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5887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饮料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用将粉碎对象物粉碎得到的粉末和液体来制造饮料的饮料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各种能将生成的饮料冷却到规定的温度的饮料制造装置。作为公开这种饮料制造装置的文献,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4-044840号(专利文献1)。

此外,还公开有各种虽不是饮料制造装置、但是能把开水冷却到规定的温度的电热壶。作为公开这种电热壶的文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269354号(专利文献2)。

按照专利文献1公开的饮料制造装置,通过采用设在主体内部的送风机冷却容器,将抽出到容器内部的高温的饮料冷却到室温附近的温度。

按照专利文献2公开的电热壶,采用电动泵使容器内沸腾的热水向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某一方循环。此时,通过利用送风机对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安装的散热片进行冷却,并借助散热片使热水向外部散热、从而将容器内的热水冷却到规定的温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4-044840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6-269354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99242号

专利文献1记载的饮料制造装置,由于通过使容器冷却而间接地使容器内的饮料冷却,所以当使用热传导性差的容器等时冷却效率变差,不适合。

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热壶,为了使热水在热交换器中循环,需要热交换器、泵和送风机,因此导致装置大型化,此外制造成本也增加。此外,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夺取热水的显热、使温度下降,而不是夺取热水所保持的大量蒸发潜热而使温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单结构并能抑制冷却风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冷却效率降低的饮料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饮料制造装置包括:贮存液体的液体贮存容器;液体供给路径,一端与上述液体贮存容器连接、成为将上述液体贮存容器中贮存的上述液体向内部导入的导入口,另一端成为将上述液体向外部供给的供给口;加热装置,设在上述液体供给路径的中途区域,加热上述液体供给路径内的上述液体;槽,从上述供给口向所述槽供给由上述加热装置加热的上述液体;送风路径,包括吸入口和出风口,用于向上述槽内送出空气;以及配置在上述送风路径内的送风机,上述送风路径包括沿上述液体贮存容器的周面、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的部分。

在上述本发明的饮料制造装置中,优选上述吸入口位于上述出风口的下方。

在上述本发明的饮料制造装置中,优选上述液体供给路径包括从上述导入口先向上述液体贮存容器的下方延伸一段后、再朝向上方的部分,并优选上述加热装置位于上述液体贮存容器的下方。进一步优选通过使上述吸入口的中心位于上述加热装置的上端的上方,上述送风路径位于离开上述加热装置的位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饮料制造装置中,优选上述导入口设置在从左右方向通过前后方向的上述液体贮存容器的中央的、虚拟线的前方侧,上述送风路径中、沿上述液体贮存容器的周面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的部分,设置在上述虚拟线的后方侧。

在上述本发明的饮料制造装置中,优选上述送风路径包括与设有上述加热装置的区域的下游侧的、上述液体供给路径相邻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上述相邻的部分中,上述送风路径位于上述液体供给路径的上方侧。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简单结构并能抑制冷却风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冷却效率降低的饮料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饮料制造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磨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简要结构的断面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路径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从出风口和供给口侧观察时、图8所示的路径形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路径形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沿图8所示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送风路径和液体供给路径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是从上方观察液体贮存容器、路径形成构件、加热器的图。

图14是沿图12所示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3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4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同一或共通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用茶叶作为粉碎对象物、将所述茶叶粉碎后得到茶叶粉末。采用所述得到的茶叶粉末,制造作为饮料的茶水。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装置主体100、磨粉单元300、搅拌单元500、液体贮存容器700、茶叶粉末托盘800和载物基座900。载物基座900在装置主体100的前侧下方、向前侧突出设置,能承载杯(图示省略)和茶叶粉末托盘800。茶叶粉末托盘800能让使用者握住并移动。

(磨粉单元300)

磨粉单元300能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的前面侧上设置的磨粉单元安装部180上。例如从正面观察时,磨粉单元300在搅拌单元500所含的搅拌槽510的下方,以不和搅拌槽510重合的方式、与搅拌槽510分开配置。

在磨粉单元安装部180中,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磨粉单元300能装卸地安装在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上。磨粉单元300通过和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连接,得到用于磨碎作为粉碎对象物的茶叶的驱动力。

从磨粉单元300的上部向磨粉单元300的内部投入的茶叶,在磨粉单元300的内部被细致粉碎。粉碎后的茶叶,作为茶叶粉末掉落并收集到磨粉单元300的下方放置的茶叶粉末托盘800中。另外,磨粉单元3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3至图5后述。

