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2279发布日期:2022-01-15 05:0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人防工程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


背景技术:

2.人防护工程口部是工程的薄弱环节,也是重点打击部位。地下防护工程承担着保护内部人员、设备安全的重要职责,在核武器或常规武器的强烈爆炸冲击下,产生的恶劣震动环境往往造成工事内部人员死亡、设备失效,使指挥系统失灵。防护门作为口部最重要的防护设备,对保障工程的战时的整体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历来是防护工程研究的重点内容。
3.传统的防护门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但是在关闭后,其密封性较差,外界的有毒性气体及巨大的热量等容易从防护门的边缘渗入,对人防工程内部的人员、设备等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以改善上述问题。
5.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包括门框和铰接在门框上的门扇,所述门扇包括呈“口”字形设置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加强板的侧壁固定套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内填充有气体,所述门扇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且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门扇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设置,所述门扇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壁插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端贯穿至固定块的内部,且移动杆的下端贯穿蜗轮的侧壁并通过螺纹与蜗轮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杆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条,所述蜗轮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条在导向槽内滑动;
6.所述移动杆的侧壁固定套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限位环,所述转动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侧壁滑动连接有u形设置的移动板,且移动板靠近限位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移动板的侧壁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套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块设置,所述连接杆和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7.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所述加强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气筒,且储气筒的上端贯穿加强板的侧壁并与气囊连通,所述储气筒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和第一复位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所述门扇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气囊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监测机构。
8.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安装板下侧壁的第一t形导杆,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在安装板的侧壁滑动,所述第一t形导杆的侧壁
套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以及滑动板的侧壁固定,所述转动板的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插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滑动板的上侧壁固定,且连接块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侧壁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侧壁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有u形设置的转动块,所述安装板靠近转动块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的侧壁插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且滑动板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所述转动块的侧壁插设有第二t形导杆,且第二t形导杆的一端与楔形块固定,所述第二t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楔形块以及转动块的侧壁固定,所述转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形设置的压板,所述门扇的侧壁开设有工作孔,所述工作孔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的侧壁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复位机构,所述第三复位机构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监测块和第二监测块,所述工作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一监测块和第二监测块相匹配,且通孔的侧壁设置有圆角。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门扇侧壁上的四个阵列设置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杆,所述滑动块套设在导向杆的侧壁上,所述导向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块以及安装块的侧壁相抵。
11.优选地,所述第三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动块侧壁上的四个阵列设置的套杆,所述套杆的侧壁套设有套管,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监测块的侧壁固定,且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监测块的侧壁固定,所述套管的侧壁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块以及第一监测块和第二监测块的侧壁相抵。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倒角,且支撑杆顶部的高度尺寸比门框的高度尺寸大5mm。
