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8394发布日期:2021-06-29 23:4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结构,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上常用内开内倒窗产品有个大的弱点,就是防水性能比较差,原因是内开下悬的开启位置排水是靠装开在框上的排水孔与排水盖实现排水,因受排水孔盖限制排水孔比较小,遇上强风暴雨或在窗扇内倒状态下没法满足排水量,导致漏水到户内。

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用以解决内开内倒窗防水性能差的问题。

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包括:

窗扇整体,其位于用于安装在室外的外侧具有供雨水流入的间隙,以及在其下端贯穿供排放由间隙流入雨水的排水孔一;

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其与所述窗扇整体抵触活动连接,在其用于安装室外的位于下框一侧内凹有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与所述排水孔一之间连通有排水孔二。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沟槽下端面为与水平面呈倾斜角设置的导流斜面,以使由排水孔二下落的雨水向排水沟槽开口方向排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二设置于所述排水沟槽上侧面,所述排水沟槽位于开口上端向下延伸有挡条。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二间隔设有若干个。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为型材件。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由上至下具有若干排水腔,所述间隙连通于最上方的排水腔,所述排水孔二连通于最下方的排水腔;所述排水孔一贯穿设置于若干排水腔,以使相邻的排水腔通过排水孔一相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下框内凹排水沟槽,且排水孔二设置在排水沟槽内,无须使用传统的排水盖,使得在外观上呈无开孔状态更加美观,且可根据窗扇的大小计算出集水量而相应加工调整排水沟槽内排水孔二的大小,以满足极端情况下的排水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行业上典型的内开内倒窗排水孔加排水盖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出示的,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较佳地提供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包括:窗扇整体1,其位于用于安装在室外的外侧具有供雨水流入的间隙2,以及在其下端贯穿供排放由间隙2流入雨水的排水孔一3;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其与所述窗扇整体1抵触活动连接,在其用于安装室外的位于下框一侧内凹有排水沟槽5,所述排水沟槽5与所述排水孔一3之间连通有排水孔二6,具体的,室外雨水经间隙2流入至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的框腔内,框腔内的水经排水孔一3和排水孔二6流至排水沟槽5直接排出,通过在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下框内凹排水沟槽5,且排水孔二6设置在排水沟槽5内,无须使用传统的排水盖,使得在外观上呈无开孔状态更加美观,且可根据窗扇的大小计算出集水量而相应加工调整排水沟槽内排水孔二6的大小,以满足极端暴雨情况下的排水要求。

所述排水沟槽5下端面为与水平面呈倾斜角设置的导流斜面,以使由排水孔二6下落的雨水向排水沟槽5开口方向排出,且通过导流斜面避免排水沟槽5内积蓄积水滋生细菌。

所述排水孔二6设置于所述排水沟槽5上侧面,所述排水沟槽5位于开口上端向下延伸有挡条7,以使挡条7遮闭排水沟槽5内的排水孔二6,使得在外观上呈无开孔状态更加美观。

所述排水孔二6间隔设有若干个。

所述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为型材件,以使排水沟槽5与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为一体成型,便于批量生产。

所述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由上至下具有若干排水腔8,所述间隙2连通于最上方的排水腔8,所述排水孔二6连通于最下方的排水腔8;所述排水孔一3贯穿设置于若干排水腔8,以使相邻的排水腔8通过排水孔一3相连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扇整体(1),其位于用于安装在室外的外侧具有供雨水流入的间隙(2),以及在其下端贯穿供排放由间隙(2)流入雨水的排水孔一(3);

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其与所述窗扇整体(1)抵触活动连接,在其用于安装室外的位于下框一侧内凹有排水沟槽(5),所述排水沟槽(5)与所述排水孔一(3)之间连通有排水孔二(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槽(5)下端面为与水平面呈倾斜角设置的导流斜面,以使由排水孔二(6)下落的雨水向排水沟槽(5)开口方向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二(6)设置于所述排水沟槽(5)上侧面,所述排水沟槽(5)位于开口上端向下延伸有挡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二(6)间隔设有若干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为型材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4)由上至下具有若干排水腔(8),所述间隙(2)连通于最上方的排水腔(8),所述排水孔二(6)连通于最下方的排水腔(8);所述排水孔一(3)贯穿设置于若干排水腔(8),以使相邻的排水腔(8)通过排水孔一(3)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内开下悬窗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扇整体,其位于用于安装在室外的外侧具有供雨水流入的间隙,以及在其下端贯穿供排放由间隙流入雨水的排水孔一;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其与所述窗扇整体抵触活动连接,在其用于安装室外的位于下框一侧内凹有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与所述排水孔一之间连通有排水孔二。在内开内倒窗的开启框下框内凹排水沟槽,且排水孔二设置在排水沟槽内,无须使用传统的排水盖,使得在外观上呈无开孔状态更加美观,且可根据窗扇的大小计算出集水量而相应加工调整排水沟槽内排水孔二的大小,以满足极端情况下的排水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肖富荣;郑立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健家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