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睡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6530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儿睡篮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睡篮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固定于成人床上的婴儿睡篮结构。



背景技术:

出于避免成人睡眠过程中的翻身滚动等动作对婴儿睡眠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婴儿的发育,以及避免睡眠过程中误捂、误压到婴儿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将婴儿置于婴儿床或者睡篮单独睡眠。使用睡篮时,为了便于夜间照顾,父母经常会将婴儿睡篮,直接放置在成人床上,然而,目前的婴儿睡篮通常都没有设置与成人床的固定装置,放置在成人床上时,有因成人睡眠过程中无意识的推撞而从床上滑落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因为成人翻转或者体重过大导致床垫下陷,从而使得睡篮无法平稳地置于床垫上,而是随着床垫动而动,从而影响到睡篮里的婴儿的睡眠质量,也无法保持安全的睡姿。此外,婴儿睡篮都具有相当重量,直接放置在成人床上,还会压迫床垫,容易造成床垫局部的永久性形变,影响床垫的后续使用及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更安全,且置于床上时不会对床垫产生不良影响的婴儿睡篮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睡篮结构,包括睡篮本体,其特征在于,在睡篮本体的下方的两侧设置有两排固定片;各固定片两侧与睡篮的底部固定,中间则拱起形成有圆形插孔;在两排固定片中,每排固定片的排头或排尾中有一个固定片上设置有L形的定位槽,且两固定片的L形定位槽方向相反;两个对称的L形侧管的一边分别插入两排固定片的所有圆形插孔内,在其与L形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可嵌入L形固定槽内的凸柱,两L形侧管的拐弯处位于睡篮本体的端部的外侧,在两L形侧管的另一边的端部则设置U形支撑管,U形支撑管的两端管路分别与两L形侧管的端部相对套接,在两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套接处均设置相互配合的弹簧卡头和定位孔,两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套接时,弹簧卡头可嵌入到定位孔内,实现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婴儿睡篮结构,其两L形侧管的一边分别穿过睡篮底部的两排固定片,通过凸柱嵌入到两排固定片排头或者排尾的L形固定槽内,实现定位;而L形侧管固定后,其另一边的端部再通过套装的U形管连接为一体,因而,在婴儿睡篮的端部的一侧形成了一个由端部外侧向睡篮底部延伸的用于承托整个婴儿睡篮的整体承托结构。且由于两排固定片上所设置的L形定位槽的方向相反,因而,两定位片可以对两L形侧管产生不同方向的限制力,起到不同方向的限制作用,在套装固定U形支撑管连成一体后,连成一体的结构会因为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制约力的作用与睡篮本体连接固定更加牢固可靠,能够避免各构件彼此之间的连接扭动,其对睡篮的承托也能更牢固与稳定。所述的婴儿睡篮结构,使用时,可通过将U型支撑管固定在墙壁、成人床的床头板,或者夹持在成人床床垫与床头板之间的空隙处,尤其以夹持在床垫与床头板上,不但夹持可靠稳固,且不需要增加任何固定装置,固定简单方便。上述几种方式均可实现婴儿睡篮与成人床的固定,其不但大大减少了婴儿睡篮的放置限制,且能可靠的避免婴儿睡篮的滑落,避免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婴儿睡篮使用的安全性;且由于睡篮的重力不再完全由床垫支撑,两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构成的整体结构也会对睡篮本体提供承托,使睡篮能平稳的放置在床垫上,不会因为大人翻转或者体重过大而使床垫下陷不平而导致睡篮摇晃不平、移动,从而能够提高婴儿的睡眠质量以及维持安全的睡姿。同时能够减少睡篮对床垫造成压迫形变,能够避免因此造成的床垫局部永久变形,也避免因此给床垫带来的性能和外观不良影响,更好的保护床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结构的L形侧管与U形支撑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结构安装在成人床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婴儿睡篮结构,包括用于放置婴儿的睡篮本体1,本体下部设有两排固定片11,每排固定片有两片,各固定片两侧与睡篮的底部固定,中间则拱起形成有圆形插孔;每排固定片的排头一个固定片上设置有L形定位槽12,且两固定片的L形定位槽方向相反,均由内侧边缘向中间延伸,如图1,当然也可以由外侧边缘向中间延伸。两个对称的L形侧管2的一条边21分别插入两排固定片11的所有有圆形插孔内,在其与L形定位槽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可嵌入L形固定槽内的凸柱22。L形侧管插入时,先将凸柱22对准固定片的L形定位槽12的槽口,而后沿L形定位槽一边滑移到拐角处后再旋转进入另一边,并定位;两L形侧管的拐弯处位于睡篮本体1的端部的外侧,在两L形侧管的另一边23的端部则设置U形支撑管3,U形支撑管的两端管路分别与两L形侧管的端部相对套接,在两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套接处均设置相互配合的弹簧卡头24和定位孔31。 U形支撑管可套于两L形侧管端部的外侧,其上设置定位孔,L形侧管上设置相对应的弹簧卡头,安装时,将U形支撑管套于L形侧管端部外侧,按压U形支撑管对下移到位,使两弹簧卡头嵌入到两定位孔中,既可实现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的连接。U形支撑管的两端也可插入在两L形侧管端部的内侧,其上设置弹簧卡头,L形侧管上设置相对应的定位孔,安装时,将U形支撑管插入L形侧管端部内侧,按压U形支撑管对下移到位,使两弹簧卡头嵌入到两定位孔中,同样可实现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的连接。

