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9933发布日期:2021-07-23 21:0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食物进行加热处理的烹饪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油炸食品香脆可口,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但是现代人越来越追求健康,对食物的油脂、盐、糖等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油炸食品的油脂含量过高,使许多年轻人对它不得不望洋兴叹。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有人研发出了利用高温气流对食物进行空气炸处理,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油量非常少,但又能获得香脆可口的类似油炸的口感效果。空气炸锅都包括有向食物烹饪腔提供热气流的热气流供应装置。例如专利cn201721929751.7中公开的一种带有透明视窗的空气炸锅,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发热腔和加热腔,所述发热腔的上部连通所述加热腔的顶部,所述发热腔的下部连通加热腔的底部,在所述发热腔内设置有风机和发热装置,在所述风机作用下,气流在所述发热腔和所述加热腔内循环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专利cn201721929751.7中的空气炸锅内的高温气流是在所述发热腔和所述加热腔内循环流动的,这样气流经过食物后必定会夹带有油脂或食物颗粒,对所述风机和发热装置造成破坏性影响。其次上述专利中提及的锅具的烹饪方式非常有限,其自身的风道结构决定了只适用于对食物进行空气炸制处理,不能够进行其他的烹饪模式,例如加压烹饪、蒸汽烹饪等。如何通过合理布置锅具的风路结构延长所述风机、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以及为便于烹饪器具实现多种烹饪模式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中设置有内锅,所述内锅具有用于烹饪食物的锅内腔;还包括第一盖部,所述第一盖部用于覆盖所述内锅的锅口,所述第一盖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可移动,当所述第一盖部覆盖住所述内锅时,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内锅组合形成烹饪容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通道和鼓风机,所述引风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盖部并且让其中的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烹饪容腔,所述鼓风机的风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端,所述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烹饪容腔外部的新鲜空气送入到所述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用于将所述鼓风机所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从所述第一盖部位置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在所述引风通道中设置有管路加热器,所述管路加热器用于对所述引风通道中的新风予以加热从而为所述烹饪容腔内提供烹饪用的热量,在所述第一盖部上还设置有盖出风口,所述盖出风口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

其中,所述第一盖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可移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盖部可相对所述主体部调整位置,例如所述第一盖部可在所述主体部上翻转,又或者所述第一盖部可从所述主体部上拆卸分离出来,这样为所述第一盖部离开所述内锅的锅口,从而能够更换其他功能锅盖提供技术基础。

其中,所述引风通道是具有特定外观造型的管道,通过管道壁体界定其中的空气通道的延伸形状和延伸长度,并能够规制进入到其内的风的流动方向。

其中,所述引风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盖部并且让其中的空气通道连通所述烹饪容腔,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引风通道与所述第一盖部之间存在连接关系,所述引风通道可以直接连接在所述第一盖部上,亦可以通过其他过渡连接件而连接到所述第一盖部上。上述特征还定义了,所述引风通道中的空气通道与所述烹饪容腔之间存在连通结构,在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风通道可以从外往内延伸插入到所述第一盖部内;又或者在所述第一盖部上设置过渡风孔,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端衔接所述过渡风孔并直接连通所述烹饪容腔,当然进一步的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盖部内设置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进风端连通所述过渡风孔,所述引风通道通过所述导风管连通所述烹饪容腔;又或者所述引风通道容置于所述第一盖部的盖内腔内。

其中,所述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烹饪容腔外部的新鲜空气送入到所述引风通道,上述特征定义了,在所述鼓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内的主要是所述烹饪容腔外部的新鲜空气,而不是所述烹饪容腔内的热空气。

其中,所述引风通道用于将所述鼓风机所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从所述第一盖部位置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鼓风机所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的流动路径和方向,所述鼓风机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是先从所述烹饪容腔外部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内,并在所述引风通道的引导下流动到所述第一盖部位置,然后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另外,上述特征还定义了,当移开所述第一盖部后,可以改变所述引风通道与所述烹饪容腔之间的连通状态,或者说是能够阻止所述引风通道向所述烹饪容腔继续提供烹饪用的热风,另外也能够阻止在所述鼓风机停止工作时,所述烹饪容腔内的气体或蒸汽通过所述引风通道、鼓风机流出到所述烹饪容腔的外部空间。如此能够为在所述烹饪器具上形成不同的烹饪模式提供技术基础,例如可以在移开所述第一盖部后,更换上具有控压机构的锅盖,使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容腔内形成高压烹饪环境,此时所述引风通道的设置并不会破坏所述烹饪容腔的存压环境。

