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7989发布日期:2020-05-12 17:57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领域,涉及一种柜子,特别涉及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密度大,而相应的人均居住面积越来越受限制。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租住小面积的公寓房成为首选,对于小面积的公寓房来说,居住空间紧凑,无法摆放太多的家具,因此有些针对小面积住房的家具多设计为可收纳式。

如2019年3月8日公布的cn109431072a专利,名称为一种翻转桌。该装置包括固定面板、活动面板以及连动机构;所述固定面板用于与支撑物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面板、所述活动面板均与所述连动机构连接,使得所述活动面板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面板翻转,且所述活动面板与所述固定面板共面或者平行。该装置经过翻转可以让活动面板和固定面板可以上下平行排列形成柜子,也可以让活动面板和固定面板同一水平面作为桌子使用。但是该装置的固定面板和活动面板在翻转呈同一水平的过程中,由于面板的侧边为竖直边,相邻面板的相邻侧边容易发生干涉,长时间实用使会导致面板侧边磨损,作为桌子使用时相邻面板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翻转桌在翻转作为水平桌面时面板侧边容易磨损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柜体,下柜体的上方设置可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90度摆动的上摆杆和下摆杆,上摆杆的摆动轴高于下摆杆的摆动轴,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的水平间距为l,上摆杆设置若干上销钉,相邻上销钉的间距为l,下摆杆设置若干下销钉,相邻下销钉的间距为l,对应上销钉和下销钉之间固定有后前宽度为l的水平搁板,上销钉转动销接水平搁板端面的后侧,下销钉销接支撑杆的下端,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水平搁板底面端部的前侧,所述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的后侧面和前侧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本装置中,上摆杆安装在下柜体顶面上方的后侧,上摆杆安装在下柜体顶面的前侧,当上摆杆和下摆杆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各个水平搁板上下对齐,成为多层搁板,当上摆杆和下摆杆摆动到水平位置时,各个水平搁板左右对齐拼合呈桌面,本方案中,各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翻转到水平桌面过程中,各水平搁板的相邻侧面可以轻松咬合,无缝对接,不会产生干涉。本装置的摆动机构设置在下柜体上方,可以随下柜体移动,不仅节约了摆动结构下方的空间,而且可以灵活移动位置,而且下柜体还可以作为桌板一端的支撑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之间设置水平搁板,上摆杆的摆动轴与最低的上销钉间距为l,下摆杆的摆动轴与最低的下销钉间距为l。

作为优选,以下摆杆设置摆动轴的端部为下端,所述下摆杆的上端外侧铰接设置有外支脚,外支脚的长度与下摆杆摆动轴的离地高度一致。本装置在下摆杆的上端的外侧设置外支脚,当下摆杆摆动到水平位置时,外支脚落地,外支脚、下摆杆、上摆杆、下柜体形成框架式的稳定支撑,大大提高了桌面的承重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下摆杆的转动轴设置在下柜体的顶面,上摆杆的转动轴在下柜体顶面通过垫高支座支撑,所述垫高支座的高度与支撑杆的高度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下柜体的后侧面为贴墙面,下柜体的前侧面设置柜门。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搁板的后侧面和前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度。

本实用新型翻转结构的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向前翻转到水平桌面过程中,各水平搁板的相邻侧面可以轻松咬合,无缝对接,不会产生干涉;本实用新型的摆动机构设置在下柜体上方,可以随下柜体移动,不仅节约了摆动结构下方的空间,而且可以灵活移动位置,而且下柜体还可以作为桌板一端的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柜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翻转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桌面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水平搁板的端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柜体,2、上摆杆,3、下摆杆,4、水平搁板,5、上销钉,6、下销钉,7、支撑杆,8、外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如图1、2、3所示。本装置包括下柜体1,下柜体的后侧面为贴墙面,下柜体的前侧面设置柜门。下柜体的上方设置可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90度摆动的上摆杆2和下摆杆3,上摆杆的摆动轴高于下摆杆的摆动轴,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的水平间距为l,上摆杆设置若干上销钉5,相邻上销钉的间距为l,下摆杆设置若干下销钉6,相邻下销钉的间距为l,对应上销钉和下销钉之间固定有后前宽度为l的水平搁板4。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之间设置水平搁板,上摆杆的摆动轴与最低的上销钉间距为l,下摆杆的摆动轴与最低的下销钉间距为l。下摆杆的转动轴设置在下柜体的顶面,上摆杆的转动轴在下柜体顶面通过垫高支座支撑,所述垫高支座的高度与支撑杆的高度一致。

