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578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及其配件,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浆机,一般包括机头和杯体,且机头是扣装于杯体的上方,并且,位于机头内设置有电机,通过电机带动电机轴末端的粉碎刀片高速旋转,实现物料的粉碎制浆。这种结构的豆浆机,均属于电机上置式结构。该结构下,当电机高速旋转时,粉碎刀片会带动物料在杯体内也高速的旋转,因此,浆液会在杯体内做高速的离心旋转运动,此时,浆液在杯体中心会呈现出旋涡状,并且浆液会沿杯体内壁不断爬升,当达到一定高度时,容易造成溢浆现象,与此同时,当电机的负载转速不断提高时,粉碎刀片带动物料旋转运动的线速度也会不断的提高,位于粉碎刀片附近的浆液旋涡直径将会会不断的加大,当旋涡直径达到一定范围时,粉碎刀片将无法与浆液发生碰撞,粉碎刀片将出现空打现象,从而浆液中的物料无法被完全粉碎,容易造成饮品粉碎不良,并且,粉碎刀片空打时还会伴随有整机噪音,影响消费者的生活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变现有的电机上置式的制浆方式,可有效防止浆液溢浆和粉碎刀片出现空打现象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及设置于杯体内的粉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侧设置有电机,电机轴贯穿杯体侧壁伸入杯体内,所述粉碎装置包括安装于电机轴末端的粉碎刀片和将粉碎刀片置于其内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横置固定于杯体底部,所述导流罩具有粉碎刀片穿过的第一开口端,且导流罩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为导磁体,所述杯体底部外侧设置有磁铁,所述导流罩由磁铁吸附于杯体底部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底部与导流罩之间设置有对导流罩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杯体底部的定位柱和设置于导流罩侧壁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

或者,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杯体底部的定位凹槽和设置于导流罩侧壁上的定位凸台或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台或定位凸环卡入定位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杯体底部向内凸起的定位凸起和设置于导流罩外壁上相对应的定位凹腔,所述定位凸起伸入定位凹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凸起的外侧相应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对导流罩进行吸附的定位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为贯穿结构,所述导流罩还具有与第一开口端正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抵靠于杯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开口端为进料口,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端面到对应杯体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1,其中,b1至少大于20mm;

或者,所述导流罩为贯穿结构,所述导流罩还具有与第一开口端正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抵靠于杯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口端为进料口,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端面到对应杯体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2,其中,b2至少大于20mm。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还具有与第一开口端正对设置的封闭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为进料口,所述第一开口端的端面到相对应杯体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3,其中,b3至少大于20mm。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片的边缘到导流罩内壁的距离为c,其中,5mm≤c≤15mm;

或者,所述导流罩的壁厚为e,所述出料口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为d,其中,e/d≥0.2。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截面呈矩形;

或者,所述电机负载转速至少为20000r/min。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电机位于杯体的外侧,且电机轴贯穿杯体侧壁伸入杯体内,同时,导流罩将电机轴末端安装的粉碎刀片罩入其内。相比于现有的电机上置式豆浆机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结构更加新颖,同时,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的制浆过程与现有的豆浆机制浆过程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在制浆过程中,粉碎刀片旋转平面相对杯体截面呈垂直状态,同时,导流罩的至少一端具有进料口,并且导流罩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口,当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位于导流罩外部的浆液会从进料口吸入导流罩内并被粉碎刀片切削,并且粉碎后的物料与浆液的混合物会从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物料在导流罩内的循环粉碎。与此同时,从出料口排出的浆液流会对杯体内部并位于导流罩外部的浆液流形成扰流的效果,因此,使得导流罩内外的浆液流为一种无规律的乱流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浆液流作规律的高速旋转运动来说,被粉碎刀片碰撞、切削的概率更高,同时,也不会出现因浆液流旋转过高而发生的浆液溢浆现象,并且,位于粉碎刀片附近的浆液流也不会发生较大的旋涡致使粉碎刀片出现空打的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结构紧凑,制浆时噪音较低,符合广大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截面图;

图3为图1中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食品加工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截面图;

