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19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锅,属于厨房烹饪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热锅,包括内锅和用于测量内锅温度的测温组件,其中测温组件包括壳体和感温元件,内锅将温度或热量传导到壳体上,然后通过壳体直接或间接传导到感温元件,由于壳体主要是起到支撑及保护测温组件内部元件的作用,其导热性能并不是很好,从而导致感温元件所感知的温度会有偏差,导致测温组件测温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热锅,其内部的测温组件测温精度好,烹饪出的食材更可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热锅,包括内锅和用于测量内锅温度的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壳体和感温元件,所述测温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内锅接触的导热件,所述感温元件通过导热件感知内锅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锅,所述测温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内锅接触的导热件,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热件是与壳体分体设计,且导热件是直接与内锅接触,内锅的温度或者热量是直接传导到导热件上,而不用像传统测温组件那样,从内锅传导到壳体上,再由壳体直接或间接传导到感温元件,导热件的热传导性能相对于壳体而言更好,从而使得内锅的热量传导至感温元件的过程中,热量损失较小,传导精度更好,从而使得测温组件感知的温度与内锅的温度偏差更小,提高了测温组件的测温精度,烹饪出的食材更美味、可口。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朝内锅一侧下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导热件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内。安装槽用于定位安装导热件,使得导热件与壳体之间连接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上设有穿孔,所述导热件设有与所述穿孔卡接的卡接部。用卡接的方式将导热件安装在壳体上,组装时较为方便,同时也方便了后续的维修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孔,所述导热件从壳体内侧贯穿所述安装孔与内锅接触。直接用安装孔进行定位安装,整体结构较为简单,设计、制造成本较低。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的外端面与壳体的外端面平齐。两者外端面平齐后,使得内锅不仅与导热件接触,也能与壳体接触,增加了测温组件与内锅的接触面积,实现了增大测温面积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感温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或热熔断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或热熔断器贴近所述导热件。温度传感器用于感知温度并将信号传输到电控部分,反馈及时,热熔断器用于切断电路,增加电热锅的使用安全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上设有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容置槽,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化于所述容置槽内,或所述温度传感器可拆连接至所述容置槽。利用容置槽一则可使温度传感器与导热件接触面积更大,另外还能更好地保护好温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热熔断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固定支架与壳体固定。通过固定支架能更好的固定热熔断器,使得热熔断器更好地与导热件贴近。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的内侧壁上设有隆起部,所述固定支架定位于所述隆起部与台阶的顶壁之间。利用隆起部和台阶的结构,使得固定支架能稳定安装在壳体内,无需其他零件即可完成组装,成本更低。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件为导热绝缘体,所述壳体为金属体。导热件为导热绝缘体,能起到导热和绝缘的作用,安全性更好,而壳体直接用导热的金属,成本更低,支撑和保护效果也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第一实施例中测温组件的正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第一实施例中测温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第一实施例中测温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第一实施例中测温组件侧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第二实施例中测温组件侧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热锅第三实施例中测温组件侧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锅,泛指市面上的电饭煲、压力锅、炒菜机等,本实施例以压力锅为例,包括锅体和铰接在锅体上的锅盖,为方便下文描述,锅盖合盖时,锅盖和锅体之间形成烹饪腔,其中锅体内容置有内锅,食材放置到内锅中进行烹饪,锅体内设有对内锅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由于烹饪食材时,温度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故现有的压力锅通常都设有对内锅进行测温用的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与压力锅的工作电路相连,测温组件测得温度并转换成信号,随后将信号传输至工作电路,工作电路对所述接收到的信号采取调节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或调节烹饪腔的压力等一系列操作,测温组件的设置位置可以是内锅的底部,也是可以内锅的侧壁,为了方面说明,本实施例以设在内锅的底部为例。

现有的测温组件,包括壳体1和感温元件,其中壳体1与内锅直接接触以感知内锅的温度,而感温元件则位于壳体1内,通过直接或间接感知壳体1的温度来测得内锅的温度,通常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感温元件,壳体1与感温元件之间设有导热件2,壳体1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感温元件通过感知导热件2的温度来间接测得内锅的温度,但是由于这个过程中热传导的介质较多,而且壳体1自身的热传导性能并不是很好,导致间接影响到整个测温组件的测量精度。

