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元件的间隔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1726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具有加强元件的间隔型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间隔型材,并且涉及包含所述间隔型材的绝缘窗户单元。
【背景技术】
[0002]熟知具有至少两块玻璃/窗格的绝缘窗户单元或绝缘玻璃/镶嵌玻璃(IGU)单元,玻璃在中空玻璃单元中保持彼此分开。这些I⑶用于窗户、门和立面元件中。中空玻璃单元通常由无机或有机玻璃或由其他材料(如树脂玻璃)制成。通常,分开的玻璃由隔片框架(参见图8a和Sb中的参考标记I)固定。矩形的隔片框架是使用四个直片和四个角连接件组装而成或者由一个片弯曲,并且在仅有的一个位置由一个直连接件连接形成。
[0003]已经将各种设计用于意欲提供良好的热绝缘的中空玻璃单元。例如一种设计是玻璃之间的间隔空间优选地填充有惰性绝缘气体,例如氩气。当然,不应允许此填充气体从玻璃之间的间隔空间泄漏出。此外,不应允许周围空气中含有的氮气、氧气、水等进入玻璃之间的间隔空间。因此,必须设计间隔型材以防止它们扩散到间隔空间内和从间隔空间泄露。
[0004]此外,窗户、门或立面元件(包括I⑶)的框架的连接与玻璃和隔片框架(即,I⑶的边缘)的连接的热传递对于实现这些元件中的低热传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如本领域中使用的术语的含义,确保沿此边缘的良好热绝缘的中空玻璃单元实现“热边缘”条件。
[0005]传统上,间隔型材由金属制成。然而,这些金属间隔型材不具备实现“热边缘”条件。因此,为了改进这些金属间隔型材,在例如US 4,222,213或DE 102 26 268 Al中已描述在金属间隔型材上添加合成材料。
[0006]或者,可以预期专门地由具有低特定导热系数的一般合成材料构成的隔片具备实现“热边缘”条件。然而,此隔片不能满足扩散不渗透性和/或强度/刚性等的要求。
[0007]其他已知解决方案包括由合成材料制成的间隔型材,所述型材具有作为扩散阻挡层和/或增强层的金属薄膜,例如EP O 953 715 A2(同族专利US 6,192,652)或EP I 017923 (同族专利US 6,339,909)中所披露。
[0008]因为金属是比适合的合成材料更好的热导体,所以已经试图在间隔型材的侧边缘/壁之间设计尽可能长的热传导路径(参见EP I 797 271 BI)。
[0009]为了改善气体不渗透性,隔片框架优选地由一个整体式间隔型材弯曲而成,如果可能通过冷弯(在约20° C的室温下)。
[0010]当间隔型材弯曲时,具体来说,当使用冷弯技术时,在弯曲部分处存在折痕的问题。
[0011]根据从EP I 017 923 Al已知的解决方案,可在用于干燥材料的室中获得的空间并不令人满意。根据从EP O 953 715 A2的图1已知的解决方案,弯曲拐角部分中形成折痕可能是个问题。此外,当间隔型材意欲用于大框架中时,存在沿间隔型材的不受支撑部分下垂的问题。
[0012]从EP O 601 488 A2 (同族专利US 5,460,862)已知的复合间隔型材包括嵌入在型材的壁中的加强支撑件,该壁在组装好的状态下面向玻璃之间的间隔空间。从DE 198 05348 Al (同族专利US 6, 389, 779 BI)揭露的另一种间隔型材包括在型材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塑性可变形增强件。
[0013]EP I 529 920 BI (同族专利US 6,989,188 B2)披露具有在间隔型材的外壁与侧壁之间的限定凹槽的连接段的间隔型材。
[0014]因此,整体式间隔型材应在形成最小折痕的情况下冷弯成隔片框架,穿过隔片的热传导或热传递应最小化,并且隔片的下垂量应最小化,如果不是相反的条件,这些是相互矛盾的。

【发明内容】

[0015]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间隔型材,其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用于大窗户中,并且可冷弯成整体式间隔型材框架,而且具有低热传导。此外,目标在于提供具有此间隔型材的中空玻璃单元。
[0016]该目的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型材或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空玻璃单元来实现的。
