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信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4282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信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信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智能信箱。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家家户户都有信箱,但是由于信箱每天都会接受许多广告宣传单页,因此人们常常会遗漏夹杂在其中的有用信件,目前大多数的信箱不具备自动读取识别信件内容的功能,不能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信箱,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智能信箱,包括箱体、投放口、机架以及设置所述机架上的读取立架,所述读取立架前侧面内部设有信槽,所述信槽内顶壁后侧设有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内部设有前后延展设置的导移杆,所述第一滑移槽前侧设有向前延展设置的螺旋孔,所述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读取组件,所述读取组件底部延展段伸进所述信槽内,所述信槽内的所述读取组件前侧面内部设有读取槽,所述读取槽前侧的左右内壁相称设有凹进槽,所述凹进槽上方的所述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凹进槽下方的所述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内相称设有第二滑移槽,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滑移槽内相称设有第一滑移块,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滑移块之间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凹进槽后侧的所述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有主转轮,所述主转轮左侧面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后侧契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内部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旋杆,所述蜗杆上方的所述旋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转轮,所述读取槽上方的所述读取组件内部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前侧设有穿通所述读取组件前侧的过道,所述过道右端与所述螺旋孔左端相称设置,所述过道内配合有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二螺旋杆,所述腔体与所述读取槽之间相通设有第三滑移槽,所述第三滑移槽内部设有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三螺旋杆,所述第三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第三滑移块,所述第三滑移块内部设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有第二锥转轮,所述第二马达的外部设置有减振消热装置,所述减振消热装置包括减振板和消热铁片。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导移杆后端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移杆前端与所述第一滑移槽前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主转轮、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设有智能识别读取带。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旋杆底部延展末梢与所述读取槽内底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旋杆顶部延展末梢与所述读取槽内顶壁旋动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螺旋杆后端与所述第三滑移槽后侧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前端与第三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三滑移槽前侧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马达上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伸进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马达下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伸进所述读取槽内。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旋杆前延展段伸进所述螺旋孔内螺旋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后延展段伸进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腔体内的后侧旋动配合连接,所述腔体前侧的所述第二螺旋杆上固定设有第三锥转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机架左右两侧顶部端面相称固定设置有立柱,每个所述立柱顶部均设有端块,左侧所述端块内部设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上配合连接有第一卡持部,右侧所述端块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称设置,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之间设置有旋动横杆,左右两侧所述立柱之间的所述机架顶部端面内左右延展设有第四滑移槽,所述第四滑移槽内部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第四螺旋杆,所述第四螺旋杆左端与所述第四马达配合连接,所述第四马达设置于所述第四滑移槽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旋杆右端与所述第四滑移槽右侧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顶部与所述读取立架底部固定连接的第四滑移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滑移块顶部的所述第二滑移槽内均设有簧圈。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减振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第二马达固定连接,所述消热铁片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二马达固定连接,所述消热铁片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减振板固定连接,所述消热铁片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二马达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减振板用以减少所述第二马达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信槽内顶壁后侧设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第一滑移槽内部设前后延展设置的导移杆,第一滑移槽前侧设向前延展设置的螺旋孔,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向下延展设置的读取组件,腔体前侧设穿通读取组件前侧的过道,过道右端与螺旋孔左端相称设置,过道内配合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二螺旋杆,第二螺旋杆前延展段伸进螺旋孔内螺旋纹配合连接,第二螺旋杆后延展段伸进腔体内且与腔体内的后侧旋动配合连接,腔体前侧的第二螺旋杆上固定设第三锥转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读取组件的移动调节工作,对智能识别读取带与信件抵接时的绷紧度实现可调节控制,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信件读取,同时提高了智能识别读取带的使用寿命。

