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0065发布日期:2022-07-26 21:0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


背景技术:

2.负离子的保健作用日益被人们认知,负氧离子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必要因素,一方面,负氧离子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它能使人精神振奋、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负离子不仅能使空气新鲜,而且由于它有和空气中的灰尘、病毒、细菌等结合的非凡能力。因此它具有灭菌、防尘、防病、消毒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3.根据现有的公开号为cn2720926y的中国专利号记载了一种负离子智能枕,存在以下缺点:1.负离子发生器在工作时需要较大的电压对负离子发生器内部进行放电,而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枕头内部容易引发安全隐患,2.负离子智能枕无法在使用者睡眠时进行对使用者的脉搏进行检测。因此,针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包括枕套、枕芯和负离子发生器,枕套内部为用于放置枕芯的枕芯腔室,枕套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有压电感知传感器,枕套的外部设有电控盒,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电控盒的内部,压电感知传感器与电控盒进行电性连接,枕套内部的底端面设有环形分气软管,分气软管沿枕套内部的边缘进行分布,分气软管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出气孔,分气软管的一侧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向外延伸至枕套表面的一侧,连接座与电控盒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进行导通连接,电控盒内部设有用于将负离子进行运输的驱动组件。
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驱动组件为送气风扇,送气风扇的送风面靠经连接软管的一侧,送气风扇的进风面靠近负离子发生器,使枕套外部的负离子发生器通过送气风扇将附带有负离子的空气吹进枕芯内部。
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电控盒的两侧面开设有进气格栅,电控盒的表面设有启动按钮,有效对电控盒进行散热处理。
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电控盒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压电感知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上传的无线网关模块。
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压电感知传感器由压电薄膜传感器构成,压电薄膜传感器分部在枕套的两侧面,压电薄膜传感器位于枕套对应人体颈椎部进行安装,压电薄膜很薄、质轻且非常柔软,可以无源工作,有效对人体睡眠时的颈部的脉搏进行感知记录。
11.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枕套的底端面设有加热垫,加热垫与电控盒进行电性连接,加热垫的顶端面为加热层,加热垫的底端面设有防滑层,防滑层的表面为波浪状防
滑胶条,加热垫的四个边角设有用于与枕套进行连接的连接带。
12.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可通过电控盒将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枕套的外部,令使用者的远离负离子发生器,避免负离子发生器触电的风险,同时通过环形分气软管将电控盒输送过来的负离子空气进行均匀的释放,令使用者在智能枕的各个方位均可以吸收到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同时其结构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施例的中枕套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施例的中电控盒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枕套,2-加热垫,3-压电薄膜传感器,4-枕芯腔室,5-分气软管,6-出气孔,7-连接座,8-连接软管,9-电控盒,10-进气格栅,11-启动按钮,12-防滑层,13-防滑胶条,14-连接带,15-负离子发生器,16-送气风扇,17-无线网关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0.请参阅图1-4其具体实施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包括枕套1、枕芯和负离子发生器15,枕套1内部为用于放置枕芯的枕芯腔室4,枕套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有压电感知传感器,枕套1的外部设有电控盒9,负离子发生器15安装在电控盒9的内部,压电感知传感器与电控盒9进行电性连接,枕套1内部的底端面设有环形分气软管5,分气软管5沿枕套1内部的边缘进行分布,分气软管5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出气孔6,分气软管5的一侧设有连接座7,连接座7向外延伸至枕套1表面的一侧,连接座7与电控盒9之间通过连接软管8进行导通连接,电控盒9内部设有用于将负离子进行运输的驱动组件。
21.驱动组件为送气风扇16,送气风扇16的送风面靠经连接软管8的一侧,送气风扇16的进风面靠近负离子发生器15,使枕套1外部的负离子发生器15通过送气风扇16将附带有负离子的空气吹进枕芯内部,电控盒9的两侧面开设有进气格栅10,电控盒9的表面设有启动按钮11,有效对电控盒9进行散热处理。
22.电控盒9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压电感知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上传的无线网关模块17,压电感知传感器由压电薄膜传感器3构成,压电薄膜传感器3分部在枕套1的两侧面,压电薄膜传感器3位于枕套1对应人体颈椎部进行安装,压电薄膜很薄、质轻且非常柔软,可以无源工作,有效对人体睡眠时的颈部的脉搏进行感知记录。
23.枕套1的底端面设有加热垫2,加热垫2与电控盒9进行电性连接,加热垫2的顶端面为加热层,加热垫2的底端面设有防滑层12,防滑层12的表面为波浪状防滑胶条13,加热垫2的四个边角设有用于与枕套1进行连接的连接带14。
24.将电控盒9连接外部电源,按动启动按钮11将负离子发生器15进行启动工作,通过
送气风扇16将富含负离子的空气经连接软管8送至枕芯内部的环形分气软管5,富含负离子的空气由分气软管5的出气孔6均匀地分布在智能枕的内部,同时通过设置在智能枕两侧的压电薄膜传感器3将使用者颈部的脉搏进行记录,通过无线网关模块17上传至手机检测app中的对使用者的睡眠进行检测。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包括枕套、枕芯和负离子发生器,枕套内部为用于放置枕芯的枕芯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有压电感知传感器,枕套的外部设有电控盒,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电控盒的内部,压电感知传感器与电控盒进行电性连接,枕套内部的底端面设有环形分气软管,分气软管沿枕套内部的边缘进行分布,分气软管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出气孔,分气软管的一侧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向外延伸至枕套表面的一侧,连接座与电控盒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进行导通连接,电控盒内部设有用于将负离子进行运输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送气风扇,送气风扇的送风面靠经连接软管的一侧,送气风扇的进风面靠近负离子发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的两侧面开设有进气格栅,电控盒的表面设有启动按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的一侧设有用于将压电感知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上传的无线网关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感知传感器由压电薄膜传感器构成,压电薄膜传感器分部在枕套的两侧面,压电薄膜传感器位于枕套对应人体颈椎部进行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的底端面设有加热垫,加热垫与电控盒进行电性连接,加热垫的顶端面为加热层,加热垫的底端面设有防滑层,防滑层的表面为波浪状防滑胶条,加热垫的四个边角设有用于与枕套进行连接的连接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压电感知的智能枕,包括枕套、枕芯和负离子发生器,枕套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设有压电感知传感器,枕套的外部设有电控盒,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电控盒的内部,枕套内部的底端面设有环形分气软管,分气软管沿枕套内部的边缘进行分布,分气软管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出气孔,连接座与电控盒之间通过连接软管进行导通连接,电控盒内部设有用于将负离子进行运输的驱动组件,令使用者的远离负离子发生器,避免负离子发生器触电的风险,同时通过环形分气软管将电控盒输送过来的负离子空气进行均匀的释放,令使用者在智能枕的各个方位均可以吸收到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同时其结构简单,适合大范围推广。广。广。


技术研发人员:段黎明 常永亮 魏坤平 王强 练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26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