(液体贮存容器700)

液体贮存容器700能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的上表面侧上设置的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195上。液体贮存容器700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容器主体710;以及堵塞容器主体710的上表面开口的盖部720。液体贮存容器700贮存用于供给给搅拌单元500的搅拌槽510内的水等液体。

容器主体710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大体箱型形状。容器主体710包括:在左右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侧面710c、710d,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表面710a和背面710b,以及和一对侧面710c、710d及前表面710a和背面710b的下端连接的底面710e。

(搅拌单元500)

搅拌单元500包含:搅拌槽510,作为被供给由后述加热装置200(参照图6)加热的热水的槽;以及后述搅拌叶片550(参照图6)。搅拌槽510是用于搅拌液体和粉末的容器。搅拌槽510能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的前表面侧上设置的搅拌槽安装部190上。搅拌槽510以从装置主体100向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搅拌槽安装部190上。具体地说,搅拌槽510以其一部分从装置主体10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另外,搅拌单元5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6后述。

搅拌槽安装部190上设有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搅拌单元500承载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上。设置在搅拌单元500的内部的搅拌叶片550,利用位于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的下方的、收容在装置主体100内的搅拌电动机单元140(参照图6)及与其连接的磁铁141(参照图6)旋转。

(磨粉单元300的结构)

图3是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磨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参照图3至图5,说明磨粉单元300的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磨粉单元300具备整体具有圆筒形状的磨粉容器310,下方的侧面上设有供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插入内部的连接用窗310W。磨粉容器310的最下端部,形成用于排出被磨粉单元300粉碎的茶叶粉末的排出口312a。

在磨粉容器310的内部,从下方依次设有下磨支承部340、下磨350、上磨360。下磨支承部340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方延伸的磨粉轴345,所述磨粉轴345和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连接,驱动下磨350旋转。下磨支承部340的周向边缘上,设有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刮粉部343。

下磨350的中央部上,设有沿转轴芯向上方延伸的中心部355。上磨360被上磨保持构件370保持,上磨保持构件370的内部收容有将上磨360向下方按压的弹簧380和弹簧保持构件390。设置在下磨350上的中心部355,以贯穿设置在上磨360的中央的开口部361的方式向上方延伸。中心部355的前端侧位于料斗320内。

中心部355的上部形成向上方凸起状的安全肋315。安全肋315设置为规定的大小,以便能向料斗320内投入茶叶。安全肋315朝向上方呈锐角、断面为大体三角形状,但不限于所述形状。

磨粉容器310的上端开口部310b侧,安装有用于向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供给粉碎对象物的料斗320。料斗320具有漏斗形状。

当粉碎茶叶时,优选料斗320被罩部330覆盖。这样,可以防止茶叶投入料斗320内后,异物进入磨粉单元300内。此外,可以防止粉碎的茶叶向外部飞散。另外,当投入茶叶时,罩部330从料斗320取下。

通过使螺旋叶片355a伴随下磨350的旋转而旋转,投入料斗320内的茶叶,被引导到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被引导到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的茶叶,通过上磨360的上磨摩擦面360a和下磨350的下磨摩擦面350a粉碎。粉碎后的茶叶,作为茶叶粉末从上述上磨360和下磨350的周向边缘向下方落下。

落下的茶叶粉末的一部分,通过粉末排出路径312从排出口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800排出。落下的茶叶粉末的其他部分,贮存在贮存部311中。通过使刮粉部343伴随下磨支承部340的旋转而旋转,贮存部311内的茶叶粉末,被向粉末排出路径312输送并从排出口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800排出。

(搅拌单元500的结构和饮料制造装置1的内部结构)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参照图6和图7,说明搅拌单元500的结构和饮料制造装置1的内部结构。

(搅拌单元500的结构)

如图6所示,搅拌单元500包含搅拌槽510、搅拌叶片550、搅拌罩530和流出口开关机构540。搅拌槽510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容器形状。搅拌槽510收容搅拌叶片550。搅拌槽510由例如树脂制的封装支架(未图示)及被所述封装支架保持的保温容器构成。搅拌槽510中设有把手520。把手520通过树脂和封装支架一体成形。

搅拌罩530能装卸地安装在搅拌槽510的开口部上。搅拌罩530上设有从后述的供给喷嘴152注入装置主体100内形成的热水的热水口531,以及用于投入由磨粉单元300粉碎的茶叶粉末的粉末投入口532。热水口531以能和供给喷嘴152的供给口153相对的方式设置。

