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板架组件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293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搁板架组件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9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52,747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本节提供了不一定是现有技术的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

使用两个成型端梁,两个长梁、四个胶档套筒(glue dam sleeve)、四个热熔胶的“弹丸(shot)”和四个不锈钢螺钉来组装已知的塑料搁板架(shelf frame)(参见,例如,http://www.metro.com/shelving/plastic-shelving)。胶档套筒被组装到两个长梁。梁被插入到端梁的一个或更多个槽中。架组件被插入到固持部件的自动组装固定物中,同时将胶水注入接合处。第二固定物安装四个不锈钢螺钉。

胶档旨在消除由一个或更多个端梁槽的粗加工面(drafted surface)引起的间隙并且创建两个部件之间的清洁的界面。胶档还旨在防止注入的热熔胶从接合处渗出,以及对随后的清除胶水快速灌注(glue flash)的需要。胶档还包含榫头(dovetail)特征,其与硬化胶水相接以将其固定就位。尽管是尚可的,但是仍可以改进搁板架和组装方法。因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永久的、防腐蚀的和成本有效的搁板架系统和组装方法。

附图说明

本文中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所选择的实施例而非说明所有可能的实现方案,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包括梁连接器的搁板架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组装的搁板架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包括多个搁板垫(shelf mat)的部分组装的搁板架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组装的搁板架的透视图;

图4是包括图2的搁板垫和搁板架的组装的搁板的透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可替选的梁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5B是示出组装到梁的图5A的可替选的梁连接器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5C是示出部分组装的搁板架中的图5A的可替选的梁连接器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5D是图5A的可替选的梁连接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6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用于组装搁板架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附图通篇中相应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

参照图1A和1B,搁板架10包括第一端梁12、第二端梁14、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搁板11包括搁板架10和多个搁板垫20。第一端梁12和第二端梁14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可以是不对称的。相似地,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可以是不对称的。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可以是对称的。相似地,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可以是对称的。

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中至少之一被配置成接纳梁连接器30。根据一个实现方案,梁连接器30包括第一连接器部32和第二连接器部34。根据另外的实现方案并且参照图5A至5D,梁连接器30包括单件梁连接器31。尽管仅示出了一个梁连接器30,但是搁板架10可以替选地包括多个梁连接器30。例如,搁板架10可以包括一个梁连接器30。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搁板架10可以包括在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处的梁连接器30。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搁板架10包括在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的每个的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中的每个处的梁连接器30。应当理解,任何数目的梁连接器30可以与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的任何端部组合。

根据一个实现方案,每个梁连接器30包括第一连接器部32和第二连接器部34。例如,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接纳部36,并且第一连接器部32包括第一柔性突出部38。第一接纳部36被配置成接纳第一柔性突出部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纳部36是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中的开口。

例如,第一端部26的第一接纳部36可以是穿过第一端部26的、具有第一直径的孔。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在制造第一长梁16之后在第一端部26中钻孔。应当理解,也可以在制造第二长梁18之后在第二长梁18的第一端部26中钻相似的孔。此外,也可以在制造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之后在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的一者或两者的第二端部28中钻孔。

第一柔性突出部38被配置成压入第一接纳部36中。例如,第一柔性突出部38可以是包括近端和远端的圆形突出部。近端可以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直径,而远端可以具有略大于第一直径的直径。

第一柔性突出部38被插入到第一接纳部36中。当第一柔性突出部38被插入到第一接纳部36中时,第一柔性突出部38暂时形变以允许远端穿过第一接纳部36。例如,使第一柔性突出部38的远端形变以便穿过第一接纳部36的第一直径。第一柔性突出部38随后返回到其原始形状。换言之,第一柔性突出部38暂时形变以允许远端的较大直径穿过第一接纳部36的第一直径。随后,一旦远端已穿过第一接纳部36,则恢复远端的较大直径。通过这种方式,第一柔性突出部38被配置成防止从第一接纳部36退出。