13.优选地,所述储气筒的内部设置有风哨。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监测块和第二监测块的侧壁设置有倒角,且第一监测块和第二监测块远离滑动块的侧壁设置有状态标识。
15.优选地,所述压板的高度尺寸比滑动块滑动到最大高度时的高度尺寸大2cm。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当门扇关闭时,支撑杆的顶端与门框的侧壁相抵,使得连接杆向下运动,连接杆向下运动,使得滑动杆滑槽沿着的侧壁滑动,从而使得移动板沿着导轨向左滑动,将限位块插入限位环之间的间隙,接着转动摇把,摇把的转动带动转动轴和蜗杆的转动,蜗杆的转动带动蜗轮的转动,从而使得移动杆沿着蜗轮的侧壁向上运动,使得移动杆插入门框中而形成自锁,避免门扇在外力作用下打开,使用更加安全、使得密封性更好。
18.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移动杆向上运动时,带动转动板和安装板沿着固定杆的侧壁向上转动,同时连接杆向支撑杆内收缩,安装板向上转动使得滑动板沿着安装板的侧壁向下滑动,同时第一弹簧收缩,滑动板在第一滑动面上滑动并逐渐运动到楔形块的下侧壁,当第一弹簧不再收缩时,转动板的转动带动滑动板和连接块同步
运动,从而使得转动杆转动,转动杆的转动使得活塞在储气筒的侧壁向上滑动,同时通过转动板的设置,使得活塞的行程更大,从而将储气筒内的气体挤压到气囊中,使得气囊膨胀后与门框的侧壁相抵形成密封,使得在锁门过程中实现对防护门的密封,更加方便,且通过气囊的充气密封,密封效果更好。
19.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正常密封状态时,滑动板运动到楔形块的下侧壁,当气囊发生漏气时,气囊内的压强减小,此时,第一弹簧的弹力将推动滑动板沿着安装板的侧壁向上运动,当滑动板的上侧壁与楔形块的下侧壁相抵时,带动楔形块、转动块和压板顺时针转动,使得压板与滑动块的侧壁相抵,从而使得滑动块带着第一监测块和第二监测块向下运动,当第一监测块运动到通孔时,第四弹簧的弹力将其抵紧在通孔的侧壁上,从而便于使用者及时观察气囊的状态,保证其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中工作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的中工作孔的剖视结构俯视示意图;
26.图6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中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31.图标:1、门扇;2、第一复位机构;201、第一t形导杆;202、第一弹簧;203、滑动板;204、连接块;205、缺口;3、转动轴;4、固定块;5、监测机构;501、条形开口;502、楔形块;503、第一滑动面;504、连接板;505、转动块;506、压板;507、滑动块;508、工作孔;509、通孔;510、圆角;511、第一监测块;512、第二监测块;513、第二t形导杆;514、第二弹簧;6、第三复位机构;601、套管;602、第四弹簧;603、套杆;7、第二复位机构;701、安装块;702、第三弹簧;703、导向杆;8、移动杆;9、支撑杆;10、固定杆;11、转动板;12、安装板;13、转动杆;14、活塞;15、储气筒;16、风哨;17、蜗杆;18、固定板;19、蜗轮;20、限位环;21、螺纹;22、连接杆;23、移动板;24、滑槽;25、滑动杆;26、限位块;27、摇把;28、气囊;29、加强板;30、门框;31、导轨;32、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实施例:
39.参照图1-10,本发明的一种人防工程用密封防护门,包括门框30和铰接在门框30上的门扇1,门扇1包括呈“口”字形设置的加强板29,加强板29的顶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且加强板29的侧壁固定套设有气囊28,气囊28内填充有气体,门扇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27,且转动轴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7,门扇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18,固定板18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蜗轮19,且蜗轮19与蜗杆17啮合设置,门扇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1,转动板11的侧壁插设有移动杆8,移动杆8的上端贯穿至固定块4的内部,且移动杆8的下端贯穿蜗轮19的侧壁并通过螺纹21与蜗轮19的侧壁螺纹连接,移动杆8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条32,蜗轮19的侧壁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条32在导向槽内滑动;
40.在工作时,当门扇1关闭时,支撑杆9的顶端与门框30的侧壁相抵,使得连接杆22向下运动,连接杆22向下运动,使得滑动杆滑槽25沿着24的侧壁滑动,从而使得移动板23沿着导轨31向左滑动,将限位块26插入限位环20之间的间隙,接着转动摇把27,摇把27的转动带动转动轴3和蜗杆17的转动,蜗杆17的转动带动蜗轮19的转动,从而使得移动杆8沿着蜗轮19的侧壁向上运动,使得移动杆8插入门框30中而形成自锁,避免门扇1在外力作用下打开,使用更加安全、使得密封性更好。
41.移动杆8的侧壁固定套设有多个阵列设置的限位环20,转动板1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导轨31,导轨31的侧壁滑动连接有u形设置的移动板23,且移动板23靠近限位环20的侧
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6,移动板23的侧壁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24,滑槽2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25,滑动杆2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的侧壁套设有支撑杆9,且支撑杆9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块4设置,连接杆22和支撑杆9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
42.转动板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设置的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复位机构2,加强板29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储气筒15,且储气筒15的上端贯穿加强板29的侧壁并与气囊28连通,储气筒15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14,活塞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3,且转动杆13和第一复位机构2之间转动连接,门扇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气囊28内部气压进行监测的监测机构5。
43.在工作时,移动杆8向上运动时,带动转动板11和安装板12沿着固定杆10的侧壁向上转动,同时连接杆22向支撑杆9内收缩,安装板12向上转动使得滑动板203沿着安装板12的侧壁向下滑动,同时第一弹簧202收缩,滑动板203在第一滑动面503上滑动并逐渐运动到楔形块502的下侧壁,当第一弹簧202不再收缩时,转动板11的转动带动滑动板203和连接块204同步运动,从而使得转动杆13转动,转动杆13的转动使得活塞14在储气筒15的侧壁向上滑动,同时通过转动板11的设置,使得活塞14的行程更大,从而将储气筒15内的气体挤压到气囊28中,使得气囊28膨胀后与门框30的侧壁相抵形成密封,使得在锁门过程中实现对防护门的密封,更加方便,且通过气囊28的充气密封,密封效果更好。
