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70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圆筒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在具备施工功能的圆筒锁中,虚拟钥匙在施工功能解除之后不会被排出到外部的圆筒锁。圆筒锁为串联设置有第一圆筒锁和第二圆筒锁的圆筒锁,其具备:与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可滑动地保持于第一连接部件的虚拟钥匙;与第二圆筒锁的内筒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至少能够与两个连接部件中的一个结合的凸轮,在施工功能工作时虚拟钥匙将第一圆筒锁的部分部件保持在解锁位置,当第一钥匙插入到第一圆筒锁时,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传递给凸轮,而当利用第二钥匙解除施工功能之后,虚拟钥匙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的内部,且第一圆筒锁以及第二圆筒锁的各自的内筒的旋转能够传递给凸轮。
【专利说明】圆筒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施工功能工作时使用过的虚拟钥匙(du_y key)在施工功能解除之后不会被排出到外部的圆筒锁。

【背景技术】
[0002]从以前开始就知道有具备施工功能的圆筒锁。施工功能是指施工过程中用称为施工钥匙(工程专用钥匙)的特殊钥匙对各住户的门进行锁定/解锁,并在完成施工之后,施工钥匙变为不可用,以后只有业主或入住者使用的住户钥匙(子钥匙)才能够使用的功能,其可以谋求施工中的施工者的锁定/解锁作业的合理化以及钥匙管理业务的合理化,尤其可以进一步确保业主或入住者的安全。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谓的子钥匙是指具有用于解开一个锁的正规的钥匙形状的钥匙。
[0003]作为这种施工功能的一个示例揭示有这样一种技术:在盘簧锁的内筒的内部深处装填使几个盘抵抗弹簧的推力而锁止并保持在解锁位置的虚拟钥匙(设置钥匙)。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结束之后如果将长于虚拟钥匙的子钥匙(用户钥匙)插入到内筒的钥匙孔,则虚拟钥匙被子钥匙挤压而从设置于钥匙孔的末端的开口处排出,使得用户钥匙能够被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19581号公报
[0007]然而,在如上所述地在内筒事先装填虚拟钥匙的施工功能中,大多情况为将子钥匙的前端的一部分作为虚拟钥匙使用,剩余的部分作为施工钥匙使用。
[0008]因此,对于在施工结束之后解除了施工功能时虚拟钥匙被排出到外部的结构而言,子钥匙的形状可根据该虚拟钥匙和施工中使用过的施工钥匙而被容易地推测,因而存在提高防犯性方面没有充分考虑的问题。
[0009]而且,对于在室外侧和室内侧均具有虚拟钥匙的锁的情况而言,还存在不能采用将虚拟钥匙排出到外部而解除施工功能的结构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解除了施工功能,虚拟钥匙也不会被排出到外部的圆筒锁。
[0011]本发明的圆筒锁的特征在于该圆筒锁为分别在第一端部暴露钥匙孔的第一圆筒锁和第二圆筒锁的、各自的第二端部相互面对而设置,且具备能够从第一钥匙有效的施工功能的工作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钥匙变为无效的所述施工功能的解除状态的施工功能的圆筒锁,该圆筒锁具备:第一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筒锁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与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结合;虚拟钥匙,该虚拟钥匙能够沿所述第一圆筒锁的长轴方向滑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该第二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圆筒锁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与所述第二圆筒锁的内筒结合,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抵接;凸轮,该凸轮设置于横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位置,以根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沿所述长轴方向滑动而至少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中的一个结合,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所述虚拟钥匙以将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制动栓的一部分保持在解锁位置的状态保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并且当所述第一钥匙插入到所述第一圆筒锁时,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虚拟钥匙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传递给所述凸轮,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若插入第二钥匙,则所述虚拟钥匙进行滑动而以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内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从而所述施工功能被解除,在所述第一圆筒锁,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而传递给所述凸轮,在所述第二圆筒锁,所述第二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传递给所述凸轮。
[0012]根据本发明的圆筒锁,可以提供即便是解除了施工功能的情形,虚拟钥匙也不会被排除至外部的圆筒锁。
[0013]而且,由于无需向外部排出虚拟钥匙,因此对于在室外侧和室内侧具备圆筒锁的锁(将两个圆筒锁的内部想面对设置的锁)的情形也能够具备施工功能。
[0014]而且,能够避免通过虚拟钥匙和施工钥匙的组合而推测出子钥匙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闻防犯性。
[0015]而且,虚拟钥匙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的内部而起到这些部件的轴的功能,因此还能够防止这些部件移动时的晃动(松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从前方上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外观立体图。
[0017]图2为分解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3为提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主要部件而示出的外观立体图。
[0019]图4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剖面图。
[0020]图5中(a)为使用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施工钥匙的俯视图,(b)为子钥匙的俯视图,(C)为用于说明施工钥匙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0021]图6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施工功能工作中的状态(待机状态)的剖面图。
[0022]图7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施工功能工作中的状态(施工钥匙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0023]图8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施工功能解除状态的剖面图。
[0024]图9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子钥匙的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0025]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图,(a)为从前方上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b)为从前方上侧观察的外观立体图,(C)为连接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0026]图11为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一部分进行分解而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12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施工功能工作中的状态(待机状态)的剖面图。
[0028]图13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施工功能工作中的状态(施工钥匙使用状态)的剖面图。
[0029]图14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施工功能解除状态的剖面图。
