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升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516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升降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升降床。



背景技术: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这四种因素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由于家具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需求和使用目的而设计与制作的,因此家具还具有材料和外观形式方面的因素。

现代家居生活讲究节约生活和节约空间,因此出现了升降床的概念。升降床在使用状态下是处于降落状体,升降床在不使用状态是处于升起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因为床而占用的空间。

目前,现有升降床的升降结构复杂,设计不合理,安装不便,不足以支撑床体的重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升降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由于配重块的存在,左右支撑刀组件能够支撑床体的重量,且可以电动控制升降。

本发明的电动升降床,包括配重块、床体、左支撑刀组件、右支撑刀组件、左闭合机构、右闭合机构和电动机构,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与所述床体的重量大约相等,其中:

所述床体安装在所述左支撑刀组件和所述右支撑刀组件上,所述左支撑刀组件、右支撑刀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床的左右两侧,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升降床的中部,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垂直连接在右支撑刀组件上,通过右边的两个右配重滑轮转向,垂直绕过所述配重块的配重滑轮,再通过左边的两个左配重滑轮转向,所述第一钢丝绳另一端垂直与左支撑刀组件连接;

所述左闭合机构包括第二钢丝绳、左上转向滑轮和左下转向滑轮,所述第二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左支撑刀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左上转向滑轮的转向、左下转向滑轮的转向后,与所述左支撑刀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形成一个闭合环路;

所述右闭合机构包括第三钢丝绳、右上转向滑轮和右下转向滑轮,所述第三钢丝绳一端与所述右支撑刀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右上转向滑轮的转向、右下转向滑轮的转向后,与所述右支撑刀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钢丝绳形成一个闭合环路;

所述电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光轴和升降块,所述升降块套接在所述光轴上,所述升降块与所述电动推杆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带动所述升降块上升或下降;

所述升降块与所述第二钢丝绳和所述第三钢丝绳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刀组件和所述右支撑刀组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支撑刀、上滚轮、下滚轮和限位滚轮;

所述支撑刀为长条形结构,长度方向为y方向,宽度方向为x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

所述上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刀的上部,所述上滚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支撑刀的y方向与x方向组成的平面;

所述下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刀的下部,所述下滚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支撑刀的y方向与x方向组成的平面;

所述限位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刀上,所述限位滚轮的转轴垂直于所述支撑刀的y方向与z方向组成的平面;

所述支撑刀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开口管内,所述立柱开口管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开口端,所述上滚轮、下滚轮和限位滚轮在所述立柱开口管内滚动。

优选地,所述左闭合机构还包括左调节滑轮,所述左调节滑轮设置在所述左上转向滑轮或所述左下转向滑轮之间,所述第二钢丝绳绕过所述左调节滑轮。

优选地,所述右闭合机构还包括右调节滑轮,所述右调节滑轮设置在所述右上转向滑轮或所述右下转向滑轮之间,所述第三钢丝绳绕过所述右调节滑轮。

优选地,所述左调节滑轮和所述右调节滑轮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安装座、调节支架、螺栓和转向轮,所述安装座安装在壁体上,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所述转向轮,所述调节支架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螺栓在所述安装座的上下两侧各配合旋钮有上螺母和下螺母。

优选地,所述支撑刀组件为左右两个支撑刀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床的左右两侧,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升降床的中部,所述第一钢丝绳一端连接在右边的支撑刀组件上,通过右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绕过所述配重块的配重滑轮,再通过左边的配重滑轮转向,所述第一钢丝绳另一端与左边的支撑刀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与所述下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存在错位,所述上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与所述下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不在同一条垂直于所述支撑刀的x方向与z方向组成的平面的直线上,所述上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比所述下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更靠近所述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

优选地,所述上滚轮的最靠近所述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与所述下滚轮的最远离所述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离为c,所述立柱开口管在x方向的内壁宽度距离为a,c=a。

优选地,所述限位滚轮包括上限位滚轮和下限位滚轮,所述上限位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刀的上部,所述下限位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刀的下部,所述限位滚轮的直径为d,所述立柱开口管在z方向的内壁高度距离为b,b>d。