搅拌叶片550承载在搅拌槽510的底部。搅拌槽510的底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转轴560,搅拌叶片550的筒状芯551插入所述转轴560。

搅拌叶片550中埋入磁铁552。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上,通过埋入搅拌叶片550的磁铁552与搅拌电动机单元140侧上设置的磁铁141在非接触的状态下磁耦合,搅拌电动机单元140的旋转驱动力向搅拌叶片550传递。

另外,搅拌叶片550只要是外周部具有搅拌要素的搅拌构件即可,可以适当变更。作为搅拌要素,可以采用螺旋管形状的金属丝构成的卷绕部、叶轮等。

流出口开关机构540包括能开关地堵塞设置在搅拌槽510的底部上的流出口541的开关喷嘴543,以及控制开关喷嘴543的位置的操作杆542。开关喷嘴543在正常状态下利用弹簧等压靠部件(图示省略)以堵塞流出口541的方式加力。当使用者克服作用力使操作杆542移动时,开关喷嘴543移动,流出口541被打开。这样,搅拌槽510内的茶水,向载物基座900上放置的杯(图示省略)中倒出。

在上述的搅拌单元500中,例示说明了由封装支架和保温容器构成搅拌槽510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仅由保温容器构成。此外,代替保温容器,可以使用没有保温性而具有耐热性能的容器。

在上述的搅拌单元500中,例示说明了搅拌槽510能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上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能投入粉末和热水并且能清扫搅拌槽510内的结构,也可以固定在装置主体100上。

(内部结构)

如图6和图7所示,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控制部110、液体供给路径150、送风路径160、加热装置200、热敏电阻210和送风机250。控制部110控制加热装置200、送风机250、上述的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和搅拌电动机单元140等的动作。

液体供给路径150收容在装置主体100内。液体供给路径150与液体贮存容器700连接。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一端,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下方侧连接、成为把液体贮存容器700中贮存的水(液体)向内部导入的导入口156,液体供给路径150的另一端,成为将液体向外部供给的供给口153。

液体供给路径150包括配管151和供给喷嘴152。配管151具有一端151a和另一端151b。配管151把供给喷嘴152和液体贮存容器700相连接。配管151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底面向下方延伸一段后,呈U形状向上延伸。配管151的一端151a侧上设有止回阀730。止回阀730防止液体供给路150内的液体向液体贮存容器700倒流。

供给喷嘴152的前端侧具有供给口153,配管151侧具有嵌合部155。在搅拌槽510安装于搅拌槽安装部190的状态下,供给口153与搅拌槽510的底部相对设置。

嵌合部155能装卸地嵌合在配管151的另一端151b侧。嵌合部155具有圆筒形状。通过将嵌合部155嵌入配管151的另一端151b侧,使配管151和供给喷嘴152连接。

加热装置200设在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中途区域。加热装置200加热液体供给路径150内的水。当液体供给路径150内的液体利用加热装置200被加热、液体供给路径150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以上时,所述液体被提供给搅拌槽510。此时,为了对水杀菌,水的温度被加热到80℃以上。

热敏电阻210设置在加热装置200附近。热敏电阻210将加热装置200的温度信息输入控制部110。控制部110根据来自热敏电阻210的温度信息、判断加热装置200的温度是否在规定的温度以上。

当液体供给路径150内的水全部供给到搅拌槽510时,加热装置200的热量不再向水传递,加热装置200的温度上升。因此,通过判断加热装置200的温度是否在规定的温度以上,来判断液体供给路径150内的水是否供给到搅拌槽510。当判断液体供给路径150内的水已供给到搅拌槽510时,控制部110停止加热装置200的加热。

送风路径160是用于向搅拌槽510内送出空气的路径。送风路径160收容在装置主体100内。送风路径160包括吸入口111和出风口163。吸入口111设在装置主体100的背面侧。吸入口111上可以设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的空气过滤器112。

此外,吸入口111位于出风口163的下方。因此,送风机250停止时,异物从吸入口111侧向出风口163侧的移动变得困难。这样,可以防止异物进入搅拌槽510内。此外,使送风机250动作时,通过具有从下方朝向上方的路径,即使异物进入送风路径160内,也可以抑制异物进入搅拌槽510内。

在搅拌槽510安装于搅拌槽安装部190的状态下,出风口163和搅拌槽510的底部相对设置。出风口163以包围供给口153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此时,优选出风口163的中心轴和供给口153的中心轴为同轴。