其中,在所述引风通道中设置有管路加热器,这样,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中的风能够直接与所述管路加热器直接接触吸热,从而能够集中受热形成高温热气流。另外,利用所述引风通道引导由所述鼓风机鼓出的风,并把所述管路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引风通道中的结构方式,为把所述管路加热器设置在远离所述鼓风机的位置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如此有利于减少所述管路加热器的高温对所述鼓风机的破坏。

其中,所述盖出风口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这样,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通过所述盖出风口排出到所述烹饪容腔之外。如此首先表明了,所述烹饪器具上为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所设置的风道是开放式的,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在所述鼓风机的作用下基本上不能回流到所述引风通道、所述鼓风机上。另外还表明了,当移开所述盖部后,也就移开了所述盖出风口,所述烹饪容腔内气体不能再通过所述盖出风口而排出到所述烹饪容腔之外,如此能够为在所述烹饪器具上形成不同的烹饪模式提供技术基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由于所述鼓风机用于将所述烹饪容腔外部的新鲜空气送入到所述引风通道,所述引风通道用于将所述鼓风机所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从所述第一盖部位置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所述盖出风口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这样,在所述烹饪器具上形成开环式的风道结构,不需要对所述烹饪容腔内的热空气进行重复加热,热空气对放置在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后通过所述盖出风口排出到所述烹饪容腔之外,而不会大量夹带油脂、食物颗粒回流污染所述引风通道、管路加热器和所述鼓风机,有利于维持所述引风通道、管路加热器和所述鼓风机的洁净度,减少它们输送的风对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食物的污染。另外,还可以通过移开所述第一盖部排除所述引风通道、所述盖出风口的设置,使得能够在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容腔内营造其他烹饪环境例如高压、蒸汽烹饪环境,从而便于为通过更换不同的功能盖部实现多种烹饪模式提出可行的技术基础。第二,由于所述引风通道中设置有管路加热器,这样可以对空气进行集中加热,提高升热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第一盖部上。这样,移动所述第一盖部时,所述鼓风机随之移动,这样可以简化所述鼓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所述引风通道的进风端之间的连通结构。

至于所述鼓风机的布置方式,进一步的还可以布置在主体部上。而为了让所述鼓风机连通所述引风通道,进一步的可选择采用下面的两种实施方式之一:

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引风通道之间的第一种连通结构: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引风通道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鼓风机之间能够前后可拆卸地对接连接从而便于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鼓风机之间的对接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防止风泄露。其中,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主体部上,这样,与把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盖部上相比,有利于使所述烹饪器具的重心靠下布置,使所述烹饪器具不容易倾倒,提高所述烹饪器具的安放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体,所述内锅布置在所述外壳体所界定的空间范围内,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并定位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引风通道从所述第一盖部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把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首先可以减少所述内锅的锅内腔中的热量大量地传递到所述鼓风机对所述鼓风机造成破坏性影响,另外还有利于所述鼓风机的散热和抽吸外部新鲜空气。另外,所述引风通道从所述第一盖部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的布局方式便于所述引风通道和所述鼓风机之间的对接。

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引风通道之间的第二种连通结构: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引风通道包括前后连通的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一段通道定位于所述主体部并且其进风端连通所述鼓风机的风机出风口,所述第二段通道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并且所述第二段通道的出风口通向所述烹饪容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为铰接连接时,所述第一段通道与所述第二段通道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是,它们为一体化的软性管;又或者所述第一段通道与所述第二段通道之间通过转接头连通设置。

当需要把所述第一盖部从所述主体部上拆卸下来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之间能够前后可拆卸地对接连接从而便于所述第一盖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之间的对接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用于防止风泄露。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包括外壳体,所述内锅布置在所述外壳体所界定的空间范围内,所述鼓风机、所述第一段通道布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并定位在所述外壳体上,所述第二段通道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并从所述第一盖部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把所述鼓风机布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外侧,首先可以减少所述内锅的锅内腔中的热量大量地传递到所述鼓风机对所述鼓风机造成破坏性影响,另外还有利于所述鼓风机的散热和抽吸外部新鲜空气。另外,所述第二段通道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并从所述第一盖部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的布局方式便于所述第二段通道和第一段通道之间的对接。