[0030]图15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施工功能解除状态的剖面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0、50:圆筒锁10A、50A:第一圆筒锁
[0033]10B、50B:第二圆筒锁102、122:外筒
[0034]104、124:内筒32:虚拟钥匙、第一虚拟钥匙
[0035]20,22:钥匙孔24、52:第一连接部件
[0036]28、54:第二连接部件30:凸轮
[0037]62:第二虚拟钥匙40:施工钥匙
[0038]42:子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使用附图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9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0][第一实施方式]
[0041]〈整体构成〉
[0042]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在此,图1为从前方上侧观察圆筒锁10的外观立体图,图1的(a)为整体图,图1的(b)为提取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2为分解示出圆筒锁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以后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中,有时会部分性地省略构成部件的图示。
[004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是一种具备能够从施工功能的工作状态切换至施工功能的解除状态的施工功能的圆筒锁10。所谓施工功能是指能够对施工的有效和无效进行切换的功能,在该功能工作时,施工处于有效状态,该功能被解除之后,施工将变得无效。
[0044]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是两个圆筒锁(第一圆筒锁10A、第二圆筒锁10B)沿其长轴方向(图1中的X方向)串联排列的锁。具体而言,将第一圆筒锁1A和第二圆筒锁20A彼此的第二端部T2(内部端部)相面对而设置,以使第一圆筒锁1A的长轴方向的第一端部Tl的钥匙孔20例如暴露于室外侧,第二圆筒锁1B的长轴方向的第一端部Tl的钥匙孔22这一部分例如暴露于室内侧,
[0045]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圆筒锁1A具有外筒102、可相对外筒102进行旋转的内筒104、排列为多个的弹子(销状制动栓,pin tumbler) 106和传动销108、设置于第二端部T2侧的多个(例如两枚)盘片(盘状制动栓disc tumbler) IlO0即,第一圆筒锁1A为组合了弹子锁方式和盘簧锁方式的锁。弹子锁方式和盘簧锁方式各自的原理与已知的原理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以下进行简单的说明。
[0046]内筒104和外筒102形成有多个在内筒104和外筒102的径向上连续设置的孔132(参照图2)。而且,在各孔132中按照从径向的内侧至外侧的顺序嵌入有弹子106、传动销108、被压缩的卷簧(未图示)。弹子106和传动销108根据卷簧的恢复力而一直朝径向内侧被按压着。并且,当钥匙插入到钥匙孔20时,弹子106和传动销108根据该钥匙而被推向径向外侧。
[0047]当钥匙没有插入到钥匙孔20时,朝径向内侧被按压着的传动销108位于从内筒104横跨外筒102的位置,从而成为内筒104转动的障碍。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弹子106收容于内筒104内。
[0048]此后,当插入适合于钥匙孔20的正确的钥匙时,根据该钥匙,成为内筒104转动的障碍的传动销108与弹子106 —起被推向径向外侧。据此,传动销108被收容于外筒102内。并且,弹子106维持收容在内筒104内。S卩,传动销108和弹子106的边界(切变线(Shear Line))与外筒102和内筒104的边界一致。据此,内筒104变为可相对于外筒102进行旋转。通过使内筒104旋转,可对门(图示省略)进行解锁或者锁门。
[0049]另外,当钥匙孔20中被插入错误的钥匙时,根据该钥匙,弹子106和传动销108按错误的程度被推向径向外侧。对于推出量较少的部分而言,传动销108维持位于从内筒104横跨外筒102的位置,从而成为内筒104转动的障碍。而且,对于推出量较多的部分而言,弹子106位于从内筒104横跨外筒102的位置,从而成为内筒104转动的障碍。据此,内筒104不能旋转,从而不能对设有圆筒锁10的门(图示省略)等进行解锁或者锁门。
[0050]盘片110通过未图示的施压单元(弹簧)受到朝向内筒104以及外筒102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施压,当钥匙孔20内没有插入钥匙时或者错误的钥匙插入到钥匙孔20时,盘片110的端部与形成于外筒102的内面的未图示的槽(锁定槽)结合。因此,内筒104不能相对于外筒102进行旋转。另外,当正确的钥匙插入到钥匙孔20时,盘片110根据钥匙的形状而滑动适宜的量,且盘片110和锁定槽之间的结合发生分离,因此内筒104变为能够相对于102进行旋转。
[0051]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圆筒锁1A中,相对于弹子106例如沿上下方向(图1中的Y方向)移动而言,盘片1110沿垂直相交于该方向的左右方向(图1中的Z方向)移动。并且,两个盘片110的基于施压单元的施压方向相互相反,其中一个盘片110朝右方向受压,另一个盘片I1朝左方向受压。
[0052]如此,由于使用并用了弹子和盘片的移动方向不同的弹子锁方式和盘簧锁方式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撬锁变得困难。并且,钥匙的槽也需要形成在钥匙的表面(弹子用)和侧面(盘片用),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装置形成,从而可以使钥匙的复制变得困难。
[0053]第二圆筒锁1B具有外筒122、可相对外筒102进行旋转的内筒124、排列为多个的弹子(销状制动栓,Pin tumbler) 126和传动销128、设置于第二端部T2侧的多个(例如两枚)盘片(盘状制动栓disc tumbler) 130,这些构成以及动作与第一圆筒锁1A相同,因此说略说明。
[0054]尤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圆筒锁1A在其第二端部T2设有与内筒104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24。第一连接部件24在其内侧保持虚拟钥匙32 (图1的(b)),且保持为使虚拟钥匙32能够沿第一圆筒锁1A的长轴方向滑动。
[0055]而且,第二圆筒锁1B在其第二端部T2设有与内筒124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28。第二连接部件28 —直与第一圆筒锁1A的第一连接部件24抵接。
[0056]而且,在横跨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抵接面的位置设有凸轮30(参照图2)。虽然进行后述,但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能够沿着圆筒锁10的长轴方向滑动,凸轮30根据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滑动,能够与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部件结合。
[0057]参照图3,对圆筒锁10的主要构成进行说明。图3为提取圆筒锁10的主要构成部件而示出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a)盘片110、130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b)为内筒104、124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c)为第一连接部件24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d)为虚拟钥匙32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e)为第二连接部件28的外观立体图,图3的(f)为凸轮30的外观立体图。
[0058]如图3的(a)所示,盘片110、130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体,外周部设有能够与内筒的锁定槽结合的结合部110a、130a。并且,结合部110a、130a根据卷簧(未图不)而朝一方向受压,据此与锁定槽结合。盘片110、130的大致中央部设有钥匙的插通孔110b、130b,且其一部分设有突起部110c、130c。当突起部110c、130c与钥匙的形状对应时,盘片110、130滑动预定量,解除结合部110a、130a与锁定槽的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虽然使用一个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多个盘片110、130中结合部110a、130a以及突起部110c、130c的形状各不相同。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自采用两枚盘盘片110、130,然而也可设置三枚以上。
[0059]如图3的(b)所示,内筒104、124为相同的构成,其内部设有沿长轴方向延伸的钥匙孔20、22,且外周面设有用于使弹子106、126和传动销108、128插通的多个孔132,且该多个孔132设置为在图示的状态下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外周面设有能够使盘片110、130在图示的状态下沿大致左右方向滑移的锁定槽134。
[0060]而且,用于插入钥匙的第一端部Tl和相反侧的第二端部T2(内部端部侧)设有结合孔104a、124a。第一圆筒锁1A的内筒104的结合孔104a与第一连接部件24结合,第二圆筒锁1B的内筒124的结合孔124a与第二连接部件28结合。并且,内筒104、124的第二端部T2侧形成为凸缘部104c、124c。凸缘部104c、124c被内包于凸轮30的一部分。
