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增高坐便助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0431发布日期:2019-03-22 22:0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电动增高坐便助起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坐便器,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增高坐便助起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属于建筑给排水材料领域的一种卫生器具,使用时以人体取坐式为特点的便器。现有的坐便器不论是直冲式还是虹吸式,都不具备自动升降的功能,人们在使用后都需要自己站立起来,如果家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一般都是在墙上安装一些扶手,以方便如厕后站立起来,但是这样还是需要依靠手臂力量,对于老人或病人来说,还是很不方便。为此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能自动升降的坐便椅。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201510192930.6的中国专利《一种智能安全型电动升降助力座便椅》,包括座便椅、升降装置和控制器三大部分,所述座便椅由靠背、扶手、鞍座以及座便椅架体构成,所述鞍座位于座便器的上方,鞍座上的具有漏孔与座便器的开口位置一致;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座便椅前侧的电动升降杆ⅰ和座便椅两侧的电动升降杆ⅱ,其中电动升降杆ⅰ和电动升降杆ⅱ的上端分别与座便椅架体固定连接,电动升降杆ⅰ和电动升降杆ⅱ的下端均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电动升降杆ⅰ和电动升降杆ⅱ均与控制器电气连接。这种结构是在坐便器上设置座便椅,以对便后起身具有助力作用,但是结构复杂,体积也较大,成本较高。

还有,专利号为201510565681.0的中国专利《一种助力型马桶椅》,包括椅架、坐便板、动力机构和连杆机构,动力机构具有可伸缩的活动杆,该动力机构安装于椅架,且其活动杆的自由端活动连接坐便板,以带动坐便板上升或下降;连杆机构连接于椅架和坐便板,并利用该连杆机构控制坐便板实现垂直升降模式或切换为倾斜升降模式。这种结构是在马桶上另外安装一个马桶椅,通过马桶椅上坐便板的升降起到助力作用,但是结构也比较复杂,体积也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使用舒适的电动增高坐便助起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增高坐便助起器,包括安装在坐便器上的马桶坐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坐便器上固定设有一底板,马桶坐盖的底部与底板之间安装有可使马桶坐盖倾斜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可前后伸缩的电动推杆、第一起动杆和第二起动杆,电动推杆安装在马桶坐盖的底部,第一起动杆的后端与电动推杆的后端相活动连接,第一起动杆的前端与底板的前端相铰接,第二起动杆的前端与电动推杆的前端相转动连接,第二起动杆的后端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一起动杆的中部与第二起动杆的中部相铰接,且第一起动杆的后端与马桶坐盖相连接,当电动推杆伸缩时,带动第一起动杆和第二起动杆升降,进而带动马桶坐盖倾斜升降。

作为改进,所述马桶坐盖包括增高架、座便板和盖板,增高架和座便板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与坐便器的开口相对应的椭圆形的开口,座便板和盖板依次安装在增高架上,电动推杆为左右二个,分别设置在增高架的底部左右两侧,第一起动杆和第二起动杆为对应的左右二个,在增高架的底部后侧设有用于将电动推杆、第一起动杆与增高架连接固定的第一横杆,在增高架的底部前侧设有将增高架与底板固定的第二横杆。

作为改进,所述电动推杆的后端为固定端,前端为活动端,第一起动杆的后端凸设有一u型安装座,u型安装座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安装孔,电动推杆的后端设置在u型安装座内通过螺丝与第一起动杆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一起动杆的后端、u型安装座的下方开设有供第一横杆穿置的贯穿孔,增高架的底部向下成型有翻折边,翻折边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第一横杆穿置固定的通孔,第一起动杆通过第一横杆与增高架相连接。

再改进,所述第一起动杆为一直杆,底板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凸耳,翻折边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第二横杆穿置固定的通孔,第一起动杆的前端设有与第二横杆相对应的连接孔,第二横杆穿过安装凸耳、第一起动杆的前端连接孔、与增高架的翻折边固定。

再改进,所述第二起动杆呈前端向上弯折的l型杆,第二起动杆是由左右杆组合而成,第二起动杆的后端通过轴承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的左右两侧,电动推杆的前端插置在第二起动杆的左右杆中、通过连接销将左右杆与电动推杆的前端相连接、并使得第二起动杆可随电动推杆的伸缩而上下升降。

进一步,所述第二起动杆的左右杆的弯折处对称开设有一销孔,第一起动杆上设有对应的轴孔,第一起动杆设置在左右杆之间,通过轴销将第一起动杆与第二起动杆十字交叉地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增高架的上方左右两侧安装有扶手,扶手内设有与电动推杆相连接的控制系统,扶手的下端内侧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推杆伸缩的按钮。

再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中还包括延时模块,当马桶坐盖升起后,会延时自动复位。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与坐便器固定的安装通孔,底板通过固定件与坐便器固定连接。

