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防溢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884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防溢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防溢锅。



背景技术:

防溢功能,主要是针对四类食品而言:一、流质食品——简称流质,如豆浆、牛奶等;二、半流质食品——简称浓质,如粥、面条、饺子等;三、菜汤;四、米饭。

对于上述某一类食品的加热具有防溢功能的锅,其防溢概率为25%;对于上述某二类食品的加热具有防溢功能的锅,其防溢概率为50%。余类推。

防溢锅的背景技术有三种:

一、原始防溢方法;

二、微电脑电饭锅;

三、一种改进的新型防溢锅,发明专利申请号:201610550384.3。

上述背景技术一,是一种原始防溢方法。2000多年以来,人类在煮流质食品时的防溢方法就是掀开锅盖,同时釜底抽薪调小火力,以降低沸腾的流质食品的温度,实现防溢目的。我们管这种原始的防溢方法叫做:“不沸不溢”。

上述背景技术二,有以下缺陷:(1)日本东芝公司在1982年发明的微电脑电饭锅,是以芯片编程替代人工操作,把锅内流质食品的温度控制在沸点以下,根本就不可能产生沸腾状态,没有突破“不沸不溢”的原始防溢方法,并不是防溢锅;(2)日本松下sr-ms183型微电脑电饭锅的说明书就明确地要求:煮粥、煮汤不论是半锅还是小半锅,加热时间都设定为“1~3小时、1~4小时”,浪费时间,浪费能源;(3)煮饭沸腾时汤水会粘满锅盖甚至涌出锅盖,需要擦洗,所以在煮食品的同时不能蒸食品,缺乏实用性的蒸笼形同虚设;(4)煮流质食品的量受刻度限制,最多只能煮半锅,却仍然会有汁水粘满锅盖甚至涌出锅盖,需要擦洗;(5)因为煮食品时的温度被控制在沸点以下,所以煮面条、饺子等半流质食品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慢慢地熬熟,熬熟了也就熬烂了。

上述背景技术三,有二点严重缺陷:(一)温度传感器是设置在所述锅盖的金属盖板上面的中心点上的。而在煮食品的同时使用几个蒸笼蒸食品时,则必须打开锅盖。锅盖被打开以后,温度传感器则处于恒温状态,不可能再把锅内正在加热的食品的温度变化的全过程传达给芯片,而接收不到任何温度信号的芯片则失去了下达任何指令的条件,就失去了防溢功能,所以在煮食品的同时就不能再使用蒸笼蒸食品了。这种设计失去了节约能源、节约时间的重要功能;(二)芯片的制造方法,不够准确,不够完善,缺乏完整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提供一种防溢、节能、高效的改进的防溢锅。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防溢锅,包括锅本体、外锅、内锅和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本体包括锅台、箱体和锅本体底座,所述锅本体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箱体构成长方体的四个侧面,所述锅台和锅本体底座分别构成长方体的顶面和底面;

所述锅本体底座的上面设置托盘,所述托盘支撑固定所述外锅,所述外锅的锅底上面设置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上面设置内锅,所述外锅和内锅为间隙配合;所述锅台的居中偏后位置设置用于安装外锅的圆形空窗,所述锅盖设置在内锅的锅口上面,所述锅盖与所述锅台之间设置用于向内锅射风的风道,所述锅台的下面在所述外锅和箱体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设置风机;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风机的出风口无缝连通;所述锅台台面上的前部居中位置依次设置触摸屏操作面板、锅盖的开关按钮;所述触摸屏操作面板的下面设置电板支架,所述电板支架上设置相互连接的电源板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芯片;

所述外锅的周围设置箱体保温裙,所述箱体保温裙为沿所述圆形空窗圆周向下延伸的圆环体。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设置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4个平板,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平板之间通过弧形护角连接,所述弧形护角的内侧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竖向设置的长方形板,所述长方形板的两个长边分别固定在箱体的相邻的两个平板的内壁上;所述长方形板的中间设置内螺纹螺柱,所述内螺纹螺柱为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锅本体底座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由上而下地向内倾斜;所述锅本体底座内部设置与箱体内部的弧形护角、加强筋、内螺纹螺柱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锅本体底座的内部还设置有横竖排列的若干道加强件;

