侧的部位形成具有远大于凸台部159的半径的曲率的圆弧面的载荷承受部162,而在背内壳12的侧连结部157 —体地设有与载荷承受部162嵌合的圆弧状的载荷碰触部163。该载荷碰触部163以大面积与载荷承受部162碰触(进行面接触),由此背内壳12未被妨碍前后转动而由左右的背支柱15b稳定地支承。
[0192]另外,背支柱15b的头部15c中的轴承部158与载荷承受部162之间空出有槽164,背内壳12的限制板161以不能左右错动的方式恰好嵌合于该槽164。如此,通过槽164与限制板161的嵌合而背内壳12被保持为不能左右错动,因此,即使向后的载荷作用于板材支撑部156而侧连结部157被向内拉拽,侧连结部157也不会向内侧错位移动。因此,安装强度高。槽164的底面和限制板161的外周在侧视下形成为绕凸台部159的轴心的曲率的圆弧状,因此,背内壳12被容许绕凸台部159的轴心转动。
[0193]如上述那样,在背支柱15b的上端与背内壳12的组装结构中,分别通过不同的特定部位进行前后方向的防脱、作用于背的载荷的支承、左右的错位防止。具体而言,前后方向的防脱由凸台部159和轴承部158进行,且为了使两者不具有其他的功能(作用于背的载荷的支承、左右的错位防止),凸台部159在其外周面与轴承部158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些许的间隙的状态下游动嵌合于轴承部158,并且将凸台部159的左右宽度尺寸设定为比轴承部158的左右宽度尺寸稍宽,由此避免肋板160与轴承部158的侧面碰触。而且,限制板161的后端面设定为不与背支柱15b的槽164的底面碰触。
[0194](15).初始角度调节装置
[0195]背内壳12的下端部的左右中间部经由初始角度调节装置155而与第二背框15连结。关于这一点如下进行说明。
[0196]例如图28 (A) (C)所示,在背内壳12的下端部的左右中间部设置向前突出的下连结部166,在该下连结部166形成向下开口的中心槽167,并且以横穿中心槽167的状态空出销孔168。而且,在背内壳12的下端部的下连结部166的右侧的部位设置与下连结部166连接的上下的肋169、170,在上下肋169、170之间左右滑动自如地安装有操作用具(滑动式杆)171。下连结部166和操作用具171是初始角度调节装置155的结构要素。在操作用具171设有人能够抓握的挂指部171a。
[0197]在操作用具171 —体地形成有与下连结部166的销孔168嵌合的销状的锁定销172。因此,当使操作用具171左右滑动时,能够使锁定销172相对于下连结部166的中心槽166露出没入。锁定销172是限动件的一例。在上肋169设有将操作用具171保持为避免从背内壳12脱落的爪173。
[0198]另外,在操作用具171设有朝向背内壳12开口的弹簧配置用空部174和行程限制用空部175。弹簧配置用空部174位于锁定销172的一侧,行程限制用空部175位于挂指部171的一侧。另一方面,在背内壳12设有向弹簧配置用空部174进入的弹簧座突起176和向行程限制用空部175进入的行程限制突起177,在弹簧座突起176与弹簧配置用空部174的内侧面174ee之间配置压缩螺旋弹簧178。因此,操作用具171以锁定销172与下连结部166任意嵌合的方式(以保持锁定位置的方式)被施力。弹簧178通过从设置在操作用具171的前表面上的窗孔179压入,而配置于弹簧配置用空部174。
[0199]用手将操作用具171向外侧拉拽时的后退位置的限制通过使行程限制用空部175的内侧面与行程限制突起180碰触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操作用具171由弹簧按压时的前进位置的限制可以通过使弹簧配置用空部174的内侧面与行程限制突起180碰触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使操作用具171的端部与下连结部166的侧面碰触来进行。
[0200]如图28 (B)所示,在第二背框15中的基部15a的后端形成后壁15d,在座内壳12的下连结部166的中心槽167设置从下方嵌合的块状的锁定体181,在该锁定体181空出供操作用具171的锁定销嵌合的3个锁定孔182。因此,锁定体181也是初始角度调节装置155的结构要素。3个锁定孔182在以背内壳12的转动支点为中心的圆弧上存在,锁定销与任一个锁定孔182选择性地嵌合,由此能够将靠背4的初始姿势变更为3个等级。虽然未特意说明,但锁定孔18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3个,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锁定孔182是锁定部的一例。
[0201]锁定体181为树脂制且与第二背框15分体构成,从下方嵌入安装于第二背框15的基部15a。因此,例如图27所示,在第二背框15的基部15a空出供锁定体181从下方嵌合的孔183,并且设有从后方支承锁定体181的中心保护部184,在中心保护部184设有供锁定体181嵌合的向前开口的槽185。在锁定体181设有对背内壳12的下端向前较大的前进进行限制的前壁181a。
[0202]如图30所示,在第二背框15的下表面形成供锁定体181进入的凹部188,使设于锁定体181的下凸缘181b与凹部188的底面重叠。并且,在凹部188的内侧面设置支承爪189,下凸缘181b从下方越过支承爪189,由此将锁定体181保持成不能落下。锁定体181也可以一体地设于第二背框15。
