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隐形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89阅读:27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隐形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隐形床。
背景技术
空间有限的居室安放的床诸如宿舍通常都要求具有兼具学习的功能,对于拥有上下铺要求的床基本都无法满足此要求,而且,即使是兼具学习功能的单人床,通常也是将床置于整个床架的顶部,在床架的下部设置供学习用的平台,使得睡觉时需要通过床架设置的梯子爬上设于顶部的床,如此上下攀爬的过程对于使用者来说是相当不方便而且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隐形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床体骨架,其由一背板以及设于背板两端部且平行的两侧板围护而成,所述两侧板内侧设有两对称的机械臂固定板,该机械臂固定板设有耳轴固定孔;一设于两侧板间的第一床单元,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床头、设于两床头之间的两平行横梁以及设于两平行横梁间的若干板条,所述床头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床头下边缘近方形开口处设有第一连杆孔,所述床头靠近上边缘的端头处设有铰接孔;一设于两侧板间的书桌板,其两端部设有两平行的桌边缘板,所述两桌边缘板靠近上边缘处设有第二连杆孔和第三连杆孔,所述桌边缘板背离书桌板一侧设有三角托架;两连接第一床单元和书桌板的连杆支枢,其由两三角铁板以及连接两三角铁板的三套管组成,其中两套管穿设于第二连杆孔和第三连杆孔中,另一套管穿设于第一连杆孔中;两设于两侧板内侧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侧板近底边缘处的下支承、一伸缩杆铰接于该下支承处的气弹簧、一与气弹簧尾部铰接的机械臂,该机械臂一端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另一端通过其钩形部挂接于三角托架的托架轴处。 所述三角托架包括呈三角形的托架基座,该托架基座设有三个基座固定孔,该托架基座设有一托架轴,所述托架轴远托架基座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床单元的铰接孔处通过设置耳轴衬套结构与固定于床体骨架的机械臂固定板连接,所述耳轴衬套结构含设于铰接孔处的耳轴衬套以及穿设于耳轴衬套中的用作耳轴的耳轴螺丝,所述耳轴螺丝固定于机械臂固定板上耳轴固定孔处。所述两平行横梁相向一侧设有对称的边缘肋,所述板条与边缘肋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三角铁板呈等腰直角三角形,该三角铁板在三个角处设有三个孔,该三个孔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床单 元设置的第一连杆孔以及桌边缘板设置的第二连杆孔以及第三连杆孔。所述第二连杆孔的圆心至桌边缘板尾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杆孔圆心至方形开口边二的距离,在从第一床单元从使用状态转变为书桌板呈使用状态过程中,床头沿着设第一连杆孔的角部环绕连杆支枢的套管与书桌板实现联动,便于翻转第一床单元与书桌板后桌边缘板后半部分置于床头的方形开口边一处,与此同时,还可以起到通过桌边缘板支撑第一床单元的作用。所述机械臂固定板的耳轴固定孔中心至背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床单元床头铰接孔中心至第一床单元床头与上边缘和方形开口边二相邻的边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床单元进行圆周运动实现由使用状态到隐藏状态,在隐藏过程中可将书桌板带动至使用状态,二者相互配合,实现联动。当第一床单元处于使用状态时,此时第一床单元的床头下边缘与书桌板的桌边缘板的顶部正好紧紧贴在一起,当转动第一床单元时,首先第一床单元的下边缘与书桌板的桌边缘板前端重合部分开始分离,直至第一床单元通过连杆支枢带动书桌板运动,而第一床单元在翻动过程中,其方形开口与床头下边缘相邻的方形开口边一逐渐压在第一床单元的下边缘与书桌板的桌边缘板前端重合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直至完成使用状态的转变使得二者完全重合在一起,在翻转过程中,手扶第一床单元的远背板一侧的横梁,向背板方向翻动整个第一床单元,此时,第一床单元绕着耳轴衬套结构旋转,书桌板在三角托架的带动下随着第一床单元联动,套设于书桌板边缘处的机械臂的钩形部带动机械臂绕着机械臂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的铰接点进行旋 转,此时,在机械臂的带动下,气弹簧的伸缩杆缓慢拉伸,待第一床单元运动至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时,机械臂带动的气弹簧的伸缩杆处于最大伸缩状态。如若需从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变换为第一床单元处于使用状态进行相反的操作即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床体骨架顶部设有第二床单元,其由设于两侧板间的上横梁,设于两上横梁相向一侧的上边缘肋以及设于两上边缘肋的若干上板条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I)对于拥有上下铺功能的多功能隐形床兼具学习的功能,便于宿舍人员的学习,这对于普通上下铺的床来说,是无法实现的;(2)如果仅仅设置单人床,那么在兼顾学习功能的同时,床的设置相对位置更低,免去上下攀爬的繁琐过程,方便使用者的同时,降低了使用的安全风险;(3)床体造价低,结构巧妙而不复杂,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组装生产。

