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3647发布日期:2020-08-07 17:3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水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茶具,特别是水杯的结构中有密封的,也有不密封的,不密封的可以做到全陶瓷、全玻璃或紫砂,这种茶具的卫生和安全性好,而密封的杯子其材质一般都会涉及塑料或金属,塑料或金属材质的水杯使用,特别是在遇到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另外,在一些杯子中,水与塑料或金属的接触面积大,导致水中有气味或者金属生锈的现象。

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一种水杯,无论其杯体和杯盖之间是否存在是两者紧密连接的结构,杯盖和杯体均能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不能同时将杯体内的水与杯盖完全隔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盖和茶漏,所述杯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通过紧密挤压固定在外盖的内侧,所述内盖上设有内外两层旋接部,所述茶漏与内层旋接部旋接设置,所述杯体与外层旋接部旋接设置,还包括挡片,该挡片可拆卸地设在内盖的内层旋接部的底部,所述内层旋接部和外层旋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杯体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密封圈的阻隔,未与内盖接触,茶漏内的水受挡片的阻隔,未与内盖接触,完成杯体内的液体与杯盖的非接触式容置设置。

所述外盖包括上外盖和下外盖,所述上外盖和下外盖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上外盖和下外杯盖之间设有空腔。

所述挡片的外沿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内侧设有u形槽,所述挡片卡在第二密封圈的u形槽内。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为z形,第一密封圈将内盖的内外层旋接部之间区域的底部、内层旋接部的外侧及下口全覆盖。

所述茶漏上设有若干切割缝,该些切割缝设在茶漏的底部,其高度不超过茶漏高度的四分之一。

所述杯体为单层、双层中的一种。

所述挡片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凸面,放置时凸面朝向茶漏方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密封圈隔离了杯体和内盖,并防止杯体中的水与内盖接触,同时挡片隔离了内盖和茶漏,从而防止茶漏中的水与内盖接触。

2、将外盖设计为上外盖和下外盖,上外盖和下外盖通过螺纹旋接,并且,上外盖和下外盖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可防止水温过快的下降,还可防止水温过热而烫手。

3、将挡片的一面设为凸面,让挡片上的冷凝水流到挡片的最低处,不会沿挡片四周的缝隙渗透到内盖内,挡片采用玻璃、陶瓷等不产生气味、不易腐蚀的材料制成,以隔绝水与塑料、金属材质的杯盖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

本技术:
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外盖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内盖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挡片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茶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杯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6,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2、杯盖和茶漏7,所述杯盖包括内盖3和外盖1,所述内盖通过紧密挤压固定在外盖的内侧,所述内盖上设有内外两层旋接部,所述茶漏7与内层旋接部31旋接,所述杯体2与外层旋接部32旋接,还包括挡片3,该挡片可拆卸的设在内盖的内层旋接部的底部,所述内层旋接部和外层旋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所述外盖包括上外盖11和下外盖12,所述上外盖和下外盖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上外盖和下外杯盖之间设有空腔13。

所述挡片的外沿设有第二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内侧设有u形槽51,所述挡片卡在第二密封圈的u形槽内。

所述第一密封圈4的截面为z形,第一密封圈将内盖的内外层旋接部之间区域的内侧33、内层旋接部的外侧312及下口311全覆盖。

所述茶漏上设有若干切割缝71,该些切割缝设在茶漏的底部,其高度不超过茶漏高度的四分之一。

所述杯体为单层、双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采用硅胶等无毒、无气味的材料。

所述挡片6采用玻璃、陶瓷等非金属和塑料材质,所述挡片内侧面61设计有平面,外侧面62设计凸面,外侧面62与茶漏7对应,此设计为较优设计,当然,内侧面与外侧面也可以全为平面。

上外盖11和下外盖12之间的空腔13可防止水温过高而烫手,优选的,可以增加空腔13的空间,外出时可将备用茶叶包放置于该空腔13内,取用方便。

具体的,请参阅附图1-6,在实施例中,内盖3与下外盖12的内侧通过挤压固定,第一密封圈4为z形,是硅胶材质,由于硅胶自身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卡在内层旋接部31和外层旋接部32之间,其上端部与内层旋接部31和外层旋接部32过盈配合,使其卡在内层旋接部31和外层旋接部32之间,其下端部将内层旋接部32的下沿口322覆盖,当茶漏7与内层旋接部32旋接后,茶漏7的螺纹口72的底部与第一密封圈4相接触并密封,将挡片6卡在第二密封圈5的u形槽51内,再将套有第二密封圈5的挡片6卡到内层旋接部31的底部,利用硅胶材质的第二密封圈5自身的伸缩弹性,与内层旋接部31过盈配合,卡在内层旋接部的底部。茶漏47旋入内层旋接部后,茶漏口顶住第二密封圈,使茶漏口与第二密封圈密封,由于挡片的阻隔,茶漏内的茶水不会与内盖接触。杯体2的杯口与第一旋接部32旋接。

使用时,将茶叶或需要浸泡的物品放入茶漏7内,使茶漏7与内盖3旋紧密封,往杯体2内注水,盖好杯盖1,将杯倒置,使水从切割缝71流茶漏7内,完成泡茶,将杯体放正后,由于切割缝71的长度小于茶漏的四分之一,在不晃动杯子的前提下,利用液体的压强和张力的原理,茶漏内的茶水不会流出,需要茶漏内的茶水与杯体内的水混合时,晃动杯子,杯内的空气从切割缝71流到茶漏7内,破坏了茶漏7内的压力平衡,茶漏7内的茶水流到杯体2内,使茶漏内的浓茶与杯内的水混合,这样可随意调节茶水的浓度。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盖和茶漏,所述杯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通过紧密挤压固定在外盖的内侧,所述内盖上设有内外两层旋接部,所述茶漏与内层旋接部旋接设置,所述杯体与外层旋接部旋接设置,还包括挡片,该挡片可拆卸地设在内盖的内层旋接部的底部,所述内层旋接部和外层旋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上外盖和下外盖,所述上外盖和下外盖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上外盖和下外杯盖之间设有空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的外沿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内侧设有u形槽,所述挡片卡在第二密封圈的u形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截面为z形,第一密封圈将内盖的内外层旋接部之间区域的底部、内层旋接部的外侧及下口全覆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上设有若干切割缝,该些切割缝设在茶漏的底部,其高度不超过茶漏高度的四分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单层、双层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材质为玻璃或陶瓷中的一种,所述挡片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凸面,放置时凸面朝向茶漏方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盖和茶漏,所述杯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通过紧密挤压固定在外盖的内侧,所述内盖上设有内外两层旋接部,所述茶漏与内层旋接部旋接,所述杯体与外层旋接部旋接,还包括挡片和第二密封圈,挡片卡设在第二密封圈的U形槽内,挡片该挡片可拆卸的设在内盖的内层旋接部的底部,所述内层旋接部和外层旋接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本新型通过第一密封圈隔离了杯体和内盖,并防止杯体中的水与内盖接触,同时挡片隔离了内盖和茶漏,从而防止茶漏中的水与内盖接触,实现杯体内的茶水与杯盖的非接触式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锦洪
技术研发日:2019.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