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127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
【背景技术】
[0002]通常人们在睡眠中改变体位的时候,现有的头颈部支撑物一般都是形状大小固定的,支撑物的接触面不能视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的不同,自动调整合适的形态和角度;从而满足完美的睡眠、休息的需求,给身体健康的造成了隐患。同时当有头颈部病患的人们睡眠的时候,头颈部需要按照特定的要求主动调整治疗角度的时候,现有的头颈部支撑物依旧无法完成需求;而且各类人群的睡眠、休息习惯下的,头颈部支撑物的软硬、高低等数据无法集中汇合,形成实际数据,为各类决策和研发机构提供支持。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
[0004]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包括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肩部检测体,流体储备囊体四部分。其中的流体储备囊体对称布置于两侧。
[0005]头部支撑囊体用来支撑人体的头部,颈部支撑囊体用于支撑人体的颈部。
[0006]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为软质硅橡胶材料制成。
[0007]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中的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和流体储备囊体内部均为中空结构,他们的内部充满流体。
[0008]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中的头部支撑囊体与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相互连通,连接处有双向泵,可以使流体在头部支撑囊体和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之间双向流动。当流体在双向泵的作用下,从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流进头部支撑囊体里面时,头部支撑囊体内部的流体增多,头部支撑囊体的高度、硬度就会增高。
[0009]反之,当流体在双向泵的反向作用下,从头部支撑囊体流进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之中时,头部支撑囊体内部的流体减少,头部支撑囊体的高度、硬度就会降低,头部支撑囊体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
[0010]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中的颈部支撑囊腔体与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相互连通,连接处有双向泵,可以使流体在颈部支撑囊腔体和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之间双向流动。
[0011]当流体在双向泵的作用下,从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流进颈部支撑囊体里面时,颈部支撑囊体内部的流体增多,颈部支撑囊体的高度、硬度就会增高。
[0012]反之,当流体在双向泵的反向作用下,从颈部支撑囊体,流进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里面时,颈部支撑囊体内部的流体减少,颈部支撑囊体的高度、硬度就会降低,颈部支撑囊体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
[0013]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中的头部支撑囊体和颈部支撑囊体在内部流体减少或增多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适当的变形,适应人体不同的睡姿的头部和颈部位置。
[0014]本发明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肩部检测体上有若干传感器和集成芯片,用来控制双向泵的运行和数据处理。
[0015]传感器位于肩部检测体上,当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将开关量信号发送到集成芯片,集成芯片控制双向泵工作,将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调整为仰卧模式,即头部支撑囊体和颈部支撑囊体内部的流体在双向泵的作用下流向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头部支撑囊体内的流体流出量大于颈部支撑囊体内的流体的流出量,从而使得头部支撑囊体的高度略低于颈部支撑囊体,为仰卧状态的人体头部和颈部提供最佳的高度位置。
[0016]当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处于侧卧姿势时,将相应开关量信号发送到集成芯片,集成芯片控制双向泵工作,将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调整为侧卧模式,即两侧的储液囊腔体内部的流体在双向泵的作用下流向头部支撑囊体和颈部支撑囊体,头部支撑囊和颈部支撑囊的高度各自升高,为侧卧状态的人体头部和颈部提供最佳的高度位置。
[0017]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可以由网络软件控制运行和数据交换。
[0018]肩部检测体上集成芯片也可以由针对其开发的网络软件控制,安装在各种终端设备上的网络控制软件可以通过集成芯片控制双向泵的运行,从而使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可以受控调整为所需要状态。
[0019]同时,集成芯片采集的数据,例如:满足不同用户使用时的头部支撑囊体和颈部支撑囊体高度值,所需双向泵的工作时间、工作模式、功率等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安装在各种终端上的软件,形成数据库。
【附图说明】
[0020]1-流体储备囊体,2-头部支撑囊体,3-肩部检测体,4-颈部支撑囊体,5-间隔壁一,6-间隔壁二,7-流体,8-双向泵,9-人体头部,10-人体颈部,11-集成芯片,12-终端设备,13-传感器。
[0021]图1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外形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3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图4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仰卧模式示意图一。
[0025]图5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仰卧模式示意图二。