[0061]如图3的(C)所示,第一连接部件24具备短圆柱形状的主体24a和从主体24a的外周面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两个结合凸部24b。并且,主体24a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虚拟钥匙保持部34。虚拟钥匙保持部34形成为对应于后述的虚拟钥匙32的外形的形状,在此处可滑动地保持着虚拟钥匙32。第一连接部件24通过两个结合凸部24b与内筒104的结合孔104a的结合凹部104b咬合而与内筒104结合。而且,第一连接部件24可相对于内筒104沿其长轴方向移动(滑动),且内筒104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与该第一连接部件24 —起旋转。
[0062]如图3的(d)所示,虚拟钥匙32为表面具备能够使第一圆筒锁1A的盘片110保持在解锁位置的钥匙的形状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片,且虚拟钥匙32插通并保持在第一连接部件24的虚拟钥匙保持部34中,以使该虚拟钥匙32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一圆筒锁1A的长轴方向设置。虚拟钥匙32在长度方向具备圆形的第一固定孔321和第二固定孔322。第一固定孔321相比于第二固定孔322,其直径小,且虚拟钥匙32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也浅。第一固定孔321和第二固定孔322用于结合固定销(在此没有图示)。固定销为其前端形成为曲面球状的圆柱形状,且在图示的状态中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一连接部件24的内部而设置,而且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件24的同时,根据施压单元(弹簧等)而朝第一连接部件24的中心方向受压,且另一端(前端)形成为曲面状。并且,第一固定孔321的大小与固定销的前端部分(曲面状部分)对应,第二固定孔322的大小与固定销的主体部分(圆柱部分)对应。即,当将虚拟钥匙32插通到第一连接部件24的虚拟钥匙保持部34时,使固定销的前端(曲面状部分)结合于第一固定孔321,据此使虚拟钥匙32能够在第一位置上保持固定。并且,使虚拟钥匙3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滑动,以使固定销的圆柱部分结合于第二固定孔322,据此使虚拟钥匙能够在第二位置上保持固定。如此,对于插通于第一连接部件24的虚拟钥匙保持部34的虚拟钥匙32而言,当固定销没有结合于第一固定孔321、第二固定孔322中的任意一个孔时,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进行滑动,而当固定销结合于第一固定孔321时,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固定在第一位置上,从而能够与第一连接部件24—起相对内筒104进行滑动,而当固定销结合于第二固定孔322时,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固定在第二位置上,从而能够与第一连接部件24 —起相对内筒104进行滑动。
[0063]如图3的(e)所示,第二连接部件28具备短圆筒形状的主体28a和从主体28a的外周面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两个结合凸部28b。第二连接部件28中,该图的左侧部分(空洞部分)面对第一连接部件24设置,两个结合凸部28b与内筒124的结合孔124a的结合凹部124b咬合,由此与内筒124结合。而且,第二连接部件24可相对于内筒124沿其长轴方向移动(滑动),且内筒124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与该第二连接部件28 —起旋转。
[0064]如图3的(f)所示,凸轮30由大致环状的连接部件结合部30a和使其外周部分的一部分朝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闩(未图示)的驱动部30b构成,将圆筒锁10的内筒的旋转传递给闩,从而使闩移动,据此进行设有圆筒锁10的门体等的锁定/解锁。即,连接部件结合部30a的第一内周面30c具有对应于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外周面的形状,且能够将两者结合。而且,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在抵接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凸轮30沿圆筒锁10的长轴方向滑动。即,凸轮30根据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滑动而能够仅与第一连接部件24结合,且能够与第二连接部件28结合。并且,当凸轮30与第一连接部件24结合时,凸轮30根据第一圆筒锁1A的内筒104的旋转而旋转,当凸轮30与第二连接部件28结合时,凸轮30根据第二圆筒锁1B的内筒124的旋转而旋转。而且,连接部件结合部30a的第二内周面30d将内筒104、124各自的凸缘部104c、124c 内包。
[0065]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为示出凸轮30、内筒104、124、第一连接部件24、第二连接部件28之间的结合关系的图,且为通过图1所示的圆筒锁10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中心的、XY面的剖面图。
[0066]第一圆筒锁1A和第二圆筒锁1B使各自的第二端部T2(内部)之间相面对而串联设置,且各自的内筒104、124的凸缘部104c、124c内包于凸轮30的两面的第二内周面30d,然而并不相互固定。即,在圆筒锁10的长轴方向(X方向)上,各自的内筒104、124和凸轮30的位置被固定(不移动),但对于以平行于X方向的圆筒锁1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而言,则各自自由。
[0067]而且,内筒104与第一连接部件24结合,内筒124与第二连接部件28结合,从而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相面对的面形成抵接(在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用虚线表示了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外周)。在此,第一圆筒锁1A的内筒104和第二圆筒锁1B的内筒124相分隔而固定,以使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能够在这中间一体地沿长轴方向滑动预定距离。即,虽然内筒104、124在长轴方向上不移动,但是在第一连接部件24维持与内筒104的结合且第二连接部件28维持与内筒124的结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在由结合孔104a、124a形成的用粗实线表示的空间S内能够一体地移动,据此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抵接面(边界面B)能够相对于内筒104、124沿长轴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根据施压单元(例如,卷簧等)而朝长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受压,根据该施力,且根据抵抗该施力的力而能够进行移动(对此将在后面详述)。
[0068]而且,凸轮30设置于第一圆筒锁1A和第二圆筒锁1B的各自的第二端部T2。并且,在第二内周面30d对内筒104、124的各自的凸缘部104c、124c进行内包,因此被固定为相对于内筒104、124没有沿长轴方向的移动。即,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各自在维持与内筒104、124的结合的状态下,相对于凸轮30的连接部件结合部30a能够进行长轴方向的移动。
[0069]据此,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 (的边界面B)相对凸轮和内筒104、124进行移动,当第一连接部件24与凸轮30结合时,内筒104的旋转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件24传递为凸轮30,当第二连接部件28与凸轮30结合时,内筒124的旋转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件28传递给凸轮30。
[0070]以下,参照图5至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锁10的动作进行说明。
[0071]〈使用的钥匙〉
[0072]参照图5,对使用于圆筒锁10的钥匙进行说明。图5的(a)为示出施工钥匙的俯视图,图5的(b)为示出子钥匙的俯视图,图的(C)为将施工钥匙40插入到第一圆筒锁1A的状态的剖面概要图。
[0073]施工钥匙40为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为施工功能时对圆筒锁10进行锁定/解锁的钥匙,子钥匙为在施工结束之后解除施工功能时使用的钥匙,且为在解除施工功能之后作为住户钥匙对圆筒锁10进行锁定/解锁的钥匙。
[0074]如图5的(a)、(b)所示,施工钥匙40为从子钥匙42的前端切除了相当于LI的长度的形状,相比子钥匙42的长度短,除此之外的钥匙的槽形状与子钥匙42的形状。如该图的(c)所示,该预定长度LI与两枚盘片110的设置区域的圆筒锁10的长轴方向的长度Lll和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空间部S内的可移动距离的长度L12之和相等。即,当向第一圆筒锁1A插入了施工钥匙40时,其前端位于Pl的位置,当插入了子钥匙42时,其前端位于P2的位置。并且,虚拟钥匙32的从第一圆筒锁1A侧的端部至第一固定孔321的长度与施工钥匙40与子钥匙42的长度之差(LI)相等。
[0075]<施工功能的工作状态>
[0076]?锁定状态(待机状态)?
