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4606发布日期:2018-12-11 23:2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专利号为cn107471188a的专利文件提供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包括机架、行走轮、动力源、控制器、第一传感器和跨障部,行走机构处于扫地状态时,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机架前方不存在障碍物,跨障部收起且行走轮带动机架行走,若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机架前方存在障碍物,控制器控制跨障部工作,跨障部将机架举升且带动机架前进。将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机构应用到扫地机器人上,能够使扫地机器人可以跨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进而对障碍物另外一侧或障碍物上方的工作面进行清洁,有效扩大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范围,但这种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智能扫地机器人不便对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不便于床底和沙发底部进行打扫,且比便于对智能机器人进行调节固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滑动安装有行走机构本体,行走机构本体的底部滚动安装有滚轮,放置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槽内,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低端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本体上,放置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槽内,支撑柱的底端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端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本体上,支撑杆的一侧焊接有齿条,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上固定套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转动槽的内壁上,转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旋钮,放置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孔,且转动杆与第一孔转动连接,第一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型凹槽,环型凹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座,且转动座固定套设在转动杆上,转动座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定位槽,环型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滑动安装有定位销,第三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第二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座,滑动座螺纹套设在丝杆上,且滑动座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定位销上,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二滑动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上固定套设有转轴,且转轴的移动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并固定安装在第二旋钮。

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本体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扫把。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第二连接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限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滚动安装有的第一滚珠,且第一滚珠与对应的限位槽滚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且转动杆与第一连通孔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为六到八,且六到八个定位槽呈环形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定位销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槽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上开设有螺纹孔,且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且两个第二轴承的外侧分别固定在第二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二旋钮、转轴、第三齿轮、第二齿轮、丝杆、滑动座、定位销和定位槽相配合,转动第二旋钮,第二旋钮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带动第三齿轮进行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带动滑动座进行移动,滑动座带动定位销进行移动,使得定位销脱离定位槽,从而实现了解除对转动座进行固定的目的;

(2)、通过第一旋钮、转动杆、转动座、第一齿轮、齿条、支撑杆、行走机构本体和滚轮相配合,转动第一旋钮,第一旋钮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带动转动座和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条进行移动,齿条带动支撑杆进行移动,支撑杆带动行走机构本体进行移动,行走机构本体带动滚轮进行移动,实现了对滚轮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

