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角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0005发布日期:2019-06-15 00:4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角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窗角防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角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相关规定,高层建筑中的窗户安装禁止外窗向外开启,故而高层窗户多数为内开窗,然而,当窗户向内开启的时候,人们在窗户下不留意的抬头或起身,会致使头部撞到窗户边角处的窗角,现有的窗角一般为90°边角,较为锋利,人在不留意情况下与其发生碰撞,轻则划破皮肤、产生擦伤,重者产生较大伤口,刺穿颅骨,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内开窗是一种窗户朝房间内开启的窗子。

为了尽量减少上述撞击时产生的伤害,人们在窗户的窗角处安装防护装置,传统的防护装置为单片式防撞块,其通过粘黏的方式粘在窗角上,但是厚度很薄,所包覆的窗角面积不足,撞击时的缓冲能力差,经过改进,出现了包围式窗户护角,可以将窗角全部包裹起来并且缓冲撞击的能力较强,但是该种护角体积较大,关窗时会与窗框发生干涉,故而在关窗时需要将其取下,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角防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能够将窗角全部包裹起来的防护角存在的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窗角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连接结构和柔性防撞体,所述安装板安装在窗扇表面,所述连接结构铰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柔性防撞体设于所述连接结构上;

开窗时,所述柔性防撞体包覆住窗扇自由端的窗角且所述柔性防撞体靠近窗框的一侧凸出窗扇边缘。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结构之间还安装有驱动所述柔性防撞体在开窗时包覆于所述窗扇窗角外的复位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所述安装板为平板且其可拆卸式固定安装于所述窗扇靠近屋内一侧的表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安装板边缘凸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紧贴于所述窗扇边缘且所述定位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窗扇边缘与窗框之间的间隙宽度。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a板、b板和c板,所述a板和所述b板相互垂直形成第一l型结构,所述c板连接于所述a板和所述b板之间并位于与a板以及b板均垂直的平面内,所述c板通过铰接结构铰接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柔性防撞体连接于所述a板以及所述b板上,所述复位结构连接于所述c板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开窗时,所述第一l型结构罩在所述窗扇的窗角外。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铰接结构包括转轴、固定座和铰接槽,所述固定座凸设于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窗扇一侧的板面中部位置,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通孔,所述转轴转动插接于所述通孔内,所述铰接槽凹设于所述c板远离所述a板以及所述b板的一侧边缘且贯穿所述c板并与所述固定座适配,所述固定座转动地设于所述铰接槽内,所述铰接槽的槽壁上设有铰接孔,所述转轴转动插接于所述铰接孔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铰接槽设置在所述c板远离所述a板以及所述b板的一侧边缘的中部位置,所述铰接槽的两个槽壁正对的位置均设有所述铰接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复位结构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一个卷曲的线圈部和两个端部,所述固定座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槽,所述线圈部套在所述转轴外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扭簧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安装板相接,所述扭簧的另一个端部与所述c板相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a磁铁和b磁铁,所述a磁铁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b磁铁设置在所述c板上,开窗时,所述a磁铁和所述b磁铁相吸。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柔性防撞体包括d板和e板,所述d板和所述e板相互垂直形成第二l型结构,所述d板连接于所述a板上,所述e板连接于所述b板上,且所述第二l型结构包覆于所述第一l型结构外。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窗角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连接结构和柔性防撞体,安装板连接在窗扇表面,连接结构连接于安装板上,柔性防撞体设于连接结构上,这样,柔性防撞体可以随连接结构一起相对于安装板转动,开窗的时候,柔性防撞体包覆住窗扇自由端的窗角,柔性防撞体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对窗角进行防护,避免人的头部被窗户自由端锋利的窗角撞伤或者割伤,并且上述柔性防撞体靠近窗框的一侧凸出窗扇边缘,这样,当关窗时,人将窗扇连同其上的窗角防护装置推向窗框,当柔性防撞体与窗框接触相抵时,由于柔性防撞体可以相对于安装板以及窗扇转动,故而其受窗框作用力之后将会被窗框推动而远离,不会而窗框发生限位干涉,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能够对窗框自由端的窗角进行完全防护,而且在关窗时不需要取下,也即一次安装,不需要再去手动移位或摘取,就可以对窗角进行全包围防护,使用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的窗角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柔性防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窗角防护装置的使用参考图(开窗状态下);