进一步地,所述锅本体底座的上端口的4个拐角处设置舌扣,以加固与箱体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锅本体底座的下面设置通气孔和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面设置橡皮垫片。

所述锅盖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包括上层的第一塑料盖和下层的第一金属盖板,所述第一金属盖板上面的中心点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盖板下面设置密封圈和压圈;所述密封圈和压圈分别相对应地设置若干直径相同的穿风孔,相对应的所述密封圈的穿风孔和所述压圈的穿风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密封圈的若干穿风孔与压圈的若干穿风孔相互重叠而组装成若干同心圆,形成锅盖穿风孔;

所述锅盖的穿风孔和风道上罩的射风孔也是相互对应抵贴;相互对应的锅盖穿风孔的中心轴线和风道射风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锅盖穿风孔的直径大于风道射风孔的直径,在所述锅盖扣合在内锅锅口上时,从所述风道射风孔射出的风可以通过锅盖的穿风孔射向内锅的中心;所述锅盖的后端固定于锅台后端的锅盖转轴上;所述锅盖的前端可以通过锅台前端的开关按钮进行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锅盖的中心部位设置圆形凹槽和副盖,所述圆形凹槽的槽底及其下面的第一金属盖板均为轮辐式结构;所述轮辐式结构所形成的轮辐式开口,是第一排气口;所述副盖与所述圆形挖槽为间隙配合,所述圆形凹槽内壁有相对称的4个扣槽,所述副盖圆周面的下端与所述圆形凹槽内壁的4个扣槽相对应处有4个凸出的圆柱形卡扣,卡扣与扣槽之间可以相互定位、扣住,放进或取出很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副盖设置为双层,包括上层的第二塑料盖和下层的第二金属盖板,所述副盖设置第二排气口;

进一步地,为了尽量地增加排气孔的面积,所述圆形凹槽槽底的轮辐面积及其下面的第一金属盖板的轮辐面积,必须尽量同步地縮小;

进一步地,为了尽量地增加排气孔的面积,所述圆形凹槽、密封圈、压圈的内径与副盖的外径,必须同步扩大到与所述内锅的内径一样大。

所述锅台台面上的前部居中部位设置触摸屏操作面板;居中偏后部位设置为一个安装外锅的圆形空窗;沿外锅锅口边缘设置的相当于圆周90%的凹槽形结构,是风道底座;沿风道底座周围下边缘设置的一片橡皮垫圈和若干含内螺纹的安装孔,是风道上罩的密封件与紧固装置;在锅台下面,沿风道进风口边缘分布着4个风机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锅台上的风道底座底面的居中部位设置风道进风口——也是锅台穿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锅台穿风口、风道进风口、风机出风口,设置为三“口”合成一“口”的相互无缝连接;

进一步地,锅台台面、箱体顶面、风道底座底面,这三个“面”共用一层平板;

进一步地,所述锅台的前端设置锅盖的开关按钮,所述锅台的后端设置锅盖转轴。

所述风道是由风道上罩扣合在风道底座上安装形成的,所述风道上罩面向内锅锅口一侧均匀地分布若干个风道射风孔;所述风道射风孔的高度高于内锅锅口水平线;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上罩的横截面呈半月形,所述风道上罩与所述风道底座为过渡配合,所述风道上罩可以把风道底座完全罩住;

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为方形出风口,所述方形出风口设置为加长的出风管,所述加长的出风管从方形的出风口底端至出风口顶端逐渐地演变为弧形出风口;所述出风管面向外锅的一侧有一球面形凹坡;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机体的所有面与面的衔接线,均设置相同大小的圆弧角(r角);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出风口的端面设置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出风口的端面设置一片形状相同的橡皮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机体与箱体保温裙之间的间距为0.5mm以下;