[0203]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有时不需要靠背4的初始姿势调节功能。因此,例如图7所示,在第二背框15的后端部设置承受托架15e并向该承受托架15e安装限制体15f,通过使在背内壳12的下端设置的限制轴(未图示)与限制体15f嵌合,而将背内壳12保持为不能转动。详情省略。
[0204]例如从图1 (C)明确可知,靠背4的下端位于比座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初始角度调节装置155也配置在座面的下方。因此,初始角度调节装置155不会与身体接触。而且,就座的人若向后伸手,则能够对操作用具171进行操作,因此初始角度的调节也能极其简单地进行。
[0205](16).其他的初始角度调节装置
[0206]接下来,说明图32?图35所示的初始角度调节装置的另一例。在此例中,正如图32那样设置左右一对轴承肋190,经由操作用具171利用左右的轴承肋190将周面凸轮191保持为旋转自如,而在背内壳12的下端部一体地设有将周面凸轮191包围的箱状且向下开口的下连结部192。并且,利用操作用具171使周面凸轮191旋转是指周面凸轮191对连结部192的前后支承位置发生变化,由此靠背4的初始角度发生变化。因此,操作用具171为旋转式。
[0207]如图32所示,在此例中,在周面凸轮191的左右两端一体地形成轴承筒部193,而在轴承肋190的内侧面形成供设于周面凸轮191的左右筒部193嵌合的上下纵长的长槽194。操作用具171的方形部171a向周面凸轮191的筒部194贯通,但是如图34 (B)明确示出那样,在操作用具171的方形部171a的根部设置一对突起195,而在周面凸轮191的一方的筒部193形成供突起195嵌合的一对切口部196。因此,周面凸轮191与操作用具171的一体性提闻。
[0208]在操作用具171的前端形成小径部197,小径部197旋转自如地嵌合于在另一方的轴承肋190设置的轴承孔198。并且,在操作用具171的小径部197的前端设有向与轴心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一对限动片199,而在另一方的轴承肋190的外表面形成供限动片199以不能脱落的方式嵌合的台阶部200。另一方的轴承肋190的轴承孔198成为前后较长的长孔,因此,限动片179通过形成为横向而与轴承孔198嵌合,在使限动片199嵌入轴承孔198之后使操作用具171旋转90°时,操作用具171被保持为不能脱落。
[0209]操作用具171的插入在将周面凸轮191安设于左右轴承肋190间之后进行。如图34 (B)所示,使突起77的突出方向83与限动片81的突出方向84正交。如图19所示,在操作用具171中的握处的基端设有用于显示靠背5为何种姿势的肋171b。
[0210]如图34及图35所示,周面凸轮191的嵌入以旋转轴心相对于水平而以倾斜的姿势嵌入左右轴承肋190间之后返回水平姿势这样的次序进行。长槽194由于上下较长,因此通过使周面凸轮191在主视下倾斜而能够使左右的筒部75向左右的长槽76嵌入,当返回旋转轴心成为水平的姿势时,周面凸轮191被保持为不能前后移动。
[0211]例如图33 (B)明确所示那样,在背内壳12的下连结部192,操作用具插通用的长孔201向下开口。
[0212]操作用具171中的位于左右轴承肋190之间的前端部成为棱柱部171b,在该棱柱部171b嵌合有不能相对旋转(即,与操作用具171 —起旋转)的周面凸轮191。周面凸轮191具有I个中心凸轮部204和位于该中心凸轮部204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一对侧凸轮部205。
[0213]中心凸轮部204和侧凸轮部205以其外周面为凸轮面,下连结部192的前内表面成为供中心凸轮部204抵接的前限制面192a,下连结部192的后内表面成为供侧凸轮部205抵接的后限制面192b。在中心凸轮部204的外周形成有距轴心的高度不同的第一?第三凸轮面204a?63c,在侧凸轮部205的外周也形成有距轴心的高度不同的第一?第三凸轮面205a?205c。下连结部192如已述那样向下开口,但前限制面192a与后限制面192b的前后间隔设定为随着向下行进而增大。
[0214]两凸轮部204、205在中心凸轮部204的第一凸轮面204a与前限制面192a抵接时,侧凸轮部205的第一凸轮面205a与后限制面192b抵接,在中心凸轮部204的第二凸轮面204b与前限制面192a抵接时,侧凸轮部205的第二凸轮面205b与后限制面192b抵接,在中心凸轮部204的第三凸轮面204c与前限制面192a抵接时,侧凸轮部205的第三凸轮面205c与后限制面192b抵接。
[0215]在本例中,通过对操作用具171进行旋转操作而能够将靠背4的初始角度调节成3等级,并且靠背4被保持为前后不能松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对于周面凸轮191的旋转产生阻力,但通过使下连结部192产生弹性变形而能够使周面凸轮191旋转。在下连结部192的左右侧板设有供操作用具171游动嵌合的长孔201,以容许该下连结部192的转动。
[0216]例如图35所示(也参照图32),在轴承肋190的前表面部呈劈开状一体地形成有以下端为自由端的弹性片202,在该弹性片202设置卡合孔203,而在周面凸轮191的中心凸轮部204的各凸轮面204a、204b、204c分别设有与卡合孔203嵌合的突起206。因此,通过任一个突起88与卡合孔87嵌合,使用者能够间隔地把握使周面凸轮191旋转成规定的状态的情况。即,操作用具171能够具有咔哒感而准确地旋转。
