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填充的坐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06164阅读:来源:国知局
宽的长条状,窄段的端头与隔离圈9固定结合,窄段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保持一定的距离;宽段的端头与外围圈5保持一定的距离,宽段的上下两边的边沿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固定结合。
[0040]外围圈5、隔离圈9、上底面4下底面6四者固定结合形成的内部空间构成了颗粒物3的贮存空间。在连接块2的宽段左右两端分别形成了颗粒物3在各个囊腔之间的流通通道,连接块2与连接块2之间形成了两端开口的腔体。
[0041]在隔离圈9中部以内的区域中无颗粒物3。
[0042]中央孔12位于上底面4的中部位置,其依据隔离圈9与上底面4的固定结合线轮廓设置,位于隔离圈9中部以内的区域中,以对称轴线为中轴,与隔离圈共同构成一个开放型的孔。
[0043]物料管10位于外围圈5的内侧,向外与物料调节口 I固定结合。
[0044]物料调节口 I固定结合了封口拉链,以拉链进行关闭或打开。物料调节口 I又向内与物料管10固定结合。
[0045]实施例3
参照图13至图18所示,平面A2B2C2D2为承坐面7,承坐面7设置在上底面4的上方,是由平面A2K2M2D2和平面L2B2C2N2对接组成。平面A2K2M2D2和平面L2B2C2N2通过K2U2与L2T2、V2M2与Y2N2的固定结合形成中缝U2T2Y2V2。
[0046]上底面4的中部设置中央孔12。在上底面4和下底面6之间设置有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调节口 1、物料管10。承坐面7、上底面4、下底面6、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管10的材料特性均为软性。
[0047]由上底面4、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调节口 1、物料管10、颗粒物3、中央孔12、下底面6共同构成坐具的垫芯。
[0048]外围圈5的上下边沿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的边沿固定结合形成了垫芯内部空间的周边封闭圈。外围圈5的上下边沿之间设置有物料调节口 I。外围圈5与上底面4的固定结合线形成的平面位于平面A2B2C2D2的下方,其前、后、左、右边与平面A2B2C2D2前、后、左、右边的位置上下对应。
[0049]在此优选方式下,承坐面7的前边为C2D2边,后边为A2B2边,前边C2D2与后边A2B2之间的材料长度为K2M2,前后两边之间的材料长度K2M2小于上底面4前边到后边之间的材料长度。承坐面7的左边为D2A2边,右边为B2C2边,左边D2A2到右边B2C2的材料长度为C2D2或A2B2 (C2D2=A2B2)。承坐面7左右两边之间的材料长度大于上底面4左边到右边之间的材料长度。在颗粒物外围的流通通道的前后通道所对应的范围内将上底面前边到后边之间的材料长度进行收缩,使上底面前边到后边之间的距离与承坐面前边C2D2到后边A2B2之间的材料长度相等,在此基础上先由上底面4、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调节口 1、物料管10、颗粒物3、中央孔12、下底面6共同构成坐具的垫芯。承坐面7在前边C2D2到后边A2B2之间的下方固定结合有套口 8。套口 8呈一端开口的囊状,前后两个套口 8相向开口。两个套口 8的底部向上分别与承坐面7的前边C2D2和后边A2B2固定结合,套口 8的左右两边A2P2、B202 (另一个套口 8的左右边为R2D2、S2C2)向上与承坐面7固定结合。承坐面7前后两端的平面A2B202P2和平面R2S2C2D2为承坐面7和套口 8的公共部位(既是承坐面7的一部分又是套口 8上方的囊壁)。两个套口 8的下囊壁之间以粘扣带或系绳进行连接或不连接。
[0050]承坐面7通过其固定结合的套口 8从垫芯的前后两端套入垫芯,从而形成了承坐面7与上底面4之间的可拆式结合。
隔离圈9位于上底面4和下底面6之间的中部,以中轴线为对称,呈封闭的“U”形环状,隔离圈9的前后两端和左右两侧均与外围圈5保持一定的距离,前后两端与外围圈5之间的距离小于左右两侧与外围圈5之间的距离。隔离圈9的上下两边的边沿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固定结合。
