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组件和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062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壶盖组件和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水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壶盖组件,和一种电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便捷的家电产品越来越普及,其中,电水壶由于具有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过滤功能强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结构的电水壶中,按钮通常是设置在手柄上的,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按下按钮,按钮将通过传力机构带动壶盖上翻打开,其中,为了防止壶盖上翻过程中附着在壶盖上的热水滴烫伤使用者,按钮通常设置在手柄远离壶体的位置处,也就是,按钮和壶体之间隔着一段手柄的部分,这样,由于按钮距离壶盖较远,在壶盖上翻打开时,附着在壶盖上的热水滴并不会烫伤使用者。另外,按钮和壶体之间隔着的一段手柄的部分还可以保证手柄与壶体之间稳定可靠的连接。

虽然这样的电水壶能够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按钮和壶体之间隔着一段手柄的部分,将使得电水壶的手柄较大,并且在水平方向上较长,这使得电水壶的手柄尺寸相对于壶体而言整体较大,使得整个电水壶结构不紧凑小巧。另外,由于手柄自身尺寸的限制,按钮尺寸通常较小,不便于使用者随意便捷地按压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水壶手柄尺寸较大,导致电水壶结构不紧凑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壶盖组件,该壶盖组件在实际装配后,能够有效地缩小电水壶的手柄尺寸,使得电水壶结构紧凑小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壶盖组件,该壶盖组件包括开盖按钮、用于固定设置在手柄的上连接段上的固定座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壶盖体,所述开盖按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并能够带动所述壶盖体开启,其中,沿着所述壶盖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所述开盖按钮直接接触所述壶盖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沿着壶盖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开盖按钮直接接触壶盖体,例如开盖按钮的朝向壶盖体的端面直接接触壶盖体的外周面,当然,这种直接接触并不影响按下开盖按钮时,壶盖体的打开,这样,手柄的上连接段可以做的较小,只要能够容纳固定住固定座即可,从而能够有效地缩小了手柄的整体尺寸,使得电水壶的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同时,固定设置在上连接段上的固定座还可以起到加强上连接段的作用,从而提升手柄上连接段的自身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开盖按钮的按钮上表面和所述壶盖体的盖体上表面在所述开盖按钮和所述壶盖体之间的接触位置处齐平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壶盖体的用于与手柄对应的边缘处径向向外伸出有与所述壶盖体的盖体上表面的边缘齐平的凸出部,所述开盖按钮直接接触所述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壶盖体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下盖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并能够在所述开盖按钮的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上盖体翻转,其中,所述开盖按钮直接接触所述上盖体的边缘处径向向外伸出的凸出部。

进一步地,所述开盖按钮和所述壶盖体通过同一支撑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开盖按钮上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定位孔,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撑轴能够挤压所述开口的边以进入并配合到所述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开盖按钮上形成有卡筋,所述卡筋可活动地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固定座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座的用于远离壶体的一端形成有两个在固定座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安装孔,所述固定座的用于朝向壶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配合到壶体壁上的定位槽内的定位凸筋。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和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两个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壶盖体的位置处横跨有一支撑轴,其中,所述开盖按钮的两个侧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板的外侧并分别形成有具有开口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支撑轴可转动地配合,所述壶盖体的连接部伸入到所述容纳空间内并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支撑轴上;两个所述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开盖按钮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上的卡筋可活动地容纳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孔,另一端形成有定位凸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水壶,包括具有手柄的壶体,所述电水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壶盖组件,其中,在所述电水壶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上连接段上。

如上所述的,由于沿着壶盖体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开盖按钮直接接触壶盖体,例如开盖按钮的朝向壶盖体的端面直接接触壶盖体的外周面,当然,这种直接接触并不影响按下开盖按钮时,壶盖体的打开,这样,手柄的上连接段较小,只要能够容纳固定住固定座即可,从而有效缩小了手柄的整体尺寸,使得电水壶的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同时,固定座还可以加强上连接段,从而提升手柄上连接段的自身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开盖按钮的按钮上表面形成所述上连接段的整个上表面。

