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筒、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824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旋风筒、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筒,采用该旋风筒的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以及采用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持吸尘器一般为左右同时出风,用户在使用时总有一侧出风对着用户,这样就导致噪音直接传递出来,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或者为固定单侧出风,通常假设右手使用用户较多,所以安排为右出风,这样右手用户会感觉噪音较低。但如果是左手用户,则噪音更大,用户体验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旋风筒、采用该旋风筒的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以及采用这种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其能够提高吸尘器的灰尘分离效率,而且占用最小的尘杯内部空间,以提高尘杯的储灰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包括尘杯和收容于该尘杯内的旋风筒,所述尘杯包括位于其底部的集尘腔和位于其顶部的出风口,所述旋风筒包括形成于其内部、且与所述集尘腔和所述出风口分别密封连通的旋风腔;

所述旋风筒还包括:

形成于该旋风筒外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内部的第一导风弧面,该第一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垂直布置;

形成于该旋风筒内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外部的第二导风弧面,第二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平行布置,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之间的通风孔。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还包括:

收容于所述尘杯内且位于所述旋风筒外围的一级旋风锥,以及

收容于所述旋风筒内的二级旋风锥;

所述一级旋风锥上开设有正对着上述第一导风弧面的导风孔,所述二级旋风锥密封连通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旋风腔之间。

所述二级旋风锥为自所述出风口处向下延伸的圆筒状结构,并且所述尘杯、一级旋风锥、旋风筒和二级旋风锥同轴布置。

并且所述通风孔的一部分孔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上。

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具有靠近所述通风孔的上端部和远离所述通风孔的下端部;并且所述第一导风弧面的上端部与垂直于所述旋风筒中轴线的一平面相切布置。

所述第二导风弧面具有靠近所述通风孔的外端部和远离所述通风孔的内端部,并且所述第二导风弧面的外端部与同轴布置于所述旋风筒中轴线外的一圆柱面相切布置。

所述通风孔的一径向截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第一导风弧面、第二导风弧面和通风孔均分别设置有N个,N≥3,并且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一种旋风筒,包括:

包括形成于其内部的旋风腔;

形成于该旋风筒外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内部的第一导风弧面,该第一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垂直布置;

形成于该旋风筒内壁上且延伸至旋风筒外部的第二导风弧面,第二导风弧面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平行布置;以及

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之间的通风孔。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包括上述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通过对旋风筒的结构进行巧妙改造,利用两次导向弧面将一级旋风的气流进行导向直接相切进入二级旋风机构中,利用一级和二级原本之间的间隙形成风道,使一级旋风机构的气流直接进入二级旋风机构,无须增加额外的风道结构,从而确保使用尘杯的空间最小,而且灰尘分离效果优。同时,可以减少产品零件的数量,简化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实心粗线箭头表示风流方向;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实心粗线箭头表示风流方向;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风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旋风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尘杯,101-集尘腔,102-出风口,103-尘杯底盖,2-旋风筒,201-旋风腔,202-第一导风弧面,203-第二导风弧面,204-通风孔,3-导风筒,4-过滤棉,5-一级旋风锥,6-二级旋风锥。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示出了本发明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包括尘杯1和收容于该尘杯内的旋风筒2,所述尘杯1包括进风口(图中未标注)、位于尘杯底部的集尘腔101和位于尘杯顶部的出风口102,所述旋风筒2包括形成于其内部、且与所述集尘腔101和所述出风口102分别密封连通的旋风腔201。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对所述旋风筒2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旋风筒2还包括形成于其上的第一导风弧面202、第二导风弧面203和通风孔204。其中:

第一导风弧面202形成于该旋风筒2的外壁上,并且第一导风弧面202延伸至旋风筒2的内部,同时,第一导风弧面202与旋风筒2的中轴线垂直布置。

第二导风弧面203形成于该旋风筒2的内壁上,并且第二导风弧面203延伸至旋风筒2的外部,同时,第二导风弧面203与所述旋风筒的中轴线平行布置。

通风孔204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之间。

为了强化该尘气分离结构的分离效果,本实施例在尘杯1内还增设了一级旋风锥5和二级旋风锥6,其中一级旋风锥5位于旋风筒2外围,一级旋风锥5上开设有正对着上述第一导风弧面203的导风孔(图中未标注),二级旋风锥6密封连通于出风口102和旋风腔201之间。如此,在尘杯1和一级旋风锥5形成了环柱形的一级旋风空间,在旋风筒2和二级旋风锥6之间形成了环柱形的二级旋风空间,旋风效果更佳。

参照图2所示,上述二级旋风锥6为自所述出风口102处向下延伸(也即向旋风筒内部延伸)的圆筒状结构,并且所述尘杯1、一级旋风锥5、旋风筒2和二级旋风锥6同轴布置。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工作时,从尘杯进风口进入尘杯1内的风体首先在尘杯1内壁和一级旋风锥5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旋转向上流动,而形成一级旋风。风体中的一部分颗粒在旋风作用下掉落至集尘腔101中。当风体从一级旋风锥5的导风孔向上吹向旋风筒2的导风弧面202时,受到第一导风弧面202的“阻挡”并在该第一导风弧面202的导向下,从通风孔204流入旋风筒2内部。在风体进入通风孔204后,又在第二导风弧面203的阻挡导向下,旋入旋风腔201内,在旋风筒2和二级旋风锥6之间形成二级旋风。旋风风流中的另一部分颗粒灰尘向下分离而落入集尘腔101中,相对洁净的风体则向上依次通过二级旋风锥6和出风口102流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从出风口102流出的空气的洁净度,本实施例在该出风口102处设置了过滤棉4。

并且,为了保证风体能够从第一导风弧面202平顺地进入通风孔204,并从通风孔204平顺地流向第二导风弧面203,本实施例将所述通风孔204的一部分孔壁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弧面202和所述第二导风弧面203上。具体地,所述通风孔204的某一径向截面与旋风筒2的中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通风孔204具有轴向靠近旋风筒顶部的上侧孔壁面和径向远离旋风筒中轴线的外侧孔壁面,其中通风孔204的上侧孔壁面形成于第一导风弧面202上,而通风孔204的外侧孔壁面形成于第二导风弧面203上。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风流在旋风筒2内的旋风强度,本实施例对该旋风筒2的结构作了进一步的下述优化设计:

第一导风弧面202具有靠近通风孔204的上端部和远离通风孔204的下端部。并且,第一导风弧面202的上端部,其与垂直于旋风筒中轴线的某一平面相切布置。第二导风弧面203具有靠近通风孔204的外端部和远离通风孔204的内端部。并且,第二导风弧面203的外端部,其与同轴布置于旋风筒中轴线外的某一圆柱面相切布置。

如此,使得经第一导向斜面202导向风流能够在图2中沿水平方向流入通风孔204,再由通风孔204沿切向平顺地流向第二导风弧面203。

为了更进一步地强化风流在旋风筒2内的旋风效果,本实施例在所述出风口102处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旋风筒2内的导风筒3,导风筒3外壁与旋风筒2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旋风空间,风流需经过导风筒3内部通道流向出风口101。并且上述导风筒3、旋风筒2和尘杯1三者同轴布置。

所述尘杯1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其底部的尘杯底盖103,上述集尘腔101的一部分腔壁形成于该尘杯底盖103上,拆开尘杯底盖103后,可将集尘腔101中的灰尘倒出。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风弧面202、第二导风弧面203和通风孔204均分别设置有六个,并且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布。相对应地,上述一级旋风锥5上的导风孔也设置有六个。

本实施例这种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特别适用于体型较小的手持式吸尘器上。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