[0077]图6为示出施工功能工作中且锁定状态的圆筒锁10的主要部分的图,图6的(a)为对图4的剖面图的一部分进行放大的概要图。并且,图6的(b)为图6的(a)的A— A线截面的剖面概要图。在此,图6的左侧设为室外侧,图6的右侧设为室内侧。
[0078]在施工功能工作中,虚拟钥匙32以将第一圆筒锁1A的盘片110保持在解锁位置的状态保持于第一连接部件24。即,将处于该状态的情形称为施工功能工作状态。
[0079]进一步详细地讲,施工功能工作中的虚拟钥匙32在保持于第一连接部件24的同时根据固定销36而与第一连接部件24固定。此时,通过固定销36的曲面部分浅浅地嵌合于第一固定孔321,虚拟钥匙32在沿着圆筒锁10的长轴方向(X方向)的第一位置Fl上与第一连接部件24固定。
[0080]如该图的(a)所示,与第二圆筒锁1B的内筒124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28根据施压单元(例如,卷簧等)38而朝第一连接部件24侧受压。如已经叙述,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能够一体地在由第一圆筒锁1A的内筒104的结合孔104a、第二圆筒锁1B的内筒124的结合孔124a以及凸轮的第一内周面30c划分的空间S(在此用粗虚线表示)内沿圆筒锁10的长轴方向滑动。即,该空间S的长轴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长轴方向的长度,其差值成为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最大移动量。并且,根据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移动量,凸轮30总是能够与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中的至少一个结合。
[0081]而且,由于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能够滑动,因此在施工功能工作中的锁定状态(即,等待施工钥匙40的插入的状态)等任何等待钥匙的插入的状态下,需要使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 (它们的边界线B)对齐到能够与钥匙的前端接触的位置(待机位置)。为此,时常,利用施压单元38将第二连接部件28朝第一连接部件24侧施压,以使边界线B移朝第一连接部件24侧移动。据此,在施工功能工作中的锁定状态下,总是处于第二连接部件28与凸轮30结合的状态。并且,并不局限于此状态,在等待子钥匙42的插入的状态下,也处于第二连接部件28与凸轮30结合的状态。
[0082]?基于施工钥匙的锁定/解锁?
[0083]接着参照图7对施工功能工作中的基于施工钥匙40的锁定/解锁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的(a)为表示施工钥匙40插入于钥匙孔20的第一状态的、与图6的(a)相当的剖面图,图7的(b)为表示施工钥匙40插入于钥匙孔的第二状态的、与图6的(a)相当的剖面图,图7的(c)为图7的(b)的状态的、与图6的(b)相当的剖面图。
[0084]当施工钥匙40插入于第一圆筒锁1A时,第一圆筒锁1A的内筒104的旋转通过虚拟钥匙32和第一连接部件24而能够传递给凸轮30。
[0085]首先,如图6的(a)所示,在将施工钥匙40插入到钥匙孔20的第一状态下,施工钥匙40的前端与虚拟钥匙32的一端抵接。根据施工钥匙40的槽形状,第一圆筒锁1A的弹子106和传动销108 (在此未图示)的切变线与外筒(未图示)和内筒104的边界形成一致。并且,盘片110因虚拟钥匙32而保持解锁状态,因此内筒104能够相对外筒102进行旋转。
[0086]从该状态,如图7的(b)所示,若进一步将施工钥匙40抵抗施压单元38的施力而朝第二圆筒锁1B侧押入,则虚拟钥匙32朝第二圆筒锁1B侧移动。虚拟钥匙32在第一位置Fl (参照该图的(a)、(c))保持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件24,因此随着虚拟钥匙32的移动,第一连接部件24与该移动相当地朝第二圆筒锁1B侧移动。据此,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边界线B从图7的(a)的状态面向凸轮30的X方向的中心线C(在此,作为一个示例,越过中心线C)朝第二圆筒锁1B方向移动,从而第一连接部件24与凸轮30
彡口口 ?
