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15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柜,为解决现有配电柜后封板不能电气闭锁等问题而设计。该配电柜包括柜体、设置于柜体上的后封板,所述后封板上部内侧设置有电磁锁,所述后封板内侧靠近电磁锁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板,所述锁板上设置有锁栓孔,所述电磁锁的锁栓可穿设于所述锁栓孔内。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下部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板,所述柜体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插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孔,部分所述插板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本实用新型的配电柜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实现后封板电气闭锁且使用更加安全。
【专利说明】—种配电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柜。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配电柜后封板能够满足五防闭锁的强制性标准,即,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合闸状态不能操作隔离开关);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负荷开关、接触器(只有操作指令与操作设备对应才能对被操作设备操作);防止接地开关处于闭合位置时关合断路器、负荷开关(只有当接地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才能合隔离开关或手车才能进至工作位置,并操作断路器、分荷开关闭合);防止在带电时误合接地开关(只有在断路器分闸状态,才能操作隔离开关或手车从工作位置退至试验位置,并合上接地开关);防止误入带电室(只有隔室不带电时,才能开门进入隔室)。
[0003]但是某些地区的供电局要求配电柜的后封板能够满足电气闭锁的要求,以使得配电柜的使用更加安全,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能够实现后封板电气闭锁的配电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实现后封板电气闭锁、使用更加安全的配电柜;
[0005]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使用方便、后封板闭锁严密的配电柜。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配电柜,包括柜体、设置于柜体上的后封板,所述后封板上部内侧设置有电磁锁,所述后封板内侧靠近电磁锁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板,所述锁板上设置有锁栓孔,所述电磁锁的锁栓可穿设于所述锁栓孔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后封板的内侧下部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板,所述柜体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插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孔,部分所述插板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0009]优选的,所述插板包括连接板;
[0010]所述连接板的前侧设置有下弯折板,部分所述下弯折板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0011]所述连接板的后侧设置有上弯折板,所述插板通过所述上弯折板固定于所述后封板内侧。
[0012]优选的,所述下弯折板的三分之一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0013]优选的,所述上弯折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封板内侧。
[0014]优选的,所述锁板包括呈基本垂直设置的固定板和限位板,所述锁板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后封板内侧固定,所述锁栓孔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
[0015]优选的,所述电磁锁通过电磁锁支架固定于所述柜体上;
[0016]所述电磁锁支架包括基板以及基板四个边沿分别弯折形成的连接边;
[0017]所述连接边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电磁锁支架通过所述若干连接孔与所述柜体连接;[0018]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电磁锁安装孔,所述电磁锁通过所述电磁锁安装孔安装于所述电磁锁支架上。
[0019]优选的,所述锁栓孔为两端具有圆弧的矩形孔,所述圆弧与所述锁栓的形状相适配。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1](I)本实用新型配电柜的后封板上部设置电磁锁,后封板内侧靠近电磁锁位置还设置锁板,将电磁锁的锁栓插入锁板,当配电柜的电缆室传感器带电时,电磁锁的锁栓无法打开,而后封板在锁板的止挡作用下也无法打开,实现后封板的电气闭锁,使得配电柜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且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
[0022](2)在后封板内侧下部还设置有插板,将插板插设于柜体的插孔内,使得后封板的闭锁更加严密,结构更加可靠。
[0023](3)插板通过焊接固定于后封板上,加工工艺简单,结构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配电柜的主视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配电柜的左视图;
[002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5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磁锁支架的主视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磁锁支架的仰视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锁板的主视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锁板的俯视图;
[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插板的主视图;
[00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插板的左视图。
[0035]图中,1、柜体;2、后封板;3、电磁锁;31、锁栓;4、锁板;41、固定板;42、限位板;43、锁栓孔;5、电磁锁支架;51、基板;52、连接边;53、连接孔;54、电磁锁安装孔;6、插板;61、连接板;62、下弯折板;63、上弯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7]实施例一:
[0038]图1至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配电柜包括柜体I以及设置于柜体I上的后封板2。在后封板2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电磁锁3,在后封板2的内侧靠近电磁锁3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板4。电磁锁3通过电磁锁支架5固定于柜体I上,电磁锁支架5的结构如图6和7所示,包括基板51以及基板51四个边沿分别弯折形成的连接边52,连接边52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53,电磁锁支架5通过连接孔53与柜体I连接;基板51上开设有电磁锁安装孔54,电磁锁3通过电磁锁安装孔54安装于电磁锁支架5上。
[0039]锁板4的结构如图8和9所示,包括呈基本垂直设置的固定板41和限位板42,固定板41焊接于后封板2的内侧,在限位板42上设置有锁栓孔43,锁栓孔43为两端具有圆弧的矩形孔,其中的圆弧与电磁锁3的锁栓31形状相适配。通过对电磁锁3的操作可使锁栓31穿入或穿出锁板4的锁栓孔43。
[0040]在后封板2的内侧下部还固定设置有两个插板6,柜体I上与两个插板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插孔。插板6的结构如图10和11所示,包括连接板61,连接板61的前侧设置有下弯折板62,下弯折板62的三分之一插设于插孔内,连接板61的后侧设置有上弯折板63,上弯折板63焊接固定于后封板2的内侧。
[0041]当配电柜的电缆室传感器带电时,电磁锁3的锁栓31无法打开,而后封板2在锁板4以及插板6的止挡作用下无法打开,实现后封板2的电气闭锁,使用更加安全可靠,而当配电柜没有运行时,打开电磁锁3的锁栓31即可将后封板2轻松的取出,方便观察配电柜的内部结构。插板6的设置使得后封板2的闭锁更加严密,结构更加可靠。
[0042]其中,插板的个数不局限于两个,可根据后封板的具体尺寸设置插板的数量;下弯折板插入插孔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的三分之一处,能够起到固定后封板的作用且实现后封板的方便取出即可。
[004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电柜,包括柜体(I)、设置于柜体(I)上的后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封板(2)上部内侧设置有电磁锁(3),所述后封板(2)内侧靠近电磁锁(3)位置处固定设置有锁板(4),所述锁板(4)上设置有锁栓孔(43),所述电磁锁(3)的锁栓(31)可穿设于所述锁栓孔(4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封板(2)的内侧下部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板(6),所述柜体(I)上与所述至少一个插板(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孔,部分所述插板(6 )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板(6)包括连接板(61); 所述连接板(61)的前侧设置有下弯折板(62),部分所述下弯折板(62)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所述连接板(61)的后侧设置有上弯折板(63),所述插板(6)通过所述上弯折板(63)固定于所述后封板(2)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弯折板(62)的三分之一插设于所述插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弯折板(63)焊接固定于所述后封板(2)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板(4)包括呈基本垂直设置的固定板(41)和限位板(42 ); 所述锁板(4)通过所述固定板(41)与所述后封板(2)内侧固定; 所述锁栓孔(43)设置于所述限位板(4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锁(3 )通过电磁锁支架(5 )固定于所述柜体(I)上; 所述电磁锁支架(5)包括基板(51)以及基板(51)四个边沿分别弯折形成的连接边(52); 所述连接边(52 )上设置有若干连接孔(53 ),所述电磁锁支架(5 )通过所述若干连接孔(53)与所述柜体(I)连接; 所述基板(51)上开设有电磁锁安装孔(54),所述电磁锁(3)通过所述电磁锁安装孔(54)安装于所述电磁锁支架(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栓孔(43)为两端具有圆弧的矩形孔,所述圆弧与所述锁栓(31)的形状相适配。
【文档编号】E05B47/00GK203589496SQ20132065649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吴存林, 吴浩 申请人:昆山振宏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