针对所述引风通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引风通道穿过所述第一盖部后继续在所述第一盖部内延伸从而具有盖内管段,所述管路加热器安装在所述盖内管段中。即所述管路加热器也就安装到所述第一盖部内,所述管路加热器的热量不仅能够通过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内的空气以热对流的方式为所述烹饪容腔提供热量,还能够以热辐射的方式为所述烹饪容腔提供热量,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管路加热器的热量利用率,节能环保,并能够减少所述管路加热器的热量向外扩散,以免烫伤使用者,提高所述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盖部上设置有呈盆状的隔热罩,所述隔热罩的盆腔与所述内锅的锅内腔组合形成所述烹饪容腔,所述隔热罩用于阻止热量向外部扩散,所述引风通道穿过所述隔热罩让包含有所述管路加热器的盖内管段布置在所述隔热罩的盆腔内;所述隔热罩上还设置有罩过风口,所述罩过风口连通所述盖出风口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风。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隔热罩能够减少所述烹饪容腔内的热量的散失,进一步提高所述管路加热器的热量利用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引风通道在所述第一盖部内延伸到所述第一盖部的中央区域后再让其出风口朝下对着所述内锅的锅内腔。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从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口吹送出来的热空气将集中在所述第一盖部的中央区域从上往下吹送,并能够从中部向四周扩散,从而能够对所述烹饪容腔的中部区域和外周区域进行加热。

为了能够使从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口吹送出来的热空气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可以进一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种热空气扩散结构:在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有呈喇叭状的风罩,所述风罩引导气流沿倾斜方向喷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热空气从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口流出时,能够在所述风罩的引导下均匀地向四周扩散,使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食物得到均匀的受热。

第二种热空气扩散结构:在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口设置有旋转扇叶,所述旋转扇叶用于利用气流的冲击产生旋转运动并利用旋转运动将喷出气流引导为旋转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旋转流有利于热量的扩散,使所述烹饪容腔内的食物得到均匀的受热。

为了能够丰富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主体部上还布置有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管将所述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内。这样利用所述蒸汽发生器为所述烹饪容腔内提供烹饪用的烹饪水分或/和烹饪热量,在所述烹饪容腔内形成蒸汽烹饪环境。

所述鼓风机的转速和所述管路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将影响到所述烹饪容腔内的温度,为了能够自动地把所述烹饪容腔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控制器和锅内温度传感器,所述锅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烹饪容腔内的当前温度并将所感应的当前温度信号提供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信号及目标温度决定所控制的所述鼓风机的转速和所述管路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进而实现控制所述烹饪容腔内的温度达成所述目标温度。这样,所述烹饪容腔的内部温度被所述管路加热器与所述鼓风机协同调整从而使所述烹饪容腔的内部温度自动地达成所述目标温度,满足烹饪需要,完善所述烹饪器具的智能化管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设定装置,所述温度设定装置接受用户的温度设定指令形成所述目标温度。如此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食材、所要采用的烹饪方式便捷地调整所述目标温度,从而可以丰富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和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时间设定装置,所述时间设定装置接受用户的时间设定指令形成烹饪目标时间。如此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食材、所要采用的烹饪方式便捷地调整所述烹饪目标时间,所述烹饪器具能够根据所述烹饪目标时间自动地完成响应的烹饪操作,从而进一步完善所述烹饪器具的智能化管理。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烹饪模式选定装置,所述烹饪模式按食物类型予以分类,所述烹饪模式选定装置接受用户的选定指令形成当前的烹饪目标。如此用户可根据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简化对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操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管路加热器内的温度并将所感应的加热器温度信号提供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并当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超过高温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或停止加热信号。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所述报警信号提示使用者作出应对操作,例如手动关掉所述管路加热器;又或者让所述管路加热器响应所述停止加热信号而自动停止加热,从而可防止所述管路加热器的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延长所述管路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所述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管路加热器内的温度并将所感应的加热器温度信号提供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并当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低于低温阈值时才控制所述鼓风机停止旋转送风。根据上述方案,在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高于低温阈值时,所述鼓风机不停止旋转送风,从而能够带着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对所述加热器进行冷却,避免所述加热器被高温烧坏,有利于提高所述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进一步丰富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第二盖部,所述第二盖部用于替换掉所述第一盖部结合到所述主体部上;在所述主体部上还布置有底部加热器,所述内锅布置在所述底部加热器上,所述底部加热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盖部配合于所述内锅时向所述内锅提供烹饪用热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更换所述第二盖部,利用所述第二盖部与所述底部加热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烹饪模式。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烹饪器具100的另一个视图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烹饪器具10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烹饪器具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风罩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种热空气扩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鼓风机5与所述引风通道4之间的另一种连通结构示意图;