图1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隐形床的书桌板使用状态侧视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隐形床的第一床单元使用状态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床体骨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床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一中书桌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中连杆支枢结构分解示意图。[0030]图7为实施例一中三角托架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一中桌边缘板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一中床头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床单元与书桌板组装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连杆支枢组装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床单元与书桌板组装完毕后与床体骨架组装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铰接孔处耳轴衬套结构组装示意图。图14为图3中联动机构处详图。图15为机械臂钩形部与三角托架挂接示意图。图16a为下支承结构示意图。图16b为机械臂与机械臂固定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6c为气弹簧结构示意图。图17a为图2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第一床单元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翻转状态
O··[0043]图17b为图2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第一床单元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翻转状态
--O图17c为图2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第一床单元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翻转状态
_- O图17d为图2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第一床单元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翻转状态四。图17e为图2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第一床单元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翻转状态五。图17f为图2中处于使用状态的第一床单元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翻转状态六。图18为实施例二中多功能隐形床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骨架11-侧板12-背板111-机械臂固定板1110-耳轴固定孔2-第一床单元21-床头22-横梁23-板条210-铰接孔211-第一连杆孔212-下边缘213-方形开口 214-上边缘2130-方形开口边一 2131-方形开口边二 221-边缘肋3-书桌板31-桌边缘板32-三角托架321-托架基座322-基座固定孔323-托架轴324-环形凹槽33-后边缘板311-第二连杆孔312-第三连杆孔4-连杆支枢41-三角铁板42-套管43-螺钉5-联动机构51-下支承52-气弹簧53-机械臂531-钩形部511-下支承销钉孔512-螺丝孔513-下支承销钉514-开口销521-孔531-球头销6-第二床单元61-上横梁62-护栏7-耳轴衬套结构71-耳轴衬套72-耳轴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说明书如无特别说明,内侧均指朝向由两侧板以及背板围护而成的内部空间一侧。