[0026]图6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侧卧模式示意图一。
[0027]图7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侧卧模式示意图二。
[0028]图8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与终端设备联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更加清楚的阐述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和使用进行说明。
[0030]如图1所示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包括:颈部支撑囊体4、头部支撑囊体2、肩部检测体3 ;肩部检测体3上有传感器13和集成芯片11,传感器13均匀分布在肩部检测体3上,流体储备囊体I对称分布在颈部支撑囊体4和头部支撑囊体2的两侧。
[0031]如图2所示,流体储备囊体1、头部支撑囊体2和颈部支撑囊体4内部均充满流体7,在颈部支撑囊体4、头部支撑囊体2与流体储备囊体I之间有间隔壁一 5隔开,间隔壁一5上有双向泵8,分别位于头部支撑囊体2与流体储备囊体I之间的间隔壁一 5上和颈部支撑囊体4与流体储备囊体I之间的间隔壁一 5上。
[0032]如图3所示,颈部支撑囊体4和头部支撑囊体2之间有间隔壁二 6,间隔壁二 6将颈部支撑囊体2内的流体7和头部支撑囊体2内的流体7隔开,形成两个单独的部分。
[0033]如图4,图5所示,当人体仰卧时,传感器13检测到人体后,将相应的开关量信号发送到集成芯片11,集成芯片11控制双向泵8运行,头部支撑囊体2和颈部支撑囊体4内部的流体7在双向泵8的作用下流向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I内,头部支撑囊体2内的流体7流出量大于颈部支撑囊体4内的流体7的流出量,从而使得头部支撑囊体2的高度低于颈部支撑囊体4的高度。使用者同时可以利用终端设备12控制集成芯片11向双向泵8发出指令,调整流体7的流出量,从而调整头部支撑囊体2和颈部支撑囊体4的高度,为仰卧状态的人体头部9和人体颈部10提供最佳的高度位置。此时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调整为仰卧模式。
[0034]如图6,7示,当人体侧卧时,传感器13检测到人体后,将相应的开关量信号发送到集成芯片11,集成芯片11控制双向泵8运行,两侧的流体储备囊体的流体7在双向泵8的作用下流向头部支撑囊体2和颈部支撑囊体4内部。使用者同时可以利用终端设备12控制集成芯片11向双向泵8发出指令,调整流体7的流出量,从而调整头部支撑囊体2和颈部支撑囊体4的高度,为侧卧状态的人体头部9和人体颈部10提供最佳的高度位置。此时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调整为侧卧模式。
[0035]如图8所示。肩部检测体3上的集成芯片11也可以由各种终端设备12上的网络软件控制,调整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的工作状态。
[0036]如图8所示。肩部检测体3上的集成芯片11采集的数据,例如:满足不同用户使用时的头部支撑囊体2,颈部支撑囊体4的高度值,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双向泵8工作时间、工作模式、功率等数据,上传到各种终端设备12上的网络软件,形成数据库。
【主权项】
1.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利用流体的流动改变保健囊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包括: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肩部检测体,流体储备囊体四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二所述的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头部支撑囊体和颈部支撑囊体和流体储备囊体均为中空结构,充满流体。4.根据权利要求二所述的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头部支撑囊体和颈部支撑囊体分别与流体储备囊体通过双向泵连接,实现流体在囊体之间的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二所述的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肩部检测体上有若干传感器和集成芯片,用来控制双向泵的运行。6.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可以由网络软件控制运行和数据交换。7.根据权利要求六所述的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有可以安装在各种终端设备上的软件,软件可以控制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内的集成芯片运行。8.根据权利要求六所述的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其特征是集成芯片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安装在各种终端设备上的软件,形成数据库。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的主动变形保健囊。保健功能部分由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流体储备囊体和肩部感应体四部分组成;其中的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和流体储备囊体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内部可充满流体。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和流体储备囊体之间通过双向泵连接,流体可以在头部支撑囊体、颈部支撑囊体和流体储备囊体之间相互流动实现保健囊的变形。肩部感应体分布有传感器和集成芯片,传感器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应值来发出电信号,电信号输送到集成芯片,由集成芯片控制双向泵的运行来改变保健囊的形状。网络关联部分由可以安装在各种终端上的软件通过网络对集成芯片进行控制,进而驱动双向泵的运行来改变保健囊的形状以达到适应操纵者需求的目的,同时集成芯片采集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安装在各种终端上的软件,形成数据库。
【IPC分类】A47G9/10, F04B49/06
【公开号】CN105193177
【申请号】CN201410274252
【发明人】黄海兵
【申请人】黄海兵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6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