所述蒸笼包括结合为一体的笼围和笼底,所述笼底呈圆形,所述笼底上设置若干排气孔;所述笼底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半径不同、以同心圆形式分布的环状的防堵圈,所述同心圆的圆心和笼底的中心重合,每个所述防堵圈均匀分布4个缺口,每个防堵圈上的缺口都与相邻的防堵圈上的缺口一一对应且呈径向辐射分布;所述笼围呈圆环形,所述笼围的内壁均匀地分布若干个竖向的防堵柱,所述笼围的上端设置上嵌放台阶,所述笼围的下端设置下嵌放台阶,每个所述蒸笼的下嵌放台阶均能嵌置在另一个同样的蒸笼的上嵌放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蒸笼的笼底下面有一圈能与锅盖的圆形凹槽间隙配合的定位圈,所述蒸笼能放置在已经取出副盖的锅盖的圆形凹槽上,所述锅盖的圆形凹槽上能叠放若干个蒸笼;所述蒸笼还包括蒸笼盖,所述蒸笼盖的居中部位设有圆形开口,所述蒸笼盖盖在最上面的蒸笼口上,取下的副盖则盖在蒸笼盖的圆形开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蒸笼的防堵柱的纵向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腰与笼底贴合固定,所述直角梯形的下底边纵向贴合在笼围的内壁及上嵌放台阶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沿着最小的防堵圈的外圆周围设置若干向外径方向辐射的防堵墙;

进一步地,为了尽量地增加排气孔的面积,所述蒸笼笼底下面的定位圈的外径,必须扩大到与所述内锅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蒸笼的笼围的高度为75mm,所述上嵌放台阶和下嵌放台阶的高度均为10mm;所述防堵圈与防堵墙的横切面的宽度均是3.5mm、高度均为7mm;所述防堵柱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分别为笼围的径向方向和切向方向,所述防堵柱的宽度为3.5mm,高度为7mm;所述笼底的排气孔的直径为8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溢锅包括双体锅,所述双体锅是在一个扩大了体积的锅本体内设置左右并排的2个单体锅,所述双体锅的锅台上设置左右并排的2个圆形空窗,每个所述圆形空窗内各设置一套单体锅,所述单体锅的设置和所述一种改进的防溢锅相同;在所述锅台上每个圆形空窗的前面居中位置均设置1个触摸屏操作面板,在2个单体锅的外锅之间设置一块间隔箱板;2个单体锅共用一个锅本体底座。

优选地,所述芯片的设置包括:

一、所述芯片的温控程序的温度,特指锅盖夹层内粘贴在金属盖板上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以此温度为根据,设置不同的加热方式、控制加热时间的长短;

二、所述不同加热方式的设置:如临沸温度,即90℃;沸点温度,即98(+2)℃;循环温度,即90℃与98(+2)℃相互切换——当温度上升到98(+2)℃时恒温适当时间后开始降温,当温度下降到90℃时即开始升温;保温温度,即60(±5)℃;

三、所述加热时间的定义:特指锅内食品在沸点温度中持续加热的时间段——当锅内食品的温度上升到沸点温度时,才开始计算加热时间;

四、所属芯片设置在控制板上,所述芯片的温控程序的编写是根据所述温度、相关温度术语、加热时间的定义,按照不同食品对于沸点温度的加热时间段长短要求的区别与不同的浓稠度所需不同的加热方法,作为制作芯片温控程序的依据;

五、所述芯片的工作流程如下:开始加热→选择加热模式→自动选择相应参数→开始工作→到达临沸温度→打开风机→到达沸点温度→开始计时→经过所设定的食物加热时间→进入保温温度,经过10秒钟后停止风机运行→工作结束。

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所述对于自然规律的研究成果,决定了制造芯片的正确方法,适用于一切食品的加热防溢要求。一种改进的防溢锅的整机结构是身体,芯片就是身体的大脑,二者相辅相成才是一个具有实用性的完整的技术方案;

二、突破了已经沿袭了2000多年的不沸不溢的原始防溢方法,创造了划时代的沸而不溢的防溢方法,可以满足加热一切食品的防溢要求,防溢概率达到了100%的标准;

三、在锅里煮食品的同时可以使用多个蒸笼蒸食品——重复地使用能源。与传统微电脑电饭锅相比,节时、节能的概率高达50%以上,效果显著;

四、锅本体的结构,简化了模具的制造方法、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

五、锅本体的外观设计,实用、美观、大气;