参见图1 6,一种多功能隐形床,其包括一床体骨架1,其由一背板12以及设于背板两端部且平行的两侧板11围护而成,所述两侧板内侧设有两对称的机械臂固定板111,该机械臂固定板设有耳轴固定孔1110 设于两侧板间的第一床单元2,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床头21、设于两床头之间的两平行横梁22以及设于两平行横梁间的若干板条23,所述床头设有方形开口 213,所述床头下边缘近方形开口 213处设有第一连杆孔211,所述床头靠近上边缘214的端头处设有铰接孔210 ;—设于两侧板间的书桌板3,其两端部设有两平行的桌边缘板31,在书桌板3的后侧设有后边缘板33,所述两桌边缘板31靠近上边缘处设有第二连杆孔311和第三连杆孔312,所述桌边缘板背离书桌板一侧设有三角托架32;两连接第一床单元和书桌板的连杆支枢4,其由两三角铁板41以及连接两三角铁板的三套管42组成,所述套管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所述套管42通过设有与套管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的螺钉43将其与三角铁板固定,其中两套管穿设于第二连杆孔和第三连杆孔中,另一套管穿设于第一连杆孔中;两设于两侧板内侧的联动机构5,该联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侧板近底边缘处的下支承51、一伸缩杆铰接于该下支承处的气弹簧52、一与气弹簧尾部铰接的机械臂53,该机械臂一端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111,另一端通过其钩形部531挂接于三角托架32的托架轴处。参见图13,所述第一床单元2的铰接孔210处通过设置耳轴衬套结构7与固定于床体骨架的机械臂固定板111连接,所述耳轴衬套结构含设于铰接孔处的耳轴衬套71以及穿设于耳轴衬套中的用作耳轴的耳轴螺丝72,所述耳轴螺丝固定于机械臂固定板上的耳轴固定孔1110处。所述两平行横梁22相向一侧设有对称的边缘肋221,所述板条与边缘肋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三角铁板呈等腰直角三角形,该三角铁板在三个角处设有三个孔,该三个孔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床单元设置的第一连杆孔211以及桌边缘板设置的第二连杆孔311以及第三连杆孔312。如图7所示,该三角托架32包括呈三角形的托架基座321,该托架基座321设有三个基座固定孔322,该托架基座321设有一托架轴323,所述托架轴323远托架基座端设有环形凹槽324。如图8所示,所述桌边缘板31成呈长方形的块状物,其靠近桌边缘板顶部位置设有孔径相同且圆心与桌边缘板顶部的距离h也相同的第二连杆孔311、第三连杆孔312,所述第二连杆孔311的圆心至桌边缘板尾部的距离为U。如图9所示,所述床头21为方形板在其一角设方形开口 213而成,所述床头下边缘近方形开口处设有第一连杆孔211,所述床头靠近上边缘部分设有铰接孔210,所述方形开口 213与床头下边缘212相邻的方形开口边一 2130的长度为L3,所述第一连杆孔211圆心至方形开口边二 2131的距离为L2,所述第二连杆孔311的圆心至桌边缘板尾部的距离L1等于所述第一连杆孔211圆心至方形开口边二 2131的距离L2,所述机械臂固定板111的耳轴固定孔1110中心至背板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床单元床头铰接孔210中心至第一床单元床头与上边缘214和方形开口边二 2131相邻的边的距离。如图14、图16a 16c所示,所述联动机构的下支承51通过螺钉固定于侧板底边缘处,下 支承51设有下支承销钉孔511以及固定该下支承用的螺丝孔512,气弹簧52的伸缩杆自由端处设有穿设下支承销钉的孔521,下支承51即通过将自由端的孔512通过下支承销钉513将其与下支承51连接,并且在下支承销钉设孔一端设置有开口销514,从而防止下支承销钉滑出下支承,上述结构便于气弹簧在第一床单元带动书桌板运动时可实现在垂直于背板的平面范围内实现一定角度的回转,气弹簧的尾部与机械臂53靠近床体骨架侧板一侧的球头销531连接,所述机械臂53 —端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111上,另一端通过设置的钩状部531挂接于三角托架的环形凹槽处,在第一床单元带动书桌板运动时,机械臂在书桌板的带动下随之回转,其回转平面也与床体骨架的背板垂直,其回转角度处于0° -180°之间,该机械臂固定板还设有一带内螺纹的耳轴固定孔1110,该耳轴固定孔1110用于设置耳轴衬套结构的耳轴螺丝,该耳轴螺丝设有与耳轴固定块1110外螺纹匹配的外螺纹,实现第一床单元可在耳轴衬套结构的作用下绕着耳轴螺丝在90°范围内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如下:第一步,组装床体骨架以及联动机构:床体骨架的两侧板以及背板均通过螺丝加以连接,在该步骤中将机械臂固定板、下支承通过螺栓装设于如图3所示位置,机械臂的一端铰接于机械固定板处,气弹簧的伸缩杆与下支承铰接连接,气弹簧的尾部与机械臂铰接连接。第二步,组装第一床单元:将两床头、两横梁以及板条利用螺丝按图4所示效果组装即可。第三步,组装书桌板:将书桌边缘板以及后边缘板与书桌板通过螺钉连接备用,同时将三角托架分别通过螺丝设于左侧的桌边缘板和右侧的桌边缘板背离书桌板一侧。第四步,组装第一床单元以及书桌板:将第一床单元置于书桌板上方,此时注意将床头的第一连杆孔置于第二连杆孔的正上方,如图10所示,然后装设连杆支枢,如图11所示,将固定于三角铁板上的套管穿设于第一连杆孔、第二连杆孔、第三连杆孔中,然后在第一连杆孔、第二连杆孔、第三连杆孔另一侧用螺钉将连杆支枢的另一三角铁板固定于穿透过来的套管上,从而形成连杆支枢结构,其中三角托架32除了在步骤三中安装之外,还可在此步骤进行安装。第五步,将步骤四中的`成品与步骤一的床体骨架进行组装,参见图12以及图13,该步骤也可与步骤四合并进行,在将第一床单元和书桌板重叠在一起之后,先安装连杆支枢,再整体移入床体骨架中,移入位置需要将铰接孔与机械臂固定板的耳轴固定孔1110对准,然后组装耳轴衬套结构,如图15所示,最后将机械臂的钩形部挂接于三角托架32的托架轴处。