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夹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1860发布日期:2021-09-04 10:3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夹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板类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夹芯板。


背景技术:

2.作为家具柜与家具架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夹芯板广泛运用于家具生产行业中,作为家具的层板、面板或门板使用。现有的夹芯板主要由板壳及芯板组成,板壳于内部设有内腔以及于一端开设有连通内腔的腔口,在芯板的表面涂抹胶水后,芯板从腔口穿入至内腔内,从而组装成现有的夹芯板,芯板通过胶水固定在板壳内。但现有的这种夹芯板的这种组装方法,若是需要组装长度较长的夹芯板时,芯板从腔口穿入至板壳的内腔内,芯板的长度与板壳的长度对接,组装者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进行组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夹芯板,该新型夹芯板能便捷地进行组装。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夹芯板,包括下壳体、芯板及上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一定位部,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抵板,两段第一定位部与两件抵板相配合,围成定位空间;所述芯板安装于下壳体的底板上,位于定位空间内;所述上壳体设于下壳体的上方,上壳体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二定位部,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定位板,两段第二定位部与两件定位板相配合,围成容置空间,以供下壳体容置于容置空间内,每一第二定位部的内侧对应抵持一第一定位部的外侧;所述下壳体的底板顶面与上壳体的顶板底面上均涂抹有胶水,使下壳体与上壳体相对与芯板胶粘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抵板呈倾斜设置,每一抵板的底端与底板顶面的一端边沿连接,抵板的顶端向底板顶面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所述抵板与底板之间形成倾斜角。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倾斜角为20
°
至80
°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倾斜角为60
°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底板与上壳体的顶板均呈矩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两段第一定位部的外侧面与所述顶板的两段第二定位部的内侧面相匹配,均为呈八字状的倾斜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夹芯板通过下壳体、芯板及上壳体之间的相配合,能便捷地进行组装,无需较大的空间才能进行组装,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新型夹芯板的分解图。
13.图2为上壳体的示意图。
14.图3为新型夹芯板的组装图。
15.图4为芯板安装至下壳体内的示意图。
16.图5为新型夹芯板的剖视图。
17.图6为新型夹芯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一种新型夹芯板,包括下壳体10、芯板20及上壳体30,所述下壳体10设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顶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一定位部12,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抵板13,两段第一定位部12与两件抵板13相配合,围成定位空间101;所述芯板20安装于下壳体10的底板11上,位于定位空间101内;所述上壳体30设于下壳体10的上方,上壳体30设有顶板31,所述顶板31的底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二定位部32,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定位板33,两段第二定位部32与两件定位板33相配合,围成容置空间301,以供下壳体10容置于容置空间301内,每一第二定位部32的内侧对应抵持一第一定位部12的外侧;所述下壳体10的底板11顶面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底面上均涂抹有胶水,使下壳体10与上壳体30相对与芯板20胶粘连接。
20.进一步地,参阅图6,所述抵板13呈倾斜设置,每一抵板13的底端与底板11顶面的一端边沿连接,抵板13的顶端向底板11顶面的另一端延伸设置,通过抵板13的顶部抵持芯板20;所述抵板13与底板11之间形成倾斜角a,所述倾斜角a为20
°
至80
°
,以便于下壳体10容置于上壳体30的容置空间301内;本实施例中,倾斜角a为60
°

21.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10的底板11形状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形状相匹配,包括但不限于圆形、矩形及正方形等;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0的底板11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均呈矩形。
22.进一步地,参阅图5,所述底板11的两段第一定位部12的外侧面与所述顶板31的两段第二定位部32的内侧面相匹配,均为呈八字状的倾斜面,以便于下壳体10容置于上壳体30的容置空间301内。
2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夹芯板的组装方法,如下:首先在下壳体10的底板11顶面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底面上分别涂抹胶水,芯板20安装至下壳体10的定位空间101内,下壳体10的两段第一定位部12两侧定位芯板20的两侧边,下壳体10的两件抵板13的顶部定位芯板20的两端,使芯板20定位,且芯板20的底面与下壳体10的底板11顶面胶粘连接;随后,上壳体30盖合至下壳体10上,下壳体10容置于上壳体30的容置空间301内,每一第二定位部32的内侧对应抵持一第一定位部12的外侧,定位板33的底端抵持抵板13底部与底板11边沿的连接处,使下壳体10定位,且芯板20的顶面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底面胶粘连接,从而将上壳体30固定。如此,便捷地组装形成所述新型夹芯板,无需较大的空间才能进行组装。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夹芯板通过下壳体10、芯板20及上壳体30之间的相配合,能便捷地进行组装,无需较大的空间才能进行组装,更为方便。
25.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夹芯板,包括下壳体(10)、芯板(20)及上壳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0)设有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顶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一定位部(12),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抵板(13),两段第一定位部(12)与两件抵板(13)相配合,围成定位空间(101);所述芯板(20)安装于下壳体(10)的底板(11)上,位于定位空间(101)内;所述上壳体(30)设于下壳体(10)的上方,上壳体(30)设有顶板(31),所述顶板(31)的底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二定位部(32),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定位板(33),两段第二定位部(32)与两件定位板(33)相配合,围成容置空间(301),以供下壳体(10)容置于容置空间(301)内,每一第二定位部(32)的内侧对应抵持一第一定位部(12)的外侧;所述下壳体(10)的底板(11)顶面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底面上均涂抹有胶水,使下壳体(10)与上壳体(30)相对与芯板(20)胶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13)呈倾斜设置,每一抵板(13)的底端与底板(11)顶面的一端边沿连接,抵板(13)的顶端向底板(11)顶面的另一端延伸设置,所述抵板(13)与底板(11)之间形成倾斜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为20
°
至8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为6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0)的底板(11)与上壳体(30)的顶板(31)均呈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夹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两段第一定位部(12)的外侧面与所述顶板(31)的两段第二定位部(32)的内侧面相匹配,均为呈八字状的倾斜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夹芯板,包括下壳体、芯板及上壳体,下壳体设有底板,底板的顶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一定位部,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抵板,两段第一定位部与两件抵板相配合,围成定位空间;芯板安装于定位空间内;上壳体设于下壳体的上方,上壳体设有顶板,顶板的底面于两侧相对沿边沿设有两段第二定位部,及于两端相对沿边沿设有两件定位板,两段第二定位部与两件定位板相配合,围成容置空间,以供下壳体容置于容置空间内,每一第二定位部的内侧对应抵持一第一定位部的外侧;下壳体的底板顶面与上壳体的顶板底面上均涂抹有胶水,使下壳体与上壳体相对与芯板胶粘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夹芯板能便捷地组装。组装。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路立刚 韩立斌 李培胜 汤泽鹏 张书宇 金海军 袁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诚业家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