图7是图6中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图;

图9是本发明中的窗角防护装置的使用参考图(关窗状态下);

图10是图9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图。

图中:

1-安装板;11-定位片;

2-连接结构;21-a板;22-b板;23-c板;

3-柔性防撞体;31-d板;32-e板;

4-窗扇;

5-扭簧;

6-转轴;

7-固定座;

8-铰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窗角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1、连接结构2和柔性防撞体3,上述柔性防撞体3为海绵或者硅胶或者无纺布或者布袋内填充棉花形成的结构或者其余柔性固体结构,上述安装板1安装在窗扇4表面,上述连接结构2铰接在上述安装板1上,上述柔性防撞体3设于连接结构2上,这样,该柔性防撞体3可以随连接结构2相对于安装板1以及窗扇4转动。柔性防撞体3通过连接结构2以及安装板1稳固地安装在窗扇4上。

开窗时,上述柔性防撞体3包覆住窗扇4自由端的窗角,由于柔性防撞体3包覆窗角,故而柔性防撞体3可以对窗角进行全方位地防护,避免人被锋利的窗角割伤或者撞伤。而且限定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防撞体3靠近窗框一侧凸出窗扇4边缘,这样,在关窗的时候,人将窗扇4朝窗框推,柔性防撞体3与窗框接触,由于柔性防撞体3可以转动,故而当其受窗框施加的作用力时,将会相对于安装板1以及窗扇4转动,不会对在窗扇4以及窗框之间产生干涉。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窗角防护装置能够很好地对窗扇4窗角进行防护,而且在关窗时不需要取下,也即一次安装,不需要再去手动移位或摘取,就可以对窗角进行全包围防护,使用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1为平板,其通过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窗扇4靠近屋内一侧的表面,连接结构2以及柔性防撞体3在关窗的时候将会朝屋内转动,具体地,该处所述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粘接或者通过螺钉紧固连接。当然,安装板1也可以通过其余的方式连接在窗扇4表面,比如在安装板1上设置真空吸盘。该安装板1由金属或硬性塑料制成。

另外,本发明主要是对高层建筑较高楼层的窗户进行防护,如若将本发明用于老式小区底层的外开窗户进行防护,那么可以将安装板1安装在窗扇4位于屋外的一侧表面,开窗时,柔性防撞体3对窗角进行防护,避免行人被底层窗户窗角撞伤。

更优地,上述安装板1边缘凸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片11,当将安装板1安装在窗扇4表面时,上述定位片11紧贴窗扇4的窗角边缘进行定位和限位,以更加使得安装板1的安装更加便利,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定位片11的厚度小于窗扇4边缘与窗框之间的间隙宽度,从而防止定位片11对关窗时的窗扇4和窗框产生干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2可以采用质量较重的材料制成,这样,当关窗时,柔性防撞体3随连接结构2相对于安装板1转动而移开,窗框对柔性防撞体3以及连接结构2施加作用力而做功,使得柔性防撞体3以及连接结构2具有重力势能,当开窗的时候,较重材料的连接结构2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将会自动复位。

当然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而下述方案可以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地,在上述安装板1与连接结构2之间安装有复位结构,用于驱动柔性防撞体3在开窗时包覆于窗扇4自由端的窗角外。关窗时,柔性防撞体3和连接结构2均会被窗框推着而远离窗扇4的窗角,而上述复位结构能够驱动柔性防撞体3在开窗时自动复位于包覆窗角的位置。采用该种实施方式,保证柔性防撞体3在开窗时能百分之百处于包覆住窗角的位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2包括a板21、b板22和c板23,上述a板21和b板22相互垂直形成第一l型结构,上述c板23连接在上述a板21和b板22之间并位于与a板21以及b板22均垂直的平面内,且c板23连接在a板21一端以及b板22的一端。上述a板21、b板22以及c板23一体成型,制造的材料为金属或硬性塑料。