每个第一连接器部32被配置成接纳第二连接器部34。例如,如上文所述,第一连接器部32被配置成被第一端部26接纳。第一连接器部32被配置成接纳第二连接器部34。例如,第一连接器部32可以被配置成装配在第二连接器部34内部。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第一连接器部32固定地卡扣到第二连接器部34中。一旦第一连接器部32被固定地卡扣到第二连接器部34中,则可能需要工具来将第一连接器部32从第二连接器部34移除。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如上文所述,在第一连接器部32接纳第二连接器部34之前,第一连接器部32被第一端部26接纳。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第一连接器部32接纳第二连接器部34。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第一柔性突出部38卡扣到第二柔性突出部40后面的空洞中。例如,第二柔性突出部40可以是中空的。换言之,第二柔性突出部40的背部被钻掉并且被配置成接纳第一柔性突出部38。如图2中所示,被称为梁连接器30的第一连接器部32和第二连接器部34在第一端部26之上滑动。第一柔性突出部38随后被第一接纳部36接纳。

第二连接器部34包括第二柔性突出部40。第二柔性突出部40具有与第一柔性突出部38相似的性质。例如,第二柔性突出部40包括近端和远端。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中的每个包括第二接纳部42。第二接纳部42具有与第一接纳部36相似的性质。例如,第二接纳部42可以是穿过第一耦接部22的具有第二直径的孔。应理解,第一耦接部22中的孔可以在第一端梁12的制造期间成型。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可以在制造第一端梁12之后钻孔。应当理解,尽管没有示出,但是第二耦接部24包括第二接纳部42。此外,第二端梁14包括第二端梁14的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中的第二接纳部42。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第二直径与第一直径相同。在其他实现方案中,第二直径与第一直径不同。

第二接纳部42被配置成以与上文针对接纳第一柔性突出部38的第一接纳部36描述的方式相似的方式接纳第二柔性突出部40。例如,第二柔性突出部40的近端具有小于第二直径的直径。此外,远端具有略大于第二直径的直径。

第二柔性突出部40被插入到第二接纳部42中。当第二柔性突出部40被插入到第二接纳部42中时,第二柔性突出部40暂时形变以允许远端穿过第二接纳部42。例如,使第二柔性突出部40的远端形变以便穿过第二接纳部42的第二直径。

第二柔性突出部40随后返回到其原始形状。换言之,第二柔性突出部40暂时形变以允许远端的较大直径穿过第二接纳部42的第二直径。随后,一旦远端已穿过第二接纳部42,则恢复远端的较大直径。通过这种方式,第二柔性突出部40被配置成防止从第二接纳部42退出。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是柔性的并且绕位于第一耦接部22和第二耦接部24的远端附近的轴线旋转。例如,第一耦接部22包括近端23和远端25。第一耦接部22被配置成绕远端25弯曲。

例如,近端23可以在远离第二耦接部24的方向上移动,而远端25保持固定。梁连接器30可以插入到第一耦接部22中。近端23响应于梁连接器30被插入到第一耦接部22中而弯曲远离梁连接器30。

如上文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40卡扣到第二接纳部42中。近端23响应于第二柔性突出部40卡扣到第二接纳部42中而返回到原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耦接部22可以弯曲以便将第二接纳部42卡扣到第二柔性突出部40上。应当理解,尽管仅描述了第一耦接部22,但是这里包括的原理也适用于第二耦接部24。

如图3中所示,如上文所述,第一端梁12通过一个梁连接器30固定地耦接到第一长梁16。此外,第一端梁12通过另一梁连接器30固定地耦接到第二长梁18。应当理解,尽管未示出第二端梁14耦接到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但是第二端梁14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梁连接器30固定地耦接到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的每个。

如图4中所示,多个搁板垫20被按压装配到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一旦第一端梁12和第二端梁14固定地耦接到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则组装搁板架10。此外,一旦多个搁板垫20被按压装配到搁板架10上,则组装搁板11。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如上文所述,梁连接器30包括第一连接器部32和第二连接器部34。在另外的实现方案中,如图5A至5D中所示,每个梁连接器30可以是单件梁连接器31。单件梁连接器31包括与针对梁连接器30描述的特征相似的特征。例如,每个单件梁连接器31包括第一柔性突出部38和第二柔性突出部40。

如图5D中所示,每个单件梁连接器31包括内部梁分度特征(indexing feature)33。在一些实现方案中,内部梁分度特征33具有与第一柔性突出部38相似的性质。通过这种方式,内部梁分度特征33接合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之一。此外,内部梁分度特征33防止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中之一从单件梁连接器31退出。单件梁连接器31在第一端部26和第二端部28分别可滑动地接合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如上文所述,随后组装搁板架10和搁板11。

