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及泡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8486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及泡茶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消费茶叶的国家和地区则超过了160个,20多亿人钟情于茶饮,日均消费茶近4亿杯。对于饮茶“方便性”的追求,催生了袋包茶的出现。而近年来,消费者兼顾了“方便性”和“口味”的需求,以及自动咖啡机在市场上的大行其道,促进了泡茶机的出现。茶叶经热水浸提,初泡出的茶汤清澈明亮,但在冷却或储存后会出现乳酪状的浑浊物,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降低,会形成一定量的沉淀,茶汤中出现的这种浑浊物被称为茶乳酪,生活中人们称之为“冷后浑”。从物理化学的角度看,从泡茶到茶乳酪形成的过程是茶叶中成分从植物组织中被抽提进入液相,而后在液相中从“真溶液”到“胶体”到“悬浊液”的迁移过程,茶乳酪是茶汤成分在这个“迁移”过程中的终点,也意味着茶汤中有效成分的丧失。茶乳酪沉淀现象不仅会影响茶饮的外观,更重要的是还影响了茶饮的口味和健康价值。茶乳酪现象影响了茶饮的可饮用时间,传统上就有不饮用过夜茶的说法。现有的泡茶机均为“即泡即饮”的方式而设计,而未从保持茶饮口味和成分的前提下,考虑延长茶饮的可饮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及泡茶方法,能够防止泡茶机制作的茶饮出现茶乳酪沉淀,达到保持茶饮口味和有效成分并延长其饮用期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包括自动泡茶装置,所述自动泡茶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茶水储箱,所述第一茶水储箱内设置有控制茶水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茶水储箱的出水口经第一水管连接至微孔膜滤装置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有将预定温度的茶水压入微孔膜滤装置的泵,所述微孔膜滤装置的出水口经第二水管连接至第二茶水储箱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茶水储箱设有茶水出口。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泡茶装置包括热水箱和泡茶茶漏,所述热水箱的热水出口通向下方的泡茶茶漏,所述泡茶茶漏安装在第一茶水储箱上,所述泡茶茶漏的出水端伸入第一茶水储箱内,所述泡茶茶漏上设置有控制茶水进入第一茶水储箱内的电磁阀门。进一步的,所述微孔膜滤装置的膜孔径为0.1-1.0μm。进一步的,所述微孔膜滤装置的结构为片状或筒状。进一步的,所述微孔膜滤装置的材质为聚砜类、聚烯烃类或无机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泵为隔膜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一种泡茶方法,采用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并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茶叶放入自动泡茶装置,得到泡好的茶水;(2)将泡好的茶水暂存于第一茶水储箱内,并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将茶水控制在预定温度并保持;(3)通过泵将预定温度的茶水压入微孔膜滤装置,微孔膜滤装置对茶水进行微孔过滤处理,保留茶水中的可溶性胶体颗粒;(4)将过滤后的茶水储存于第二茶水储箱内,备饮。进一步的,步骤(2)中的温度控制装置将茶水控制在30-100℃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泵产生的系统压力不小于0.01Mpa。进一步的,步骤(3)中的微孔膜滤装置的孔径为0.1-1.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泡茶机能够防止茶水形成茶乳酪沉淀,保持茶汤风味,防止茶饮口味和有益成分在保存过程中的流失,去除细菌污染,可以极大程度提高茶饮的保存时间,延长可饮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泡茶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微孔过滤前后红茶茶汤中胶体颗粒平均粒径的测定对比图。图中标记:1-热水箱,2-热水出口,3-泡茶茶漏,4-电磁阀门,5-第一茶水储箱,6-泵,7-微孔膜滤装置,8-第二茶水储箱,9-茶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微孔膜滤装置7的泡茶机,包括自动泡茶装置,所述自动泡茶装置的出水口连接至第一茶水储箱5,所述第一茶水储箱5内设置有控制茶水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茶水储箱5的出水口经第一水管连接至微孔膜滤装置7的进水口,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有将预定温度的茶水压入微孔膜滤装置7的泵6,所述微孔膜滤装置7的出水口经第二水管连接至第二茶水储箱8的进水口,所述第二茶水储箱8设有茶水出口9,所述茶水出口9可设置有开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泡茶装置包括热水箱1和泡茶茶漏3,所述热水箱1的热水出口2通向下方的泡茶茶漏3,所述泡茶茶漏3安装在第一茶水储箱5上,所述泡茶茶漏3的出水端伸入第一茶水储箱5内,所述泡茶茶漏3上设置有控制茶水进入第一茶水储箱5内的电磁阀门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箱1为带有温控功能的开水储箱,可将沸腾过的水保持于特定适合泡茶的温度。