优选地,所述升降块通过钢丝绳压板将所述第二钢丝绳和所述第三钢丝绳压在所述升降块上。

本发明的电动升降床的工作原理如下:床体安装在左支撑刀组件和右支撑刀组件上,同时左支撑刀组件和右支撑刀组件通过第一钢丝绳与配重块连接,配重块与床体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撑刀组件为长条形结构,根据力矩原理,支撑刀组件能够支撑床体巨大的重量。由于配重块的存在,且配重块与床体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撑刀组件受到配重块向上的力和床体向下的力大约相等,另外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且配重块向上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床体向下的力,床体向下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配重块向上的力,使得床体既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只有当外力克服了摩擦力后,才能推动床体上升或下降。电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光轴和升降块,升降块套接在光轴上,升降块与电动推杆连接,电动推杆带动升降块上升或下降,光轴对升降块起到限位作用;升降块与第二钢丝绳和第三钢丝绳连接,进而带动第二钢丝绳和第三钢丝绳同时上升和下降,第二钢丝绳和第三钢丝绳带动左支撑刀组件和右支撑刀组件上升和下降,从而使得床体上升和下降。由于摩擦力相对来说较小,电机可以用比较小的力来克服摩擦力,带动床体上升或下降,使用方便。

左支撑刀组件和右支撑刀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床的左右两侧,配重块设置在升降床的中部,床体上升和下降更加平稳和安全。第一钢丝绳一端连接在右边的支撑刀组件上,通过右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绕过配重块的配重滑轮,再通过左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第一钢丝绳另一端与左边的支撑刀组件连接。配重块下降,床体上升;配重块上升,床体下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动升降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由于配重块的存在,左右支撑刀组件能够支撑床体的重量,且可以电动控制升降。

左支撑刀组件和右支撑刀组件的支撑刀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开口管内,立柱开口管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开口端,上滚轮、下滚轮和限位滚轮在立柱开口管内滚动,上滚轮和下滚轮在y方向沿着立柱开口管上下滚动,限位滚轮在z方向限位住支撑刀,使得支撑刀不会左右摇摆,上滚轮、下滚轮和限位滚轮同时保证支撑刀在立柱开口管内滚动的顺畅。

另外,上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与下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存在错位,上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与下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不在同一条垂直于支撑刀的x方向与z方向组成的平面的直线上。上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比下滚轮的转轴安装位置更靠近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支撑刀更好地放置和安装在立柱开口管内,同时由于床体的重力只垂直向下的,导致支撑刀的上端和下端会倾斜,上滚轮的受力点在最靠近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下滚轮的受力点在最远离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正好与上滚轮和下滚轮的错位位置一致,使得上滚轮和下滚轮滚动更加顺滑。

上滚轮的最靠近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与下滚轮的最远离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离为c,立柱开口管在x方向的内壁宽度距离为a,c=a。在支撑刀放置在立柱开口管内无论是否承受床体的重力时,整个支撑刀在y方向即可完全平行于立柱开口管移动,没有任何偏移间隙。

限位滚轮包括上限位滚轮和下限位滚轮,上限位滚轮设置在支撑刀的上部,下限位滚轮设置在支撑刀的下部。限位滚轮的直径为d,立柱开口管在z方向的内壁高度距离为b,b>d。由于床体的重力朝下,是上下升降的,因此,支撑刀在水平方向会左右摇摆,限位滚轮在z方向限位住支撑刀,使得支撑刀在水平方向不会左右摇摆。

左支撑刀组件和右支撑刀组件的设计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其在立柱开口管内保持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稳定,及左右方向的很小间隙摆动,且支撑刀组件配的是滚轮,保证了上下滚动的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床体;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支撑刀组件、右支撑刀组件与配重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支撑刀组件、右支撑刀组件、左闭合机构、右闭合机构和电动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支撑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支撑刀组件的y方向与x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滚轮的最靠近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与下滚轮的最远离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离为c;