图8为图6中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杯体1及设置于杯体1内的粉碎装置,所述杯体外侧设置有电机2,电机2轴贯穿杯体1侧壁伸入杯体内,所述粉碎装置包括安装于电机轴21末端的粉碎刀片3和将粉碎刀片3置于其内的导流罩4,所述导流罩4横置固定于杯体1底部,所述导流罩4具有粉碎刀片3穿过的第一开口端41,且导流罩4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口42。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4截面呈矩形,并且,所述导流罩4为导磁体,所述杯体1底部外侧设置有磁铁5,所述导流罩4由磁铁5吸附于杯体1底部内表面,同时,所述杯体1底部与导流罩4之间还设置有对导流罩4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杯体底部向内凸起的定位凸起13和设置于导流罩4外壁上相对应的定位凹腔43,所述定位凸起13伸入定位凹腔43内,并且,所述定位凸起13的外侧相应形成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设置有对导流罩4进行吸附的定位磁铁50。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4为贯穿结构,所述导流罩4还具有与第一开口端41正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44,所述第一开口端41抵靠于杯体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开口端44为进料口,所述第二开口端44的端面到对应杯体1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1。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位于杯体的外侧,且电机轴贯穿杯体侧壁伸入杯体内,同时,导流罩将电机轴末端安装的粉碎刀片罩入其内。相比于现有的电机上置式豆浆机来说,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结构更加新颖,同时,本实施例食品加工机的制浆过程与现有的豆浆机制浆过程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在制浆过程中,粉碎刀片旋转平面相对杯体截面呈垂直状态,同时,导流罩至少一端具有进料口,并且导流罩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口,当粉碎刀片高速旋转时,位于导流罩外部的浆液会从进料口吸入导流罩内并被粉碎刀片切削,并且粉碎后的物料与浆液的混合物会从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物料在导流罩内进行循环粉碎,与此同时,制浆过程中,从出料口排出的浆液流会对杯体内部并位于导流罩外部的浆液流形成扰流的效果,因此,使得导流罩内外的浆液流为一种无规律的乱流状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浆液流作规律的高速旋转运动来说,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在制浆时,物料被粉碎刀片碰撞、切削的概率更高,粉碎细度更细,制得的饮品口感也更细腻。同时,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也不会出现因浆液流旋转过高而发生的浆液溢浆现象,并且,位于粉碎刀片附近的浆液流也不会发生较大的旋涡致使粉碎刀片出现空打的现象。另外,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结构紧凑,制浆时噪音较低,符合广大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抵靠于杯体的侧壁上,主要目的在于由于杯体侧壁的阻挡,被粉碎后的物料可以通过出料口排出,而不会主要通过第一开口端排出,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的端面最好可以与杯体内侧壁的形状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端与杯体侧壁的抵靠关系可以是紧贴,也可以是小间隙的抵靠,既第一开口端端面可以至少部分与杯体侧壁之间具有小间隙,本实施例中要求该小间隙小于1mm,因为,小于1mm时,杯体侧壁才会对阻挡浆液流具有一定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b1至少要求大于20mm,因为,导流罩需要将粉碎刀片罩入其内,并且,导流罩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于杯体底部,因此,为了方便导流罩可拆卸清洗,要求b1至少大于20mm,而小于20mm后,导流罩将出现不容易拆卸的现象,由于b1过小,导流罩无法与粉碎刀片发生脱离。同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碎刀片的边缘到导流罩内壁的距离为c,其中,要求5mm≤c≤15mm,因为,粉碎刀片相对杯体垂直设置,若c较小,物料虽然可以被粉碎刀片碰撞的几率更大,但同时,电机所承受的负载也会成倍增加,制浆时容易产生噪音现象,因此,为了降低制浆噪音,要实施例中要求c至少要大于5mm,另一方面,若c较小,导流罩也不容易拆卸,拆卸的过程中有可能与粉碎刀片发生刮擦,很有可能割伤消费者,存在不安全,因此,出现安全可拆的角度,也要求c至少大于5mm。另外,出于粉碎细度的考虑,c也不能小于5mm,因为,本发明人根据研究发现,若c小于15mm,物料很可能直接从粉碎刀片与导流罩之间的间隙穿过而无法被粉碎。当然,本发明人根据研究发现,c一般优选为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

另外,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导流罩的壁厚为e,所述出料口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宽度为d,其中,要求e/d≥0.2。因为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若导流罩的壁厚越厚,并且条形孔的宽度越小,物料经过条形孔排出时的路径也越长了,更大的物料会被限制在导流罩内进行集中粉碎,而小于条形孔宽度的物料颗粒才会经条形孔排出,在排出的过程中由于壁厚的加大,物料颗粒在经过条形孔的过程中被后续的浆液流加速推出,因此,相应增大了物料经条形孔排出时的流速,流速越高对导流罩外部的浆液流的影响效果更大,从而杯体内浆液流的乱流效果越好,相应物料被粉碎的效率也进一步提高。并且,当电机转速大于20000r/min时,物料被粉碎的效果更好,因为,高转速条件下,物料颗粒被加速的作用更加明显。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导流罩在杯体内通过定位凸起与定位凹腔形成的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可以防止导流罩由于浆液流速率较高而发生剧烈的晃动。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定位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方案,也可以有其它的结构形式,比如: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杯体底部的定位柱和设置于导流罩侧壁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或者,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杯体底部的定位凹槽和设置于导流罩侧壁上的定位凸台或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台或定位凸环卡入定位凹槽内。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4为贯穿结构,所述导流罩4还具有与第一开口端41正对设置的第二开口端44,所述第二开口端44抵靠于杯体1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口端41为进料口,所述第一开口端41的端面到对应杯体1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2。

与实施例一相同,当第二开口端抵靠于杯体侧壁时,第一开口端为进料口,并且第一开口端的端面到对应杯体侧壁的最小距离b2也要求至少大于20mm。其目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流罩4具有与第一开口端41正对设置的封闭端45,所述第一开口端41为进料口,所述第一开口端41的端面到相对应杯体侧壁的最小距离为b3。

同样,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其中,要求b3至少大于20mm。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一方面为了导流罩好拆卸要求b3至少大于20mm,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开口端为进料端,若b3距离较小,也不利于物料的进入循环。

本实施例与具有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端可以设置有开孔,当设置开孔时,导流罩内的部分浆液流可以经该开孔排出导流罩外部,经该开孔排出的浆液流可以对杯体内封闭端的浆流进行冲击带动,以便该处的物料可以循环至导流罩内参与循环粉碎。因此,当导流罩一端封闭时,最好在该封闭端开设置扰流孔。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封闭端可以做成开口的形式,并且此时该开口也可以作为物料的进料端,实现物料的循环粉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