[0087]据此,在第一圆筒锁10A,其内筒104的旋转通过与此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24而传递给凸轮30,从而凸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根据内筒104的旋转方向,凸轮30的驱动部30b沿预定方向(在图7的(c)中,向上或向下)移动,据此使未图示的闩移动,使得能够对设有圆筒锁10的门体等进行锁定/解锁。
[008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施工功能工作中的情况下,只有第一圆筒锁10有效地接受施工钥匙40。即,第二圆筒锁1B没有虚拟钥匙,因此即便插入施工钥匙40也不会到达至盘片130,不能使其成为解锁状态。因此,利用施工钥匙40不能使内筒124旋转,也不能使凸轮旋转。
[0089]<施工功能的解除状态>
[0090]施工功能通过将子钥匙42插入到第一圆筒锁1A而被解除。图8为示出在第一圆筒锁1A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的图,图8的(a)为从左前方观察图4的剖面的剖面立体图,图8的(b)、(C)为与图6的(a)、(b)相当的剖面图。
[0091]如图8所示,在施工功能工作时(图7),若将长度相比施工钥匙40长LI的子钥匙42插入到第一圆筒锁1A的钥匙孔20,则虚拟钥匙32朝第二圆筒锁1B方向被推出来,以保持在第一连接部件24的状态在虚拟钥匙保持部34内滑动。S卩,虚拟钥匙32因子钥匙42而朝第二圆筒锁1B侧被推出来,据此浅浅地嵌合于第一固定孔321的固定销36抵抗弹簧的施力而朝内筒104的半径方向外侧退回,从而第一连接部件24和虚拟钥匙32的固定被解除,由此虚拟钥匙32进行滑动。
[0092]而且,若虚拟钥匙32滑动至第二固定孔322与固定销36 —致的位置(虚拟钥匙32完全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24的内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圆筒形的空间内的位置),则固定销36根据弹簧的施力而朝内筒104的中心方向押入,从而固定销36的圆柱部分嵌合于第二固定孔322,由此虚拟钥匙32被固定到第一连接部件24。如此,虚拟钥匙32以安全收容在第一连接部件24的内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圆筒形的空间内的状态,在第二位置F2保持固定于第二连接部件28。此后,虚拟钥匙32以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状态与它们一体地滑动。即,在施工功能解除之后,在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内维持着对虚拟钥匙32的收容。S卩,虚拟钥匙32不会因施工功能的解除而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避免通过虚拟钥匙32和施工钥匙40的组合而推测出子钥匙42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防犯性。
[0093]并且,收容在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内部的虚拟钥匙32起到这些部件的轴的功能,因此还能够防止这些部件移动时的晃动(松动)。
[0094]若解除施工功能,则根据子钥匙42,第一圆筒锁1A的内筒104的旋转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件24传递至凸轮30,第二圆筒锁1B的内筒124的旋转能够通过第二连接部件28传递至凸轮30。
[0095]?基于子钥匙的第一圆筒锁的锁定/解锁>>
[0096]继续参照图8,对施工功能解除后的基于子钥匙42的第一圆筒锁1A的锁定/解锁的动作进行说明。
[0097]首先,如图8的(a)所示,在刚刚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下,虚拟钥匙32完全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24,然而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边界线B而言,与施工功能工作中的锁定状态的情形并没有变化。即,该状态变为第二连接部件28根据施压单元38而朝第一圆筒锁1A侧受压,从而第二连接部件28与凸轮30形成结合的状态。因此,如果从该状态抵抗施压单元38的施力而进一步朝第二圆筒锁1B方向押入子钥匙42 (如果插入至子钥匙42的预定的插入位置),则随着虚拟钥匙32的移动,保持固定该虚拟钥匙32的第一连接部件24也朝第二圆筒锁1B侧移动,且移动量与虚拟钥匙32的移动量相当。据此,如图7所示,边界线B面向凸轮30的中心线C(例如,越过中心线C)朝第二圆筒锁1B方向移动,且第一连接部件24与凸轮30结合。
[0098]而且,根据子钥匙42的槽形状,第一圆筒锁1A的弹子106和传动销108 (在此未图示)的切变线与外筒(未图示)和内筒104的边界形成一致。并且,盘片110也退避到内筒104之中,从而内筒104能够相对外筒(在此处未图示)进行旋转。
[0099]据此,在第一圆筒锁10A,其内筒104的旋转通过与此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24而传递给凸轮30,从而凸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根据内筒104的旋转方向,凸轮30的驱动部30b沿预定方向(在图8的(c)中,向上或向下)移动,据此使未图示的闩移动,使得能够对设有圆筒锁10的门体等进行锁定/解锁。
[0100]?基于子钥匙的第二圆筒锁的锁定/解锁>>
[0101]参照图9,对施工功能解除之后的基于子钥匙42的第二圆筒锁1B的锁定/解锁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的(a)?(c)分别为示出子钥匙42插入于第二圆筒锁1B的状态的、与图8的(a)?(C)相当的剖面图。
[0102]首先,如图9的(a)所示,在刚刚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下,虚拟钥匙32在完全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24的状态下被固定,然而第二连接部件28则因施压单元38而朝第一圆筒锁1A的方向受压,因此第一连接部件24和第二连接部件28的边界线B移动至第一圆筒锁1A侧(在此,作为一个示例,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移动至第一圆筒锁1A侧),从而成为第二连接部件28与凸轮30形成结合的状态。因此,如果从该状态将子钥匙42插入到第二圆筒锁10B,则根据子钥匙42的槽形状,第二圆筒锁1B的弹子和传动销的切变线(均未图示)与外筒(未图示)和内筒124的边界形成一致。并且,盘片(未图示)也退避到内筒124之中,从而内筒124能够相对外筒进行旋转。
[0103]据此,在第二圆筒锁10B,其内筒124的旋转通过与此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28而传递给凸轮30,从而凸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根据内筒124的旋转方向,凸轮30的驱动部30b沿预定方向(在图9的(c)中,向上或向下)移动,据此使未图示的闩移动,使得能够对设有圆筒锁10的门体等进行锁定/解锁。
[0104]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解除了施工功能的情形下,虚拟钥匙32也不会被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避免通过虚拟钥匙32和施工钥匙40的组合而推测出子钥匙42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防犯性。
[0105]并且,收容在第一连接部件24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8的内部的虚拟钥匙32起到这些部件的轴的功能,因此还能够防止这些部件移动时的晃动(松动)。
[0106]而且,无需向外部排出虚拟钥匙32,因此对于在室外侧和室内侧具备圆筒锁的锁的情形也能够具备施工功能。
[0107]而且,也不需要拔出虚拟钥匙32的时间,因此尤其对于诸如集合住宅酯类的户数较多的情形,可谋求工时的减少。
[0108]而且,第一圆筒锁1A以及第二圆筒锁1B为并用了弹子锁方式和盘簧锁方式的构成,因此不仅撬锁困难,而且难以复制钥匙(施工钥匙40、子钥匙42),据此也能够提高防犯性。
[0109][第二实施方式]
[0110]接着,参照图10至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进行说明。在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用相同的符号表不,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0111]〈整体构成〉
[0112]首先,使用图10及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在此,图10为从前方上侧观察圆筒锁50的外观立体图,图10的(a)为整体图,图10的(b)为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0的(c)为第一连接部件52以及第二连接部件54的外观立体图。并且,图11为分解示出圆筒锁5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113]第二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将两个圆筒锁(第一圆筒锁50A、第二圆筒锁50B)沿其长轴方向(X方向)串联排列的锁。并且,第一圆筒锁50A以及第二圆筒锁50B分别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组合了弹子锁方式和盘簧锁方式的锁。