如图4所示,上销钉转动销接水平搁板端面的后侧,下销钉销接支撑杆7的下端,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水平搁板底面端部的前侧,所述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的后侧面和前侧面的倾斜角度一致,均为45度。下摆杆设置摆动轴的端部为下端,所述下摆杆3的上端外侧铰接设置有外支脚8,外支脚的长度与下摆杆摆动轴的离地高度一致。

上摆杆安装在下柜体顶面上方的后侧,上摆杆安装在下柜体顶面的前侧。如图1所示,当上摆杆和下摆杆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各个水平搁板上下对齐,成为多层搁板;如图3所示,当上摆杆和下摆杆摆动到水平位置时,各个水平搁板左右对齐拼合呈桌面,外支脚落地,外支脚、下摆杆、上摆杆、下柜体形成框架式的稳定支撑,大大提高了桌面的承重能力。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上摆杆和下摆杆摆动到任意位置,水平搁板均能保持水平状态,因此改装状态过程中只需要把过高的摆件拿掉,对于高度较低的摆件,无需担心倾倒。各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翻转到水平桌面过程中,各水平搁板的相邻侧面可以轻松咬合,无缝对接,不会产生干涉。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柜体,下柜体的上方设置可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90度摆动的上摆杆和下摆杆,上摆杆的摆动轴高于下摆杆的摆动轴,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的水平间距为l,上摆杆设置若干上销钉,相邻上销钉的间距为l,下摆杆设置若干下销钉,相邻下销钉的间距为l,对应上销钉和下销钉之间固定有后前宽度为l的水平搁板,上销钉转动销接水平搁板端面的后侧,下销钉销接支撑杆的下端,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水平搁板底面端部的前侧,所述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的后侧面和前侧面的倾斜角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之间设置水平搁板,上摆杆的摆动轴与最低的上销钉间距为l,下摆杆的摆动轴与最低的下销钉间距为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以下摆杆设置摆动轴的端部为下端,所述下摆杆的上端外侧铰接设置有外支脚,外支脚的长度与下摆杆摆动轴的离地高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杆的转动轴设置在下柜体的顶面,上摆杆的转动轴在下柜体顶面通过垫高支座支撑,所述垫高支座的高度与支撑杆的高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柜体的后侧面为贴墙面,下柜体的前侧面设置柜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搁板的后侧面和前侧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60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桌架的两用柜,解决现有翻转桌在翻转作为水平桌面时面板侧边容易磨损的问题。本装置下柜体的上方设置上摆杆和下摆杆,上摆杆的摆动轴高于下摆杆的摆动轴,上摆杆的摆动轴和下摆杆的摆动轴的水平间距为L,上摆杆设置若干上销钉,相邻上销钉的间距为L,下摆杆设置若干下销钉,相邻下销钉的间距为L,对应上销钉和下销钉之间固定有后前宽度为L的水平搁板,所述水平搁板的后侧面为向下的斜面、前侧面为向上的斜面,水平搁板的后侧面和前侧面的倾斜角度一致。本实用新型各水平搁板的相邻侧面可以轻松咬合,无缝对接,不会产生干涉;下柜体充分利用了摆动结构下方的空间下柜体还可以作为桌板一端的支撑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宣琪;黄丽丽;陈炳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技术研发日:2019.06.20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