2.通过读取组件底部延展段伸进信槽内,信槽内的读取组件前侧面内部设读取槽,读取槽前侧的左右内壁相称设凹进槽,凹进槽上方的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第一转轮,凹进槽下方的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内相称设第二滑移槽,左右两侧第二滑移槽内相称设第一滑移块,左右两侧第一滑移块之间旋动配合连接第二转轮,凹进槽后侧的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主转轮,主转轮左侧面固定设置蜗轮,蜗轮后侧契合连接蜗杆,蜗杆内部设上下延展设置的旋杆,蜗杆上方的旋杆上固定设置第一锥转轮,读取槽上方的读取组件内部设腔体,腔体与读取槽之间相通设第三滑移槽,第三滑移槽内部设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三螺旋杆,第三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第三滑移块,第三滑移块内部设第二马达,第二马达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第二锥转轮,从而实现智能识别读取带的读取以及读取组件的移动的传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

3.通过机架左右两侧顶部端面相称固定设置立柱,每个立柱顶部均设端块,左侧端块内部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上配合连接第一卡持部,右侧端块内旋动配合连接第二卡持部,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相称设置,左右两侧立柱之间的机架顶部端面内左右延展设第四滑移槽,第四滑移槽内部设左右延展设置的第四螺旋杆,第四螺旋杆左端与第四马达配合连接,第四马达设置于第四滑移槽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第四螺旋杆右端与第四滑移槽右侧旋动配合连接,第四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顶部与读取立架底部固定连接的第四滑移块,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读取位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读取精度。

4.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能实现自动控制切换读取传动以及读取组件的移动控制,同时能实现读取立架的左右移动工作,满足信件不同位置的读取需要,另外,在第一马达带动信件旋动实现全方位读取的同时提高了读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智能信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读取立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智能识别读取带与钢管相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智能识别读取带呈弧形绷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智能信箱读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智能信箱,包括箱体11、投放口12、机架4以及设置所述机架4上的读取立架5,所述读取立架5前侧面内部设有信槽51,所述信槽51内顶壁后侧设有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52,所述第一滑移槽52内部设有前后延展设置的导移杆53,所述第一滑移槽52前侧设有向前延展设置的螺旋孔54,所述导移杆53上滑移配合连接有向下延展设置的读取组件6,所述读取组件6底部延展段伸进所述信槽51内,所述信槽51内的所述读取组件6前侧面内部设有读取槽61,所述读取槽61前侧的左右内壁相称设有凹进槽62,所述凹进槽62上方的所述读取槽61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转轮63,所述凹进槽62下方的所述读取槽61内的左右内壁内相称设有第二滑移槽64,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滑移槽64内相称设有第一滑移块641,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滑移块641之间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转轮643,所述凹进槽62后侧的所述读取槽61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有主转轮65,所述主转轮65左侧面固定设置有蜗轮651,所述蜗轮651后侧契合连接有蜗杆67,所述蜗杆67内部设有上下延展设置的旋杆671,所述蜗杆67上方的所述旋杆67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锥转轮672,所述读取槽61上方的所述读取组件6内部设有腔体68,所述腔体68前侧设有穿通所述读取组件6前侧的过道681,所述过道681右端与所述螺旋孔54左端相称设置,所述过道681内配合有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二螺旋杆682,所述腔体68与所述读取槽61之间相通设有第三滑移槽69,所述第三滑移槽69内部设有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三螺旋杆692,所述第三螺旋杆692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第三滑移块691,所述第三滑移块691内部设有第二马达693,所述第二马达693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有第二锥转轮694,所述第二马达693的外部设置有减振消热装置,所述减振消热装置包括减振板6931和消热铁片6932。

其中,所述导移杆53后端与所述第一滑移槽52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移杆53前端与所述第一滑移槽52前侧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读取组件6的稳定以及引导的功能,提高读取组件6移动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主转轮65、第一转轮63和所述第二转轮643之间设有智能识别读取带66。

其中,所述旋杆671底部延展末梢与所述读取槽61内底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旋杆671顶部延展末梢与所述读取槽61内顶壁旋动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螺旋杆692后端与所述第三滑移槽69后侧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旋杆692前端与第三马达695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马达695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三滑移槽69前侧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上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694与第三锥转轮683契合连接以及下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694与第一锥转轮672契合连接之间的切换调节控制。

