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锅盖的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018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锅盖的焖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锅盖的焖锅。



背景技术:

焖锅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一种食材烹饪方法,能够保持食材最大的鲜味,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焖锅这种烹饪方法出现时间并不长,而烹饪焖锅用的厨具并不是特别完善,总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现有的焖锅用锅的锅底通常受热不均,会使食材粘锅,另外锅盖通常制作简单,容易烫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锅盖的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使用方便,不易烫手,外观优美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锅盖的焖锅,它包括锅底盘、锅身、锅柄、导热板和锅盖,所述锅身安装在导热板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贴合,所述锅柄铆接在锅身的侧面上,所述锅盖盖装在锅身上,所述锅底盘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锅底盘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安装在锅底盘内,所述导热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与导热板底面的夹角为120°,所述导热板的顶面凸凹设置,所述锅身包括锅底板和锅壁,所述锅底板的顶面和锅壁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所述锅底板的底面凸凹设置,所述锅底板的底面与锅壁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二折边相适配,所述锅壁的顶部设置有护圈,所述护圈包括支撑部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与锅壁内侧面的夹角为210°,所述锅壁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所述锅柄通过铆钉铆接在铆接孔内,所述锅盖包括盖体、连接体、盖钮、卡圈和连接柱,所述连接体安装在盖体上,所述盖钮安装在连接体上,所述盖体扣装在卡圈中,所述连接柱设置在连接体内部,其一端安装在盖钮内,另一端安装在盖体上,所述盖体的截面为弧线且弧线的孤度为π/3,所述盖体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卡圈包括一体轧制成型的环接部和卡接部,所述环接部设置于卡接部的底部靠近通孔的一侧,所述卡接部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体为中空的圆台状,所述连接体的侧面的截面为弧线,所述连接体的顶面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盖钮为球缺状,所述盖钮底部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中部设置有螺接柱,所述螺接柱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接孔,所述连接柱的截面为凸字形,其包括顶端部与底端部,所述顶端部与第一螺接孔相适配,所述底端部开设有第二螺接孔,所述第二螺接孔的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为纯铝板、纯铜板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截面弧度均为π。

进一步的,所述锅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截面弧度均为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凹陷部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凸起部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锅柄为一体成型的框,其包括安装部、承接部和手扶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铆接孔相对应,所述承接部为凹弧形设置且其分别安装在安装部的两端,所述手扶部设置在承接部之间,所述手扶部的顶面为平面,所述手扶部的底面为弧面且弧面的弧度为π。

进一步的,所述顶端部与底端部的直径比为1∶2。

进一步的,所述卡圈的外径与限位部的直径相同。

本发明的一种带锅盖的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使用方便,不易烫手,外观优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锅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锅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锅底盘1、锅身2、锅柄3、导热板4、第一折边11、锅底板21、锅壁22、第二凸起部211、第二凹陷部212、铆接孔221、凹槽23、护圈24、支撑部241、限位部242、安装部31、承接部32、手扶部33、安装孔311、第二折边41、第一凸起部42、第一凹陷部43、盖体51、连接体52、盖钮53、卡圈54、连接柱55、通孔511、出气孔512、通孔521、凹口531、螺接柱532、第一螺接孔5321、环接部541、卡接部542、凹槽5421、顶端部551、底端部552、第二螺接孔5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所示:一种带锅盖的焖锅,它包括锅底盘1、锅身2、锅柄3、导热板4和锅盖5,导热板4安装在锅底盘1上,锅身2安装在导热板4上,且其底缘与锅底盘1贴合,锅柄3为两个,两个锅柄3相对的铆接在锅身2的侧面。锅底盘1、锅身2、锅柄3采用304不锈钢制作,锅盖5盖装在锅身2上。

锅底盘1为圆片状,其直径为260mm。锅底盘1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折边11,使锅底盘1形成一个圆槽,第一折边11与锅底盘1底面的夹角为120°。

导热板4为纯铝或者纯铜板,导热板4安装在锅底盘1内,其也设置有第二折边41,第二折边41与导热板4底面的夹角为120°,便于导热板4与锅底盘1贴合的更加紧密,提高导热效率。导热板4的顶面上凸凹设置,其包括第一凸起部42和第一凹陷部43,第一凸起部42和第一凹陷部43的截面弧度均为π。