两排固定片排首固定片上所设置的L形定位槽的方向相反,因而,两定位片可以对两L形侧管产生向睡篮两侧不同方向(左右方向)的限制力,在U形支撑管将两L形侧管连成一体后,整体结构会因为这两个不同方向的制约力的作用与睡篮本体连接固定更加牢固可靠。

两排固定片的L形定位槽可不但方向相反,还分别设置在排首和排尾。两L形侧管的凸块分别与排头和排尾的L形定位槽对应。其与U形支撑管连成一体后,不但能够产生向睡篮两侧不同方向(左右方向)的限制力,还能够产生向睡篮两端不同方向(前后方向)的制约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L形侧管和U形支撑管连接的稳固性,以及它们与睡篮本体连接的稳固性。

上述情况,两排固定片的L形定位槽还分别设置在排首和排尾,其导致L形侧管只能有一种固定方式,无法对换,安装时每根L形侧管只能对应特定的一排定位固定片,拿错将无法安装,不大方便。为了克服此缺陷,使此情况下,L形侧管仍可任意安装,两排固定片可在排头和排尾同时设置L形定位槽,排头的两个L形定位槽方向相反,排尾的两个L形定位槽也方向相反。由于排头和排尾均设置有L形定位槽,因而其在两L形侧管上凸柱,一根与排头的L形定位槽对应,一根与排尾的L形定位槽对应时,互换两L形侧管的位置,仍可安装,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睡篮本体1底部的两排固定片还可每排设置三个,四个甚至更多,通过增加固定片11的数量,可更好的适应睡篮本体的长度,并可提供更好、更均匀的承托。

睡篮本体的底部可设置多个用于支撑睡篮本体的支撑脚4,支撑脚的高度大于固定片的高度。通过支撑脚的设置,可避免睡篮底部通过弧形的固定片拱起部和L形侧管直接与床垫接触,使睡篮放置床垫上时,能够由支撑脚进行支撑因而更加平稳。支撑脚上可设置防滑垫,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考虑到到婴儿睡篮自身重量和婴儿的重量相加,所述的L形侧管的拐角以略大于90°为佳。其在U形支撑管位于睡篮一侧的底部下方时,能够给睡篮提供更好的支撑,使睡篮更平稳地处于床垫上面,并且能更好的降低睡篮对床垫的压迫。

为了进一步提高婴儿睡篮结构的安全性,在U型支撑杆的外部设有防滑套3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