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4594发布日期:2020-10-28 15:2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人们所用的落地衣架由于衣架较小,钩挂较少,晾晒的衣服数量有限。而钩挂较多的衣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多衣架上的钩挂数量的同时又能将衣架折叠起来,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包括底座、空心的杆状体以及管状体两侧的钩挂,杆状体由多个弧状体围合成闭合空间,所述杆状体至少为两节,每节杆状体设置至少一个开合机构。

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弧状体、链条、连接杆,开合机构是指闭合状态为柱状体,开合状态是指弧状体的上端链条连接杆状体上端,链条一端铰接杆状体上端下表面,链条另一端铰接弧状体上端内壁,连接杆的一端配合连接弧状体,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杆状体下端上表面。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弧状体的下端内壁是指弧状体的下端内壁设置l型凹槽,与弧状体连接的连接杆一端设置与l型凹槽配合的l型凸台。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弧状体的下端内壁是指弧状体的内壁设置t型滑槽,与弧状体连接的连接杆一端设置与t型滑槽配合的t型滑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杆状体上设置隐藏式的开合结构,使用开合结构时开启开合结构,解决了衣架数量的不足的问题,不使用开合结构时,将开合结构折叠至杆状体内部,造型美观,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是链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弧状体示意图。

图5是一种开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种开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底座;2是支架;21是第一节杆状体;22是第二节杆状体;220是弧状体;2201是l型凹槽;221是第二节杆状体;23是第三节杆状体;24是第四节杆状体;25链条;26是连接杆;261是凹槽ⅳ;262是l型凸块;263是t型滑槽;264是t型滑块;3是钩挂。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折叠落地支架,包括底座1、空心的杆状体2以及杆状体2两侧的钩挂3,所述杆状体至少包括两节,底座1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第一节杆状体21,第一节杆状体21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节杆状体22、第二节杆状体22上端固定连接第三节杆状体23、第三节杆状体23上端固定连接第四节杆状体24,每节杆状体均完全相同,每节杆状体上均设置至少一个开合机构,每节杆状体均能围成密闭空间。

下面以第二节杆状体21上的一个开合机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弧状体220,链条25,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长度小于弧状体220的高度。

杆状体22均设置上底(图中为标出)与下底(图中未标出),上底设置开口向下的凹槽ⅰ(图中未标出),下底设置开口向上的凹槽ⅱ(图中未标出),每节空心杆状体的管柱由至少两个截面为弧面的弧状体220围成闭合空间,弧状体220的上端内壁设置开口向里的凹槽ⅲ(图中未标出)。链条25的一端铰接凹槽ⅰ,链条25的另一端铰接凹槽ⅲ。连接杆26的一端铰接杆状体22下端的凹槽ⅱ,从而将连接杆26的一端与杆状体22的下底连接在一起。连接杆26的上表面设置凹槽ⅳ261,凹槽ⅳ261用于挂物品。

弧状体220的下端内壁设置l型凹槽2201,连接杆26的另一端设置与l型凹槽2201配合的l型凸台262,开合结构为带有l型凹槽的开合结构。

优选地,弧状体220的内壁设置t型滑槽263,连接杆26的另一端铰接与t型滑槽263配合滑动的t型滑块264,开合结构为带有t型滑槽的开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弧状体220的下部顺时针向外拉动,直至链条25处于拉伸状态;

开合结构为带有l型凹槽的开合结构时,将连接杆26逆时针向下转动,后将连接杆26的l型凸台262伸进弧状体220的l型凹槽2201内,此时l型凹槽2201将连接杆26与弧状体220固定;

开合结构为带有t型滑槽的开合结构时,弧状体220带动连接杆26上的t型滑块264向下滑动,t型滑块264带动连接杆26绕着连接杆26与杆状体22下底凹槽ⅱ的铰接点逆时针向下转动,t型滑块264在t型滑槽263上向下滑动,至t型滑块264处于最低处,衣架处于开启状态,钩挂3以及连接杆26上的凹槽ⅳ都可用于挂物品。

衣架闭合时,开合结构为带有l型凹槽的开合结构时,将弧状体220向斜上方抬动一定距离,弧状体220带动连接杆26顺时针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向外转动弧状体220,直至l型凸台262脱离l型凹槽2201,将连接杆26向上转动收进杆状体22内部的空间,同时将弧状体220逆时针转动,链条25处于折叠状态,此时弧状体220的上端面与杆状体22的上底重合,弧状体220的下端面与杆状体22的下底重合,多个弧状体220围成圆环状;

开合结构为带有t型滑槽的开合结构时,将连接杆26绕着连接杆26与杆状体22下底凹槽ⅱ的铰接点向上转动,连接杆26带动t型滑块264在t型滑槽263上向上滑动,直至t型滑块264置于最高处,此时t型滑块264与连接杆26的杆身形成一定的夹角,链条25处于折叠状态,弧状体220的上端面与杆状体22的上底重合,弧状体220的下端面与杆状体22的下底重合,多个弧状体220围成圆环状,衣架完全处于闭合状态,占用空间最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包括底座、空心的杆状体以及杆状体两侧的钩挂,杆状体由多个弧状体围合成封闭的封闭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至少为两节,每节杆状体设置至少一个开合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落地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弧状体、链条、连接杆,链条一端铰接杆状体上端下表面,链条另一端铰接弧状体上端内壁,连接杆的一端配合连接弧状体,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杆状体下端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落地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弧状体的下端内壁是指弧状体的下端内壁设置l型凹槽,与弧状体连接的连接杆一端设置与l型凹槽配合的l型凸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落地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弧状体的下端内壁是指弧状体的内壁设置t型滑槽,与弧状体连接的连接杆一端设置与t型滑槽配合的t型滑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落地衣架,包括底座、空心的杆状体以及杆状体两侧的钩挂,杆状体由多个弧状体围合而成,所述杆状体至少为两节,每节杆状体设置至少一个开合机构。通过在杆状体上设置隐藏式的开合结构,使用开合结构时开启开合结构,解决了衣架数量的不足的问题,不使用开合结构时,将开合结构折叠至杆状体内部,造型美观,占用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景芳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28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