出风口163以下述方式设置:当向搅拌槽510供给被加热装置200加热的热水时,至少能向从供给口153朝搅拌槽510供给的热水(向搅拌槽510落下的热水)吹拂空气。

送风路径160包括吹出通道162和送风道161。吹出通道162的前端侧具有上述的出风口163,送风道161侧具有插入部165。插入部165具有圆筒形状。通过将插入部165插入送风道161的一端161a侧,使送风道161和吹出通道162连接。送风道161连接吹出通道162和吸入口111。

送风机250配置在送风路径160内。送风机250把从吸入口111吸入的空气向出风口163送出。作为送风机250,可以适当采用西洛克风扇、螺旋桨式风扇、涡轮风扇形式的送风机。

供给喷嘴152和吹出通道162由路径形成构件170构成。

(路径形成构件170)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路径形成构件的立体图。图9是从出风口和供给口侧观察图8所示的路径形成构件时的立体图。图10是图8所示的路径形成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沿图8所示的XI-XI线的剖视图。参照图8至图11,说明路径形成构件170。

路径形成构件170具有上部侧构件171、下部侧构件172和中间构件152A(参照图10)。路径形成构件170具有大体L形状。路径形成构件170的一端170a侧上,设有供给口153(参照图9)和出风口163(参照图9)。

路径形成构件170的弯曲部附近,设有圆筒形状的嵌合部155。嵌合部155如上所述是供给喷嘴152的一部分,构成用于排出热水的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一部分。

路径形成构件170的另一端170b侧上,设有圆筒形状的插入部165。插入部165如上所述是吹出通道162的一部分,构成用于送出空气的送风路径160的一部分。

从弯曲部至一端170a为止的、路径形成构件170的内部为双重结构。在所述内部中,以包围供给喷嘴152(参照图11)的周围的方式、设有吹出通道162(参照图11)的一部分。

下部侧构件172设置成朝向上方开口。下部侧构件172包括上述的嵌合部155、插入部165、间隔壁部152B、底部172A和周壁部172B。

间隔壁部152B具有环状形状,朝向上方开口。间隔壁部152B在从弯曲部至一端170a侧为止的、下部侧构件172的大体中央部,从底部172A竖起设置。间隔壁部152B连接嵌合部155和供给口153的同时,将供给口153和出风口163隔开。

周壁部172B以从底部172A的周向边缘竖起的方式设置。周壁部172B连接插入部165和出风口163的同时,包围间隔壁部152B。

中间构件152A是堵塞间隔壁部152B的上表面开口的部位。通过用中间构件152A堵塞间隔壁部152B的上表面开口,由间隔壁部152B、中间构件152A和底部172A形成将供给口153和嵌合部155连通的空间。这样,形成供给喷嘴152。

上部侧构件171是堵塞下部侧构件172的上表面开口的部位。在形成供给喷嘴152的状态下,通过使上部侧构件171堵塞下部侧构件172的上表面开口,在路径形成构件170内形成与连通上述的供给口153和嵌合部155的空间分开的空间。这样,形成吹出通道162。

形成吹出通道162的一部分的、所述分开的空间,包围在除底部172A侧的、供给喷嘴152的周围。即,送风路径160包括与设有加热装置200的区域的、下游侧的液体供给路径150邻接的部分,在所述邻接部分中,送风路径160包括位于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上方侧的部分。

因此,从供给口153向搅拌槽510供给热水前,通过供给喷嘴152内的热水,可以借助构成供给喷嘴152的间隔壁部152B和中间构件152A、利用向吹出通道162内送风的空气来冷却。

此外,通过用上部侧构件171堵塞下部侧构件172的上表面开口,送风路径160中形成吹出室154(参照图11),所述吹出室154在出风口163侧与出风口163连通,把由送风机250送来的空气的送风方向转换为朝向搅拌槽510。

吹出室154设置成:通过来自供给到搅拌槽510内的热水的蒸汽从出风口163进入吹出室154后冷凝,使附着于吹出室154的冷凝水能从出风口163朝向搅拌槽510排出。

具体地说,例如形成出风口163的部分的、吹出通道162的内壁部164,以随着朝向下方、内径变小的方式倾斜。此外,优选从弯曲部至一端170a侧的部分中的、下部侧构件172的底部172A,也随着从弯曲部侧朝向出风口163侧、向下方倾斜。

附着于吹出室154的冷凝水,经过底部172A的倾斜面和内壁部164的倾斜面从出风口163排出。利用这种结构,能防止冷凝水向送风机250侧移动。其结果,可以防止送风机250的驱动部短路。