图7为图5中支撑刀组件的y方向与z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限位滚轮的直径为d;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刀组件安装在立柱开口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立柱开口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立柱开口管在x方向的内壁宽度距离为a,在z方向的内壁高度距离为b;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调节滑轮或右调节滑轮的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调节滑轮或右调节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床体;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支撑刀组件、右支撑刀组件与配重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支撑刀组件、右支撑刀组件、左闭合机构、右闭合机构和电动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支撑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支撑刀组件的y方向与x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滚轮的最靠近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与下滚轮的最远离立柱开口管的开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离为c;图7为图5中支撑刀组件的y方向与z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限位滚轮的直径为d;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刀组件安装在立柱开口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立柱开口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立柱开口管在x方向的内壁宽度距离为a,在z方向的内壁高度距离为b;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调节滑轮或右调节滑轮的使用状态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升降床的左调节滑轮或右调节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升降床,包括配重块2、床体1、左支撑刀组件6、右支撑刀组件7、左闭合机构、右闭合机构和电动机构,配重块2的重量与床体1的重量大约相等,其中:床体1安装在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上,左支撑刀组件6、右支撑刀组件7分别设置在升降床的左右两侧,配重块2设置在升降床的中部,第一钢丝绳3一端垂直连接在右支撑刀组件7上,通过右边的两个右配重滑轮32转向,垂直绕过配重块2的配重滑轮,再通过左边的两个左配重滑轮31转向,第一钢丝绳3另一端垂直与左支撑刀组件6连接;左闭合机构包括第二钢丝绳4、左上转向滑轮41和左下转向滑轮42,第二钢丝绳4一端与左支撑刀组件6连接,第二钢丝绳4的另一端通过左上转向滑轮41的转向、左下转向滑轮42的转向后,与左支撑刀组件6连接,第二钢丝绳4形成一个闭合环路;右闭合机构包括第三钢丝绳5、右上转向滑轮51和右下转向滑轮52,第三钢丝绳5一端与右支撑刀组件7连接,第三钢丝绳5的另一端通过右上转向滑轮51的转向、右下转向滑轮52的转向后,与右支撑刀组件7连接,第三钢丝绳5形成一个闭合环路;电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8、光轴11和升降块9,升降块9套接在光轴11上,升降块9与电动推杆8连接,电动推杆8带动升降块9上升或下降,光轴11对升降块9起到限位作用;电动推杆8包括电机和推杆,电机10带动推杆上升或下降;升降块9与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连接。

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支撑刀13、上滚轮14、下滚轮15和限位滚轮90;支撑刀13为长条形结构,长度方向为y方向,宽度方向为x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上滚轮14设置在支撑刀13的上部,上滚轮14的转轴垂直于支撑刀13的y方向与x方向组成的平面;下滚轮15设置在支撑刀13的下部,下滚轮15的转轴垂直于支撑刀13的y方向与x方向组成的平面;限位滚轮90设置在支撑刀13上,限位滚轮90的转轴垂直于支撑刀13的y方向与z方向组成的平面;支撑刀13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开口管17内,立柱开口管17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开口端,上滚轮14、下滚轮15和限位滚轮90在立柱开口管17内滚动。

左闭合机构还包括左调节滑轮43,左调节滑轮43设置在左上转向滑轮41或左下转向滑轮42之间,第二钢丝绳4绕过左调节滑轮43。右闭合机构还包括右调节滑轮53,右调节滑轮53设置在右上转向滑轮51或右下转向滑轮52之间,第三钢丝绳5绕过右调节滑轮53。

左调节滑轮4和右调节滑轮5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安装座101、调节支架102、螺栓104和轴承103,安装座101安装在壁体上,调节支架102上设置有轴承103,调节支架102通过螺栓104与安装座101连接,螺栓104在安装座101的上下两侧各配合旋钮有上螺母105和下螺母106。

安装座101包括垂直安装片1011和水平连接片1012,垂直安装片1011和水平连接片1012连接,垂直安装片1011安装在壁体上,水平连接片1012与螺栓1044垂直连接。调节支架102与垂直安装片1011之间留有很小的间隙,间隙为1mm,方便调节和安装。另外,如果轴承103承受的力太大,调节支架102可以抵靠在垂直安装片1011上,防止水平连接片1012变形。调节支架102设置有转轴107,轴承103通过转轴107和固定螺母安装在调节支架102上。轴承103为包胶轴承103滑轮,钢丝绳在滑轮上移动时,可以减小噪音。螺栓104为x80内六角圆柱头螺栓,上螺母105和下螺母106为m8螺母。

闭合状态下的第二钢丝绳4或第三钢丝绳5绕过轴承10312,第二钢丝绳4或第三钢丝绳5的长度是固定。当钢丝绳过松时,先旋钮松开螺栓104的下螺母106,然后拧紧螺栓104的上螺母105,使得调节支架10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轴承103向上移动,使得钢丝绳也向上移动,进而拉长了钢丝绳的行程,从而调紧了钢丝绳;当钢丝绳过紧时,先旋钮松开螺栓104的上螺母105,然后拧紧螺栓104的下螺母106,使得调节支架10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轴承103向下移动,使得钢丝绳也向下移动,进而缩短了钢丝绳的行程,从而调松了钢丝绳。

支撑刀组件为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分别设置在升降床的左右两侧,配重块2设置在升降床的中部,第一钢丝绳3一端连接在右边的支撑刀组件上,通过右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绕过配重块2的配重滑轮,再通过左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第一钢丝绳3另一端与左边的支撑刀组件连接。

上滚轮14的转轴安装位置与下滚轮15的转轴安装位置存在错位,上滚轮14的转轴安装位置与下滚轮15的转轴安装位置不在同一条垂直于支撑刀13的x方向与z方向组成的平面的直线上,上滚轮14的转轴安装位置比下滚轮15的转轴安装位置更靠近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