最后,所述底板前侧的安装通孔为一纵向腰形孔,一固定螺杆穿过底板与坐便器相连接,底板后侧的安装通孔为二个横向腰形孔,通过螺丝与坐便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马桶坐盖进行了改进,增设了增高架及升降机构,通过电动推杆带动二个起动杆升降,从而实现坐盖的倾斜升降。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解决普通座便器对老人、孕妇和行动不便者高度不够的问题,又解决了普通座便器对老人、孕妇和行动不便者起、坐不便的问题,操作时,只需按下扶手上的按钮即可实现坐盖的升降,并且坐盖会延时后自动复位,大大方便了用户,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在升起状态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增高架及升降机构与坐便器的安装结构图;

图4为增高架的俯视图;

图5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除去增高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起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起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启动杆、第二起动杆与电动推杆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电动增高坐便助起器,包括安装在坐便器1上的马桶坐盖以及驱动马桶坐盖升降的升降机构,坐便器1上固定设有一底板8,马桶坐盖包括增高架2、座便板3和盖板4,增高架2和座便板3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与坐便器1的开口相对应的椭圆形的开口,座便板3和盖板4依次安装在增高架2上,升降机构安装在增高架2的底部与底板8之间,升降机构包括可前后伸缩的电动推杆5、第一起动杆6和第二起动杆7,电动推杆5为左右二个,分别设置在增高架2的底部左右两侧,第一起动杆6和第二起动杆7为对应的左右二个,在增高架2的底部后侧设有用于将电动推杆5、第一起动杆6与增高架2连接固定的第一横杆9,在增高架2的底部前侧设有将增高架2与底板8固定的第二横杆10,第一起动杆6的后端与电动推杆5的后端相活动连接,第一起动杆6的前端与底板8的前端相铰接,第二起动杆7的前端与电动推杆5的前端相转动连接,第二起动杆7的后端与底板8活动连接,第一起动杆6的中部与第二起动杆7的中部相铰接,当电动推杆5伸缩时,带动第一起动杆6和第二起动杆7升降,进而带动马桶坐盖倾斜升降。

具体结构为:电动推杆5的后端为固定端,前端为活动端,第一起动杆6为一直杆,

第一起动杆6的后端凸设有一u型安装座61,u型安装座61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安装孔62,电动推杆5的后端设有对应的通孔51,电动推杆5设置在u型安装座61内通过螺丝与第一起动杆6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一起动杆6的后端、u型安装座61的下方开设有供第一横杆9穿置的贯穿孔63,增高架2的底部向下成型有翻折边,翻折边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第一横杆9穿置固定的通孔,第一起动杆6通过第一横杆9与增高架2相连接。底板8的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凸耳81,翻折边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供第二横杆10穿置固定的通孔,第一起动杆6的前端设有与第二横杆10相对应的连接孔64,第二横杆10穿过安装凸耳81、第一起动杆6的前端连接孔64、与增高架2的翻折边连接。

第二起动杆7呈前端向上弯折的l型杆,第二起动杆7是由左右杆组合而成,第二起动杆7的后端设有安装孔71,通过轴承70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8的左右两侧,电动推杆5的前端设有连接孔52,第二起动杆7的前端设有对应的通孔72,电动推杆5的前端插置在第二起动杆7的左右杆中、通过连接销50将左右杆与电动推杆5的前端相转动连接、并使得第二起动杆7可随电动推杆5的伸缩而上下升降;第二起动杆7的左右杆的弯折处对称开设有一销孔73,第一起动杆6上设有对应的轴孔65,第一起动杆6设置在左右杆之间,通过轴销60将第一起动杆6与第二起动杆7十字交叉地连接在一起。

在增高架2的上方左右两侧安装有扶手20,扶手20内设有与电动推杆5相连接的控制系统,扶手20的下端内侧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推杆5伸缩的按钮,控制系统中还包括延时模块,当马桶坐盖升起后,会在设定的时间内延时自动复位;底板8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与坐便器1固定的安装通孔,其中底板8前侧的安装通孔为一纵向腰形孔,一固定螺杆30穿过底板8与坐便器1相连接,底板8后侧的安装通孔为二个横向腰形孔82,通过二个大扁头螺丝40与坐便器1固定连接,适合在各种型号的坐便器上应用。

使用时,在坐便器1上解手完成后只要轻轻按一下扶手20下面的按钮,电动推杆5就带动增高架2,座便板3,盖板4和扶手20一起升起,使用者就可以很轻松地起身,同时增高架2,座便板3,盖板4和扶手20会延时后(延时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自动复位。这样使用者起、坐非常方便、舒适,解决了老年人、孕妇和行动不便者解手后方便站立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