锅身2为一体成型,其包括锅底板21和锅壁22,锅底板21的顶面和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圆滑设置,便于方便清洗。锅底板21的底面凸凹设置,其包括第二凸起部211和第二凹陷部212,第二凸起部211和第二凹陷部212的截面弧度均为π,第二凸起部211和第一凹陷部43相适配,第一凸起部42和第二凹陷部212相适配,这种设置不仅能保证加强锅底板21与导热板4之间的强度,同时能够强化增大大热面积,使锅底板21的底面受热均匀。锅底板21的底面与锅壁22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凹槽23,凹槽23与第二折边41相适配,这样设置可以使锅底盘21的四周与锅壁22的下部能够加热,有助于焖锅食材受热均匀。锅壁22的顶部设置有护圈24,护圈24包括支撑部241和限位部242,支撑部241与锅壁21内侧面的夹角为210°,限位部242这种设置,这种设计不仅使支撑部241起到支撑焖锅盖的作用,同时使得焖锅内的冷凝水能够从支撑部241流至锅底,限位部242使得焖锅盖盖上后不能后挪动,保证焖锅的使用功能正常。锅壁22的高度为83mm,限位部242的直径为296mm。

锅壁22中部的上侧相对的开设有铆接孔221,两个铆接孔221成对,个数为共两对,一对铆接孔221之间的距离为43mm。

锅柄3为一体成型的框,其包括安装部31、承接部32和手扶部33,安装部31的宽度为19mm且距离锅壁22的顶端为17mm,安装部31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311,安装孔311之间的距离为43mm。承接部32为弧形设置,其分别安装在安装部31的两端。手扶部33设置在承接部32之间,手扶部33的顶面为平面,长度为102mm,宽度为18mm,底面为弧面且弧面的弧度为π,这种设置可以便于手提锅体,手感好不会因为锅太重而拉伤手指。

承接部32为内凹的弧形设置,其最远端距离锅壁22距离为58mm,安装部31的最低端与手扶部33的最顶端的垂直距离为60mm,这种设置使得手扶部33高于锅壁22,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手扶住手扶部33时候,不易被锅壁22烫到。

锅盖5盖装在支撑部241和限位部242相接处,锅盖5它包括盖体51、连接体52、盖钮53、卡圈54和连接柱55,连接体52安装在盖体51上,盖钮53安装在连接体52上,盖体51扣装在卡圈54中,连接柱55设置在连接体52内部,其一端安装盖钮53,另一端安装在盖体51上。

盖体51为透明玻璃材质,其截面为圆弧线,圆弧线的孤度为π/3,盖体51的中部开设有通孔511,通孔511的一侧开设有出气孔512,出气孔512便于排放焖锅蒸汽,防止焖锅你压力过大。

卡圈54的外径为289mm,卡圈54的外径与限位部242的直径相同,卡圈54由不锈钢制成,其包括一体轧制成型的环接部541和卡接部542,环接部541设置于卡接部542的底部靠近通孔511的一侧,卡接部542靠近通孔51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5421,便于盖体51卡扣在凹槽5421内,在使用时,防止盖体51碰撞破碎,起到保护盖体51的作用,同时不锈钢美观,清洗方便。环接部541和支撑部241相适配,配合使用使锅盖5盖装在锅上,卡接部542和限位部242相适配,配合使用使锅盖5不能随便挪动。

连接体52为中空的圆台状,其底面的直径为192mm,其顶面的直径为46mm,其高度为100mm,其侧面的截面为弧线,其顶面的中部开设有通孔521。

盖钮53为球缺状,其高度为38mm,球的直径为52mm,盖钮553的底端内部开设有凹口531,凹口531的中部设置有螺接柱532,螺接柱53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螺接孔5321,第一螺接孔5321的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连接柱55的截面为凸字形,其包括顶端部551与底端部552,顶端部551与底端部552的直径比为1∶2,顶端部551设置有外螺纹,顶端部551可贯穿通孔521,顶端部551与第一螺接孔5321相适配,顶端部551穿过通孔521螺接在第一螺接孔5321内,使连接柱55、盖钮53和连接体52三者连接为一体,底端部552开设有内螺纹的第二螺接孔5521,第二螺接孔5521的直径与通孔511的直径相等。螺丝穿过通孔11并螺接在第二螺接孔5521内,使连接柱55与盖体51安装为一体。

本发明的目的一种新式焖锅,具有受热均匀、不粘锅、不易烫手的优点,同时使用稳定方便,外观美观。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