其中,所述第二马达693上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694伸进所述腔体68内,从而实现上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694与所述第三锥转轮683契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马达693下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694伸进所述读取槽61内,从而实现下侧的所述第二锥转轮694与所述第二马达693契合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螺旋杆682前延展段伸进所述螺旋孔54内螺旋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682后延展段伸进所述腔体68内且与所述腔体68内的后侧旋动配合连接,所述腔体68前侧的所述第二螺旋杆682上固定设有第三锥转轮68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读取组件6沿第一滑移槽52内的导移杆53左右方向滑移。

其中,所述机架4左右两侧顶部端面相称固定设置有立柱41,每个所述立柱41顶部均设有端块411,左侧所述端块411内部设有第一马达412,所述第一马达412上配合连接有第一卡持部413,右侧所述端块411内旋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卡持部414,所述第一卡持部413与所述第二卡持部414相称设置,所述第一卡持部413与所述第二卡持部414之间设置有旋动横杆410,左右两侧所述立柱41之间的所述机架4顶部端面内左右延展设有第四滑移槽42,所述第四滑移槽42内部设有左右延展设置的第四螺旋杆43,所述第四螺旋杆43左端与所述第四马达45配合连接,所述第四马达45设置于所述第四滑移槽42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螺旋杆43右端与所述第四滑移槽42右侧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螺旋杆43上螺旋纹配合连接有顶部与所述读取立架5底部固定连接的第四滑移块44,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读取位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读取精度。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滑移块641顶部的所述第二滑移槽64内均设有簧圈642,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智能识别读取带66的张紧调节。

其中,所述减振板6931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693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第二马达693固定连接,所述消热铁片6932设置在所述第二马达693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二马达693固定连接,所述消热铁片6932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减振板6931固定连接,所述消热铁片6932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二马达693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减振板6931用以减少所述第二马达693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

初始状态时,读取组件6位于第一滑移槽52内的最后侧位置,同时位于信槽51内的最后侧位置,此时,第二螺旋杆682前侧末梢位于螺旋孔54后侧段内且螺旋纹配合连接,同时,第三滑移块691位于第三滑移槽69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第二马达693上侧的第二锥转轮694与第三锥转轮683契合连接,同时,第二马达693下侧的第二锥转轮694最大程度远离第一锥转轮672,此时,左右两侧第二滑移槽64内的第一滑移块641受到簧圈642的顶压力,使主转轮65、第一转轮63和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处于张紧状态,同时时第一转轮63与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处于竖直张紧状态。