六、防溢、节时、节能、卫生,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锅盖倒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副盖倒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压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密封圈和图8所示的压圈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温度传感器、第一金属盖板、密封圈、压圈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的蒸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蒸笼倒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的蒸笼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所示的风道上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改进的防溢锅针对风道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为单体锅时使用蒸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为双体锅时使用蒸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所述改进的防溢锅的芯片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锅本体底座,2-箱体,3-外锅,4-箱体保温裙,5-电板支架,6-触摸屏操作面板,7-开关按钮,8-锅台,9-密封圈,10-锅盖,11-副盖,12-第二金属盖板,13-圆形凹槽,14-温度传感器,15-第一金属盖板,16-压圈,17-风道上罩,18-风道底座,19-锅盖转轴,20-风机,21-内锅,22-发热盘,23-托盘,24-支脚,25-橡皮垫片,26-蒸笼,27-蒸笼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改进的防溢锅为单体锅。

如图1-图16,及图18所示,一种改进的防溢锅,包括锅本体、外锅3、内锅21和锅盖10,所述锅本体包括锅台8、箱体2和锅本体底座1,所述锅本体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箱体2构成长方体的四个侧面,所述锅台8和锅本体底座1分别构成长方体的顶面和底面;

所述锅本体底座1的上面设置托盘23,所述托盘23支撑固定所述外锅3,所述外锅3的锅底上面设置发热盘22,所述发热盘22上面设置内锅21,所述外锅3和内锅21为间隙配合;所述锅台8的居中偏后位置设置用于安装外锅3的圆形空窗,所述锅盖10设置在内锅21的锅口上面,所述锅盖10与所述锅台8之间设置用于向内锅21射风的风道,所述锅台8的下面在所述外锅3和箱体2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设置风机20;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和风机20的出风口无缝连通;所述锅台8的台面上的前部居中位置依次设置触摸屏操作面板6、锅盖10的开关按钮7;所述触摸屏操作面板6的下面设置电板支架5,所述电板支架5上设置相互连接的电源板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芯片;

所述箱体2包括设置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的4个平板,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平板之间通过弧形护角连接,所述弧形护角的内侧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竖向设置的长方形板,所述长方形板的两个长边分别固定在箱体2的相邻的两个平板的内壁上;所述长方形板的中间设置内螺纹螺柱,所述内螺纹螺柱为竖向设置;

所述外锅3的周围设置箱体保温裙4,所述箱体保温裙4为沿所述圆形空窗圆周向下延伸的圆环体。

所述锅本体底座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均由上而下地向内倾斜;所述锅本体底座1内部设置与箱体2内部的弧形护角、加强筋、内螺纹螺柱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锅本体底座1内部还设置横竖排列的若干道加强件;所述锅本体底座1的上端口设置舌扣;所述锅本体底座1下面设置通气孔和支脚24,所述支脚24下端面设置橡皮垫片25。

所述锅盖10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包括上层的第一塑料盖和下层的第一金属盖板15,所述第一金属盖板15上面的中心点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和控制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盖板15下面设置密封圈9和压圈16;所述密封圈9和压圈16分别相对应地设置若干直径相同的穿风孔,相对应的所述密封圈9的穿风孔和所述压圈16的穿风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密封圈9的若干穿风孔与压圈16的若干穿风孔相互重叠而组装成若干同心圆,形成锅盖穿风孔;

所述锅盖10的中心部位设置圆形凹槽13和副盖11,所述圆形凹槽13的槽底及其下面的第一金属盖板15均为轮辐式结构,所述副盖11与所述圆形凹槽13为间隙配合,所述圆形凹槽13的内壁对称分布有4个扣槽,所述副盖11的圆周面的下端与所述圆形凹槽13的内壁的4个扣槽相对应处有4个凸出的圆柱形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扣槽之间能相互扣合;

所述锅台8台面上的前部居中部位设置触摸屏操作面板6;居中偏后部位设置为一个安装外锅3的圆形空窗;沿外锅3锅口边缘设置的相当于圆周90%的凹槽形结构,是风道底座18;沿风道底座18周围下边缘设置的一片橡皮垫圈和若干含内螺纹的安装孔,是风道上罩17的密封件与紧固装置;在锅台8下面,沿风道18进风口边缘分布着4个风机20的安装孔;

所述锅台8台面上的风道底座18底面的居中部位设置风道进风口——也是锅台8的穿风口;所述锅台8的穿风口、风道底座18的进风口、风机20的出风口,设置为三“口”合成一“口”的相互无缝连接;所述锅台8台面、箱体2顶面、风道底座18底面,这三个“面”共用一层平板;所述锅台8的前端设置锅盖10的开关按钮7,所述锅台8的后端设置锅盖转轴19。