上述c板23通过铰接结构铰接于安装板1上,柔性防撞体3连接在a板21以及b板22上,上述复位结构连接在c板23与安装板1之间,开窗时,上述a板21和b板22组成的第一l型结构罩在窗扇4自由端的窗角外。由于柔性防撞体3连接在a板21以及b板22上,故而柔性防撞体3也罩在窗扇4自由端的窗角外,以对窗角进行全方位防护,防护效果更好。开窗时,上述c板23将会与窗扇4表面相贴,使得连接结构2以及柔性防撞体3能准确地位于包覆窗角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铰接结构包括转轴6、固定座7和铰接槽8,上述固定座7凸设在安装板1远离窗扇4一侧的板面中部位置,该固定座7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通孔,上述转轴6与上述通孔适配,安装的时候,将转轴6转动插接在上述通孔内。上述铰接槽8凹设于上述c板23上并位于远离a板21以及b板22的一侧边缘且贯穿c板23,而且该铰接槽8与上述固定座7适配,安装的时候,该固定座7转动地嵌装在该铰接槽8内,该铰接槽8的槽壁上设有铰接孔,上述转轴6也转动插接在该铰接孔内。上述固定座7与安装板1一体成型,整个铰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铰接结构也可以是其余结构,比如合页。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铰接槽8设置在c板23远离a板21以及b板22的一侧边缘的中部位置,而上述铰接槽8的两个槽壁正对的位置均设有上述铰接孔,这样,上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插在两个铰接孔内,这样形成的铰接结构更加稳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2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复位结构为扭簧5,该扭簧5包括一个卷曲的线圈部和两个端部,上述固定座7的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槽,该线圈部安装在安装槽内并自由地套在转轴6外,而该扭簧5的一个端部与安装板1远离窗扇4的一侧板面相接,而该扭簧5的另一个端部与c板23远离窗扇4的一侧板面相接,并且限定当连接结构2以及柔性防撞体3被窗框推着转动的情况下,扭簧5的线圈部的弹性势能增加。采用该种结构,在扭簧5的作用下,将会驱使连接结构2以及柔性防撞体3在开窗时能够顺畅地复位于包覆窗角的位置。而扭簧5在现有技术已经十分常见,故而此处不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赘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复位结构也可以由a磁铁和b磁铁组成,上述a磁铁设置在安装板1远离窗扇4一侧的板面上,b磁铁设置在c板23远离窗扇4一侧的板面上,关窗时,上述a磁铁与b磁铁相吸而将c板23吸在安装板1上,从而使得柔性防撞体3以及连接结构2在开窗时准确地位于包覆窗角的位置。限定关窗时,安装板1与c板23相贴的表面为第一面,c板23与安装板1相贴的表面为第二面,上述a磁铁便安装在第一面上,b磁铁便安装在第二面上。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只在c板23上安装磁铁而在安装板1上相应的位置安装铁片,或者在c板23上安装铁片而在安装板1上相应的位置安装磁铁,只要能实现相吸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防撞体3包括d板31和e板32,d板31和e板32相互垂直形成第二l型结构,并且d板31和e板32一体成型,d板31连接在a板21上,e板32连接在b板22上,具体地,此处所述的连接可以粘接、缝合、胶合、套接或者其余任何可以实现的连接方式,只要使得d板31和e板32形成的第二l型结构能够完全包覆在上述a板21和b板22形成的第一l型结构外。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连接结构2实际上也是凸出窗扇4边缘,并且连接结构2凸出窗扇4边缘的厚度大于窗扇4与窗框之间的间隙宽度,即便是柔性防撞体3受窗框作用力只是产生变形而不能旋转时,窗框也能推动连接结构2带动柔性防撞体3转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防撞体3的d板31以及e板32上均设有圆角,具体地,如图5、图7和图10所示,圆角设置在d板31的自由端靠近窗框一侧以及e板32的自由端靠近窗框一侧,这样,当d板31和e板32与窗框接触时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