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5805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暖枕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的来说是涉及一种保暖枕头。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枕头包括柔性的枕头本体和枕芯,枕芯位于枕头本体的内部,枕芯一般为棉花或其他棉质布料制成。由于人们的需要,人们提出很多种类的枕头,比如保健类枕头,他们主要把枕芯换成了其他具有药效的物品,对人的身体确实有一定的功效。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提出一种保暖式枕头,主要在枕芯放入加热片,需要的时候通电进行加热,起到保暖的效果。但由于人们平时忘记关开关等会出现烧坏枕头、发生火灾或者漏电等状况,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电热类的保暖枕头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了能够起到保暖作用,又不会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需要设置一种环保节能的保暖枕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是现有电热保暖枕头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保暖枕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保暖枕头,包括枕头本体,其中,枕头本体上设置有棉质保暖的布质层,布质层的水平长度比枕头本体的水平长度长,且布质层的垂直长度比枕头本体的垂直长度短;布质层水平较长的一边连接在枕头本体顶端的一侧上;布质层的左右两端活动连接在枕头本体左右两侧的枕头边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布质层的两侧设置有呈梯状分布数量不一的若干排并行排列的扣眼;枕头本体左右两侧的枕头边上接近布质层段分别设置有一排纽扣,且纽扣的数量与扣眼排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来的枕头上添加布质层可以达到自然保暖的效果,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布质层呈梯形状,梯形状的布质层的上底边与枕头本体顶端的一侧拉链连接或缝制连接,梯形状的布质层的下底边与枕头本体水平边平行。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若干排扣眼与梯形状的布质层的下底边平行设置,且从布质层的下底边往布质层的上底边扣眼的数量递减。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扣眼的排数为2-6排。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来的枕头上添加布质层可以达到自然保暖的效果,可以不改变原来枕头的基本结构,不需要消耗电能,具有环保节能方便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布质层上的扣眼每排都设计有几个并行的扣眼,布质层便可根据扣合位置来调节使用时的松紧,以此来适应不同头部大小或不同睡眠习惯的使用对象;

3、本实用新型使用户在睡眠时头部处便形成了一个类似帽子的保暖空间,且不用影响使用者睡眠时头部的扭动,使用户更好入睡,并同时给头部进行保暖;

4、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保暖头部的后部和侧面部分,还能保暖头部的顶部和顶前部,有防风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气虚体弱的人群,比如孕妇、秃顶人士和老年人群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紧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松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枕头本体、1.1枕头边、2布质层、2.1扣眼、3纽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保暖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由棉质枕芯和棉布构成。其中,枕头本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布质层2,布质层2的水平长度比枕头本体1的水平长度长,使用户在睡眠时头部处便形成了一个类似帽子的保暖空间,且不用影响使用者睡眠时头部的扭动,使用户更好入睡,并同时给头部进行保暖。布质层2呈梯形状,梯形状的布质层2的上底边与枕头本体1顶端的一侧拉链连接或缝制连接,当时拉链连接时,用户在夏天时可以直接把布质层2取下来,可以更加方便;当缝制连接时,用户不需要保暖时,可以把布质层2翻到枕头本体1背面,如图3所示。梯形状的布质层2的下底边与枕头本体1水平边平行,使该保暖枕头更有层次感,如图1、2所示。

布质层2的两侧设置有程梯状分布数量不一的若干排并行排列的扣眼2.1,干排扣眼2.1与梯形状的布质层2的下底边平行设置,且从布质层2的下底边往布质层2的上底边扣眼2.1的数量递减,扣眼2.1的排数一般为2-6排,用户也可以跟据需要进行设计其他排数的扣眼2.1。枕头本体1左右两侧的枕头边1.1上接近布质层2段分别设置有一排纽扣3,且纽扣3的数量与扣眼2.1排数相同。布质层2上扣眼2.1每排都设计有几个并行的扣眼2.1,布质层2便可根据扣合位置来调节使用时的松紧,以此来适应不同头部大小或不同睡眠习惯的使用对象,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在没有使用该保暖枕头时,该保暖枕头处于收紧状态,纽扣3扣在每排扣眼2.1靠枕芯中线位置,布质层2与枕头本体1贴合,形成收紧状态,如图1所示。当用户使用时,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把纽扣3扣在往布质层2边缘的扣眼2.1,布质层2与枕头本体1类似帽子的保暖空间,用户睡觉时也可以进行转动,如图2所示。当用户不需要保暖时,可以直接解开所有的纽扣3,把布质层2翻到枕头本体1的背后,如图3所示。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