上滚轮14的最靠近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的部位与下滚轮15的最远离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离为c,立柱开口管17在x方向的内壁宽度距离为a,c=a。

限位滚轮90包括上限位滚轮91和下限位滚轮92,上限位滚轮91设置在支撑刀13的上部,下限位滚轮92设置在支撑刀13的下部,限位滚轮90的直径为d,立柱开口管17在z方向的内壁高度距离为b,b>d。b减去d等于2mm。

升降块9通过钢丝绳压板12将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压在升降块9上,钢丝绳压板12将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紧紧压在升降块9上。

支撑刀13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床体1的安装柱16。

本发明的电动升降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床体1安装在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上,同时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通过第一钢丝绳3与配重块2连接,配重块2与床体1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撑刀组件为长条形结构,根据力矩原理,支撑刀组件能够支撑床体1巨大的重量。由于配重块2的存在,且配重块2与床体1的重量大致相等,支撑刀组件受到配重块2向上的力和床体1向下的力大约相等,另外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且配重块2向上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床体1向下的力,床体1向下的力加上摩擦力大于配重块2向上的力,使得床体1既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只有当外力克服了摩擦力后,才能推动床体1上升或下降。电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8、光轴11和升降块9,升降块9套接在光轴11上,升降块9与电动推杆8连接,电动推杆8带动升降块9上升或下降,光轴11对升降块9起到限位作用;电动推杆8包括电机和推杆,电机10带动推杆上升或下降。升降块9与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连接;升降块9与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连接,进而带动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同时上升和下降,第二钢丝绳4和第三钢丝绳5带动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上升和下降,从而使得床体1上升和下降。由于摩擦力相对来说较小,电机8可以用比较小的力来克服摩擦力,带动床体1上升或下降,使用方便。

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分别设置在升降床的左右两侧,配重块2设置在升降床的中部,床体1上升和下降更加平稳和安全。第一钢丝绳3一端连接在右边的支撑刀组件上,通过右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绕过配重块2的配重滑轮,再通过左边的配重滑轮转向,第一钢丝绳3另一端与左边的支撑刀组件连接。配重块2下降,床体1上升;配重块2上升,床体1下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动升降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由于配重块2的存在,左右支撑刀组件能够支撑床体1的重量,且可以电动控制升降。

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的支撑刀13的部分放置在升降床的立柱开口管17内,立柱开口管17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开口端,上滚轮14、下滚轮15和限位滚轮90在立柱开口管17内滚动,上滚轮14和下滚轮15在y方向沿着立柱开口管17上下滚动,限位滚轮90在z方向限位住支撑刀13,使得支撑刀13不会左右摇摆,上滚轮14、下滚轮15和限位滚轮90同时保证支撑刀13在立柱开口管17内滚动的顺畅。

另外,上滚轮14的转轴安装位置与下滚轮15的转轴安装位置存在错位,上滚轮14的转轴安装位置与下滚轮15的转轴安装位置不在同一条垂直于支撑刀13的x方向与z方向组成的平面的直线上。上滚轮14的转轴安装位置比下滚轮15的转轴安装位置更靠近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支撑刀13更好地放置和安装在立柱开口管17内,同时由于床体1的重力只垂直向下的,导致支撑刀13的上端和下端会有倾斜的压力,上滚轮14的受力点在最靠近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的部位,下滚轮15的受力点在最远离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的部位,正好与上滚轮14和下滚轮15的错位位置一致,使得上滚轮14和下滚轮15滚动更加顺滑。

上滚轮14的最靠近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的部位与下滚轮15的最远离立柱开口管17的开口端的部位在x方向的水平距离为c,立柱开口管17在x方向的内壁宽度距离为a,c=a。在支撑刀13放置在立柱开口管17内无论是否承受床体1的重力时,整个支撑刀13在y方向即可完全平行于立柱开口管17移动,没有任何偏移间隙。

限位滚轮90包括上限位滚轮91和下限位滚轮92,上限位滚轮91设置在支撑刀13的上部,下限位滚轮92设置在支撑刀13的下部。限位滚轮90的直径为d,立柱开口管17在z方向的内壁高度距离为b,b>d。由于床体1的重力朝下,是上下升降的,因此,支撑刀13在水平方向会左右摇摆,限位滚轮90在z方向限位住支撑刀13,使得支撑刀13在水平方向不会左右摇摆。

左支撑刀组件6和右支撑刀组件7的设计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其在立柱开口管17内保持垂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稳定,及左右方向的很小间隙摆动,且支撑刀组件配的是滚轮,保证了上下滚动的顺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