热水可通过热水出口2进入放置有茶叶的泡茶茶漏3,泡茶茶漏3部件除了为泡茶提供茶叶和热水混合进行热抽提的容器外,还带有一级过滤功能,带有金属滤网或滤布,以去除茶叶残渣或尘土。在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热水抽提后得到的茶水,经过电磁阀门4导入第一茶水储箱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膜滤装置7的孔径为0.1-1.0μm,例如0.6μm。所述微孔膜滤装置7的孔径按以下方法进行确定:先利用色谱对茶水中的可溶性胶体颗粒进行分离,再利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或马尔文粒度分析仪对可溶性胶体颗粒的粒径大小进行测定,并据此作为确定孔径的依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膜滤装置7的结构为片状或筒状,例如单片膜、膜芯(如折叠膜芯)、中空纤维素膜等。所述微孔膜滤装置7的材质为聚砜类、聚烯烃类或无机材料,例如聚醚砜滤膜、聚丙烯滤膜、玻璃纤维滤膜和陶瓷滤膜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泵6优选隔膜泵,其提供的系统压力不小于0.01Mpa,例如0.01-0.3Mpa,例如。所述泵6和自动泡茶装置可通过智能模块进行参数控制。如图1所示,一种泡茶方法,采用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并按以下步骤进行:(1)将茶叶放入自动泡茶装置,得到泡好的茶水;(2)将泡好的茶水暂存于第一茶水储箱5内,并通过温度控制装置将茶水控制在预定温度并保持;(3)通过泵6将预定温度的茶水压入微孔膜滤装置7,微孔膜滤装置7对茶水进行微孔过滤处理,保留茶水中的可溶性胶体颗粒;(4)将过滤后的茶水储存于第二茶水储箱8内,备饮。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泡好的茶水包括一泡、二泡等,步骤(2)中将多泡获得的茶水在第一茶水储箱5中进行混合和保温,可以降低“即泡即饮”泡茶方式中各泡茶水之间因热抽提效率不同带来的口味差异体验感。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的温度控制装置将茶水控制在30-100℃温度范围内的任一温度,例如40℃、50℃、60℃、70℃、80℃或90℃。所述茶水的过滤温度按以下方法进行确定: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对茶水进行微滤,并将获得的微滤滤过液在相同温度下再进行一次超滤,超滤截留分子量为100kDa,分别测定微滤滤过液中的茶多酚含量A1和超滤滤过液中的茶多酚含量A2,以A1与A2的差值A为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作为最佳过滤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中的泵6产生的系统压力不小于0.01Mpa,微孔膜滤装置7的孔径为0.1-1.0μm。过滤后的茶水质量衡量标准如下:取微孔过滤后的部分茶水作为样品保存起来,待预定时间后对样品进行感官评审,其结果为样品与现泡的同种茶水在滋味上无明显差别,且样品无可见茶乳酪沉淀出现。下面以红茶茶汤为实验例。一、茶水微孔过滤前后茶乳酪沉淀量的比较红茶茶汤(茶水质量比1:20)在50℃温度和0.08Mpa压力下,经0.45μm孔径的PES膜微孔过滤。将过滤前后的红茶茶汤置于4℃低温冷藏24小时,分别在15000g下离心15分钟,除去上清液,将沉淀于105℃下烘干,冷却后称量总沉淀物质量,每份样品进行5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作为茶乳酪沉淀产生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过本泡茶机处理后,所测试茶汤的茶乳酪沉淀由微孔过滤前样品的2.86±0.65mg/mL显著降低为微孔过滤后样品的0.12±0.05mg/mL。二、茶水微孔过滤前后胶体平均粒径的变化红茶茶汤(茶水质量比1:20)在50℃温度和0.08Mpa压力下,经0.45μm孔径的PES膜微孔过滤。将过滤前后的红茶茶汤分别在1000g下离心5分钟,弃去沉淀物后分别放置于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其平均粒径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对微孔过滤前茶汤中胶体颗粒平均粒径的测定结果显示,未处理的茶汤胶体颗粒大小随放置时间波动幅度大,表明其胶体颗粒之间倾向于互相作用而形成更大粒径的茶乳酪沉淀物,而经过微孔过滤处理后的茶汤中平均粒径表现稳定,在长达8小时内粒径变化仅在145nm-185nm之间轻微浮动,未显示更大颗粒的茶乳酪形成。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带有微孔膜滤装置的泡茶机及泡茶方法。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