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开口的卷起覆盖件及相关方法、系统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3230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用于建筑开口的卷起覆盖件及相关方法、系统和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版权声明
[0002] 本专利文献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特别是随附各图。版权所 有者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商标局、专利文件或记录中出现的专利文献或专利公开内容, 但是除此之外保留全部所有版权。
[0003] 相关申请案
[0004] 本专利申请主张2013年3月15日申请的第61/801,058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 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0005]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0006] 本公开内容主要涉及用于建筑开口的覆盖件。特别是,本公开内容针对卷起窗覆 盖件及相关方法和系统的实施方案。
【背景技术】
[0007]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于建筑开口的可收缩覆盖件已呈现出众多形式。最初,用于 建筑开口(诸如窗户、门、拱门等等)的覆盖件主要由横跨建筑开口悬挂的织物组成。此等 早期形式的覆盖件发展为可收缩的卷帘、窗帘、帏帐等等,其中覆盖件可横跨建筑开口延伸 或收缩至开口的顶部或一侧。
[0008] 建筑开口用覆盖件的早期但仍流行的形式是软百叶窗,其中多个垂直延伸的绳梯 支撑平行的水平延伸的板条,支撑的方式使得板条可在敞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绕其纵轴 枢转且整个百叶窗可在其中百叶窗横跨建筑开口延伸的延伸位置与其中板条堆积在建筑 开口顶部附近的垂直堆叠中的收缩位置之间移动。
[0009] 亦可使用垂直百叶窗,其与软百叶窗极为相似,只是板条或叶片垂直地延伸且自 其上端悬挂以绕其纵向垂直轴枢转移动。整个百叶窗可横跨开口延伸或以水平堆叠收缩在 开口的一侧或更多侧附近。
[0010] 然而,软百叶窗及类似产品技术的现状仍倍受各种缺陷的困扰。本公开内容的实 施方案为这些及其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发明概要
[0011] 本公开内容的目的及优点将在以下描述中加以陈述,并基于以下描述而显而易 见,并且将通过实践根据本公开内容所作实施方案而被获悉。本发明的额外优点将通过本 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且基于随附的附图的方法及系统实现并得到。
[0012] 为达成这些及其他优点且根据依照一些实施方式得以实施并大致地予以描述的 本公开内容之目的,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开口的卷起覆盖件。卷起覆盖件包括具 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限定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宽度的辑轴。辑轴优选地限定中心旋转 轴。卷起覆盖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其相应地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且限定第一端 与第二端之间的长度。第一外部长形卷带进一步限定横向宽度、厚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 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诸如沿着第一外部长形卷带的几何中心)的第一中心纵轴。第一 外部长形卷带的第一端可附接至辊轴使得第一外部长形卷带的第一中心纵轴被定向为相 对于辊轴的中心旋转轴大体垂直。
[0013] 卷起覆盖件进一步包括靠近外部长形卷带安置的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第一内部长 形卷带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且限定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长度。第一内部长形卷带进一步 限定横向宽度、厚度及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二中心纵轴。第一内 部长形卷带进一步限定沿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长度安置的多个可折叠铰链段。可折叠铰链 段被配置为当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绕辊轴卷起时折叠以便减少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有效长 度。可折叠铰链段进一步被配置为当卷起覆盖件自辊轴铺开时伸展以便增加第一内部长形 卷带的有效长度。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第一端可附接至辊轴使得第二中心纵轴可被定向为 相对于中心旋转轴大体垂直。
[0014] 卷起覆盖件进一步包括安置在第一外部长形卷带与第一内部长形卷带之间且耦 合至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多个板条。板条可被定向为相对于第一及中 心纵轴横切。多个板条、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内部长形卷带限定被配置为绕辊轴卷起 的分总成,其中当分总成绕辊轴卷起时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相对于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向内径 向定位。