可选择地,或者进一步地,所述壶体壁上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固定座上的定位凸筋配合在所述定位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壶盖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开盖按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固定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开盖按钮和固定座配合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的壶体和固定座装配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仅显示了局部结构;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水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开盖按钮,2-上连接段,3-固定座,4-壶盖体,5-按钮上表面,6-盖体上表面,7-凸出部,8-上盖体,9-下盖体,10-支撑轴,11-开口,12-定位孔,13-容纳槽,14-卡筋,15-安装孔,16-定位凸筋,17-底板,18-侧板,19-侧壁,20-手柄,21-壶体,22-壶盖组件,23-定位槽,24-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壶盖组件包括开盖按钮1、固定座3和壶盖体4,其中,固定座3用于固定设置在手柄的上连接段2上(以电水壶的高度方向为基准),壶盖体4则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上,同时,开盖按钮1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3上并能够通过设置在固定座3内的传力机构带动壶盖体4开启,其中,沿着壶盖体4的径向向内的方向,开盖按钮1直接接触壶盖体4。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沿着壶盖体4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开盖按钮1直接接触壶盖体4,例如开盖按钮1的朝向壶盖体4的端面直接接触壶盖体4的外周面,当然,这种直接接触并不影响按下开盖按钮1时,壶盖体4的打开,这样,手柄的上连接段2可以做的较小,只要能够容纳固定住固定座3即可,从而能够有效地缩小了手柄的整体尺寸,使得电水壶的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同时,固定设置在上连接段2上的固定座3还可以起到加强上连接段2的作用,从而提升手柄上连接段的自身强度。

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开盖按钮1的手指接触面积做的尽可能大,从而便于使用者随意便捷地按压操作,而不用和现有技术一样,特意地去寻找较小的开盖按钮。

另外,这种传力机构可以采用现有已知的结构,例如,可以使得壶盖体4轻柔地打开,而使得壶盖体4上附着的热水滴并不会猛烈地弹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开盖按钮1的按钮上表面5和壶盖体4的盖体上表面6之间平顺地过渡,避免出现较大的结构落差,优选地,如图1和8所示的,开盖按钮1的按钮上表面5和壶盖体4的盖体上表面6在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之间的接触位置处齐平过渡,也就是,在接触位置处,两个上表面平齐,这样能够显著地提升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接触的美观性。

当然,在其他可选择的结构方式中,开盖按钮1的按钮上表面5和壶盖体4的盖体上表面6在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之间的接触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其他的所需结构,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凸棱结构,而不用必须齐平过渡。

另外,为了提升美观性,并便于壶盖体4的盖体上表面6覆盖下方的壶盖体4和固定座3的连接结构,如图1和8所示的,壶盖体4的用于与手柄对应的边缘处径向向外伸出有与壶盖体4的盖体上表面6的边缘齐平的凸出部7,开盖按钮1直接接触凸出部7。这样,如图1所示的,凸出部7可以覆盖壶盖体4和固定座3的连接结构,例如,图1中所示的下盖体9和支撑轴10的连接臂,从而如图8所示的,从上向下看时,避免看到该连接结构,提升了美观性。

当然,开盖按钮1的按钮上表面5和凸出部7的盖体上表面6在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之间的接触位置处齐平过渡。

另外,在壶盖体4的一种结构中,如图1所示的,壶盖体4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盖体8和下盖体9,其中,下盖体9可以通过自身的连接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上的支撑轴10上,并能够在开盖按钮1的力的作用下带动上盖体8翻转,其中,开盖按钮1直接接触上盖体8的边缘处径向向外伸出的凸出部7。当然,壶盖体4还可以通过任何其他现有结构来形成,例如,壶盖体4可以为一单层盖体,该单层盖体通过下方伸出的连接臂和支撑轴10可转动地连接。

另外,在上述的任意所述的壶盖组件中,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可以通过各自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上,或者,在一种结构形式中,为了使得该壶盖组件更紧凑,减少其占用空间,如图1和4所示的,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通过同一支撑轴10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上,同时,同一支撑轴10还可以避免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的转动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下盖体9和开盖按钮1通过同一支撑轴10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座3上。

另外,为了便于开盖按钮1的装配,提升装配效率,优选地,如图2和4所示的,开盖按钮1上形成有具有开口11的定位孔12,固定座3上的支撑轴10能够挤压开口11的边以进入并配合到定位孔12内,当然,当支撑轴10进入到定位孔12内后,开口11的边将回复,从而限制支撑轴10和定位孔12自然脱离,这样,装配时,操作人员仅需将开盖按钮1稍用力卡装到固定座3上即可,省力快速。

