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降式挡水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597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降式挡水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汛阻水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顶降式挡水门。



背景技术:

受夏季台风和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对于地下室、地下车库、以及交通洞等地下建筑设施,由于出入口通常为敞开设置,低洼的地势极易积蓄地表尚未来得及排放的水量,若地下建筑设施内部排水不畅,存放于地下建筑设施内的财产因被水淹、水浸而造成严重损失。

为了防止地下建筑设施被淹,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地下车库阻水装置,该大型地下车库阻水装置包括阻挡在车库门口的拦水板,拦水板两端下侧分别设有穿过混凝土墙壁的短轴,混凝土墙壁中设有支撑短轴的轴承,至少一端的短轴端部与旋转臂一端相连,旋转臂另一端连接在气缸活塞的伸出端,气缸缸体铰接在混凝土基础上。工作时,气缸可驱动旋转臂转动,带动拦水板立起或倾倒,其立起时,可拦阻水流,倾倒时,可放行车辆。但是,采用此种结构的大型地下车库阻水装置需要在安装地表上开挖凹坑,施工量大;并且,当挡水板倾倒在凹坑中并与地面平滑过渡时,车辆需从挡水板上驶过,则就需要挡水板的结构强度要求苛刻,制造成本高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940211U)公开了一种顶降式阻水门,该顶降式阻水门包括:一门框,由两根立柱和一根顶部横梁搭接形成;一升降式挡水板,横跨于两根立柱之间;以及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式挡水板沿立柱上下移动;其中,驱动机构包含:动力源和两组传动组件,动力源安装于门框的顶部且靠近其中一立柱,每根立柱分别内置一组传动组件,并且,两组传动组件由平行于顶部横梁的同步轴传动连接。相对于传统的大型地下阻水装置,该顶降式阻水门无需开挖凹坑。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顶降式阻水门中,升降式挡水板为整体式,难以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当升降式挡水板降至门框底部时,不便于行人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顶降式挡水门,旨在有效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在外部积水位较低的情况下只降下单块挡水板,从而方便行人通行。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门框,所述门框由两立柱和顶梁搭接形成;

第一升降挡水板,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横跨于两所述立柱之间;

第二升降挡水板,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横跨于两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的上方;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驱动连接;

第一门板手动装置,所述第一门板手动装置通过第一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第二门板手动装置,所述第二门板手动装置通过第二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两第一链传动机构和第一动力源,每一所述立柱分别内置一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并且,两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由安装于所述顶梁的第一门板主起升传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两第二链传动机构和第二动力源,每一所述立柱分别内置一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并且,两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由安装于所述顶梁的第二门板主起升传动轴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于横向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中心转轴,并且,每一立柱开设有导向槽,每一所述第一中心转轴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于横向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中心转轴,每一所述第二中心转轴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内。

上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

第一门板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门板驱动电机安装于一所述立柱的顶部;

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所述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门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同步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门板主起升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

第二门板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门板驱动电机安装于相对所述第一门板驱动电机的另一所述立柱的顶部;

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所述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门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同步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门板主起升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一门板手动装置包括:

第一手动链轮,所述第一手动链轮设于一所述立柱的中部;

第一手动传动轴,所述第一手动传动轴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手动传动轴与所述第一手动链轮链传动连接;

同时,所述第一手动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同步皮带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二门板手动装置包括:

第二手动链轮,所述第二手动链轮设于相对所述第一手动链轮的另一所述立柱的中部;

第二手动传动轴,所述第二手动传动轴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所述第二手动传动轴与所述第二手动链轮链传动连接;

同时,所述第二手动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皮带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导向槽包括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竖直段以及沿水平方向开设的水平段,且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若干门板轴座与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的链条固定连接,每一所述门板轴座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转轴的两端,且每一所述门板轴座分别与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的链条固定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若干门板轴座与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的链条固定连接,每一所述门板轴座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转轴的两端,且每一所述门板轴座分别与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的链条固定连接。

述的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和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的下端均安装有密封条;