此外,通过采用具有以上结构的路径形成构件170,不仅可以冷却供给到搅拌槽510内的热水,也可以冷却向搅拌槽510供给中途的热水。因此,通过热水在相对高温的部分积极地直接和空气接触、夺取热水的蒸发潜热,从而可以高效冷却热水。

(送风路径和液体供给路径的位置关系)

图12是表示送风路径与液体供给路径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3是从上方观察液体贮存容器、路径形成构件、加热器的图。图14是沿图12所示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在图13和图14中,为便于理解用虚线图示了液体贮存容器。参照图12至图14,说明送风路径160与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位置关系。

如图12至图14所示,液体供给路径150的导入口156,设在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底面710e上。导入口156设置在例如从左右方向通过前后方向的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中央的、虚拟线VL的前方侧。

液体供给路径150包括从导入口156向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下方延伸一段后、再朝向上方的部分。具体地说,作为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一部分的配管151具有:从导入口156朝向下方延伸的第一部分1511;从所述第一部分1511的下游侧端部U形折返的第二部分1512;以及从所述第二部分1512的下游侧端部朝向上方延伸的第三部分1513。

第二部分1512的周围安装有加热装置200。第二部分1512相当于液体供给路径150中、设有加热装置200的部分。从上方观察时,第二部分1512包含从导入口156向前方设置的部分。

具体地说,第二部分1512中、位于上游侧的端部处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下方,第二部分1512中、位于下游侧的端部处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前方。第二部分1512设在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下方侧。

当从正面(前方侧)观察液体贮存容器700时,第二部分1512中、位于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左侧。当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正面侧上方观察时,第二部分1512随着朝向左侧、向前方探出。从上方观察时,第二部分1512设置成,相对于从左右方向通过导入口156的中心的虚拟平面VP、向前方倾斜。

第三部分1513相当于液体供给路径150中,位于设有加热装置200的第二部分1512的下游侧且朝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正面(前方侧)观察时,第三部分1513与位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左侧前方的角部相对。

送风道161相当于送风路径160中沿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周面、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的部分。送风道161设置在液体贮存容器700的附近。从正面观察时,送风道161和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左侧侧面710d相对。

送风道161包含位于从左右方向通过导入口156的中心的、虚拟线VL的后方侧的部分。另外,送风道161也可以整体位于虚拟线VL的后方侧。

送风道161的下端侧设有吸入口111。吸入口111设在导入口156的后方侧。这样,送风路径160中、位于吸入口111侧的部分,与加热装置200分开,所述加热装置200以朝向导入口156的前方侧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部分1512上。此外,送风路径160中、位于吸入口111侧的部分,位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附近。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送风路径160包含沿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周面、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的部分。通过如此设置送风路径160,使送风路径160和加热装置200分开并且位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附近。

通过使送风路径160和加热装置200分开,来自加热装置200的热量和来自被加热装置200加热的液体的热量,不易借助周围空气向送风路径160传递。此外,通过送风路径160位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附近,可以利用液体贮存容器700中贮存的水,对从吸入口111吸入的空气进行冷却。

此外,与采用热交换机和泵等预先控制热水的温度、以向搅拌槽内供给期望温度的热水的结构比较,通过采用送风机,可以用简单的结构使热水冷却。

其结果,能够抑制从吸入口111吸入的空气(冷却风)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冷却效率降低。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送风路径160包含沿左右方向的一方侧中的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周面、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的部分。液体供给路径150包含从导入口156向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下方延伸一段后、再朝向上方的部分。因此,通过使加热装置200位于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下方、送风路径160的吸入口111的中心位于加热装置200的上端的上方,即使在上下方向送风路径160也和加热装置200分开。

其结果,可以使送风路径160进一步远离加热装置200配置。这样,进一步抑制从吸入口111吸入的空气(冷却风)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

进而,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导入口设置在从左右方向通过前后方向的液体贮存容器700的中央的、虚拟线VL的前方侧,送风路径160中、沿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周面从下方侧向上方侧延伸的部分,包含位于虚拟线VL的后方侧的部分。

这样,通过将导入口156向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前方侧设置,使送风路径160配置在液体贮存容器700的更后方侧,可以使送风路径160和加热装置200在前后方向上离得更远。

