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286阅读:3685来源:国知局
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纱窗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纱窗的类型主要有隐形纱窗、固定纱窗、平开纱窗、折叠纱窗和推拉纱窗等。隐形纱窗主要有卷纱盒、滑道槽和底槽等组成,卷纱盒内的构造比较复杂。而固定纱窗和平开纱窗、折叠纱窗及推拉纱窗则由四周的边框和其中的窗纱组成。上述纱窗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因加工制作的部件非常多,制作和安装复杂,从而造成了制作成本较高,加工安装时有的直接在窗框上拧螺丝,有的采用胶粘。上述各种结构的纱窗在安装时,若在窗户外面安装则容易造成高空坠落,若在窗户里面安装则可以会影响窗户的密封机防水性能,由于部件较多制作复杂,也容易影响纱窗制作质量,缩短了使用寿命。

市场上还有少量的比较简易的没有边框的磁吸、尼龙粘扣或固定条直接压合的纱窗,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安装都比较繁琐,而且精确度、密封性都不容易掌握,而且拆卸容易破坏丢失部件而造成纱窗不能使用。

还有用门窗胶条将窗纱直接压合在窗框上的方式,门窗胶条拆卸时,由于窗纱和胶条不能连成整体而有可能丢失,会造成用户在需要反复装拆时因缺少固定胶条而造成纱窗不能使用,因而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市场上还有一种将窗纱压入中空的固定条内,然后再将组合的纱窗嵌入窗框四周的密封槽内的简易纱窗,因为窗框四周的密封槽太小,如果再加入布条压纱,将使窗纱的压入非常困难,加之固定条的进纱口采用开口方式,极其容易由于风力的作用而使窗纱脱落从而造成纱窗不能使用,因而此纱窗不易在实际中使用。

针对上述技术缺点,公开号为CN20515397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与密封条为一体的具有柔性框架的纱窗,但是,在针对断桥铝门窗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该种纱窗出现一些缺点,例如:与窗框紧固程度不够导致的纱窗容易脱落以及密封性差等情况,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包括基部、安装固定部、密封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连接部;其中:

所述安装固定部是位于基部的室外一侧且与窗框上的密封槽配合的突起部;所述密封部是位于基部的室内一侧且与窗扇紧密贴合的密封条;

连接部和安装固定部均位于基部的同一侧,连接部的上端与基部相连,连接部的下端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连,第一夹持部向远离安装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夹持部整体位于安装固定部的下方,且第二夹持部、基部和连接部共同形成U型开口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金属片,沿U型开口槽长度方向上设置金属片,每个金属片设置在组成U型开口槽的第二夹持部、基部和连接部的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固定部为圆环状、封闭的三角形状或带有加强支撑的环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条的截面为矩形、环形或开口向外的叉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纱连接部件的整体为柔性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材质为橡胶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片沿U型开口槽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金属片设置在组成U型开口槽的第二夹持部厚度的中央位置、基部厚度的中央位置和连接部的中央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者之间为180度;或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异面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窗纱连接部件的截面上,所述基部和第二夹持部平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基部垂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垂直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高度与密封槽高度相配合,以使安装固定部插入密封槽后,第二夹持部与密封槽的外表面相接触。

利用上述的窗纱连接部件组成的纱窗,包括:窗纱连接部件与窗纱,所述窗纱连接部件的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窗纱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窗纱采用胶粘、热合或缝纫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的窗纱与窗扇的外表面相接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窗纱连接部件的有益效果为:

1、增加了固装于窗框室外面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部和基部形成的U型开口槽,当U型开口槽采用带有柔性且硬度适宜的材料制作时,可提高窗纱连接部件与窗框的紧固程度,防止窗纱连接部件脱落,提高密封性。

2、在U型开口槽的壁内设置金属片,窗纱连接部件可以选用柔性且硬度适宜的材料制作,也可选用柔性强度更好的弹性材料制作,由于金属片为沿该U型开口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U型开口槽内,所以U型开口槽在长度方向仍具有柔性材料赋予的柔软度,并且U型开口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加持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的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安装后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窗纱,2为窗纱连接部件,21为基部,22为安装固定部,23为密封部,24-1为第一夹持部,24-2为第二夹持部,24-3为连接部,25为金属片,3为窗框,4为密封槽,5为窗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及一体式纱窗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2的一体式纱窗,包括窗纱1和窗纱连接部件2,窗纱连接部件2(纱窗窗框)采用带有柔性且硬度适宜的材料制作,例如:由PVC树脂和丁腈橡胶组成的复合橡胶。窗纱连接部件2包括基部21、安装固定部22、密封部23、第一夹持部24-1、第二夹持部24-2和连接部24-3;其中:

