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644阅读:1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家庭用物品或设备,更具体地说属于床领域。
床是人类起居的必备物品,其造型有多种,如木床,竹床、藤床、钢丝可折叠床,国外的大翻转式钢木结构床、席梦思床等。本人经多年实践观察,发现上述床在制造工艺、材料来源、尤其是在占地面积上存在不足,例如普通木结构床,耗用木材多,占地面积大;席梦思床加工工艺复杂,造价高,占地面积也大;钢丝可折叠床睡时不够舒适,折叠后只节省1/2面积;竹、藤床在我国北方难以普及;大翻转式钢木结构床其结构类似“马扎子”折叠时极不方便。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节省住房面积。
本发明之技术内容叙述如下本发明之要点在于采用了结构相同的2-3套相互平行的沿床的纵向(人睡时身体的方向)伸缩的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组成。这2-3套推拉机构通过各自的最左端零件竖板(1)与床头面板(6)相固定。每一套推拉机构是由下列零部件组成的在图(1)中,自左向右排列着开有滑槽的竖板(1)、(2)、(3)、(4)、(5),每个竖板的滑槽下方的下缘上,各固定有一套滚动部件,详见图(2)、图(3)、图(4)、图(5),图(5)适用于竖板(2)、(3)、(4),图(3)适用于竖板(1)、(5)。滚动部件主要由承板(66),转轴(67)、轴套(68)、滚轮(69)组成。在每个竖板的滑槽内,与竖板(1)、(2)、(3)、(4)、(5)一一对应地安装着下轴(11)、(12)、(13)、(14)、(15)、下轴与套在其上的滚套(70)可在滑槽内滑动,详见图(15),在下轴(12)、(13)、(14)上,分别套着呈V形交叉排列的前斜杆对,(16)与(17)、(18)与(19)、(20)与(21),与此同时,还分别套着从该三个下轴向两侧伸出的下杆对(22)与(23)、(24)与(25)、(26)与(27);在下轴(15)上套着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9)和一条下杆(30),在下轴(11)上套着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8)。下杆(23)与(24)、(25)与(26)、(27)与(30)之间分别穿有轴(31)、(32)、(33);在下杆(22)的左端部也穿有轴(7);在轴(7)、(31)、(32)、(33)上还分别套有呈V形排列的后斜杆对(34)与(35)、(36)与(37)、(38)与(39)、(40)与(41),各后斜杆与有关零件的连接见下面的叙述。呈∧形排列的前斜杆(28)与(16)、(17)与(18)、(19)与(20)、(2(21)与(29)的上端交叉点分别被上轴(42)、(43)、(44)、(45)所穿过;在上轴(42)、(43)、(44)、(45)上还分别同时套有自各该上轴向两侧伸出的上杆对(46)与(47)、(48)与(49)、(50)与(51)、(52)与(53),而且上杆(46)的伸出端部、后斜杆(34)的上端部同时分别套在竖板(1)的上端的轴(54)上,上述上杆(47)、(48)、(49)、(50)、(51)、(52)、(53)的自各对应上轴上伸出端部又分别与后斜杆(35)、(36)、(37)、(38)、(39)、(40)、(41)的上端部通过轴(55)、(56)、(57)、(58)、(59)、(60)、(61)加以连接。后斜杆(35)、(36)、(37)、(38)、(39)、(40)、(41)分别与相邻近的竖板(2)、(3)、(4)、(5)通过两条钢带相连系,该钢带中的一条竖直安置,称竖钢带(71),见图(6),其两端分别被上述相应的后斜杆与上板的连接轴(58)和相应竖板上的连接轴(73)穿过,另一条倾斜安置,称斜钢带(74),其两端分别被相应后斜杆上的稍靠下的连接轴(75),相应竖板上的上述同一连接轴(73)穿过,这样,通过钢带使相应上杆和相应后斜杆的运动规律化。在将该机构“推”到最短尺寸过程中,各杆件包括竖板、前斜杆、后斜杆、上杆、下杆、竖钢带、斜钢带之间都彼此发生相对运动。在轴(7)上还套着一个可在其上转动的稳定杆(62),见图(7)、(8),该杆的端部有一个开口(K),此开口可以搭合在竖板(1)的滑槽下方、滚动机构上方的销轴(63)中,也可以开口的背部嵌在后斜杆(35)的弹性片(36)中。