其结果,可以使送风路径160进一步远离加热装置200。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吸入口111吸入的空气(冷却风)的温度上升,从而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液体供给路径150中,位于设有加热装置200的部分的下游侧且朝向上方延伸的部分,与位于左右方向的一方侧的、大体箱型形状的液体贮存容器700的角部相对。

通过这种设置,使送风路径160远离加热装置200的同时,能够确保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前方侧的空间,可以设置左右方向较宽的搅拌槽510。此外,如果设置为使设有加热装置200的部分的下游侧端部中的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中心、与沿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周面从下方侧延伸的部分中的送风路径160的中心连接的虚拟线通过液体贮存容器700,则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风的温度上升。

进而,按照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送风路径160包含与设有加热装置200的区域的下游侧的、液体供给路径150邻接的部分,在所述邻接的部分中,送风路径160包含位于液体供给路径150的上方侧的部分。

通过使送风路径160在加热装置200的下游侧和液体供给路径150邻接,可以高效进行热交换。此外,通过将低温的送风路径160设在上方侧,将高温的液体供给路径150配置在下方侧,能够进一步高效进行热交换。在设有加热装置200的部分及其上游侧,通过在送风路径160和液体供给路径150之间设置空气层,能够抑制冷却风的温度上升。在设有加热装置200的部分的下游侧,通过使送风路径160和液体供给路径150之间不设置空气层而邻接,可以更高效地进行热交换。

(实施方式2)

近年,开发了各种具备粉碎茶叶等粉碎对象物的磨粉单元和贮存液体的液体贮存容器、并将磨粉单元得到的粉末与液体混合后制造饮料的饮料制造装置。作为公开这种饮料制造装置的文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99242号(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公开的饮料制造装置中具备的粉碎装置,将传递电动机的驱动力、以使一对磨相对旋转的动力传递机构分割成电动机侧传递机构和磨侧传递机构。电动机和电动机侧传递机构收容在驱动单元的壳体内,一对磨、磨侧传递机构和被粉碎物的输送路径收容在磨粉单元的壳体内。驱动单元和磨粉单元,以连接电动机侧传递机构和磨侧传递机构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设置。

即使在使用后驱动单元和磨粉单元被解体时,由于被粉碎物的输送路径收容在磨粉单元的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当仅搬运磨粉单元时地面被粉末弄脏。

可是,按照专利文献3公开的磨粉单元,位于输送路径的端部的粉末排出口,处于电动机侧传递机构和磨侧传递机构的连接部的上方。这种情况下,当从粉碎单元抽出集粉杯时,粉末会从粉末排出口排出后落到驱动单元的上层和地面上。

从粉末排出口排出的粉末,例如在分解驱动单元和粉碎单元时,有时会通过粉碎单元和驱动单元的缝隙、从连接部进入驱动单元内。这样,不仅是地面和驱动单元的上层,连驱动单元内也有被粉末弄脏的危险。

本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以防止粉末向地面掉落并防止粉末弄脏驱动机构为目的。

(饮料制造装置)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立体剖视图。参照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A。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1A和实施方式1的饮料制造装置比较时,不同的是磨粉单元300A具有承载茶叶粉末托盘800的粉末掉落防止部313。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粉碎装置)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2。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2具备磨粉单元300A和作为驱动单元的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部120,以及用于传递产生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31。

驱动部120由电动机121和输出轴122构成。输出轴122和驱动力传递机构131连接。

驱动力传递机构131包括:固定在输出轴122上的第一固定齿轮132;固定在转轴137上的第二固定齿轮136;将上述第一固定齿轮132和第二固定齿轮136机械性连接的中间齿轮133、134、135;以及转轴137。

磨粉单元300A包括:上磨360和下磨350;作为旋转机构的下磨支承部340;磨粉容器310(箱体);粉末排出路径312;作为粉末承接部的茶叶粉末托盘800。

上磨360和下磨350磨碎粉碎对象物。下磨支承部340和转轴137连接,使下磨350旋转。

具体地,输出轴122旋转时,固定在其上的第一固定齿轮132旋转。通过中间齿轮133、134、135与第一固定齿轮132的旋转联动旋转,第二固定齿轮136也产生旋转。这样,使第二固定齿轮136所固定的转轴137旋转的同时,使转轴137上连接的下磨支承部340绕轴线旋转。其结果,下磨支承部340和下磨350一体旋转,茶叶在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被粉碎。

