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0349发布日期:2018-10-12 20:2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加,不少家庭采用利用磁铁原理的玻璃擦进行擦玻璃。但是,这样的玻璃擦的2个擦板之间的吸力恒定,在面对不同厚度和洁净程度的玻璃时,不易调整,造成使用时不够灵活和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擦,它具有使用较为灵活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擦,包括2个擦板,擦板均包括本体,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手柄、下表面上设有橡胶刮条和吸水棉,所述本体为前部较宽、后部较窄的等腰三角形,且本体的下表面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前橡胶轮、后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橡胶轮,2个前橡胶轮的外形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且前橡胶轮的宽度为后橡胶轮宽度的至少3倍,2个前橡胶轮相互对称,同时,橡胶刮条为分居于后橡胶轮的前后的2条,以及,本体上设有贯通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有呈方板形的磁铁的前侧边铰连在通孔内腔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处,且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一顶紧螺钉,顶紧螺钉的内端和磁铁的后部侧边相配。

所述磁铁的后侧边上设有定位坑。

所述后橡胶轮为万向轮。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使用较为灵活。本发明的玻璃擦通过调整磁铁在通孔内的角度以及位置,使2块磁铁之间具有不同大小的吸力,从而2个擦板对玻璃具有了不同的压紧程度,便于根据玻璃的情况灵活的擦玻璃。同时,由于橡胶轮(包括前橡胶轮以及后橡胶轮)均具有一定的变形特性,且橡胶轮采用三角形分布,确保橡胶刮条和吸水棉能够始终较好的接触到玻璃,亦可保证运行的平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玻璃擦的一个擦板的仰视半剖视图。

图中:

10、本体,101、通孔,102、顶紧螺钉;

20、橡胶刮条;

30、吸水棉;

41、前橡胶轮,42、后橡胶轮;

50、磁铁,51、定位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所示:玻璃擦,包括2个在使用时分别夹在玻璃两个侧面上的擦板。擦板均包括本体10。本体10的上表面上设有手柄(图上未示出)、下表面上设有橡胶刮条20和吸水棉30。

进一步的讲:

本体10为前部较宽、后部较窄的等腰三角形。本体10的下表面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前橡胶轮41、下表面的后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橡胶轮42。2个前橡胶轮41的外形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且前橡胶轮41的宽度为后橡胶轮42宽度的至少3倍,2个前橡胶轮41相互对称。同时,橡胶刮条20为分居于后橡胶轮42的前后的2条。以及,本体10上均设有贯通本体10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101。有呈方板形的磁铁50的前侧边铰连在通孔101内腔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处,且通孔101的侧壁上设有一顶紧螺钉102,顶紧螺钉102的内端和磁铁50的后部侧边相配。即,顶紧螺钉102旋紧后,内端能够顶在磁铁50的后侧边上,使磁铁50无法再行旋转。这样,通过调整磁铁50在通孔101内的角度以及位置,2块磁铁50之间即会具有不同的吸力,使2个擦板对玻璃具形成不同的压紧程度,便于根据玻璃的情况灵活的擦玻璃。同时,由于橡胶轮均具有一定的变形特性,且橡胶轮采用三角形分布,确保橡胶刮条20和吸水棉30能够始终较好的接触到玻璃,亦可保证运行的平稳。

优化的:

磁铁50的后侧边上设有定位坑51,位于同一个磁铁50上的定位坑51必然为多个,以便于顶紧螺钉102的内端顶压磁铁50的边侧。

后橡胶轮42采用万向轮,以便于灵活的调整玻璃擦的运行轨迹。

另外:

通孔101的开孔面积可以为大于相应的磁铁50的截面积的至少2倍,从而磁铁50能够在相应的通孔101内进行360°翻转。如此,在需要收纳玻璃擦时,可以将其中的一块磁铁50进行翻转,使2块磁铁50相互排斥,避免2块擦板紧密的吸在一起而难以取开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擦,包括2个擦板,擦板均包括本体,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手柄、下表面上设有橡胶刮条和吸水棉,所述本体为前部较宽、后部较窄的等腰三角形,且本体的下表面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前橡胶轮、后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后橡胶轮,2个前橡胶轮的外形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且前橡胶轮的宽度为后橡胶轮宽度的至少3倍,2个前橡胶轮相互对称,同时,橡胶刮条为分居于后橡胶轮的前后的2条,以及,本体上设有贯通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通孔,有呈方板形的磁铁的前侧边铰连在通孔内腔的上部开口的边缘处,且通孔的侧壁上设有一顶紧螺钉,顶紧螺钉的内端和磁铁的后部侧边相配。本发明的优点是:使用较为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张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虹瑞环保产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5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