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061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液体加热器的底盖上一般设有漏水孔,一方面本漏水孔可用于内胆与底盖之间的积水的流出,另一方面也可用于内胆底部的加热装置散热,但是漏水孔若为敞开的孔,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内胆与底盖之间影响内胆底部的温控器等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更高、结构更牢靠的液体加热器。

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组件、盖于所述壶体组件上方的壶盖和设于所述壶体组件下方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上方设有遮挡件,所述底盖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所述底盖的外沿向底盖中心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遮挡件,所述加强筋支撑所述底盖且防止所述遮挡件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遮挡件,所述遮挡件的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所述漏水孔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将所述漏水孔的出水口分为大小不同的多个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遮挡件处的厚度为L1,所述加强筋不位于所述遮挡件处的厚度为L2,L1大于L2。

进一步地,还包括环绕底盖中心设置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与所述加强筋相互交错连接,且所述环形筋上设有缺口便于积水流向漏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包括底板和环形侧壁,所述漏水孔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加强筋从环形侧壁向底板中心延伸,且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壶体组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包括与电源底座配合第一平面、与连接器配合的第二平面、以及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连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使得底板整体从外沿向底盖中心方向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的外壁上间隔设有凸起,当液体加热器在电源底座上转动时,所述凸起与电源底座的上表面摩擦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设于所述第一平面上或所述第一平面与倾斜面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设于所述底板的最低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漏水孔上方设有遮挡件,利用遮挡件使得灰尘等杂质不易进入内胆与底盖之间,从而提升内胆底部的温控器等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避免蟑螂等昆虫等进入内胆与底盖之间。另外,通过设置从所述底盖的外沿向底盖中心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遮挡件的加强筋,一方面加强筋加强了底盖的强度,用于支撑底盖防止其变形,特别是底盖的环形侧壁或者底板,使得底盖在支撑壶体组件时具有足够强的强度,不会发生变形,影响美观,而且稳定的底盖还可起到支撑外壳强度和造型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筋还加强了遮挡件的强度,防止所述遮挡件变形,解决了遮挡件因为加热器的热量软化变形或受到一点外力就易损坏的问题。上述加强件起到了双曾作用,一件两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底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壶体组件;2-壶盖;3-底盖;31-第一平面;32-第二平面;33-倾斜面;4-遮挡件;5-加强筋;6-漏水孔;6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结构:

如图1-3所示,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壶体组件1、盖于所述壶体组件1上方的壶盖2和设于所述壶体组件1下方的底盖3,所述底盖3上设有漏水孔6,所述漏水孔6上方设有遮挡件4,所述底盖3上设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从所述底盖3的外沿向底盖3中心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遮挡件4,所述加强筋5支撑所述底盖3且防止所述遮挡件4变形。上述壶体组件1可为单层壶体也可为双层壶体,所述单层壶体包括内胆和设于内胆上的手柄,双层壶体可包括内胆、手柄和设于内胆外侧的外壳。

目前市面上的液体加热器的底盖3上一般设有漏水孔6,一方面本漏水孔6可用于内胆与底盖3之间的积水的流出,另一方面也可用于内胆底部的加热装置散热,但是漏水孔6若为敞开的孔,灰尘等杂质易进入内胆与底盖3之间影响内胆底部的温控器等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漏水孔6上方设有遮挡件4,利用遮挡件4使得灰尘等杂质不易进入内胆与底盖3之间,从而提升内胆底部的温控器等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避免蟑螂等昆虫等进入内胆与底盖3之间。另外,通过设置从所述底盖3的外沿向底盖3中心方向延伸且穿过所述遮挡件4的加强筋5,一方面加强筋5加强了底盖3的强度,用于支撑底盖3,防止其变形,特别是加强底盖3的环形侧壁或者底板的强度,使得底盖3在支撑壶体组件1时具有足够强的强度,不会因为发生变形而影响液体加热器的美观,而且稳定的底盖3还可起到支撑外壳强度和造型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筋5还加强了遮挡件4的强度,防止所述遮挡件4变形,解决了遮挡件4因为加热器的热量软化变形或受到一点外力就易损坏的问题。上述加强件起到了双层作用,一件两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3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遮挡件4,所述遮挡件4的侧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所述漏水孔6的出水口61。上述遮挡件4可两侧均设置开口,此时遮挡件4成拱形;或者上述遮挡件4可一侧设置开口,优选地,所述开口朝向所述底盖3外侧,此时,遮挡件4一方面起到漏水孔6的漏水作用,另一方面漏水孔6的出水口61朝向所述底盖3外侧,底盖3的环形侧壁或边沿与遮挡件4配合,使得出水口61与底盖3的环形侧壁或边沿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灰尘等杂质不易进入内胆与底盖3之间,从而提升内胆底部的温控器等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避免蟑螂等昆虫等进入内胆与底盖3之间。采用上述遮挡件4,结构简单,加工效率快。

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所述加强筋5将所述漏水孔6的出水口61分为大小不同的多个出水口61。通过上述设置,漏水孔6满足散热作用的同时,又可对内胆与底盖3之间的积水起到分流的作用,便于漏水。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加强筋5在遮挡件4处的强度的同时节省材料,所述加强筋5位于所述遮挡件4处的厚度为L1,所述加强筋5不位于所述遮挡件4处的厚度为L2,L1大于L2。

进一步地,还包括环绕底盖3中心设置的环形筋,所述环形筋与所述加强筋5相互交错连接,且所述环形筋上设有缺口便于积水流向漏水孔6。当加强筋5向底盖3中心延伸的强度越来越小,此环形筋一方面接替加强筋5加强了底盖3的强度,同时也便于引导内胆与底盖3之间的积水流出,不会使得积水在底盖3上无规则地随便乱流,而影响底盖3的清洁。特别是当底盖3的底板的直径很大或底盖3的环形侧壁的高度很低时,更加需要上述结构用于稳定底盖3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3包括底板和环形侧壁,所述漏水孔6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加强筋5从环形侧壁向底板中心延伸,且所述环形侧壁与所述壶体组件1配合。所述底板包括与电源底座配合第一平面31、与所述连接器配合的第二平面32和倾斜面33,所述倾斜面33连接第一平面31和第二平面32使得底板整体从外沿向底盖3中心方向凹陷。通过上述设置,所述底盖3与电源底座配合更加紧密,即通过凹、凸这样的相互配合,液体加热器也不易于从电源底座上翻倒,另外第一平面31与第二平面32的设置也便于相关结构的设置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31的外壁上间隔设有凸起,当液体加热器在电源底座上转动时,所述凸起与电源底座的上表面摩擦接触。上述凸起使得底盖3与电源底座的接触面积变小,使得液体加热器在电源底座上转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孔6设于所述第一平面31上或所述第一平面31与倾斜面33的连接处。所述漏水孔6设于所述底板的最低处。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内胆与底盖3之间的积水流出,倾斜面33还可起到导流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