本发明实用性能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行走机构本体进行固定调节和固定,从而便于对床底或沙发底部进行清理,方便人们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a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c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的d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放置槽、3行走机构本体、4滚轮、5第一凹槽、6第一连接杆、7第一滑动槽、8第二连接杆、9第二凹槽、10支撑柱、11移动槽、12支撑杆、13齿条、14第一齿轮、15转动杆、16第一孔、17第一旋钮、18环型凹槽、19转动座、20定位槽、21第三凹槽、22定位销、23第二滑动槽、24丝杆、25滑动座、26第二齿轮、27第四凹槽、28第三齿轮、29转轴、30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2,放置槽2内滑动安装有行走机构本体3,行走机构本体3的底部滚动安装有滚轮4,放置槽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槽2内,第一连接杆6的底端开设有第一滑动槽7,第一滑动槽7内滑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8,且第二连接杆8的低端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本体3上,放置槽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0,且支撑柱10的底端延伸至放置槽2内,支撑柱10的底端开设有移动槽11,移动槽11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底端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本体3上,支撑杆12的一侧焊接有齿条13,转动槽11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上固定套设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转动槽11的内壁上,转动杆15的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并固定安装有第一旋钮17,放置槽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孔16,且转动杆15与第一孔16转动连接,第一孔16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型凹槽18,环型凹槽18内转动安装有转动座19,且转动座19固定套设在转动杆15上,转动座19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定位槽20,环型凹槽18的一侧内壁上开设第三凹槽21,第三凹槽21内滑动安装有定位销22,第三凹槽2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23,第二滑动槽23的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24,第二滑动槽23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座25,滑动座25螺纹套设在丝杆24上,且滑动座25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定位销22上,丝杆24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26,第二滑动槽23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四凹槽27,第四凹槽27内转动安装有第三齿轮28,且第三齿轮28与第二齿轮26相啮合,第三齿轮28上固定套设有转轴29,且转轴29的移动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并固定安装在第二旋钮30,通过第二旋钮30、转轴29、第三齿轮28、第二齿轮26、丝杆24、滑动座25、定位销22和定位槽相配合,转动第二旋钮30,第二旋钮30带动转轴29进行转动,转轴29带动第三齿轮28进行转动,第三齿轮28带动第二齿轮2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6带动丝杆24进行转动,丝杆24带动滑动座25进行移动,滑动座25带动定位销22进行移动,使得定位销22脱离定位槽20,从而实现了解除对转动座19进行固定的目的,通过第一旋钮17、转动杆15、转动座19、第一齿轮14、齿条13、支撑杆12、行走机构本体3和滚轮4相配合,转动第一旋钮17,第一旋钮17带动转动杆15进行转动,转动杆15带动转动座19和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带动齿条13进行移动,齿条13带动支撑杆12进行移动,支撑杆12带动行走机构本体3进行移动,行走机构本体3带动滚轮4进行移动,实现了对滚轮4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本发明实用性能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行走机构本体3进行固定调节和固定,从而便于对床底或沙发底部进行清理,方便人们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本体3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扫把,第一滑动槽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第二连接杆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对应的限位槽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滚动安装有的第一滚珠,且第一滚珠与对应的限位槽滚动连接,转动杆15的一端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转动槽11的一侧内壁上,转动槽11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且转动杆15与第一连通孔转动连接,定位槽20的数量为六到八,且六到八个定位槽20呈环形等间距设置,第三凹槽21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定位销2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槽侧壁滑动连接,滑动座25上开设有螺纹孔,且丝杆24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丝杆2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且两个第二轴承的外侧分别固定在第二滑动槽23的两侧内壁上,通过第二旋钮30、转轴29、第三齿轮28、第二齿轮26、丝杆24、滑动座25、定位销22和定位槽相配合,转动第二旋钮30,第二旋钮30带动转轴29进行转动,转轴29带动第三齿轮28进行转动,第三齿轮28带动第二齿轮2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6带动丝杆24进行转动,丝杆24带动滑动座25进行移动,滑动座25带动定位销22进行移动,使得定位销22脱离定位槽20,从而实现了解除对转动座19进行固定的目的,通过第一旋钮17、转动杆15、转动座19、第一齿轮14、齿条13、支撑杆12、行走机构本体3和滚轮4相配合,转动第一旋钮17,第一旋钮17带动转动杆15进行转动,转动杆15带动转动座19和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带动齿条13进行移动,齿条13带动支撑杆12进行移动,支撑杆12带动行走机构本体3进行移动,行走机构本体3带动滚轮4进行移动,实现了对滚轮4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本发明实用性能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行走机构本体3进行固定调节和固定,从而便于对床底或沙发底部进行清理,方便人们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转动第二旋钮30,第二旋钮30带动转轴29进行转动,转轴29带动第三齿轮28进行转动,第三齿轮28带动第二齿轮2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26带动丝杆24进行转动,丝杆24带动滑动座25进行移动,滑动座25带动定位销22进行移动,使得定位销22脱离定位槽20,从而实现了解除对转动座19进行固定的目的,然后转动第一旋钮17,第一旋钮17带动转动杆15进行转动,转动杆15带动转动座19和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带动齿条13进行移动,齿条13带动支撑杆12进行移动,支撑杆12带动行走机构本体3进行移动,行走机构本体3带动滚轮4进行移动,实现了对滚轮4进行高度调节的目的,反向转动第二旋钮30,使得定位销22卡入定位槽20内,从而实现了对行走机构本体3进行固定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