[0017]在从属权利要求对本发明做出了进一步的改进。
[0018]此外的技术特征和目的将从考虑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显而易见,附图示出: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玻璃和间隔型材的透视横截面图;
图8a)和Sb)分别是常规中空玻璃单元中的玻璃和间隔型材的结构透视横截面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例的间隔型材的截面图。
[0019]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更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所有图中相同的特征/元件由相同参考标记来标记。为了清楚起见,并未将所有参考标记插入到所有图中。图1和8中所示的3维(X,y, z)参考系统应用于图1至8中所示的型材、横截面和纵向方向。纵向方向对应于方向Z,横向方向对应于方向X且高度方向对应于与型材有关的方向Y。
[0020]现在将参照图1和7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间隔型材I和其中使用该间隔型材I的中空玻璃单元。间隔型材I被展示在垂直于横向方向Z的横截面中,S卩,沿Χ-y平面切开,并且以此恒定的横截面在纵向方向z上延伸。间隔型材I具有高度方向y上的高度hi和在横向方向X上的第一宽度bl,并且包括由第一材料制成的型材本体10。
[0021]间隔型材具有内表面12,该内表面在横向方向X上以第一宽度bl延伸并且在中空玻璃单元的组装好的状态下朝向玻璃51、52之间的间隔空间53 (参见图7)。间隔型材I在高度方向I上的相对侧具有外表面14,该外表面具有在横向方向X上的第二宽度b2并且在中空玻璃单元的组装好的状态下背离玻璃之间的间隔空间53。间隔型材I的第一高度hi由内表面12和外表面14界定。此外,间隔型材I具有在横向方向X上的两个侧表面,所述侧表面在高度方向I上以第二高度h2延伸并且被用于安装到玻璃51、52内侧的安装底座上。换言之,间隔型材I优选地通过这些安装底座粘附到玻璃51、52的各个内侧面上(参见图7)。第一宽度bl由两个侧表面16界定。侧表面16的第二高度h2小于间隔型材I的第一高度hi。此外,间隔型材I具有在所述外表面14与侧表面16之间延伸的两个连接表面18,所述连接表面在从间隔型材I的外侧看呈凹形。换言之,所述侧表面16和外表面14通过连接表面18连接,所述连接表面相对于间隔型材I为凹形(即向内弯曲)。所述侧表面16和内表面12直接连接。所有上述表面通过弯曲部分彼此连接,从而使得各表面之间的平滑过渡连接。此外,内表面略呈微凹形(从间隔型材的外侧看)。
[0022]间隔型材I由型材本体10形成,该型材本体包括在高度方向y上以第一距离dl分开的内壁20和外壁22,以及在横向方向X上以第二距离d2分开的两个侧壁。内壁20和外壁22整体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而侧壁24、26整体在高度方向y上延伸。侧壁24、26通过连接壁28、30与外壁22相连。此外,侧壁24、26通过内拐角部32、34与内壁20相连。侧壁24、26通过内拐角部32、34直接与内壁20相连。这意味着内拐角部32、34由部分的侧壁24、26和内壁20形成或构成。与此不同,连接壁28、30可以不由各个侧壁24、26和外壁22的边缘形成,而是整体在相对于外壁22和侧壁24、26的倾斜方向上延伸的额外壁。连接壁28、30在平行于外壁22并且平行于侧壁24、26之间的方向上延伸。这意味着连接壁28、20的切线与外壁22之间的角度优选地是0°至90°,更优选地大于0°并且小于90°。此外,连接壁28、30优选地在横向方向X上连接外壁22的端部并且连接背离内壁20的侧壁24、26的端部。因此,外壁22和侧壁24、26通过连接壁28、30连接。
[0023]因此,通过内壁20、侧壁24、26、连接壁28、30以及外壁22形成室35。
[0024]连接壁28、30整体上在高度方向y上延伸并且同时在横向方向X上延伸以便将侧壁24、26和外壁22以最短的路径连接。然而,连接壁28、30相对于室35为凹形,从而使得它们以曲线形式延伸,该曲线在侧壁24、26与外壁22之间具有第一半径R1。换言之,连接壁28、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