[0051]连接块2位于隔离圈9左右两侧与外围圈5之间的区域内,以间隔的形式分布。连接块2的外形呈一段窄一段宽的长条状,窄段的端头与隔离圈9固定结合,窄段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保持一定的距离;宽段的端头与外围圈5保持一定的距离,宽段的上下两边的边沿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固定结合。
[0052]外围圈5、隔离圈9、上底面4下底面6四者固定结合形成的内部空间构成了颗粒物3的贮存空间。在连接块2的宽段左右两端分别形成了颗粒物3在各个囊腔之的间流通通道,连接块2与连接块2之间形成了两端开口的腔体。
[0053]在隔离圈9中部以内的区域中无颗粒物3。
[0054]中央孔12位于上底面4的中部位置,其依据隔离圈9与上底面4的固定结合线轮廓设置,位于隔离圈9中部以内的区域中,以对称轴线为中轴,与隔离圈共同构成一个开放型的孔。
[0055]物料管10位于外围圈5的内侧,向外与物料调节口 I固定结合。
[0056]物料调节口 I固定结合了封口拉链,以拉链进行关闭或打开。物料调节口 I又向内与物料管10固定结合。
[0057]实施例4
参照图19至图24中所示,平面A3B3C3D3为承坐面7,承坐面7设置在上底面4的上方,是由平面A3K3M3D3和平面L3B3C3N3对接组成。平面A3K3M3D3和平面L3B3C3N3通过K3U3与L3T3、V3M3与Y3N3的固定结合形成中缝U3T3Y3V3。磁条11以异性相吸的方式固定结合在中缝U3T3Y3V3的两侧边。上底面4的中部设置中央孔12。磁条11的两端位于中央孔12所对应的范围内。在上底面4和下底面6之间设置有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调节口 1、物料管10。承坐面7、上底面4、下底面6、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管10的材料特性均为软性。
[0058]由上底面4、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调节口 1、物料管10、颗粒物3、中央孔12、下底面6共同构成坐具的垫芯。
[0059]外围圈5的上下边沿分别与上底面4、下底面6的边沿固定结合形成了垫芯内部空间的周边封闭圈。外围圈5的上下边沿之间设置有物料调节口 I。外围圈5与上底面4的固定结合线形成的平面位于平面A3B3C3D3的下方,其前、后、左、右边与平面A3B3C3D3前、后、左、右边的位置上下对应。
[0060]在此优选方式下,承坐面7的前边为C3D3边,后边为A3B3边,前边C3D3与后边A3B3之间的材料长度为K3M3,前后两边之间的材料长度K3M3小于上底面4前边到后边之间的材料长度。承坐面7的左边为D3A3边,右边为B3C3边,左边D3A3到右边B3C3的材料长度为C3D3或A3B3 (C3D3=A3B3)。承坐面7左右两边之间的材料长度大于上底面4左边到右边之间的材料长度。在颗粒物外围的流通通道的前后通道所对应的范围内将上底面前边到后边之间的材料长度进行收缩,使上底面前边到后边之间的距离与承坐面前边C3D3到后边A3B3之间的材料长度相等,在此基础上先由上底面4、外围圈5、连接块2、隔离圈9、物料调节口 1、物料管10、颗粒物3、中央孔12、下底面6共同构成坐具的垫芯。承坐面7在前边C3D3到后边A3B3之间的下方固定结合套口 8。套口 8呈一端开口的囊状,前后两个套口 8相向开口。两个套口 8的底部向上分别与承坐面7的前边C3D3和后边A3B3固定结合,套口 8的左右两边A3P3、B303 (另一个套口 8的左右边为R3D3、S3C3)向上与承坐面7固定结合。承坐面7前后两端的平面A3B303P3和平面R3S3C3D3为承坐面7和套口 8的公共部位(既是承坐面7的一部分又是套口 8上方的囊壁)。两个套口 8的下囊壁之间以粘扣带或系绳进行连接或不连接。
[0061]承坐面7通过其固定结合的套口 8从垫芯的前后两端套入垫芯,从而形成了承坐面7与上底面4之间的可拆式结合。
隔离圈9位于上底面4和下底面6之间的中部,以中轴线为对称,呈封闭的“U”形环状,隔离圈9的前后两端和左右两侧均与外围圈5保持一定的距离,前后两端与外围圈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