在“推”、“拉”过程中,必须使开口脱离销轴;当“拉”到最长后,应使开口与销轴搭合,才能使床稳定。以上对推拉机构的叙述,是针对推拉机构在拉到最长状态下叙述的。在2-3排推拉机构的横向对应各上杆上,用螺钉固定着相应的铺板,铺板的宽度等于最外两排推拉机构的横向对应的上杆外缘之间距离。由于在“推”的过程中,各竖板(2)、(3)、(4)正上方的一对铺板在无间隙搭接时有干涉,故应在相应的两块铺板处留以间隙(D)见图(6),而以两条弹性条体例如软橡胶,塑料补充此间隙,且将该两条弹性条体分别与有关铺板相粘合,为加强床的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1、在任意相邻两排推拉机构的横向对应的竖板间,安装交叉的刚性加强板(77),详见图(9),2、用两块角钢(78)、(79)分别将横向对应的2-3块竖板(5)固定,同时固定着斜拉杆(80)、(81),详见图(10)3、在床头面板的内侧竖直地固定有2-3条角钢(82),详见图(11)在床头面板(6)的上部,有一块立板(64)见图(12),通过它们内侧的2-3个合页(83)将它们联接起来。为防止立板向床内翻转,采用了一套防翻转机构见图(12)将左板(84)、右板(85)分别用二个木螺钉固定在床头面板上,然后在左板、右板上分别用一个铆钉铆上一块可绕左板或右板旋转的挡板(86),当挡板转到竖直上方位置时,靠与立板上的楔垫(87)的摩擦力,使挡板静止。立板的功能是,睡时将它折向床内,与相邻铺板对接,起床后可将它立起,以便在“推”床到最短时挡住隆起的零件,而使外观整齐。
本发明与其他类型的床相比,有如下优点1、节省占地面积。如将床“推”到最短后,可以省出3/4到4/5的占地面积或省出原占地面积的75%到80%。这对于人口多、居住面积小的家庭是很有利的。可安在卧室、亭子间或会客室等处。
2、推拉灵活,无躁音,寿命长,外形美观整齐,安装方便,节省木材。
3、与新型的组合家具配合使用更为得体,毫不影响室内美观。
通过下列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一套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的外观图。
图2是两端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两端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左侧剖视图。
图4是中间3个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是中间3个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左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套推拉机构的内侧视图。
图7是稳定杆与销轴的搭合、脱离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旋转剖视图,示出了弹性片嵌住稳定杆的状态。
图9是图6的B-B剖视图,示出了刚性加强板与竖板的连接情况。
图10是图6的C向视图,示出了角钢、斜拉杆与竖板(5)的连接图。
图11是床面板的2-3条角钢、滚动组件与床头面板的连接图。
图12是床面板内侧的立板、床头面板的连接图及挡板的功用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14是将本发明推到最短状态后,与组合家具和墙的相对位置图。
图15是图(6)的F-F剖视图。
实施例一图(13)展示了一个适用于双人的本发明的立体图,其推拉机构共3排,(图中可见到一排)。可以将其最右竖板上的角钢,通过螺钉、钢片,膨胀螺钉与墙固定,详见图(14)。当需要将图(13)的最长状态推到图(14)的最短状态,步骤是1.使稳定杆(62)上的开口脱离销轴,开口的背部嵌入后斜杆的弹性片(36)中。2、推动床头面板到极限位置,恰好与组合家具的外缘(E)相齐,各板、杆件即可运动到组合家具的空间中。详见图(14),此时,各竖板滑槽中的下轴滑到滑槽的上端,其他各下轴下降接近地面,呈 形排列的前斜杆的上端上升,各铺板随相应的上杆翻转。3、如将床拉长,各运动零件方向与此相反。
实施例二、只采用2排推拉机构,适用于单人休息,其推拉动作原理以及与组合家具的配套同上。
以上二实施例的有关材料、尺寸如下材料床头面板及立板铺板采用空心木板件,其他板件、杆件采用冲压钢板。