磨粉容器310以能连接下磨支承部340和转轴137的方式、在内部收容上磨360和下磨350、下磨支承部340。磨粉容器310具有用于防止粉末掉落的粉末掉落防止部313。粉末掉落防止部313能承载茶叶粉末托盘800。粉末掉落防止部313与粉末排出路径312的排出口312a相对设置。另外,尽管粉末掉落防止部313以能承载茶叶粉末托盘800的方式设置,但是不限于此,即使不能承载茶叶粉末托盘800,至少设在粉末排出路径312的排出口312a的下方部分上也可以。这样,能够抑制粉末掉落弄脏地面等。

粉末排出路径312设在磨粉容器310内部。粉末排出路径312利用磨粉容器310与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隔开,并且从上磨360和下磨350的周向边缘的至少一部分直达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的下方侧。

茶叶粉末托盘800设置在粉末排出路径312的排出口312a的下方,接收从排出口312a排出的粉末。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2是磨碎粉碎对象物并得到粉末的粉碎装置,具备:驱动单元(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部120和用于传递驱动部120产生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31;以及能装卸地安装在驱动单元上的磨粉单元300A,磨粉单元300A包括:粉碎粉碎对象物的上磨360和下磨350;用于使上磨360和下磨350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下磨支承部340);以能连接旋转机构和驱动力传递机构131的方式收容上磨360、下磨350和旋转机构的箱体(磨粉容器310);设置在箱体内部的粉末排出路径312;以及接收从粉末排出路径312的排出口312a排出的粉末的粉末承接部(茶叶粉末托盘800),粉末排出路径312利用箱体与驱动单元隔开,同时,从上磨360和下磨350的周向边缘的至少一部分直达驱动单元的下方侧,箱体具有用于防止粉末掉落的粉末掉落防止部313,粉末掉落防止部313和排出口312a相对设置。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粉碎装置2,粉末排出路径312由磨粉容器310和驱动单元隔开,同时,设置成直至驱动单元的下方侧。这样,可以可靠地防止从粉末排出路径312的排出口312a排出的粉末进入驱动单元内。

此外,能拆卸地承载作为粉末承接部的茶叶粉末托盘800的粉末掉落防止部313,与粉末排出路径312的排出口312a相对设置。这样,即使把茶叶粉末托盘800从粉末掉落防止部313移开时,也可以由粉末掉落防止部313接住从排出口312a落下的粉末。其结果,可以防止粉末落到地面上。

(实施方式3)

近年,开发了各种具备粉碎茶叶等粉碎对象物的磨粉单元和贮存液体的液体贮存容器、并将磨粉单元得到的粉末与液体混合后制造饮料的饮料制造装置。作为公开这种饮料制造装置的文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99242号(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磨粉单元,将粉碎对象物投入具有漏斗形状的料斗内,采用一对磨对投入的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如专利文献3的图1和图2所示,料斗包括随着朝向轴向外侧、直径变大的锥筒部,以及设置在锥筒部的下端侧上的圆筒部,圆筒部内的上方侧(锥筒部侧)设有直线状的板状部,所述板状部沿径向跨过圆筒部的内周面。

可是,如专利文献3公开的磨粉单元,在圆筒部的内部设置板状部的情况下,由于圆筒部的开口面积变小,有时粉碎对象物会挂在板状部上,导致粉碎对象物堵在圆筒部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的目的是在防止人的手指伸入的同时,可以顺畅地向料斗内投入粉碎对象物。

(磨粉单元)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300B。

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300B和实施方式1的磨粉单元300比较时,安全肋315B的位置不同。

磨粉单元300B的料斗320,和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锥筒部321及圆筒部322。锥筒部321以随着朝向上方、内径扩大的方式设置。圆筒部322与锥筒部321的下端连接设置。

安全肋315B以跨过圆筒部322的上方的方式设在锥筒部321上。安全肋315B设为直线状。安全肋315B朝向上方呈锐角的断面具有大体三角形状,但是不限于所述形状。

通过朝向上方具有锐角的断面视图为大体三角形状,可以使茶叶沿斜面向下方滑落。这样,能容易地向圆筒部322内投入茶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300B是磨碎粉碎对象物的粉碎装置,具备:由上部导入粉碎对象物的筒状的料斗320;上磨360,位于料斗320的下方,包括上磨摩擦面360a和设在所述上磨摩擦面360a的中心的开口部361;下磨350,位于上磨360的下方并且与上磨360相对旋转,包括与上磨摩擦面360a抵接的下磨摩擦面350a;以及中心部355,设置在所述下磨350上并且通过贯穿开口部361位于料斗320内的方式、朝向上方延伸,料斗320包括随着朝向上方、内径扩大的锥筒部321,以及与锥筒部321的下端连接设置的圆筒部322,锥筒部321上设有能使粉碎对象物投入圆筒部322内的、横跨圆筒部322的上方的肋。

