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9046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对被载置于感应加热装置的顶板上的金属制烹调用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特别是涉及能够应用基于感应供电的受电来进行辐射加热烹调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这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感应加热装置中设置有:受电线圈,其接收在盖内构成加热单元的感应加热线圈的电磁感应;和加热部,其通过受电线圈而被通电,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备:烹调容器,其被容纳在上部用盖子覆盖的烹调器主体内;载置部,其载置烹调容器;加热单元,其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和电源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在上述结构中对动作进行说明,将烹调容器放置于配设有感应加热线圈的烹调器主体的载置部,盖上盖子,接通电源。通电的感应加热线圈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同时,利用其它感应加热线圈使受电线圈接收电磁感应而对配设在盖内的加热部通电。进而,烹调容器和加热部能够从上下两侧对烹调材料进行加热烹调。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90997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39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中,由于将盖子覆盖于烹调容器,因此无法目视烹调中的烹调材料。此外,若不去除盖子,则无法将烹调容器从烹调器主体中取出。这样,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具有这样的课题:虽然能够利用设置有加热部的盖子而从上下两侧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但由于将盖子盖于烹调容器,因此操作性变差。
[0010]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提供能够提高操作性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
[0013]辐射加热部,其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从上方对被载置于烹调容器中的被加热物进行辐射加热;
[0014]顶部,其支撑上述辐射加热部;
[0015]受电部,其设置有被感应供电的受电线圈;
[0016]连接部,其将上述受电部的受电线圈和上述辐射加热部的发热体电连接;和
[0017]支撑部,其从上述受电部延伸而支撑上述顶部,
[0018]上述支撑部支撑上述顶部,使得至少上述发热体和上述受电部在垂直方向上不重叠、并且具有能够供烹调容器进入到上述辐射加热部的下方的加热区域的开口。
[0019]发明效果
[0020]在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由于烹调容器的配置或取出容易,并且在烹调时能够目视烹调材料,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2]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和感应加热装置的要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和感应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4是示出将应用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去除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的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要素的框图。
[0026]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二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立体图。
[0027]图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二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8]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和感应加热装置的要部结构的侧剖视图。
[0029]图9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立体图。
[0030]图10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0031]图1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和感应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要部结构的放大侧剖视图。
[0033]图13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4]图14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顶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5]图15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顶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6]图1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顶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7]图1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顶部的放大立体图。
[0038]图18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39]图19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三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
[0041]辐射加热部,其设置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从上方对被载置于烹调容器中的被加热物进行辐射加热;
[0042]顶部,其支撑上述辐射加热部;
[0043]受电部,其设置有被感应供电的受电线圈;
[0044]连接部,其将上述受电部的受电线圈和上述辐射加热部的发热体电连接;和
[0045]支撑部,其从上述受电部延伸而支撑上述顶部,
[0046]上述支撑部支撑上述顶部,使得至少上述发热体和上述受电部在垂直方向上不重叠、并且具有能够供烹调容器进入到上述辐射加热部的下方的加热区域的开口。
[0047]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自由地进行如下动作:通过开口而将烹调容器配置于辐射加热部的下方的加热区域,或者,通过开口而将烹调容器从加热区域取出。此外,即使在烹调时,使用者也能够从开口目视烹调材料,能够容易地确认烹调状况。这样,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提高操作性。
[0048]另一方面,烹调容器产生的高温的空气能够从开口向顶部的外侧扩散。由于辐射加热部的热通过支撑部而向受电部热传导,因此朝向受电部的传热量变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受电线圈的温度上升。
[0049]在本公开的第二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还具备脚部,所述脚部从上述第一方式的上述受电部的端部沿着上述加热区域的端缘延伸。
[005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脚部来承受辐射加热部的重量。S卩,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利用支撑部和脚部来支撑辐射加热部的重量。其结果是,能够将辐射加热部与受电部的彼此的重量平衡保持均等,提供稳定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0051]在本公开的第三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二方式的上述脚部构成为使上述脚部围绕的上述加热区域在水平方向敞开。
[0052]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有脚部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利用脚部的敞开的部分将烹调容器配置在辐射加热部的下方的加热区域、或者将烹调容器从加热区域取出。其结果是,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方便性提高。
[0053]在本公开的第四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二或者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脚部与上述顶部之间敞开。
[0054]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脚部与顶部之间敞开,因此能够形成开口。特别是,当在烹调容器的周围具有能够供使用者把持的凸缘部的情况下,能够使烹调容器的凸缘部位于该开口。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将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长度缩短烹调容器的凸缘部的长度的量,因此能够减少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设置面积而使整个感应加热烹调器小型化。此外,由于脚部与顶部之间的开口处于被辐射加热部加热的加热区域的外侧,因此烹调容器的凸缘部通过向外部空气中散热而变成低温。其结果是,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抑制使用者在将高温的烹调容器取出时的“烫”的不适感,并且能够提高操作性。
[0055]在本公开的第五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辐射加热部的发热体的端子与上述顶部的端部接合,上述支撑部与上述顶部的端部接入口 ο
[0056]根据这样的结构,支撑部能够与作为温度低的部分的、与发热体的端子接合的顶部的端部连接。与发热体的中央部侧相比,发热体的端子不容易受到发热体发热引起的加热,因此与发热体的端子接合的顶部的端部的温度变得比发热体的中央部侧低。因此,支撑部与温度比发热体的中央部侧低的部分即顶部的端部接合,相应地,经支撑部而向受电部热传导的传热量变少,能够抑制受电线圈的温度上升。
[0057]在本公开的第六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一至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支撑部在上述辐射加热部与上述受电部之间具备屏蔽部,
[0058]所述屏蔽部配置成:覆盖上述受电部的烹调容器侧的端部,从上述端部朝向上方延伸,并且在上述辐射加热部与上述屏蔽部之间具有间隙。
[0059]根据这样的结构,屏蔽部能够屏蔽从辐射加热部和烹调容器向受电部的辐射。此夕卜,在有换气扇或者空调等的气流的情况下,屏蔽部能够防止烹调容器产生的高温的空气由于换气扇、空调等周边的气流而向受电部流入。其结果是,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抑制受电线圈的温度上升。
[0060]在本公开的第七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一至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上述顶部具备:空气通路,其配置在内廓与外廓之间;和排气通路,其在上下方向上将由上述内廓形成的内侧空间和上述外廓的外侧空间连通,
[0061]上述辐射加热部具备将来自上述发热体的辐射热向被加热物的方向引导的反射体,并且配置在上述顶部的上述内侧空间,
[0062]上述空气通路的入口配置在上述顶部的上述内廓或者上述外廓的端部附近,
[0063]上述空气通路的出口配置在上述排气通路的附近。
[0064]根据这样的结构,被加热而变成高温的烹调容器产生的高温空气通过排气通路而从排气通路的出口被排出。此时,配置在排气通路的出口附近的空气通路的出口变成负压,外部空气从空气通路的入口被抽吸到空气通路中。在本公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由于通过该空气通路的外部空气从内侧对顶部的外廓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抑制顶部的外廓的温度上升。
[0065]在本公开的第八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七方式的上述空气通路的出口与上述排气通路连通。
[0066]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空气通路的出口与排气通路连接,因此,排气通路的出口变成负压,从而更多的外部空气从空气通路的入口被抽吸到空气通路中。
[0067]在本公开的第九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上述第七或者第八方式的上述顶部具备隔壁,所述隔壁配置在空气通路内,
[0068]上述隔壁将上述空气通路分割成:第一空气通路,其形成于上述外廓与上述隔壁之间;和第二空气通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