图9是所述烹饪器具100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热风烹饪功能的烹饪器具100,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有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中设置有内锅2,所述内锅2具有用于烹饪食物的锅内腔20;还包括第一盖部3,所述第一盖部3用于覆盖所述内锅2的锅口,所述第一盖部3相对所述主体部1可移动,当所述第一盖部3覆盖住所述内锅2时,所述第一盖部3与所述内锅2组合形成烹饪容腔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通道4和鼓风机5,所述引风通道4连接所述第一盖部3并且让其中的空气通道40连通所述烹饪容腔10,所述鼓风机5的风机出风口50连通所述引风通道4的进风端41,所述鼓风机5用于将所述烹饪容腔10外部的新鲜空气送入到所述引风通道4,所述引风通道4用于将所述鼓风机5所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从所述第一盖部3位置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在所述引风通道4中设置有管路加热器6,所述管路加热器6用于对所述引风通道4中的新风予以加热从而为所述烹饪容腔10内提供烹饪用的热量,在所述第一盖部3上还设置有盖出风口30,所述盖出风口30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风。其中,所述第一盖部3相对所述主体部1可移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盖部3可相对所述主体部1调整位置,例如所述第一盖部3可在所述主体部1上翻转,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盖部3可从所述主体部1上拆卸分离出来,这样为所述第一盖部3离开所述内锅2的锅口,从而能够为更换其他功能锅盖提供技术基础。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5所示,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有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包括外壳体11,所述内锅2布置在所述外壳体11所界定的空间范围内。所述鼓风机5布置在所述外壳体11的外侧并定位在所述外壳体11上,在所述外壳体11的外侧还设置有风机外罩12,所述风机外罩12罩设在所述鼓风机5上。在所述风机外罩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罩体进风口121,在所述风机外罩12的顶壁上设置有罩体避让孔120。所述鼓风机5的风机进风口51连通所述罩体进风口121,所述鼓风机5的风机出风口50穿过所述罩体避让孔120连通所述引风通道4的进风端41。在所述鼓风机5的作用下,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4内的主要是所述烹饪容腔10外部的新鲜空气,而不是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热空气。