[011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圆筒锁50A的第一连接部件52以及第二连接部件54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并且,第一圆筒锁50A和第二圆筒锁50B由相同的构成要素(通用的部件)构成,这一点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115]S卩,如图10的(C)所示,第一连接部件52形成为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件24,长轴方向的长度更长,以能够以单个物体在其内部(虚拟钥匙保持部64)收容虚拟钥匙(第一虚拟钥匙)32。
[0116]而且,第二连接部件54也在其内侧具备可沿第二圆筒锁50B的长轴方向滑动地保持另一虚拟钥匙(第二虚拟钥匙62)的虚拟钥匙保持部68。第二虚拟钥匙62具有与第一虚拟钥匙32 (第一实施方式的虚拟钥匙32)相同的构成。即,第二虚拟钥匙62为表面具备能够使第二圆筒锁50B的盘片130保持在解锁位置的钥匙的形状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板状片,且第二虚拟钥匙62插通并保持在第二连接部件54的虚拟钥匙保持部68中,以使该第二虚拟钥匙62的长度方向沿着第二圆筒锁50B的长轴方向设置。
[0117]而且,用于保持第二虚拟钥匙62的第二连接部件54与第一连接部件52相同地,形成为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件28,长轴方向的长度更长,以能够以单个物体完全收容第二虚拟钥匙62。而且,第二虚拟钥匙6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虚拟钥匙32相同地,在内筒124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位置上保持于第二连接部件54,对其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0118]对于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而言,除了均为相同的形状,且其长度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形更长之外,与内筒104、124和凸轮30之间的结合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0119]S卩,第一圆筒锁50A和第二圆筒锁50B使各自的第二端部T2(内部)之间相面对而串联设置,且各自的内筒104、124的凸缘部104c、124c内包于凸轮30的两面的第二内周面30d,然而并不相互固定。即,在圆筒锁50的长轴方向(X方向)上,各自的内筒104、124和凸轮30的位置被固定(不移动),但对于以圆筒锁1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而言,则各自自由(参照图4,图10的(b))。
[0120]而且,内筒104与第一连接部件52结合,内筒124与第二连接部件54结合,从而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相面对的面形成抵接。两个内筒124相分隔而固定,以使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能够在这中间一体地沿长轴方向进行预定距离的滑动,从而在第一连接部件52维持与内筒104的结合且第二连接部件54维持与内筒124的结合的状态下,它们的边界面B能够相对于内筒104、124以及凸轮沿长轴方向移动。并且,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根据施压单元(例如,在图10、图11中未图示的卷簧等)而朝长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受压,根据该施力,且根据抵抗该施力的力而能够进行移动。[0121 ] 据此,当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面B相对凸轮30和内筒104、124移动,从而第一连接部件52与凸轮30形成结合时,内筒104的旋转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52传递给凸轮30,而当第二连接部件54与凸轮30形成结合时,内筒124的旋转可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4传递给凸轮30。
[0122]据此,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虚拟钥匙32仅设置于第一圆筒锁1A的情形,第二实施方式除了在第一圆筒锁50A中设有第一虚拟钥匙32之外,在第二圆筒锁50B中也设有第二虚拟钥匙62,从而在室内侧以及室外侧这两侧均能够使施工功能工作。
[0123]以下,参照图12至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锁5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使,使用的钥匙(施工钥匙40以及子钥匙4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24]〈施工功能的工作状态〉
[0125]?锁定状态(待机状态)?
[0126]图12为示出施工功能工作中且锁定状态的圆筒锁50的主要部分的图,图12的
(a)、(b)为分别与图6的(a)、(b)相当的剖面图。并且,图12的(C)为此时的圆筒锁50的主要部分模式性示出的与图4相当的剖面概要图。在此,图12的左侧设为室外侧,图12的右侧设为室内侧。
[0127]在施工功能工作中,第一虚拟钥匙32在第一圆筒锁50A的盘片110保持在解锁位置的状态下保持于第一连接部件52。第二虚拟钥匙62在第二圆筒锁50B的盘片130保持在解锁位置的状态下保持于第二连接部件54。S卩,将第一圆筒锁50A、第二圆筒锁50B中的至少一个处于该状态的情形称为施工功能工作状态。
[0128]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圆筒锁50A和第二圆筒锁50B的施工功能相同,由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圆筒锁1A的施工功能进行了说明,因此在以下主要对第二圆筒锁50B的施工功能进行说明。
[0129]第二虚拟钥匙62在长度方向具备圆形的第一固定孔621和第二固定孔622,第一固定孔621相比于第二固定孔622,其直径小,且第二虚拟钥匙62的厚度方向的深度也浅。第一固定孔621和第二固定孔622用于结合固定销66。对于插通于第二连接部件54的虚拟钥匙保持部68的第二虚拟钥匙62而言,当固定销没有结合于第一固定孔621、第二固定孔622中的任意一个孔时,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54进行滑动,而当固定销结合于第一固定孔621时,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54在第一位置Fl上形成固定,从而能够与第二连接部件54 —起相对内筒124进行滑动,而当固定销结合于第二固定孔622时,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54在第二位置F2上形成固定,从而能够与第二连接部件54 —起相对内筒124进行滑动。
[0130]施工功能工作中的第二虚拟钥匙62在保持于第二连接部件54的同时根据固定销66而与第二连接部件54固定。此时,通过固定销66的曲面部分浅浅地嵌合于第一固定孔621,第二虚拟钥匙62在沿着圆筒锁50的长轴方向的第一位置Fl上与第二连接部件54固定。
[013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该图的(a)、(b)所示,与第一圆筒锁50A的内筒104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52根据施压单元(例如,卷簧等)88而朝第二连接部件54侧受压。据此,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面B (在此,作为一个示例,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位于第二圆筒锁50B侧,在施工功能工作中的锁定状态下,时常成为第一连接部件52与凸轮30结合的状态。如此,由决定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待机位置的施压单兀引起的施压方向可以是如本实施方式一样从第一圆筒锁50A朝向第二圆筒锁50B的方向,也可以是如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从第二圆筒锁1B朝向第一圆筒锁1A的方向。
[0132]〈〈基于施工钥匙的锁定/解锁》
[0133]接着参照图13对施工功能工作中的基于施工钥匙40的锁定/解锁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的(a)为示出将施工钥匙40插入于第二圆筒锁50B的钥匙孔20且进一步朝第一圆筒锁50A侧押入的状态(第二状态)的、与图8的(a)相当的剖面图,图13的(b)、(c)、(d)为示出施工钥匙40插入到钥匙孔的第二状态的、与图12的(a)、(b)、(c)相当的剖面图。并且,图13的(e)为对第一圆筒锁50A侧插入了施工钥匙时的、与图13的(d)相当的剖面图。
