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3595发布日期:2019-02-15 22:2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器领域,具体设计一种新型的料理机。



背景技术:

料理机在做液体料理的使用过程中,会用液体食物将杯体容积的三分之二或是四分之三填满,留有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的空间,当研磨刀片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传导至液体,当热量达到一定值,将会使液体蒸发,形成水蒸气,由于此时杯体内的空间可能只余有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水蒸气又迅速膨胀填充该杯体内的余下空间,将使杯体不断地热膨胀;随着研磨时间的增长,杯体内的温度、压力也逐渐增加;当料理机使用时间过长(1min以上),料理机杯体内部的压力、蒸汽如果不及时释放,杯体将会有爆炸的危险。

由于杯体内部热膨胀压力过大,温度过高,打开杯体并不容易。因此,有必要对料理机设置泄压结构。

另外现有技术中料理机使用的研磨刀,成本高,并且研磨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过程中,根据料理机杯体内部的压强自动泄压,进而调节料理机杯体内部的压力,保持内外部压力稳定,让使用者更加安全;同时使用更加便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料理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以及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的研磨刀;所述研磨刀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研磨刀包括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沿着第一连接部向上对称翘起的两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刀片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向下倾斜的第三刀刃,所述第三刀刃为三片,等间距的分布在第二连接部外圈;所述第一刀片位于所述第二刀片的上方,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之间设置有弹簧;以及罩在研磨刀上与第二容纳腔可拆卸连接的杯体;所述杯体包括第一表面,以及围在第一表面四周、与第一表面组成第三容纳腔的第二表面;第二容纳腔与第三容纳腔组成研磨料理腔;在研磨料理腔内设置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孔和泄气阀,所述泄气阀活动安装在所述泄压孔内以沿所述泄压孔的轴向运动将所述泄压孔打开或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刃上翘角度为30°—45°。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刀刃的下倾角度为3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为碳素钢,在第一刀刃、第二刀刃位置焊接有pcbn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整体具有恒定相同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泄压孔设置在第一表面上,泄压孔位于第三容纳腔内的外周至少设置一个泄压台;所述泄气阀包括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以及连接第一挡圈与第二挡圈的阀柱;所述阀柱穿在所述泄压孔上,让所述第一挡圈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外,所述第二挡圈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挡圈在所述泄压孔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泄压孔的面积,将泄压孔封堵;所述第二挡圈在所述泄压孔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泄压孔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阀柱的直径从第一挡圈向第二挡圈逐渐缩小。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泄压台之间设置间距。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新型料理机;可以根据工作过程中研磨刀受到压力变化,使得第一刀片或是第二刀片的位置可以移动,从而提高了刀片的搅打范围,以使食材被打碎的更加彻底,口感更好,另外交叉的两刀片研磨效果更好;

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对料理机内部的压力进行调节,调节过程搅拌杯内的气流就可以从泄压孔内流出,通过内外气压的交换,达到内外气压平衡,进而达到泄压的目的;整个泄压的过程自动、自主,无需人为操作,并且也可以自主恢复密封,便于操作的同时,可以让使用者更好的关注料理机内食物的研磨程度;本发明中的料理机的泄压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于将泄压孔封堵或打开。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研磨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泄压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以及泄压气阀运动方向);

图5是图1中的杯体示意图一;

图6是图1中的杯体示意图二;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底座100,第一容纳腔110,第二容纳腔120,分隔板1201,驱动装置130,研磨刀140;第一刀片141,第二刀片142,弹簧143;

杯体200,第一表面210,第三容纳腔220,第二表面230,凹坑240;

泄压装置300,泄压孔310,泄压台311,泄气阀320,第一挡圈321,第二挡圈3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料理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以及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的研磨刀;所述研磨刀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研磨刀包括第一刀片141和第二刀片142,所述第一刀片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沿着第一连接部向上对称翘起的两第一刀刃;所述第二刀片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向下倾斜的第三刀刃,所述第三刀刃为三片,等间距的分布在第二连接部外圈;所述第一刀片位于所述第二刀片的上方,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之间设置有弹簧143;以及罩在研磨刀上与第二容纳腔可拆卸连接的杯体;所述杯体包括第一表面,以及围在第一表面四周、与第一表面组成第三容纳腔的第二表面;第二容纳腔与第三容纳腔组成研磨料理腔;在研磨料理腔内设置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孔和泄气阀,所述泄气阀活动安装在所述泄压孔内以沿所述泄压孔的轴向运动将所述泄压孔打开或封堵。