另外,所述引风通道4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3,并从所述第一盖部3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所述引风通道4和所述鼓风机5之间能够前后可拆卸地对接连接从而便于所述第一盖部3与所述主体部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引风通道4和所述鼓风机5之间的对接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9,所述密封装置9用于防止风泄露。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鼓风机5布置在所述主体部1上,这样,与把所述鼓风机5布置在所述第一盖部3上相比,有利于使所述烹饪器具100的重心靠下布置,使所述烹饪器具100不容易倾倒,提高所述烹饪器具100的安放稳定性。另外把所述鼓风机5布置在所述外壳体11的外侧,首先可以减少所述内锅2的锅内腔20中的热量大量地传递到所述鼓风机5上对所述鼓风机5造成破坏性影响,还有利于所述鼓风机5的散热和抽吸外部新鲜空气。其次,所述引风通道4从所述第一盖部3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的布局方式便于所述引风通道4和所述鼓风机5之间的对接。当所述引风通道4和所述鼓风机5前后对接连接后,所述鼓风机5从所述烹饪容腔10之外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4,并在所述引风通道4的引导下穿过所述第一盖部3进入到所述烹饪容器内。当移开所述第一盖部3后,可以改变所述引风通道4与所述烹饪容腔10之间的连通状态,或者说是能够阻止所述引风通道4向所述烹饪容腔10继续提供烹饪用的热量,另外也能够阻止在所述鼓风机5停止工作时,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气体或蒸汽通过所述引风通道4、鼓风机5流出到所述烹饪容腔10的外部空间。如此能够为在所述烹饪器具100上形成不同的烹饪模式提供技术基础,例如可以在移开所述第一盖部3后,更换上具有控压机构的锅盖,使所述烹饪器具100的烹饪容腔10内形成高压烹饪环境,此时所述引风通道4的设置并不会破坏所述烹饪容腔10的存压。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鼓风机5布置在所述第一盖部3上也是可行的。这样,移动所述第一盖部3时,所述鼓风机5随之移动,这样可以简化所述鼓风机5的风机出风口50与所述引风通道4的进风端41之间的连通结构。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引风通道4穿过所述第一盖部3后继续在所述第一盖部3内延伸从而具有盖内管段42,所述管路加热器6安装在所述盖内管段42中。所述第一盖部3上设置有呈盆状的隔热罩31,所述隔热罩31的盆腔310与所述内锅2的锅内腔20组合形成所述烹饪容腔10,所述隔热罩31用于阻止热量向外部扩散,所述引风通道4穿过所述隔热罩31让包含有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盖内管段42布置在所述隔热罩31的盆腔310内。在所述引风通道4上设置有支撑架61,所述管路加热器6为发热丝并缠绕在所述支撑架61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管路加热器6也就安装到所述第一盖部3内,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热量不仅能够通过进入到所述引风通道4内的空气以热对流的方式为所述烹饪容腔10提供热量,还能够以热辐射的方式为所述烹饪容腔10提供热量,从而能够提高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热量利用率,节能环保,并能够减少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热量向外扩散,以免烫伤使用者,提高所述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利用所述隔热罩31能够减少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热量的散失,进一步提高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热量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隔热罩31上还设置有罩过风口311,所述罩过风口311连通所述盖出风口30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风。这样,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风通过所述罩过风口311、所述盖出风口30排出到所述烹饪容腔10之外。如此首先表明了,在所述鼓风机5的作用下,所述烹饪器具100上为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风所设置的风道是开放式的,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风在所述鼓风机5的作用下基本上不能回流到所述引风通道4、所述鼓风机5上。另外还表明了,当移开所述盖部后,也就移开了所述罩过风口311、所述盖出风口30,所述烹饪容腔10内气体不能再通过所述罩过风口311、所述盖出风口30而排出到所述烹饪容腔10之外,如此能够为在所述烹饪容腔10内营造不同的烹饪环境提供技术基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鼓风机5用于将所述烹饪容腔10外部的新鲜空气送入到所述引风通道4,所述引风通道4用于将所述鼓风机5所鼓入的外部新鲜空气从所述第一盖部3位置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所述盖出风口30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风,这样,在所述烹饪器具100上形成开环式的风道结构,不需要对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热空气进行重复加热,热空气对放置在所述烹饪容器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后通过所述盖出风口30排出到所述烹饪容腔10之外,而不会大量夹带油脂、食物颗粒回流污染所述引风通道4、管路加热器6和所述鼓风机5,有利于维持所述引风通道4、管路加热器6和所述鼓风机5的洁净度,减少它们输送的风对所述烹饪容腔10内造成食物的污染。另外,还可以通过移开所述第一盖部3排除所述引风通道4、所述盖出风口30,使得能够在所述烹饪容腔10内营造其他烹饪环境例如高压、蒸汽烹饪环境,从而便于为通过更换不同的功能盖部实现多种烹饪模式提出可行的技术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通道4在所述第一盖部3内延伸到所述第一盖部3的中央区域后再让其出风口朝下对着所述内锅2的锅内腔20。这样,从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吹送出来的热空气将集中在所述第一盖部3的中央区域从上往下吹送,并能够从中部向四周扩散,从而能够对所述烹饪容腔10的中部区域和外周区域进行加热。为了能够使从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吹送出来的热空气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可以进一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种热空气扩散结构:如图3和图6所示,在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设置有呈喇叭状的风罩7,所述风罩7引导气流沿倾斜方向喷出。在所述风罩7上还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脚71。所述连接脚71连接在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位置,并使所述风罩7与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之间形成有过风间隙。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热空气从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流出时,能够在所述风罩7的引导下穿过所述过风间隙均匀地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并向四周扩散,使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食物得到均匀的受热。