44.第一复位机构2包括插设在安装板12下侧壁的第一t形导杆201,第一t形导杆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板203,且滑动板203在安装板12的侧壁滑动,第一t形导杆2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202,且第一弹簧20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板12以及滑动板203的侧壁固定,转动板11的侧壁开设有缺口205,缺口205内插设有连接块204,连接块204的一端与滑动板203的上侧壁固定,且连接块204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3的侧壁转动连接,正常密封状态时,滑动板203运动到楔形块502的下侧壁,并且使得转动板11的转动带动转动块505和压板506一起转动。
45.监测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在安装板12侧壁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504,连接板504的侧壁转动连接有u形设置的转动块505,安装板12靠近转动块505的侧壁开设有条形开口501,条形开口501的侧壁插设有楔形块502,楔形块502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滑动面503,且滑动板203在第一滑动面503上滑动,转动块505的侧壁插设有第二t形导杆513,且第二t形导杆513的一端与楔形块502固定,第二t形导杆513的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514,且第二弹簧514的两端分别与楔形块502以及转动块505的侧壁固定,转动块50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l形设置的压板506,门扇1的侧壁开设有工作孔508,工作孔508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复位机构7,第二复位机构7的侧壁连接有滑动块507,滑动块507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复位机构6,第三复位机构6的侧壁连接有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工作孔50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509,通孔509与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相匹配,且通孔509的侧壁设置有圆角510。
46.在工作时,正常密封状态时,滑动板203运动到楔形块502的下侧壁,当气囊28发生漏气时,气囊28内的压强减小,此时,第一弹簧202的弹力将推动滑动板203沿着安装板12的侧壁向上运动,当滑动板203的上侧壁与楔形块502的下侧壁相抵时,带动楔形块502、转动块505和压板506顺时针转动,使得压板506与滑动块507的侧壁相抵,从而使得滑动块507带着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向下运动,当第一监测块511运动到通孔509时,第四弹簧602的弹力将其抵紧在通孔509的侧壁上,从而便于使用者及时观察气囊28的状态,保证
其使用效果。
47.第二复位机构7包括固定连接在门扇1侧壁上的四个阵列设置的安装块701,安装块7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导向杆703,滑动块507套设在导向杆703的侧壁上,导向杆703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702,第三弹簧70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块507以及安装块701的侧壁相抵,对滑动块507的运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48.第三复位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动块507侧壁上的四个阵列设置的套杆603,套杆603的侧壁套设有套管601,位于上方的两个套管601的另一端与第一监测块511的侧壁固定,且位于下方的两个套管601的另一端与第二监测块512的侧壁固定,套管601的侧壁套设有第四弹簧602,第四弹簧602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块507以及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的侧壁相抵,对第一监测块511以及第二监测块512的运动起到导向与复位作用。
49.支撑杆9的顶端设置有倒角,且支撑杆9顶部的高度尺寸比门框30的高度尺寸大5mm,保证支撑杆9的顶部可以与门框30的侧壁相抵,并且使其向下运动。
50.储气筒15的内部设置有风哨16,便于使用者通过风哨16的声音判断气囊28是否在正常充气或者放气。
51.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的侧壁设置有倒角,且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远离滑动块507的侧壁设置有状态标识,第一监测块511的标识为“漏气”,第二监测块512的标识为“正常”,便于使用者对气囊28的状态进行观察。
52.压板506的高度尺寸比滑动块507滑动到最大高度时的高度尺寸大2cm,保证压板506转动时可以抵压在滑动块507的侧壁上,并且使其向下运动。
53.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关闭门扇1,当门扇1关闭时,支撑杆9的顶端与门框30的侧壁相抵,使得连接杆22向下运动,连接杆22向下运动,使得滑动杆滑槽25沿着24的侧壁滑动,从而使得移动板23沿着导轨31向左滑动,将限位块26插入限位环20之间的间隙,接着转动摇把27,摇把27的转动带动转动轴3和蜗杆17的转动,蜗杆17的转动带动蜗轮19的转动,从而使得移动杆8沿着蜗轮19的侧壁向上运动,使得移动杆8插入门框30中而形成自锁,避免门扇1在外力作用下打开,使用更加安全、使得密封性更好;
54.同时,移动杆8向上运动时,带动转动板11和安装板12沿着固定杆10的侧壁向上转动,同时连接杆22向支撑杆9内收缩,安装板12向上转动使得滑动板203沿着安装板12的侧壁向下滑动,同时第一弹簧202收缩,滑动板203在第一滑动面503上滑动并逐渐运动到楔形块502的下侧壁,当第一弹簧202不再收缩时,转动板11的转动带动滑动板203和连接块204同步运动,从而使得转动杆13转动,转动杆13的转动使得活塞14在储气筒15的侧壁向上滑动,同时通过转动板11的设置,使得活塞14的行程更大,从而将储气筒15内的气体挤压到气囊28中,使得气囊28膨胀后与门框30的侧壁相抵形成密封,使得在锁门过程中实现对防护门的密封,更加方便,且通过气囊28的充气密封,密封效果更好;
55.并且,在正常密封状态时,滑动板203运动到楔形块502的下侧壁,当气囊28发生漏气时,气囊28内的压强减小,此时,第一弹簧202的弹力将推动滑动板203沿着安装板12的侧壁向上运动,当滑动板203的上侧壁与楔形块502的下侧壁相抵时,带动楔形块502、转动块505和压板506顺时针转动,使得压板506与滑动块507的侧壁相抵,从而使得滑动块507带着第一监测块511和第二监测块512向下运动,当第一监测块511运动到通孔509时,第四弹簧602的弹力将其抵紧在通孔509的侧壁上,从而便于使用者及时观察气囊28的状态,保证其
使用效果。
5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