所述风道是由风道上罩17扣合在风道底座18上安装形成的,所述风道上罩17面向内锅21的锅口的一侧均匀分布若干个风道射风孔;所述风道射风孔的高度高于内锅21的锅口水平线;

所述风道上罩17的横截面呈半月形,所述风道上罩17与所述风道底座18为过渡配合,所述风道上罩17可以把风道底座18完全罩住;

所述风机20的出风口为方形出风口,所述方形出风口设置为加长的出风管,所述加长的出风管从方形出风口底端至顶端逐渐地演变为弧形出风口;所述加长的出风管面向外锅3的一侧有一球面形凹坡;

所述风机20的机体的所有面与面的衔接线,均设置相同大小的圆弧角(r角);所述风机20的出风口的端面设置为平面;所述风机20出风口的端面设置一片形状相同的橡皮垫片;所述风机20的机体与箱体保温裙4之间的间距为0.5mm以下;

所述蒸笼26包括结合为一体的笼围和笼底,所述笼底呈圆形,所述笼底上设置若干通孔,所述笼底的上表面设置若干个半径不同、以同心圆形式分布的环状的防堵圈,所述同心圆的圆心和笼底的中心重合,每个所述防堵圈均匀分布4个缺口,每个防堵圈上的缺口都与相邻的防堵圈上的缺口一一对应且呈径向辐射分布;所述笼围呈圆环形,所述笼围的内壁均匀地分布若干个竖向的防堵柱,所述笼围的上端设置上嵌放台阶,所述笼围的下端设置下嵌放台阶,每个所述蒸笼26的下嵌放台阶均能嵌置在另一个同样的蒸笼26的上嵌放台阶上;

沿着最小的防堵圈的外圆周围设置若干向外径方向辐射的防堵墙;

所述蒸笼26的笼底下面有一圈能与锅盖10的圆形凹槽13间隙配合的定位圈,所述蒸笼26能放置在已经取出副盖11的锅盖10的圆形凹槽13上,所述锅盖10的圆形凹槽13上能叠放若干个蒸笼26;所述蒸笼26还包括蒸笼盖27,所述蒸笼盖27的居中部位设有圆形开口,所述蒸笼盖27盖在最上面的蒸笼口上,取下的副盖11则盖在蒸笼盖27的圆形开口上。

所述芯片的设置包括:

一、所述芯片的温控程序的温度,特指锅盖10夹层内粘贴在第一金属盖板15上的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以此温度为根据,设置不同的加热方式、控制加热时间的长短;

二、所述不同加热方式的设置:如临沸温度,即90℃;沸点温度,即98(+2)℃;循环温度,即90℃与98(+2)℃相互切换——当温度上升到98(+2)℃时恒温适当时间后开始降温,当温度下降到90℃时即开始升温;保温温度,即65(±5)℃;

三、所述加热时间的定义:特指锅内食品在沸点温度中持续加热的时间段——当锅内食品的温度上升到沸点温度时,才开始计算加热时间;

四、所属芯片设置在控制板上,所述芯片的温控程序的编写是根据所述温度、相关温度术语、加热时间的定义,按照不同食品对于沸点温度的加热时间段长短要求的区别与不同的浓稠度所需不同的加热方法,作为制作芯片温控程序的依据;

五、如图19所示,所述芯片的工作流程如下:开始加热→选择加热模式→自动选择相应参数→开始工作→到达临沸温度→打开风机→到达沸点温度→开始计时→经过所设定的食物加热时间→进入保温温度,经过10秒钟后停止风机运行→工作结束。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防溢锅包括双体锅,所述双体锅是在一个扩大了体积的锅本体内设置左右并排的2个单体锅,所述双体锅的锅台8上设置左右并排的2个圆形空窗,每个所述圆形空窗内各设置一套单体锅;在所述锅台8上每个圆形空窗的前面居中位置均设置1个触摸屏操作面板6,在2个单体锅的外锅3之间设置一块间隔箱板;2个单体锅共用一个锅本体底座1。

除此之外,其它结构和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