第二种热空气扩散结构:如图7所示,在所述引风通道4的出风口43设置有旋转扇叶7a,所述旋转扇叶7a用于利用气流的冲击产生旋转运动并利用旋转运动将喷出气流引导为旋转流。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旋转流有利于热量的扩散,使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食物得到均匀的受热。

为了能够丰富所述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模式,进一步的,在所述主体部1上还布置有蒸汽发生器(图中未画出),通过蒸汽管将所述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送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这样利用所述蒸汽发生器为所述烹饪容腔10内提供烹饪用的烹饪水分或/和烹饪热量,在所述烹饪容腔10内形成蒸汽烹饪环境。

除此之外,所述鼓风机5与所述引风通道4之间还可以采用另一种连通结构。如图8所示,所述鼓风机5布置在所述主体部1上,所述引风通道4包括前后连通的第一段通道44和第二段通道45,所述第一段通道44定位于所述主体部1并且其进风端440连通所述鼓风机5的风机出风口50,所述第二段通道45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3并且所述第二段通道45的出风口通向所述烹饪容腔10。所述第一段通道44和第二段通道45之间能够前后可拆卸地对接连接从而便于所述第一盖部3与所述主体部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段通道44和第二段通道45之间的对接位置设置有密封装置9a,所述密封装置9a用于防止风泄露。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5、所述第一段通道44布置在所述外壳体11的外侧并定位在所述外壳体11上,所述第二段通道45定位于所述第一盖部3并从所述第一盖部3的外侧进入到所述烹饪容腔10。

如图9所示,所述鼓风机5的转速和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加热功率将影响到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温度,为了能够自动地把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和锅内温度传感器,所述锅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烹饪容腔内的当前温度并将所感应的当前温度信号提供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温度信号及目标温度,决定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当前加热功率,也决定与所述当前加热功率适配的所述鼓风机5的当前转速进而实现控制所述烹饪容腔10内的温度达成所述目标温度,并控制所述管路加热器6本身的表面温度。这样,所述烹饪容腔10的内部温度被所述管路加热器6与所述鼓风机5协同调整从而使所述烹饪容腔10的内部温度自动地达成所述目标温度,满足烹饪需要,完善所述烹饪器具100的智能化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设定装置,所述温度设定装置接受用户的温度设定指令形成所述目标温度。如此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食材、所要采用的烹饪方式便捷地调整所述目标温度,从而可以丰富所述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模式和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时间设定装置,所述时间设定装置接受用户的时间设定指令形成烹饪目标时间。如此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食材、所要采用的烹饪方式便捷地调整所述烹饪目标时间,所述烹饪器具100能够根据所述烹饪目标时间自动地完成响应的烹饪操作,从而进一步完善所述烹饪器具100的智能化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烹饪模式选定装置,所述烹饪模式按食物类型予以分类,所述烹饪模式选定装置接受用户的选定指令形成当前的烹饪目标。如此用户可根据食物类型选择合适的烹饪模式,简化对所述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操作。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管路加热器6内的温度并将所感应的加热器温度信号提供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并当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超过高温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或停止加热信号。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所述报警信号提示使用者作出应对操作,例如手动关掉所述管路加热器6;又或者让所述管路加热器6响应所述停止加热信号而自动停止加热,从而可防止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延长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高所述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管路加热器6内的温度并将所感应的加热器温度信号提供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于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并当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低于低温阈值时才控制所述鼓风机5停止旋转送风。根据上述方案,在所述加热器温度信号高于低温阈值时,所述鼓风机5不停止旋转送风,从而能够带着所述管路加热器6产生的热量,对所述管路加热器6进行冷却,避免所述管路加热器6被高温烧坏,有利于提高所述管路加热器6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进一步丰富所述烹饪器具100的烹饪模式,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二盖部(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二盖部用于替换掉所述第一盖部3结合到所述主体部1上;在所述主体部1上还布置有底部加热器8,所述内锅2布置在所述底部加热器8上,所述底部加热器8用于在所述第二盖部配合于所述内锅2时向所述内锅2提供烹饪用热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更换所述第二盖部,利用所述第二盖部与所述底部加热器8的配合形成不同的烹饪模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