其中,第一步至第三部的前后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本实用新型从第一床单元处于使用状态向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的变换过程参见图17a 17f,当第一床单元2处于使用状态时,此时第一床单元2的床头下边缘212与书桌板的桌边缘板的顶部正好紧紧贴在一起,当转动第一床单元2时,首先第一床单元的下边缘212与书桌板的桌边缘板31前端重合部分开始分离(如图17a),直至第一床单元通过连杆支枢带动书桌板运动(如图17b),而第一床单元在翻动过程中,其方形开口与床头下边缘相邻的方形开口边一 2130逐渐压在第一床单元的下边缘212与书桌板的桌边缘板31前端重合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如图17c 17f),直至完成使用状态的转变使得二者完全重合在一起。在翻转过程中,手扶第一床单元的远背板一侧的横梁,向背板方向翻动整个第一床单元,此时,第一床单元绕着耳轴衬套结构旋转,书桌板在三角托架的带动下随着第一床单元联动,套设于书桌板边缘处的机械臂的钩形部带动机械臂绕着机械臂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的铰接点进行旋转,此时,在机械臂的带动下,气弹簧的伸缩杆缓慢拉伸,待第一床单元运动至如图17f所示状态时,机械臂带动的气弹簧的伸缩杆处于最大伸缩状态。如若需从书桌板处于使用状态变换为第一床单元处于使用状态进行相反的操作即可。实施例二在所述床体骨架顶部两侧板间设有第二床单元,其由设于两侧板间的上横梁,设于两上横梁相向一侧的上边缘肋以及设于两上边缘肋的若干上板条组成。本实施例旨在床体骨架顶部设置第二床单元6,其它结构同实施例一,从而实现拥有上下铺功能的同时,能够保证该床具有书桌而进行学习的功能,参见图18,本实施例中,在床体骨架I的顶部设置两平行的上横梁61,在所示上横梁61相对一侧设置两上边缘肋,所述上边缘肋间设置若干上板条(图中未示),特别地,在两上横梁处各自设有一护栏62旨在防止第二床单元的人掉落地面造成伤害。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床体骨架,其由一背板以及设于背板两端部且平行的两侧板围护而成,所述两侧板内侧设有两对称的机械臂固定板,该机械臂固定板设有耳轴固定孔; 一设于两侧板间的第一床单元,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床头、设于两床头之间的两平行横梁以及设于两平行横梁间的若干板条,所述床头设有方形开口,所述床头下边缘近方形开口处设有第一连杆孔,所述床头靠近上边缘的端头处设有铰接孔; 一设于两侧板间的书桌板,其两端部设有两平行的桌边缘板,所述两桌边缘板靠近上边缘处设有第二连杆孔和第三连杆孔,所述桌边缘板背离书桌板一侧设有三角托架; 两连接第一床单元和书桌板的连杆支枢,其由两三角铁板以及连接两三角铁板的三套管组成,其中两套管穿设于第二连杆孔和第三连杆孔中,另一套管穿设于第一连杆孔中; 两设于两侧板内侧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侧板近底边缘处的下支承、一伸缩杆铰接于该下支承处的气弹簧、一与气弹簧尾部铰接的机械臂,该机械臂一端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另一端通过其钩形部挂接于三角托架的托架轴处,其中 所述第一床单元的铰接孔处通过设置耳轴衬套结构与固定于床体骨架的机械臂固定板连接,所述耳轴衬套结构含设于铰接孔处的耳轴衬套以及穿设于耳轴衬套中的用作耳轴的耳轴螺丝,所述耳轴螺丝固定于机械臂固定板上耳轴固定孔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平行横梁相向一侧设有对称的边缘肋,所述板条与边缘肋骨通过螺钉连接。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铁板呈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孔的圆心至桌边缘板尾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杆孔圆心至方形开口边二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托架包括呈三角形的托架基座,该托架基座设有三个基座固定孔,该托架基座设有一托架轴,所述托架轴远托架基座端设有环形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隐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骨架顶部两侧板间设有第二床单元,其由设于两侧板间的上横梁,设于两上横梁相向一侧的上边缘肋以及设于两上边缘肋的若干上板条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隐形床,其包括床体骨架,其由背板以及设于背板两端部的两侧板围护而成;设于两侧板间的第一床单元,其包括两床头、设于两床头间的两平行横梁以及设于两平行横梁间的若干板条;设于两侧板间的书桌板,其两端部设有两平行的桌边缘板;两连接第一床单元和书桌板的连杆支枢;两设于两侧板内侧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一设于侧板近底边缘处的下支承、一伸缩杆铰接于该下支承处的气弹簧、一与气弹簧尾部铰接的机械臂,该机械臂一端铰接于机械臂固定板,另一端通过其钩形部挂接于三角托架的托架轴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功能的转换,可便于实现床体和书桌板功能转换而实现隐藏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C17/62GK203137689SQ20132012603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9日
发明者罗兴彪 申请人:罗兴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