床轮廓“拉”出后,长2000mm,高400mm,宽800-1000mm(单人床),宽1400-1600mm(双人床)。
权利要求1.一种由床头面板等构成的推拉床,其特征在于该床是由2-3套分别与床头面板(6)相连接的、沿纵向相互平行的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组成,每一套推拉机构由下列零部件组成A、自左至右排列着竖板(1)、(2)、(3)、(4)、(5),每个竖板下部连有一套滚动部件,在竖板上开有滑槽;B、在各竖板的滑槽内有与竖板(1)、(2)、(3)、(4)、(5)一一对应的下轴(11)、(12)、(13)、(14)、(15);在下轴(12)、(13)、(14)上分别套有呈V形排列的前斜杆对(16)与(17)、(18)与(19)、(20)与(21),且分别套有自该3个下轴向外伸出的下杆对(22)与(23)、(24)与(25)、(26)与(27);在下轴(11)上套有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8),在下轴(15)上套有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9)和一条下杆(30);下杆(23)与(24)、(25)与(26)、(27)与(30)之间分别用轴(31)、(32)、(33)穿过,在下杆(22)的左端部穿有轴(7);C、在轴(7)、(31)、(32)、(33)上,分别套有呈V形排列的后斜杆对(34)与(35)、(36)与(37)、(38)与(39)、(40)与(41);D、呈∧形排列的前斜杆(28)与(16)、(17)与(18)、(19)与(20)、(21)与(29)的上端交叉部位分别被上轴(42)、(43)、(44)、(45)所穿过,在上轴(42)、(43)、(44)、(45)上还分别套有自各该上轴向两侧伸出的上杆对(46)与(47)、(48)与(49)、(50)与(51)、(52)与(53),上述上杆(46)的伸出端部和后斜杆(34)的上端部,都分别套在竖板(1)的上端部轴(54)上,上杆(47)、(48)、(49)、(50)、(51)、(52)、(53)的伸出端分别与后斜杆(35)、(36)、(37)、(38)、(39)、(40)、(41)的上端部以轴(55)、(56)、(57)、(58)、(59)、(60)、(61)连接之,而后斜杆(35)、(36)、(37)(38)、(39)、(40)、(41)是各自通过两条钢带分别与邻近的竖板(2)、(3)、(4)、(5)相连的;E、轴(7)上套着一个端部有开口的稳定杆(62),在竖板(1)的下端、滚动组件的上方有销轴(6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床,其特征在于两条钢带中的一条竖钢带(71)的两端分别被相应的后斜杆与上杆的连结轴(58)、相应竖板上的连接轴(73)加以连结,另一条斜钢带(74)的两端分别被相应后斜杆上的连结轴(75)、相应竖板上的同一连接轴(73)加以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床,,其特征在于在上杆(47)、(48)、(49)、(50)、(51)、(52)、(53)上分别固定有铺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推拉床,其特征在于床头面板(6)的上部有一块用合页与之相连的立板(6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床,其特征在于在2-3排推拉机构的任何相邻两排的横向相对应的竖板之间连有刚性加强板。
专利摘要一种属于床领域的推拉床,由2-3套彼此平行的、与床面板相连接的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组成。每套推拉机构由5块垂直的竖板、竖板下的滚动机构、竖板滑槽内下轴带动的7块水平下杆和8块前斜杆、其余下轴带动的8块后斜杆、8块水平上杆、水平上杆上的铺板、连接竖板与后斜杆的钢带以及刚性加强件等组成。该床节约木材,适用于居住面积狭小的地方,推到最短时可节省出75—80%面积,尤其适合与组合家具配套使用。
文档编号A47C17/76GK2056037SQ8921778
公开日1990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13日
发明者李建华, 邵玉宝 申请人:李建华, 邵玉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