[0134]当施工钥匙40插入于第二圆筒锁50B时,第二圆筒锁50B的内筒124的旋转能够通过第二虚拟钥匙62和第二连接部件52传递给凸轮30。
[0135]首先,在将施工钥匙40插入到第二圆筒锁50B的钥匙孔22的第一状态下,施工钥匙40的前端与第二虚拟钥匙62抵接。在该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线B因施压单元88的施力而相比图13的(a)、(b)所示的位置位于第二圆筒锁50B侦U。并且,根据施工钥匙40的槽形状,第二圆筒锁50B的弹子和传动销的切变线(均未图示)与外筒(未图示)和内筒124的边界形成一致。并且,盘片130因第二虚拟钥匙62而保持解锁状态,因此内筒124能够相对外筒进行旋转。
[0136]从该状态,若如图13的(a)、(b)所示地进一步将施工钥匙40抵抗施压单元88的施力而朝第一圆筒锁50A侧押入,则第二虚拟钥匙62朝第一圆筒锁50A侧移动。第二虚拟钥匙62在第一位置Fl上保持固定于第二连接部件54,因此随着第二虚拟钥匙62的移动,第二连接部件54也与该移动相当地朝第一圆筒锁50A侧移动。据此,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线B (例如,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朝第一圆筒锁50A方向移动,从而第二连接部件54与凸轮30结合。
[0137]据此,在第二圆筒锁50B,其内筒124的旋转通过与此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54而传递给凸轮30,从而凸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根据内筒124的旋转方向,凸轮30的驱动部30b沿预定方向(在图13的(c)中,向上或向下)移动,据此使未图示的闩移动,使得能够对设有圆筒锁10的门体等进行锁定/解锁。
[0138]而且,如图13的(e)所示,在施工功能工作时的锁定状态下,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面B根据施压单元88的施力而位于待机位置(相比凸轮30的中心线位于第二圆筒锁50B侧),且第一连接部件52与凸轮30处于结合状态,因此该状态下将施工钥匙40插入到第一圆筒锁50A时,内筒104的旋转通过第一连接部件52传递给凸轮30。
[0139]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施工功能工作时,第一圆筒锁50A、第二圆筒锁50B中的任意一个都能够有效地接受施工钥匙40。
[0140]〈施工功能的解除状态〉
[0141]施工功能通过将子钥匙42插入到第一圆筒锁50A以及第二圆筒锁50B而被解除。图14的(a)?(d)分别为示出在第二圆筒锁50B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的、与图13的(a)?(d)相当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的(a)?(d)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在第一圆筒锁50A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结合而示出,然而这并表示对第一圆筒锁50A和第二圆筒锁50B的解除需要同时进行,而是可以根据子钥匙42插入到各自的圆筒锁而单独地解除。
[0142]如图14所示,在施工功能工作时,若将长度相比施工钥匙40长LI的子钥匙42插入到第二圆筒锁50B的钥匙孔22,则第二虚拟钥匙62朝第二圆筒锁50B方向被推出来,以保持于第二连接部件54的状态在虚拟钥匙保持部68内进行滑动。即,第二虚拟钥匙32因子钥匙42而朝第一圆筒锁50A侧被推出来,据此浅浅地嵌合于第一固定孔621的固定销66抵抗弹簧的施力而朝内筒124的半径方向外侧退回,从而第二连接部件54和第二虚拟钥匙62的固定被解除,由此第二虚拟钥匙62进行滑动。
[0143]而且,若第二虚拟钥匙62滑动至第二固定孔622与固定销66 —致的位置(第二虚拟钥匙62完全收容于第二连接部件54的内部的位置),则固定销66根据弹簧的施力而朝内筒124的中心方向押入,从而固定销66的圆柱部分嵌合于第二固定孔622,由此第二虚拟钥匙62被固定到第二连接部件54。如此,第二虚拟钥匙62以安全收容在第二连接部件54的内部的状态,在第二位置F2保持固定于第二连接部件54。此后,第二虚拟钥匙62以收容于第二连接部件54的状态与它们一体地滑动。即,在施工功能解除之后,在第二连接部件54内维持着对第二虚拟钥匙62的收容。
[0144]如在图14中结合示出,第一圆筒锁50A的施工功能的解除动作也相同。即,将子钥匙42插入到第一圆筒锁50A的钥匙孔20时,第一虚拟钥匙32以完全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52的内部的状态,通过固定销36嵌合于第二固定孔322而在第二位置F2上保持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件52。此后,第一虚拟钥匙32以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52的状态与它们一体地滑动。即,在施工功能解除之后,在第一连接部件52内维持着对第一虚拟钥匙32的收容。
[0145]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解除施工状态,第一虚拟钥匙32完全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52内,第二虚拟钥匙62完全收容于第二连接部件54内。并且,第一虚拟钥匙32以及第二虚拟钥匙62不会因施工功能的解除而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避免通过第一虚拟钥匙32、第二虚拟钥匙62和施工钥匙40的组合而推测出子钥匙42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防犯性。
[0146]并且,分别收容在第一连接部件52以及第二连接部件54的内部的第一虚拟钥匙32、第二虚拟钥匙62起到这些部件的轴的功能,因此还能够防止这些部件移动时的晃动(松动)。
[0147]若解除施工功能,则根据子钥匙42,第一圆筒锁50A的内筒104的旋转可通过第一连接部件52传递给凸轮30,第二圆筒锁50B的内简124的旋转可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4传递给凸轮30。
[0148]?基于子钥匙的第二圆筒锁的锁定/解锁>>
[0149]继续参照图14,对施工功能解除后的基于子钥匙42的第二圆筒锁50B的锁定/解锁的动作进行说明。
[0150]在刚刚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下,第二虚拟钥匙62完全收容于第二连接部件54,然而对于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线B而言,与施工功能工作中的锁定状态的情形并没有变化,边界线B位于图12所示的位置,第一连接部件54根据施压单元88而朝第二圆筒锁50B侧受压,从而变成第一连接部件54与凸轮30形成结合的状态。
[0151]S卩,图14的(a)中示出的是根据子钥匙42而解除施工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抵抗施压单元88的施力而朝第一圆筒锁1B方向押入了子钥匙42 (插入至子钥匙42的预定的插入位置)的状态。
[0152]如此,若将子钥匙42插入至预定位置,则随着第二虚拟钥匙62的移动,保持固定该第二虚拟钥匙62的第二连接部件52也朝第一圆筒锁50A侧移动,且移动量与第二虚拟钥匙62的移动量相当。据此,边界线B例如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而朝第一圆筒锁50A方向移动,第二连接部件52与凸轮30结合。
[0153]而且,根据子钥匙42的槽形状,第二圆筒锁50B的弹子106和传动销的切变线与外筒和内筒124的边界形成一致。并且,盘片130也退避到内筒124之中,从而内筒124能够相对外筒122进行旋转。
[0154]据此,在第二圆筒锁50B,其内筒124的旋转通过与此结合的第二连接部件54而传递给凸轮30,从而凸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凸轮30的驱动部30b沿预定方向(在图14的
(b)中,向右或向左)移动,据此使未图示的闩移动,使得能够对设有圆筒锁10的门体等进行锁定/解锁。
[0155]?基于子钥匙的第一圆筒锁的锁定/解锁>>
[0156]参照图15,对施工功能解除之后的基于子钥匙42的第一圆筒锁50A的锁定/解锁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5的(a)?(d)分别为示出在第二圆筒锁50B中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的、与图14的(a)?(d)相当的剖面图。
[0157]首先,如图15的(a)所示,在刚刚解除施工功能的状态下,第一虚拟钥匙32在完全收容于第一连接部件52的状态下被固定,然而第一连接部件52则因施压单元88而朝第二圆筒锁50B的方向受压,因此第一连接部件52和第二连接部件54的边界线B例如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移动至第二圆筒锁50B侧,从而成为第一连接部件52与凸轮30形成结合的状态。因此,如果从该状态将子钥匙42插入到第一圆筒锁50A,则根据子钥匙42的槽形状,第一圆筒锁50A的弹子和传动销的切变线与外筒和内筒104的边界形成一致,盘片110也退避到内筒104之中,从而内筒104能够相对外筒进行旋转。