另外,为了便于更好地控制开盖按钮1的转动,防止开盖按钮1过渡翻转而后退,优选地,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的,固定座3上形成有容纳槽13,开盖按钮1上形成有卡筋14,卡筋14可活动地容纳在容纳槽13内。这样,开盖按钮1的定位孔12和支撑轴10装配后,卡筋14将进入到容纳槽13内,在转动时,容纳槽13的槽壁将对卡筋14提供一定范围的限制,防止开盖按钮1后退。

另外,为了便于固定座3的固定安装,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沿着固定座3的长度方向,也就是沿着手柄的上连接段2的长度方向,固定座3的用于远离壶体的一端形成有两个在固定座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安装孔15,固定座3的用于朝向壶体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配合到壶体壁上的定位槽内的定位凸筋16。这样,如图6和7所示的,实际装配时,固定座3的用于远离壶体的一端可以通过两个紧固螺钉24固定连接在手柄的上连接段2上,而固定座3的用于朝向壶体的另一端则通过定位凸筋16和壶体壁上的定位槽23卡装配合而固定连接于壶体壁,以实现固定座3的另一端的固定连接。这样,就等于取消了固定座3的另一端处的紧固螺钉24,提升了装配效率。

另外,在以上任意所述的壶盖组件中,固定座3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的对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的支撑并强化手柄的上连接段2的功能即可。例如,为了充分利用上连接段2内的空间进行装配,优选地,如图2、3和4所示的,固定座3包括底板17和间隔平行设置在底板17上的两个侧板18,两个侧板18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可以用于设置开盖按钮1和壶盖体4之间的传力机构,两个侧板18的靠近壶盖体4的位置处横跨有一支撑轴10,其中,开盖按钮1的两个侧壁19分别位于两个侧板18的外侧并分别形成有具有开口11的定位孔12,定位孔12与支撑轴10可转动地配合,壶盖体4例如下盖体9的连接部伸入到容纳空间内并可转动地配合在支撑轴10上;两个侧板18上分别形成有容纳槽13,开盖按钮1的两个侧壁19的内表面上的卡筋14可活动地容纳在容纳槽13内;底板17的一端形成有安装孔15,另一端形成有定位凸筋16。这样,图1所示的壶盖组件21装配时,结合图5-7所示,可以装配形成图8所示的电水壶。

当然,为了减重,使得固定座3轻量化,如图6所示的,底板17的一端形成有切除开口,切除开口的两端上形成有安装孔15。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任一所述的壶盖组件22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如图5-8所示的,该电水壶包括具有手柄20的壶体21和以上任一所述的壶盖组件22,其中,在电水壶的高度方向上,固定座3固定设置在手柄20的上连接段2上,例如通过安装孔15以及定位凸筋16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由于沿着壶盖体4的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开盖按钮1直接接触壶盖体4,例如开盖按钮1的朝向壶盖体4的端面直接接触壶盖体4的外周面,当然,这种直接接触并不影响按下开盖按钮1时,壶盖体4的打开,这样,手柄的上连接段2较小,只要能够容纳固定住固定座即可,从而有效缩小了手柄的整体尺寸,使得电水壶的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同时,固定座还可以加强上连接段,从而提升手柄上连接段的自身强度。进一步地,还可以将开盖按钮1的手指接触面积做的尽可能大,从而便于使用者随意便捷地按压操作,而不用和现有技术一样,特意地去寻找较小的开盖按钮。显然,这将显著提升电水壶的整体品质,例如结构紧凑美观并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的,开盖按钮1的按钮上表面5形成上连接段2的整个上表面,这样,开盖按钮1将在上连接段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延伸,这更便于使用者在抓握时便捷地按压开盖按钮1。

另外,为了提升上连接段2的自身强度以及其与壶体壁的连接强度,壶体壁上形成有定位槽23,固定座3上的定位凸筋16配合在定位槽23内。这样,固定座3在提供转动支撑的同时,可以强化上连接段2,并提升手柄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另外,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