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扒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706发布日期:2019-08-07 01:25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扒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扒炉。



背景技术:

电扒炉又称铁板烧,是一种菜的吃法。先将铁板烧热,旋即在上面放置鲜肉和蔬菜,盖一下就吃。铁板烧是在十五、六世纪时西班牙所发明,当时因为西班牙航运发达,经常扬帆遨游殖民于世界各地,由于船员成日与大海为伍,海上生活十分枯燥乏味,只好终日以钓鱼取乐,再将鱼炙烤得皮香肉熟,这种烹调法,后来再由西班牙人传到美洲大陆的墨西哥及美国加州等地,直到二十世纪初由一位日裔美国人将这种铁板烧熟食物的烹调技术引进日本加以改良成为今日名燥一时的日式电扒炉。

现有的电扒炉乃是采用机械式探温,其存在着控温精度低、节能效果差、残油残渣不便回收等问题,影响了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温精度高、节能效果好、且便于残油残渣回收的智能扒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扒炉,包括有上机体,及组装于上机体下方的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底部安装有发热管,所述发热管下方安装有发热管护板,所述发热管护板下方垫有保温棉,所述保温棉下方安装有压棉板,所述压棉板内安装有限温器,所述限温器接有热电偶,所述下机体内安装有油盒,所述上机体上开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与油盒连通,所述下机体底部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控制器固定板,所述控制器固定板上安装有控制面板和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来操控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下机体内安装有线夹,所述线夹上夹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通过控制器与限温器连接,所述限温器与发热管连接,通过限温器来控制发热管在过热后进行自动断开。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下方设有胶脚,所述胶脚均分与底部的四顶角处,通过胶脚来支撑下机体的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下盒体的边缘和底部皆设有通风散热孔,使装置在运行中形成自然通风道,从而使装置有很好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热电偶探温,微电脑智能控制,精准探测油温,显示器显示的温度与实际偏差1℃,而传统的机械式的温控器所调温度与实际温度偏差15℃,机械式的定时器偏差5分钟,而微电脑时间的控制,精准到每分每秒,故而本方案大幅的降低了时间偏差和温度偏差,同时在上机体下方直接铺设发热管并配合限温器的设计,实现了大功率感应区域,速度快,能效高,可以快速地烹饪出美味佳肴的效果,且在上机体上设置了漏油孔,可直接将残油残渣回收至油盒内,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扒炉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扒炉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由图1-2所示,一种智能扒炉,包括有上机体1,及组装于上机体1下方的下机体2,所述上机体1底部安装有发热管3,所述发热管3下方安装有发热管护板4,所述发热管护板4下方垫有保温棉5,所述保温棉5下方安装有压棉板6,所述压棉板6内安装有限温器7,所述限温器7接有热电偶,所述下机体2内安装有油盒8,所述上机体1上开有漏油孔9,所述漏油孔9与油盒8连通,所述下机体2底部安装有底板10,所述底板10上安装有控制器固定板11,所述控制器固定板11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2和控制器13,所述控制器13与控制面板12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12上的按键来操控控制器13,所述下机体2内安装有线夹14,所述线夹14上夹设有电源线15,所述电源线15通过控制器13与限温器7连接,所述限温器7与发热管3连接,通过限温器7来控制发热管3在过热后进行自动断开,所述底板10下方设有胶脚16,所述胶脚16均分与底部的四顶角处,通过胶脚16来支撑下机体2的放置,所述下盒体的边缘和底部皆设有通风散热孔,使装置在运行中形成自然通风道,从而使装置有很好的散热性能。

使用说明:

接通扒炉电源,在控制面板12上按下相应的电源键,使得电源指示灯亮起,然后根据需要调节的温度,按下相应的温度设置按键,并进行温度的调节,接着,当铁板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控制器13切断电源,电热管停止工作,当铁板温度下降后,控制器13又会自动接通电源,电热管开始工作,以此反复循环,保证铁板的恒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热电偶探温,微电脑智能控制,精准探测油温,显示器显示的温度与实际偏差1℃,而传统的机械式的温控器所调温度与实际温度偏差15℃,机械式的定时器偏差5分钟,而微电脑时间的控制,精准到每分每秒,故而本方案大幅的降低了时间偏差和温度偏差,同时在上机体下方直接铺设发热管并配合限温器的设计,实现了大功率感应区域,速度快,能效高,可以快速地烹饪出美味佳肴的效果,且在上机体上设置了漏油孔,可直接将残油残渣回收至油盒内,使用更加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