[0015]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分总成可被配置为驻留于当分总成最初自辊轴铺开时封闭板 条的折叠配置中。当分总成处于折叠配置时,多个板条优选地被定向为平行于第一内部长 形卷带及外部长形卷带,其中当分总成最初自辊轴铺开时封闭或实质上封闭板条。分总成 可自折叠配置展开为板条通过辊轴的进一步旋转而敞开的伸展配置。
[0016] 在许多实施方式中,当分总成处于折叠配置及伸展配置时,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及 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可沿它们的长度实质上平行。此外,当分总成自折叠配置展开为伸展配 置时,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可沿它们的长度实质上平行。在替代性实施 方案中,卷带在展开期间并非总是平行的。
[0017]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多个板条(且若需要,所有板条)可具有长形的、柔性的、大体 平坦的主体,其具有附接至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内缘、附接至第一外部长形卷带的外缘以 及接合内缘与外缘的侧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至少一个板条的内缘的内缘区域以及沿 至少一个板条的外缘的外缘区域中的至少一者可硬于至少一个板条的内缘与外缘之间的 区域。此柔性可有用于为卷起覆盖件提供通用的几何形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缘区域 及外缘区域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用于增加至少一个板条的硬度的至少一个长形补强板,该 至少一个长形补强板限定长度及沿其长度的中心横轴。因此,内缘、外缘或该二者可设有一 个或多个此等补强板。
[0018] 根据其他方面,至少一个长形补强板可以是实质上平坦的(例如,水平的、鼓起 的、有折痕的等)且铺设在与第一外部长形卷带的第一中心纵轴及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第 二中心纵轴中的一个实质上相同的平面中。至少一个补强板可进一步限定垂直于长度的宽 度以及垂直于宽度及长度的厚度。至少一长形补强板可在垂直于中心横轴的平面中具有弯 曲的横截面(例如,"鼓起的"),使得至少一个长形补强板的第一弯曲平坦面可为凸面且至 少一个长形补强板的第二相对弯曲平坦面可为凹面。当分总成绕辊轴卷起时,至少一个补 强板的凹面优选地面向辊轴。至少一个补强板的凹面可具有实质上与辊轴的曲率半径匹配 的曲率半径。至少一个补强板具有优选地实质上小于其宽度的厚度。
[0019]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至少一个板条可包括靠近至少一个板条的内缘区域的第一补 强板及靠近至少一个板条的外缘区域的第二补强板,第一补强板及第二补强板中的每一个 均具有凹面。第一补强板及第二补强板的凹面可均面向相同的方向。此外,第一补强板及 第二补强板的凹面可具有实质上与辊轴的曲率半径匹配的曲率半径以方便分总成的卷起。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至少一个板条可由柔性织物材料形成。至少一个补强板可由(例如) 刚性塑料材料、金属材料(诸如铝、钛、黄铜或钢铁等)中的至少一种形成。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板条的柔性织物材料可沿至少一个板条的内缘安置 在第一内部卷带的朝外面与第一补强板的朝内凹面之间且附接至朝外面及朝内凹面。在进 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补强板可安置在沿板条的内部所限定的套筒中。其他可能的配置 还包括,至少一个板条的柔性织物材料可沿至少一个板条的外缘安置在第一外部卷带的朝 内面与第二补强板的朝外凸面之间且附接至朝内面及该朝外凸面。至少一个板条的柔性织 物材料可沿平行于第一中心纵轴且相对于第一中心纵轴横向地延伸的二维接触件或结合 区域附接至第一外部卷带的朝内面。例如,若需要,接触件或结合区域可大体上呈矩形、三 角形、"X"形、"L"形。至少一个板条的柔性织物材料可通过(i)胶粘剂、(ii)至少一个紧 固件、(iii)缝合、(iv)三维编织及(v)超声波焊接中的一个或多个附接至该外部卷带的朝 内面。
[0021]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板条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在安置在第一外部长形卷带与第一 内部长形卷带之间的板条区域附接至至少一个板条的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板。任何所需数量 的板条可具备此特征以有助于在展开分总成时维持卷带之间的均匀间隔。在一个实施方案 中,一个或多个此等横向补强板可设置在分总成中的顶部板条中、该顶部板条上或该顶部 板条下,以抵抗由配合内部卷带及外部卷带靠近该辊轴的扭曲的分总成重量的组合产生的 向内压缩力。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板可安置在第一补强板与第二补强板 之间以在展开期间为板条提供特别稳定的形状。当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板安置在分总成中的 上部板条上时,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板因此被调适为将上部板条维持在大体上敞开的状态, 且促使第一外部长形卷带与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分离。若需要,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板可在第 一外部长形卷带与第一内部长形卷带之间横跨板条安置以用作分离卷带的支杆。此外,至 少一个横向补强板可鼓起以增强截面模量及梁强度。优选地,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板为鼓起 的构件,当分总成绕辊轴收缩时其可扣住或以其他方式折叠且绕辊轴卷起。
