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锅助力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8094发布日期:2020-05-26 17:4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锅助力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属于锅把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炒锅把手都是单根棍状把手,这种把手在炒菜颠锅时需要较大的腕力,而想把菜从锅里倒到碗里就需要更大的腕力了。这样的腕力对厨师的要求太高,对于在家中做饭的人们是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炒锅把手都是单根棍状把手,这种把手在炒菜颠锅时需要较大的腕力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炒锅助力把手,主要是结构设计,修改炒锅把手的形状以达到设计目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包括连接座、连杆、护套和握持杆,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护套为半球形状,所述连杆与护套的底部连接,所述护套的内部纵向安装有与连杆垂直的把手。

优选地,连接座与连杆之间的夹角为25°-45°,可按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设计不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根据人体力学结构,颠锅由主要使用腕力转到主要使用背部肌肉;端锅由主要使用肩部肌肉和腕力转到主要使用肱二头肌,此设计使正常做饭炒菜时颠锅省力,菜出锅时端锅省力。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护套设计,防止炒菜时热油溅到手上。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原理简单,节约成本,让炒菜更加省力、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连接座;2-连杆;3-护套;4-握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包括连接座1、连杆2、护套3和握持杆4,所述连接座1的一端与锅的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护套3为半球形状,所述连杆2与护套3的底部连接,所述护套3的内部安装有与连杆2垂直的握持杆4。

上述部件全部使用金属(不锈钢)结构,若需降低成本,可将护套部分中的非承力部分改用塑料结构。

所述连接座1与连杆2之间的夹角为25°-45°,可按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设计不同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的使用方法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以替换以往的手柄,适用于中小型锅体。在炒菜时,使用者握住握持杆4,颠锅时使用肱二头肌,可以较为省力,尤其是重量较大的时候,菜出锅时,可以单手翻转,另一只手可将菜盛出。另外护套3的设计可避免使用者的手被油溅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记载的特征的合理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连杆(2)、护套(3)和握持杆(4),所述连接座(1)的一端与锅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2)固定连接,所述护套(3)为半球形状,所述连杆(2)与护套(3)的底部连接,所述护套(3)的内部安装有纵向与连杆(2)垂直的握持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助力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与连杆(2)之间的夹角为25°-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锅助力把手,包括连接座、连杆、护套和握持杆,连接座的一端与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护套为半球形状,连杆与护套的底部连接,护套的内部纵向安装有与连杆垂直的把手。解决现有的炒锅把手都是单根棍状把手,这种把手在炒菜颠锅时需要较大的腕力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炒锅助力把手,使正常做饭炒菜时颠锅省力,菜出锅时端锅省力,且护套设计,防止炒菜时热油溅到手上,让炒菜更加省力、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余灏;范顺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05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