且每一所述立柱的侧壁底部于门框内侧分别安装密封条。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顶降式挡水门通过设置两块升降挡水板,且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机构独立控制两块升降挡水板,从而可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当外部积水位较低时,只降下单块挡水板,从而方便行人通行;当外部积水位较高时,同步降下两块升降挡水板,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顶降式挡水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门框1、第一升降挡水板2、第二升降挡水板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第一门板手动装置6以及第二门板手动装置7。

具体的,所述门框由两立柱11和顶梁12搭接形成。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2横跨于两所述立柱11之间。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3横跨于两所述立柱1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2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与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与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3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门板手动装置6通过第一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门板手动装置7通过第二同步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两第一链传动机构41和第一动力源42,每一所述立柱11分别内置一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41,并且,两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41由安装于所述顶梁12的第一门板主起升传动轴43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两第二链传动机构51和第二动力源52,每一所述立柱11分别内置一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51,并且,两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51由安装于所述顶梁12的第二门板主起升传动轴53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2于横向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中心转轴21,并且,每一立柱11开设有导向槽13,所述第一中心转轴21的每一端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13内。

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3于横向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二中心转轴31,每一所述第二中心转轴31可滑动地设于一所述导向槽13内。

通过上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沿所述导向槽进行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沿所述导向槽进行运动。

进一步的,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源42包括:第一门板驱动电机421以及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422。

其中,所述第一门板驱动电机421安装于一所述立柱11的顶部。所述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422安装于所述立柱11的顶部,且所述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42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门板驱动电机42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同步皮带4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门板驱动减速器4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门板主起升传动轴43通过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41传动连接。

同时,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源52包括:第二门板驱动电机521以及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522。

其中,所述第二门板驱动电机521安装于相对所述第一门板驱动电机421的另一所述立柱11的顶部。所述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522安装于所述立柱11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522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门板驱动电机52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同步皮带52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门板驱动减速器52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门板主起升传动轴53通过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51传动连接。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板手动装置6包括:第一手动链轮61以及第一手动传动轴62。

其中,所述第一手动链轮61设于一所述立柱11的中部。所述第一手动传动轴62设于所述立柱11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手动传动轴62与所述第一手动链轮61链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手动传动轴62通过所述第一同步皮带423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2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同时,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门板手动装置7包括:第二手动链轮71以及第二手动传动轴72。

其中,所述第二手动链轮71设于相对所述第一手动链轮61的另一所述立柱11的中部。所述第二手动传动轴72设于所述立柱11的顶部,且所述第二手动传动轴72与所述第二手动链轮71链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手动传动轴72通过所述第二同步皮带523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2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失效时,使用者可通过所述第一门板手动装置以及第二门板手动装置分别控制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以及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的升降。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13包括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竖直段以及沿水平方向开设的水平段,且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可沿所述导向槽的开设轨迹运动。当需要使用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时,能够将其沿所述导向槽移动至所述门框的底部,进行挡水。在平时不使用的状态下,可将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置于所述导向槽的水平段,从而不影响行人或车辆进出。

另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若干门板轴座22与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41的链条固定连接,每一所述门板轴座22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转轴21的两端,且每一所述门板轴座22分别与所述第一链传动机构41的链条固定连接。

同时,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3的两端分别通过若干门板轴座32与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51的链条固定连接,每一所述门板轴座31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转轴31的两端,且每一所述门板轴座32分别与所述第二链传动机构51的链条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当所述链传动机构的链条运动时,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能够跟随链条升降运动。

此外,作为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2和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3的下端均安装有密封条(图中未示出)。且每一所述立柱11的侧壁底部于门框内侧分别安装密封条13。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积水从所述第一升降挡水板、所述第二升降挡水板以及两所述立柱之间渗入。

本实用新型的顶降式挡水门的使用方法及动作原理大致如下:

当需要进行挡水时,可先打开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第一链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升降挡水板下降至门框底部,与地面相抵。完成上述操作后可根据需要打开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通过第二链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升降挡水板下降至门框底部,与第一升降挡水板的上端相抵。

本实施例提供的顶降式挡水门,通过设置两块升降挡水板,且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机构独立控制两块升降挡水板,从而可根据外部积水位的高低选择适当的挡水高度,当外部积水位较低时,只降下单块挡水板,从而方便行人通行;当外部积水位较高时,同步降下两块升降挡水板,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