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锌铁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1220发布日期:2019-12-24 13:53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微量元素锌铁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具体的即微量元素锌铁锅。



背景技术:

目前烹调主要用两类锅:铝锅(做饭类)和铁锅(炒菜类)。铝锅富含″铝″,人久吃极易患″铝中毒″,引起骨质疏松、小脑萎缩及痴呆症等多种疾病;铁锅富含铁,铁对人体有益,但也仅能补铁而已。而且由于人们健康理念不到位及炊具使用混乱等原因,微量元素尤其是锌铁——两种最大的微量元素缺乏症已很普遍。本发明就是在铁锅坯的基础上,添加微量元素锌,从而使该锅不仅能补铁,还能按一定的比例补充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实现锌铁双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微量元素营养锅,实现人在做饭炒菜时将微量元素补入到食物中,继而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经过氧化发黑处理的锅底背面及准球面螺旋线凸起,使锅体的受热面积更大,受热更加全面均匀,吸热效率更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量元素营养锅,锅坯的锅上(里)面分布有多个凹槽,凹槽底部在锅体的锅底下形成凸起,凹槽内填充有锌元素(合金)。

接上技术方案,多个凹槽中心和凸棱中心以锅体中心为中心呈准球面螺旋线分布;凹槽深度自锅体中心至边缘依锅体的厚度成比例逐渐变小;凹槽的内侧壁与外侧壁皆呈准竖直状(含脱模角)。

接上技术方案,铸铁锅:锅体的锅壁厚度和凹槽深度皆为6(~4)~2mm;锻铁锅:锅体的锅壁厚度和凹槽深度皆为约1.5~0.8m。接上技术方案,锌元素(合金)通过高温汤镀熔凝于凹槽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炒菜或做饭时,通过锅体上的微量元素(合金)层与锅铲和食物的不停摩擦,通过锅体内侧的磨损和酸蚀,使凸起的棱部铁和凹槽内的锌等微量元素补入到食物中,进而有效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另外发黑的锅体底部形成的螺旋线凸起,使锅体受热面积更大,受热更加全面均匀,吸热效率更高。

2.多个凹槽以锅体中心为中心呈准球面螺旋线分布,使锅体在全表面上均匀添加,使微量元素以更加精准的比例更加均匀地析出并被人体吸收。

3.通过锅铲的配合——锅铲与锅体上元素合金层之间及与食物之间不停摩擦,通过做饭或炒菜中锅体和锅铲的磨损和酸蚀,使微量元素更加均匀地添加到食物中,及时补充人体每日必需的微量元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锅体正位中心剖视图;图2是锅体俯视(示意)简图。

图中,1-锅体坯(及凸棱)铁部,2-锌元素(及合金:凹槽)部。

图3是锅坯高温汤镀锌元素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中,1-搪(陶)瓷模具;2-待镀锌锅坯;3-高温锌液;3′-灌满锅坯凹槽的锌液;4-温控恒温保温灶;4′-保温灶的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的营养锅,锅体的上(内)表面间隔分布有多个凹槽,凹槽的底部在锅体的锅底形成凸起,凹槽内填充锌元素(合金);

多个凹槽与凸起以锅体中心为中心,呈准球面螺旋线分布;

所述的准球面螺旋线为连续性(相邻等弧距)准球面螺旋线;

凹槽深度从锅体中心至边缘按锅底厚度成比例逐渐变小;

凹槽的内侧壁与外侧壁皆呈准竖直状(含脱模角);

铸铁锅坯:锅体的锅壁厚度和凹槽深度皆为6(~4)~2mm;锻铁锅坯:锅体的锅壁厚度和凹槽深度皆为约1.5~0.8mm;

铸造或锻造我们所需要的具有凸凹螺旋线的锅坯,需要预先做出具有与本锅坯凸凹螺旋线凸凹部分相对应的凹凸轮廓共轭(螺旋线)曲线(面)的模具。因模具行业高度专业化,可预先定制;

凹槽和锅体一同铸造成型或锻造成型;让锌元素层将凹槽填平,需用汤镀。锌元素层通过高温汤镀而熔凝于凹槽内(如图3);

锅坯在高温汤镀锌之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先是碱洗除油;后酸洗除锈;再水洗烘干备用;