安装固定部22是位于基部21的室外一侧且与窗框3上的密封槽4配合的突起部,突起部的截面为一封闭环状,例如圆环状、封闭的三角形状或带有加强支撑的环形。密封部23是位于基部21的室内一侧且与窗扇5紧密贴合的密封条,密封条的截面可以是矩形的条状、环形或开口向外的叉形,当然,也并不排除是其他几何形状的截面。

连接部24-3和安装固定部22均位于基部21的同一侧,连接部24-3的上端与基部21相连,连接部24-3的底端与第一夹持部24-1和第二夹持部24-2相连,第一夹持部24-1向远离安装固定部22的方向延伸并与窗纱1相连,第二夹持部24-2整体位于安装固定部22的(斜)下方,且第二夹持部24-2、基部21和连接部24-3共同形成U型开口槽。

实施例2

如附图1~3所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断桥铝门窗的窗纱连接部件2的一体式纱窗,包括窗纱1和窗纱连接部件2,窗纱连接部件2可以选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材料,也可选用柔性强度更好的弹性材料。窗纱连接部件2包括基部21、安装固定部22、密封部23、第一夹持部24-1、第二夹持部24-2、连接部24-3和金属片25;其中:

安装固定部22是位于基部21的室外一侧且与窗框3上的密封槽4配合的突起部,突起部的截面为一封闭环状,例如圆环状、封闭的三角形状或带有加强支撑的环形。密封部23是位于基部21的室内一侧且与窗扇5紧密贴合的密封条,如图1~3所示,密封条的截面可以是矩形的条状(图1)、环形(图2)或开口向外的叉形(图3),当然,也并不排除是其他几何形状的截面。

连接部24-3和安装固定部22均位于基部21的同一侧,连接部24-3的上端与基部21相连,连接部24-3的底端与第一夹持部24-1和第二夹持部24-2相连,第一夹持部24-1向远离安装固定部22的方向延伸并与窗纱1相连,第二夹持部24-2整体位于安装固定部22的(斜)下方,且第二夹持部24-2、基部21和连接部24-3共同形成U型开口槽。沿U型开口槽长度方向上设置金属片25,每个金属片25设置在组成U型开口槽的第二夹持部24-2、基部21和连接部24-3的内部。

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可具有下述性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窗纱1选用常用窗纱即可,与第一夹持部24-1相连时,可以采用胶粘,热合、缝纫等固定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沿U型开口槽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金属片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每个金属片25围绕U型开口槽的内槽面且嵌设在该U型开口槽的槽壁内,其中,每个金属片25设置在组成U型开口槽的第二夹持部24-2厚度的中央位置、基部21厚度的中央位置和连接部24-3的中央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部24-1和第二夹持部24-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者之间为180度;或第一夹持部24-1和第二夹持部24-2为异面平行,即第一夹持部24-1与第二夹持部24-2平行且位于不同的平面,图4为第一夹持部24-1位于第二夹持部24-2的(斜)下方,且第一夹持部24-1与第二夹持部24-2之间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小于5mm(图4中并未设置有金属片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窗纱连接部件2的截面上,基部21和第二夹持部24-2平行。其中,连接部24-3的一端与基部21垂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24-2垂直相连;或者连接部24-3与基部21和第二夹持部24-2均为不垂直连接,即:连接部24-3与基部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与第二夹持部24-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附图5所示)/连接部24-3与基部2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与第二夹持部2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部24-3高度与密封槽4高度相配合,以使安装固定部22插入密封槽4后,第二夹持部24-2与密封槽4的外表面相接触,即基部21、第二夹持部24-2和连接部24-3组成的U型开口槽夹住窗框3,如附图6所示,与第一夹持部24-1相连的窗纱1与窗扇5的外表面相接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