这样,通过不在圆筒部322的内部设置安全肋315B,而把安全肋315B跨设在圆筒部322的上方,从安全肋315B的下端至锥筒部321的内周面的距离L2,比在圆筒部322的内部设置安全肋315B时的、从安全肋的下端至圆筒部322的内周面的距离L1增大。

这样,能够抑制茶叶挂在安全肋315B上,从而能顺畅地将茶叶投入料斗320的圆筒部322内。此外,通过设置安全肋315B,可以防止手指卷入位于料斗320内的中心部355。

此外,通过在圆筒部322的上方设置安全肋315B,能够加大圆筒部322内的容量,从而可以使能投入料斗320内的茶叶的量增多。

(实施方式4)

(磨粉单元)

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参照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300C。

本实施方式的磨粉单元300C与实施方式3的磨粉单元300B比较时,安全肋315C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安全肋315C包含多个弧状部315a~315c。多个弧状部315a~315c的一端,分别和锥筒部321的内周面连接。多个弧状部315a~315c的另一端,分别与圆筒部322的上方的、位于圆筒部322的大体中心轴上的突起部317连接。多个弧状部315a~315c在周向以大致均匀间距设置。

多个弧状部315a~315c随着朝向上方、以接近圆筒部322的中心轴的方式弯曲。多个弧状部315a~315c以朝向上方鼓起的方式弯曲。

多个弧状部315a~315c的连接部上,设有朝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317。突起部317具有圆锥形状。

这种结构下,位于圆筒部322的上端侧的开口面积,比在圆筒部322内部设置安全肋的情况进一步增加。这样,能顺利地将茶叶投入料斗320的圆筒部322内。此外,通过设置圆筒部322和从中心部355的中心轴辐射状设置安全肋315C,能够覆盖手指容易触碰的、位于料斗320内的中心部355中心部分,并且可以从手指不易碰到的、远离中心部355的中心的部分,容易地向圆筒部322内投入茶叶。

此外,利用设置突起部317,让使用者通过触碰突起部317,意识到不能把手指伸入下方,由此可以防止手指卷入中心部355。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有内容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表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内容和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1A 饮料制造装置,2 粉碎装置,100 装置主体,110 控制部,111 吸入口,112 空气过滤器,120 驱动部,121 电动机,122 输出轴,130 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1 驱动力传递机构,132 第一固定齿轮,133、134、135 中间齿轮,136 第二固定齿轮,137 转轴,140 搅拌电动机单元,140A 非接触台,141 磁铁,150 液体供给路径,151 配管,151a 一端,151b 另一端,152 供给喷嘴,152A 中间构件,152B 间隔壁部,153 供给口,154 吹出室,155 嵌合部,156 导入口,160 送风路径,161 送风道,161a 一端,162 吹出通道,163 出风口,164 内壁部,165 插入部,170 路径形成构件,170a 一端,170b 另一端,171 上部侧构件,172 下部侧构件,172A 底部,172B 周壁部,180 磨粉单元安装部,190 搅拌槽安装部,195 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200 加热装置,210 热敏电阻,250 送风机,300、300A、300B、300C 磨粉单元,310 磨粉容器,310W 连接用窗,310b 上端开口部,311 贮存部,312 粉末排出路径,312a 排出口,313 粉末掉落防止部,315、315B、315C 安全肋,315a、315b、315c 弧状部,317 突起部,320 料斗,321 锥筒部,322 圆筒部,330 罩部,340 下磨支承部,343 刮粉部,345 磨粉轴,350 下磨,350a 下磨摩擦面,355 中心部,355a 螺旋叶片,360 上磨,360a 上磨摩擦面,361 开口部,370 上磨保持构件,380 弹簧,390 弹簧保持构件,500 搅拌单元,510 搅拌槽,520 把手,530 搅拌罩,531 热水口,532 粉末投入口,540 流出口开关机构,541 流出口,542 操作杆,543 开关喷嘴,550 搅拌叶片,551 筒状芯,552 磁铁,560 转轴,700 液体贮存容器,710 容器主体,710a 前表面,710b 背面,710c、710d 侧面,710e 底面,720 盖部,730 止回阀,800 茶叶粉末托盘,900 载物基座,1511 第一部分,1512 第二部分,1513 第三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