如图1所示,杯体200包括第一表面210,以及围在第一表面210四周、与第一表面210组成第三容纳腔220的第二表面230。第二容纳腔120与第三容纳220腔组成研磨料理腔。

在研磨料理腔内设置泄压装置300,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孔310和泄气阀320,所述泄气阀320活动安装在所述泄压孔310内以沿所述泄压孔310的轴向运动将所述泄压孔310打开或封堵。

在本料理机中,由于是通过内外压强的不同,主要是研磨料理腔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强,而推动泄气阀320沿所述泄压孔310的轴向运动将所述泄压孔310打开;进行泄气降压;当研磨料理腔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强相同时,泄气阀320沿所述泄压孔310的轴向反向运动将所述泄压孔310封堵。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研磨刀,工作过程中随着块状食材逐渐被打碎,其对所述第一刀片的压力也逐渐减小,使得第一刀片的位置可以移动,从而提高了刀片的搅打范围,以使食材被打碎的更加彻底,口感更好。另外交叉的两刀片研磨效果更好。

本发明研磨刀的材质以及研磨刃的具体形式在此不做限定,根据需要研磨的食物来确定;另外在研磨刀的表面可以设置导流槽,保证研磨之后的粉料或是液体料可以有效通过离心力甩出,让整个研磨腔的物料都受到充分的研磨,研磨更加彻底,也更加充分,研磨效果更好。

所述第一刀刃上翘角度为30°—45°。所述第二刀刃的下倾角度为-30°。

以上角度的研磨效果最稳定,并且以上规律的角度倾斜更加便于加制造。

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使用效果更好,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为碳素钢,在第一刀刃、第二刀刃位置焊接有pcbn刀片。pcbn刀片的硬度更高,焊接在碳素钢上,整体降低使用成本,同时保证了研磨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整体具有恒定相同的厚度。有效避免了由于厚度不同产生的应力,提高整体刀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证了研磨的稳定性。

另外在杯体的外表面可以增加增大摩擦力的结构,例如点状凸起,或是条状凸起,亦或是波浪状的凸起,在使用过程中,有效的增大摩擦力,保证其使用效果。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泄压装置的具体结构,这里将泄压装置设置在盖体上;在此泄压装置的所述泄压孔设置在第一表面上,泄压孔位于第三容纳腔内的外周至少设置一个泄压台311;所述泄气阀320包括第一挡圈321、第二挡圈322,以及连接第一挡圈321与第二挡圈322的阀柱323;所述阀柱323穿在所述泄压孔310上,让所述第一挡圈321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220外,所述第二挡圈322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220内;所述第一挡圈321在所述泄压孔3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泄压孔310的面积,将泄压孔310封堵;所述第二挡圈322在所述泄压孔3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泄压孔310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圈321作为泄压孔310的封堵同时也作为限位阻挡,防止泄气阀320回落的过程中从泄压孔310滑出;第二挡圈320则作为阻止泄气阀在泄压过程中从泄压孔310中脱离的阻挡部件。第一挡圈321与第二挡圈322的具体形状和厚度在此不做限定。

泄压台311的设定,防止了研磨料理腔内的压强过高,第二挡圈322将泄压孔310封堵,无法泄压的情况发生,可以有效的保证泄压气流通道的畅通;保证使用安全;泄压台311的数量与厚度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6所示,第一表面210上位于第三容纳腔220内的多个所述泄压台311之间设置间距。多个泄压台之间保持间距,可以保证有多条气流通道进行泄压,更加快速稳定。多个泄压台,可以相同或是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更加方便的加工,以及泄压的稳定,将多个所述泄压台311,等间距的设置在泄压孔周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