[0217]初始角度调节装置也可以进行各种具体化。操作用具并不局限于滑动式或旋转式,也可以采用转动式等。也可以采用将带按钮的操作用具设置在靠背的下端部、边保持按下按钮而解除了锁定的状态、边使操作用具前后移动而使靠背转动这样的结构。在初始角度调节装置使用凸轮时,可以采用端面凸轮等各种凸轮。也可以在初始角度调节装置设置螺钉式的把手,而无级地调节靠背的初始角度。还可以采用销或凸轮以外的锁定机构。
[0218]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219]本申请发明及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各发明能够具体化为椅子。因此,在工业上能够利用。
[0220]标号说明
[0221]I 腿支柱(气缸)
[0222]2 底座
[0223]3 座
[0224]4 靠背
[0225]5 中间配件
[0226]14、15 背框
[0227]16 第一轴(成为靠背的倾动支点的轴)
[0228]18 压动轴
[0229]23 弹力调节单元
[0230]25 第二轴
[0231]26 锁定用气缸
[0232]32 第三轴
[0233]38 支承托架
[0234]50 弹簧单元
[0235]51 操作轴
[0236]52 姿势保持体
[0237]53 构成弹簧保持体的筒状构件(固定弹簧座)
[0238]54 作为摇动用弹簧单元的一例的压缩螺旋弹簧
[0239]55 构成弹簧保持体的可动弹簧座
[0240]60 支轴(连结部)
[0241]62 作为压动部的一例的推块
[0242]70 作为凸轮的一例的周面凸轮
[0243]71 凸轮承受部
[0244]72 凸轮面
[0245]73 凸轮构件
[0246]78 作为弹性部的一例的橡胶
【权利要求】
1.一种摇椅,其中, 该摇椅具备:座;后倾动自如的靠背;向所述靠背的后倾动施加阻力的摇动用弹簧单元;改变与所述靠背的后倾动相对的所述弹簧单元的阻力的程度的弹力调节构件, 所述弹力调节构件是能够在人就座的状态下进行旋转操作的凸轮,通过所述凸轮来改变与所述靠背的后倾动相伴的摇动载荷作用于所述弹簧单元的位置,由此改变作用于所述弹簧单元的力矩而调节弹簧单元的阻力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椅,其中, 该摇椅具有设置在腿的上端的底座和后倾动自如地与所述底座连结的背框,在所述背框中的隔着倾动中心而与所述靠背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设有与所述弹簧单元抵接的按压部, 所述弹簧单元是前后方向长的绕轴心卷绕的压缩螺旋弹簧,以其前部为中心而上下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并且其后端成为由所述背框的按压部按压的载荷承受部, 而且,所述背框的按压部在侧视下成为向前凹陷的圆弧状,以容许所述弹簧单元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椅,其中,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内置在沿前后方向伸缩的弹簧保持体内,所述凸轮是周面凸轮且在外周面上形成距轴心的距离不同的多个凸轮面,在所述弹簧保持体设有供所述周面凸轮中的多个凸轮面选择性地抵接的凸轮承受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椅,其中, 所述弹簧保持体由前后滑动自如地嵌合并从一端和另一端支承所述弹簧的2个弹簧座构成,所述2个弹簧座将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保持成在预备压缩的状态下不能脱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椅,其中, 该摇椅设有将所述弹簧单元保持成与凸轮紧贴的状态的背离防止单元,所述背离防止单元具有容许所述凸轮旋转的弹性部。
6.一种摇椅用的弹簧单元,其中, 该摇椅用的弹簧单元具备压缩螺旋弹簧和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一端和另一端支承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2个弹簧座,所述2个弹簧座伸缩自如地嵌合,并将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保持成在预备压缩的状态下不能背离,在所述2个弹簧座中的一方设有供椅子的摇动载荷作用的载荷承受部,在另一方设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椅子的结构构件连结的连结部。
【文档编号】A47C1/026GK103747706SQ201280035232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
【发明者】长谷川昌史, 和田光平, 伊藤博之, 河本诚太郎, 近藤骏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伊藤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