[0158]据此,在第一圆筒锁50A,其内筒104的旋转通过与此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52而传递给凸轮30,从而凸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根据内筒104的旋转方向,凸轮30的驱动部30b沿预定方向(在图15的(c)中,向上或向下)移动,据此使未图示的闩移动,使得能够对设有圆筒锁50的门体等进行锁定/解锁。
[0159]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解除了施工功能的情形下,第一虚拟钥匙32以及第二虚拟钥匙62也不会被排出至外部,因此能够避免通过第一虚拟钥匙32、第二虚拟钥匙62和施工钥匙40的组合而推测出子钥匙42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防犯性。
[0160]并且,分别收容在第一连接部件52以及第二连接部件54的内部的第一虚拟钥匙32以及第二虚拟钥匙62起到这些部件的轴的功能,因此还能够防止这些部件移动时的晃动(松动)。
[0161]而且,无需向外部排出虚拟钥匙,因此对于在室外侧和室内侧具备圆筒锁的锁(将两个圆筒锁的内部相面对设置的锁)的情形也能够具备施工功能。
[0162]而且,也不需要拔出第一虚拟钥匙32、第二虚拟钥匙62的时间,因此尤其对于诸如集合住宅酯类的户数较多的情形,可谋求工时的减少。
[0163]并且,即便是第一圆筒锁50A和第二圆筒锁50B各自均具备施工功能的情形,这些部件也能够共用,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在装配第一圆筒锁50A和第二圆筒锁50B时,也不会取错部件,因此能够避免因取错部件而引起的制造工时的不必要的增加。
[0164]而且,第一圆筒锁1A以及第二圆筒锁1B为并用了弹子锁方式和盘簧锁方式的构成,因此不仅撬锁困难,而且难以复制钥匙(施工钥匙40、子钥匙42),据此也能够提高防犯性。
[016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连接部件24、52和第二连接部件28、54之间的边界线B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而移动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即,以当边界线B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而位于第一圆筒锁10A、50A侧时,第二连接部件28、54与凸轮30结合,而当边界线B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而位于第二圆筒锁10B、50B侧时,第一连接部件24,52与凸轮30结合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空间S内进行移动的边界线B可以不越过凸轮30的中心线C,只要是根据边界线B的移动能够切换与凸轮30结合的第一连接部件24、52和第二连接部件28、54的构成即可。
[0166]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67]本发明的圆筒锁可作为住所、店铺或事务所等的锁而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圆筒锁,其特征在于,该圆筒锁为分别在第一端部暴露钥匙孔的第一圆筒锁和第二圆筒锁的、各自的第二端部相互面对而设置,且具备能够从第一钥匙有效的施工功能的工作状态切换为所述第一钥匙变为无效的所述施工功能的解除状态的施工功能的圆筒锁, 该圆筒锁具备: 第一连接部件,该第一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筒锁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与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结合; 虚拟钥匙,该虚拟钥匙能够沿所述第一圆筒锁的长轴方向滑动地保持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 第二连接部件,该第二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圆筒锁的所述第二端部而与所述第二圆筒锁的内筒结合,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抵接; 凸轮,该凸轮设置于横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位置,以根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沿所述长轴方向滑动而至少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中的一个结合, 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所述虚拟钥匙以将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制动栓的一部分保持在解锁位置的状态保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并且当所述第一钥匙插入到所述第一圆筒锁时,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虚拟钥匙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传递给所述凸轮, 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若插入第二钥匙,则所述虚拟钥匙进行滑动而以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内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从而所述施工功能被解除, 在所述第一圆筒锁,所述第一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而传递给所述凸轮, 在所述第二圆筒锁,所述第二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传递给所述凸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钥匙能够在沿着所述长轴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 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所述虚拟钥匙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钥匙的插入,所述虚拟钥匙收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筒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工功能解除之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内维持对所述虚拟钥匙的收容。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圆筒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筒锁具备能够沿所述长轴方向滑动地保持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另一虚拟钥匙, 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所述另一虚拟钥匙以将所述第二圆筒锁的制动栓的一部分保持在解锁位置的状态保持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并且当所述第一钥匙插入到所述第二圆筒锁时,所述第二圆筒锁的内筒的旋转能够通过所述另一虚拟钥匙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传递给所述凸轮, 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若所述第二钥匙插入于所述第二圆筒锁,则所述另一虚拟钥匙进行滑动而以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内部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从而所述施工功能被解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筒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虚拟钥匙能够在沿着所述长轴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 在所述施工功能工作时,所述另一虚拟钥匙固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所述第二钥匙的插入,所述另一虚拟钥匙收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内部并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圆筒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施工功能解除之后,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内维持对所述另一虚拟钥匙的收容。
【文档编号】E05B31/00GK104165003SQ201310440093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7日
【发明者】山元淳太郎 申请人:欧普纳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