当有信件投入投放口12时,信件将会卡停在旋动横杆410上,此时,使信件位于读取组件6前侧的信槽51内且处于读取组件6内的凹进槽62相称位置,然后,通过第四马达45带动第四螺旋杆43正反旋动,由第四螺旋杆43带动第四滑移块44沿第四滑移槽42内的左右方向移动,直至信件上的位于第一转轮63与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前侧面相称位置,此时控制第四马达45停止旋动,然后通过第二马达693带动第二马达693上侧的第二锥转轮694旋动,由第二马达693上侧的第二锥转轮694带动第三锥转轮683以及第三锥转轮683上的第二螺旋杆682旋动,进而由第二螺旋杆682与螺旋孔54螺旋纹配合旋动,使第二螺旋杆682带动读取组件6逐渐沿导移杆53前侧方向移动,直至如图4所示第一转轮63与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前侧面与信件后端相抵接,继续控制第二马达693带动第二马达693上侧的第二锥转轮694旋动,此时,第一转轮63与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逐渐受到信件的顶压力,使第二转轮643左右两侧旋动配合连接的第一滑移块641克服簧圈642的顶压力沿第二滑移槽64内顶部滑移,同时,信件逐渐滑入凹进槽62内,直至如图5所示信件后端伸进凹进槽62内,同时使第一转轮63与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呈弧形绷紧状态(当第二螺旋杆682带动读取组件6移动第一滑移槽52内的最前侧位置时,此时,第一转轮63与第二转轮643之间的智能识别读取带66为最大绷紧状态),此时控制第二马达693停止旋动,然后通过第三马达695带动第三螺旋杆692旋动,由第三螺旋杆692带动第三滑移块691逐渐沿第三滑移槽69后侧方向移动,此时,使第二马达693上方的第二锥转轮694逐渐远离第三锥转轮683,同时,使第二马达693下方的第二锥转轮694逐渐靠近第一锥转轮672,直至如图6所示第三滑移块691移动到第三滑移槽69内的最后侧位置时,此时,使第二马达693上方的第二锥转轮694最大程度远离第三锥转轮683,同时,使第二马达693下方的第二锥转轮694与第一锥转轮672契合连接,最后同时控制第二马达693以及第一马达412工作,由第一马达412带动旋动横杆410旋动进而带动信件旋动,实现全方位读取,由第二马达693控制第二马达693下方的第二锥转轮694旋动,进而由第二马达693下方的第二锥转轮694带动第三锥转轮683以及第三锥转轮683上的旋杆671和蜗杆67旋动,进而由蜗杆67带动蜗轮651以及蜗轮651右端同轴固定连接的主转轮65旋动,由主转轮65带动智能识别读取带66实现对信件的进行快速读取,读取完毕后信件顺势下滑到信箱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信槽内顶壁后侧设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一滑移槽,第一滑移槽内部设前后延展设置的导移杆,第一滑移槽前侧设向前延展设置的螺旋孔,导移杆上滑移配合连接向下延展设置的读取组件,腔体前侧设穿通读取组件前侧的过道,过道右端与螺旋孔左端相称设置,过道内配合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二螺旋杆,第二螺旋杆前延展段伸进螺旋孔内螺旋纹配合连接,第二螺旋杆后延展段伸进腔体内且与腔体内的后侧旋动配合连接,腔体前侧的第二螺旋杆上固定设第三锥转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读取组件的移动调节工作,对智能识别读取带与信件抵接时的绷紧度实现可调节控制,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信件读取,同时提高了智能识别读取带的使用寿命。

2.通过读取组件底部延展段伸进信槽内,信槽内的读取组件前侧面内部设读取槽,读取槽前侧的左右内壁相称设凹进槽,凹进槽上方的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第一转轮,凹进槽下方的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内相称设第二滑移槽,左右两侧第二滑移槽内相称设第一滑移块,左右两侧第一滑移块之间旋动配合连接第二转轮,凹进槽后侧的读取槽内的左右内壁之间旋动配合连接主转轮,主转轮左侧面固定设置蜗轮,蜗轮后侧契合连接蜗杆,蜗杆内部设上下延展设置的旋杆,蜗杆上方的旋杆上固定设置第一锥转轮,读取槽上方的读取组件内部设腔体,腔体与读取槽之间相通设第三滑移槽,第三滑移槽内部设前后延展设置的第三螺旋杆,第三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第三滑移块,第三滑移块内部设第二马达,第二马达上下两侧均配合连接第二锥转轮,从而实现智能识别读取带的读取以及读取组件的移动的传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

3.通过机架左右两侧顶部端面相称固定设置立柱,每个立柱顶部均设端块,左侧端块内部设第一马达,第一马达上配合连接第一卡持部,右侧端块内旋动配合连接第二卡持部,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相称设置,左右两侧立柱之间的机架顶部端面内左右延展设第四滑移槽,第四滑移槽内部设左右延展设置的第四螺旋杆,第四螺旋杆左端与第四马达配合连接,第四马达设置于第四滑移槽左侧面内且固定连接,第四螺旋杆右端与第四滑移槽右侧旋动配合连接,第四螺旋杆上螺旋纹配合连接顶部与读取立架底部固定连接的第四滑移块,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读取位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读取精度。

4.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以及维护成本低,能实现自动控制切换读取传动以及读取组件的移动控制,同时能实现读取立架的左右移动工作,满足信件不同位置的读取需要,另外,在第一马达带动信件旋动实现全方位读取的同时提高了读取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