[0022]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可彼此相对安置以控制用 于建筑开口的覆盖件的敞开。例如,第一磁性连接器可安置在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外表面 上并可在该外表面上移动,且第二磁性连接器可安置在第一外部长形卷带的外表面上并可 在该外表面上移动,其中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将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外 部长形卷带固定在一起以将窗户覆盖件的至少一部分维持在封闭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 中,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具有足够的磁力可以彼此吸引使得移动第一磁性连 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中的一个即可导致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中的另一个 的协同移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协同 向上的移动可导致多个板条的侧缘抵靠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折叠,且第 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向下的移动可导致多个板条的侧缘与第一内部长形卷带 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分离。在图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连接器可沿第二中心纵轴移动,且第 二连接器可沿第一中心纵轴移动。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该对磁性连接器可自第一外部 长形卷带及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移除。应了解,可使用多种其他连接器(诸如夹具等)来代 替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或除第一磁性连接器及第二磁性连接器以外亦可使 用多种其他连接器,以将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根 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各对相对的长形卷带(诸如第三长形卷带与第四长形卷带及第五长 形卷带与第六长形卷带)(或若需要,仅诸对长形卷带中的一些)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诸对 磁性连接器。
[0023] 根据更进一步的方面,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可对齐以在分总成 绕辊轴收缩时在彼此的顶部卷动。替代性地,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可沿 板条的长度彼此横向移位,使得它们在分总成绕辊轴收缩时不会在彼此的顶部卷动。根据 进一步的示例,第一内部长形卷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可具有不同的横向宽度。
[0024]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靠近辊轴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中心附接第一内部长形 卷带及第一外部长形卷带。若需要,此实施方案的板条的各端可借助一个或多个补强板而 沿各板条的长度自由浮动。
[0025] 根据本公开内容之另一实施方案,可在辊轴之主体上提供门,其中该门具有由辊 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限定的宽度(或其他合适的宽度)、实质上与辊轴的径向曲率匹配的 径向曲率、内端、外端、厚度以及在内端与外端之间限定的长度。可进一步假设,门的径向曲 率形成门的凹形内面及凸形外面。
[0026]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门可经由铰链在内端处附接至辊轴,其中铰链可为门在 凹形内面上的在辊轴的宽度内钩在辊轴的接纳腔中的凹形弯曲内端。
[0027]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门可被操作为通过从外端上的辊轴拆卸或分离且经由横跨门 宽度的铰链在内端处附接至辊轴而敞开。门可被进一步操作为通过朝向辊轴且绕该辊轴折 叠并卷动门的外端而封闭。
[0028] 在本公开内容的进一步实施方案中,可沿门的宽度在门的凹形内面上一体地设置 凸起的脊部,藉此脊部及门的外端形成横跨门宽度的轨道,且脊部可具有沿门宽度的凹形 凸起边缘。根据一个实施方案,轨道可容纳附接至覆盖件柔性板条的至少一个长形补强板。 例如,补强板可由板条的柔性部分覆盖使得以板条的柔性部分覆盖的补强板可安置在横跨 轨道宽度的轨道中。板条可通过(例如)胶粘剂、紧固件、缝合、三维编织、超声波焊接等附 接至第一内部长形卷带的朝内面。
[0029]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实施方案,可在辊轴的主体上一体地设置接纳轨道,其中 接纳轨道具有由辊轴的第一端及第二端限定的宽度、实质上与辊轴的径向曲率匹配的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