在一些实现方案中,通过机器施加第一预定力以将第一端梁12和第二端梁14固定地耦接到梁连接器30。此外,可以通过机器施加第二预定力以便将第一柔性突出部38卡扣到第一接纳部36中。此外,可以通过机器施加第三预定力以将搁板垫20压到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上。应当理解,第一预定力、第二预定力和第三预定力可以是相同量的力或不同量的力。此外,第一预定力、第二预定力和第三预定力中的两个预定力可以是相同的,而第一预定力、第二预定力和第三预定力中的另一预定力可以是不同量的力。

参照图6,用于组装搁板的方法100开始于104。在108处,将第一梁连接器30连接到第一长梁16的第一端部26。在112处,将第二梁连接器30连接到第一长梁16的第二端部28。在116处,将第三梁连接器30连接到第二长梁18的第一端部26。在120处,将第四梁连接器30连接到第二长梁18的第二端部28。在124处,将第一端梁12的第一耦接部22连接到第一梁连接器30。在128处,将第一端梁12的第二耦接部24连接到第三梁连接器30。在132处,将第二端梁14的第一耦接部22连接到第二梁连接器30。在136处,将第二端梁14的第二耦接部24连接到第四梁连接器30。在140处,将多个搁板垫20按压装配到第一长梁16和第二长梁18上。该方法100结束于144。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对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并非旨在是无遗漏的或限制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要素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能够用在所选择的实施例中,即使没有被具体示出或描述。这也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型不认为是背离本发明的,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以使得本公开是全面的,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围。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诸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实施示例实施例,并且示例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处理、公知的装置结构以及公知的技术。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近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梁连接器被插入到所述耦接部中而弯曲远离所述梁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近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卡扣到所述第二接纳部中而返回到原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其存在于第二端梁和所述长梁之间;

第三连接件,其存在于所述第二端梁和第二长梁之间;

第四连接件,其存在于所述端梁和所述第二长梁之间;以及

多个搁板垫,其被配置成接纳所述长梁和所述第二长梁中的每个。

4.一种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所述部件包括:

梁连接器,其具有包括第一柔性突出部的第一部和包括第二柔性突出部的第二部,其中,所述第一部被配置成接纳所述第二部;

长梁,其具有被配置成接纳所述第一柔性突出部的第一接纳部;以及

端梁,其具有包括近端和远端的耦接部,其中,所述近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梁连接器被插入到所述耦接部中而弯曲远离所述梁连接器,以及第二接纳部被配置成接纳所述梁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梁连接器是一件式梁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接纳部包括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第一柔性突出部卡扣到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后面的空洞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近端被配置成成响应于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卡扣到所述第二接纳部中而返回到原始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其存在于第二端梁和所述长梁之间;

第三连接件,其存在于所述第二端梁和第二长梁之间;

第四连接件,其存在于所述端梁和所述第二长梁之间;以及

多个搁板垫,其被配置成接纳所述长梁和所述第二长梁中的每个。

10.一种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所述部件包括:

梁连接器,其沿着纵轴线延伸并且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包括内部梁分度特征,并且所述第二部包括柔性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在相对于所述纵轴线横向的方向上彼此对准并且偏移;

长梁,其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纵轴线接纳所述梁连接器并且通过所述内部梁分度特征而被接合,使得所述内部梁分度特征防止所述长梁从所述梁连接器退出;以及

端梁,其具有耦接部,被配置成接纳所述梁连接器,以及包括接纳所述梁连接器的所述柔性突出部的接纳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耦接部还包括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近端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梁连接器被插入到所述耦接部中而弯曲远离所述梁连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其中,所述近端被配置成成响应于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卡扣到所述第二接纳部中而返回到原始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其存在于第二端梁和所述长梁之间;

第三连接件,其存在于所述第二端梁和第二长梁之间;

第四连接件,其存在于所述端梁和所述第二长梁之间;以及

多个搁板垫,其被配置成接纳所述长梁和所述第二长梁中的每个。

14.一种搁板组件系统的部件,所述部件包括:

梁连接器,其具有包括第一柔性突出部的第一部和包括第二柔性突出部的第二部,其中,所述第一部被配置成接纳所述第二部;

长梁,其具有被配置成接纳所述第一柔性突出部的第一接纳部;以及

端梁,其具有包括近端和远端的耦接部,其中,第二接纳部被配置成接纳所述梁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柔性突出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