故本实施例中,将导热件2部分显露设置在壳体1外,且导热件2直接与内锅接触,这样使得内锅的热量不需要传导到壳体1,而是直接传导到导热件2上,省去了壳体1这一传导介质,使得传导过程中热量损失更少,感温元件测得的温度更为精确。其中,所述导热件2为导热绝缘体,例如导热硅胶,导热硅脂等,不仅导热效果好,而且不容易引发触电,而所述壳体1为金属体,优选为铝、铜或导热合金等,成本较低,支撑和保护效果更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阶梯状的回转体,包括主壳体11、底部台面13和位于主壳体11与底部台面13之间的台阶12,其中主壳体11的顶部设有下凹的安装槽101,安装槽101的底壁上开有穿孔102,而本实施例中的导热件2,包括位于顶部的圆台形的接触部21及从接触部21往下延伸的柱状的延伸部22,接触部21与延伸部22的材质一样,只是形状结构有所区别,其中接触部21的直径大于延伸部22的直径,其中接触部21容置在安装槽101内,而延伸部22则贯穿所述穿孔102,伸入到壳体1内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与壳体1的装配方式通过位于延伸部22上卡接部来实现,本实施例中卡接部为设在延伸部22侧壁上的凸筋221,凸筋221与接触部21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穿孔102的沿边卡紧在卡槽内以实现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导热件的延伸部可省去,可以仅仅包括接触部,接触部通过粘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内,只要是能将导热件显露在壳体外的结构,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增加测温组件与内锅的接触面积,增大测温范围,所述导热件2的外端面与壳体1的外端面平齐,参见图4中,接触部21的顶端面与壳体1的顶端面平齐,当内锅与导热件2接触时,壳体1的顶面与内锅也接触,使得壳体1也能起到热传导的作用,壳体1将热量传导至导热件2,也能实现间接测温,这样使得整个测温组件与内锅的接触面积更大,不仅仅只有导热件2进行导热,壳体1也能起到导热作用,测温范围更广。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2的外端面凸出于壳体1的外端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感温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31和热熔断器32,所述温度传感器31和热熔断器32贴近所述导热件2,温度传感器31检测温度更为灵敏,而热熔断器32则能在感知到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切断电路,以避免事故发生,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1和热熔断器32都集成在同一个壳体1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温度传感器和热熔断器也可位于不同的壳体内,即内锅下方设置两个测温组件,其中一个测温组件中为温度传感器,另一个测温组件中为热熔断器,两个测温组件都连接至工作电路。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31的体积较小,可直接容置在导热件2中,具体为,所述导热件2的延伸部22上设有容置所述温度传感器31的容置槽201,所述温度传感器31伸入容置槽201内,容置槽201内可填充导热硅胶等物质以将温度传感器31固化于所述容置槽201内。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31并不局限于固化在容置槽201内,温度传感器31也可是可拆连接至所述容置槽201。

热熔断器32的体积相对较大,本实施例中将热熔断器32设在导热件2的外侧,且贴近导热件2的延伸部22,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熔断器32安装在固定支架4上,本实施例中热熔断器32呈U形状,两端连接有引脚301,固定支架4包括主板41,主板41上设有用于卡接热熔断器32两端的两个U形开口槽401,组装完成后,固定支架4位于导热件2的下方,其中主板41在导热件2的正下方设有引脚孔402,温度传感器31所连接的引脚301从固定支架4的上方穿过该引脚孔402,固定支架4还包括与主板41连接的夹紧部,夹紧部包括竖直状的连接片42和设在连接片上的两个夹紧片43,从引脚孔402上穿过的温度传感器31的引脚301被两个夹紧片43所夹紧,以保护好温度传感器31的引脚301,使其不轻易发生晃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4与壳体1固定,具体地,所述壳体1在台阶12的内侧壁上设有隆起部103,隆起部103的数量不限,优选是均匀间隔设在台阶12的内周侧壁,所述固定支架4的主板41定位于所述隆起部103与台阶12的顶壁之间,以实现定位卡紧,用隆起部103配合台阶12顶壁的结构,在结构上较为简单,无需增加额外的零配件,而且壳体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好。本实施例中的隆起部103可冲压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台阶,可以用设在壳体内侧壁上的环形档筋来替代,主板可定位在环形档筋与隆起部之间。

实施例2,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导热件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中的主壳体11没有安装槽,而是设有安装孔104,所述导热件2的外形结构为单一的柱状结构,所述导热件2从壳体1内侧贯穿所述安装孔104,并与内锅接触,本实施例中导热件2的侧壁与安装孔104之间过盈配合安装,本实施例的结构更为简单,装配时更为容易方便。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例的构思也容易想到,导热件与安装孔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粘接连接,或者也可采用类似实施例1中的卡接部的结构,例如在导热件的侧壁上设置卡槽,将安装孔的沿边卡在卡槽内,这种实施方式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3,参见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导热件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中的主壳体11上也设有安装孔104,而导热件2的侧壁径向往外延伸形成有定位板23,定位板23延伸至主壳体11的内侧壁,主壳体11的内侧壁上设有隆起部103,隆起部103的结构与台阶12上的隆起部103结构近似,而定位板23则卡在隆起部103与主壳体11的顶壁之间,这种结构安装较为方便,同时由于定位板23与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导热效果也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尤其是挡筋的形状和结构。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