凹槽镀锌的汤镀,首先要做模具——其外表面曲率半径与锅坯的内表面曲率半径相等的搪(陶)瓷模具(口径比锅坯略大);再将该锅坯和该模具同时放入充满氮气的高温烤箱烤至600℃,同时将纯锌放入熔炉加热至600℃;取出烤箱中的锅坯置于带加热装置的温控恒温保温灶上底朝下口朝上,再取适量——以浇满凹槽稍有盈余——的锌液(600℃)平缓注入该锅之中,再速取出烤箱中高温模具(若以手取,须戴耐高温防护手套!),以凸(曲)面朝下缓缓放入已注入高温锌液的锅中(如图3)——仅凭模具重量就可将锅坯底部的锌液压满整个锅坯表面;再以戴保温手套的手握住模具手把,先顺后逆时针反复转动几次同时稍用力往下按以使锅内凹槽充分灌满锌液并赶走气泡,直到其外凸面与锅内凹面重合,保温20秒,使锌铁界面充分合金化以增加强度后,再取下整套带模具的锅,让其在室温下缓缓冷却或向锅底中心部位吹冷气以快速冷却,待冷至419℃以下,锌即凝固。即用敲击震动法等将搪(陶)瓷模具从锅中取下;再用角磨机等适当打磨镀锌锅表面光洁至刚露出棱部铁为止;

将锅体安装锅耳和把手;

用酸性氧化法等将锅体的底部外表面氧化出致密的黑色氧化膜,使锅体的吸热效率更高(兼可防锈,对锅体也是另一种保护);

最后将锅体内表面涂以食用植物油适量并包装封存起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烹调手段和炊具——锅和锅铲,实现补充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之思想。

铁锅沟槽曲线:当所选的铁锅锅坯为铸铁锅时,我们设定凸棱(铁部)中心和凹槽中心组成完美的对称″太极图″曲线或球面螺旋线,这样凸棱和凹槽二部分就组成准等弧距″球面螺旋线″,其中心厚度6~4mm,边缘厚度≥2mm,在铸铁锅内表面(炒菜做饭面)开槽宽2~3深6~4(锅中心处)至2毫米(边缘处),棱宽4毫米,槽的深度从中心到边缘依锅厚度成比例递减;当所选铁锅坯为锻铁锅时,由于工艺所限,锅壁厚度和槽深皆为约1.5至0.8毫米,棱宽约4毫米,槽宽2~3毫米。所锻之槽也如铸铁锅的一样呈准球面螺旋线分布。

综上所述,与市场上现有的铝锅和铁锅相比,本发明″微量元素锌铁锅″不仅可以使人避免(烹饪中食物中)由于长期食铝导致″铝中毒″而引起的多种疾病;还可补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可实现目前流行的健康理念″男人终身要补锌,女人终身要补铁″——堪称本世纪最简易同时又是最高效地获取与补充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不二法门。还要重点说明一点的是:由于各种条件、思想限制,″习惯性″或″无奈性″偏食在每个人身上都无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因此,尽快推广和使用此类健康环保而功能卓著的炊具系统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迫切使命。



技术特征:

1.″通过锅体及烹调有效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思想和一种营养锅,其特征在于,锅体内面间隔分布有多个凹槽,凹槽底部在锅体的锅底形成凸起,凹槽内填充有锌元素(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多个凹槽及凸棱以锅体中心为中心呈球面不对称″太极图″或准球面螺旋线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锅,凹槽深度从锅体中心至边缘,按照锅的厚度成比例逐渐变小;凹槽的内侧壁与外侧壁皆呈准竖直状(含脱模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锅,其特征在于,依材质和模具的不同,所造锅坯分为铸铁锅坯和锻铁锅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锅,其特征在于,为实现上述的4点要求,需要特别制作的锅坯;为制作该锅坯,需要有特种模具——具有与所需锅坯凸凹曲面相配的共轭凹凸曲面模具,可分为铸造模具和锻压模具两种。由于模具市场高度专业化,可提前定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锅,其特征在于,锅坯在汤镀锌之前要做好碱洗除油、酸洗除锈及水洗烘干等准备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锅,其特征在于,锌(合金)层通过高温汤镀熔凝于凹槽内;而带有准螺旋线凹槽的锅坯的灌锌及熔凝有我们独创的科学制作工艺流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锅体的底部设(造)有氧化发黑膜层;锅体内表面涂于食用植物油(最后工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量元素锌铁锅:铁锅锅坯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准球面螺旋线凹槽,凹槽的底部在锅体的锅底形成凸起,凹槽内填充锌元素(合金)层。通过锅体内侧的磨损和酸蚀可实现在做饭及炒菜时将微量元素锌铁补入到食物中,继而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需的两大微量元素;锅底背面的致密的黑色氧化膜及准球面螺旋线凸起,能使锅体的受热面积更大,受热更加全面均匀,吸热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余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国庆
技术研发日:2019.02.19
技术公布日:2019.12.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