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031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家具滑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具滑轨,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的外轨、中轨和内轨,中轨轴向滑动设置在外轨的U型槽内并且中轨与外轨的槽口朝向相同,内轨轴向滑动设置在中轨的U型槽内并且中轨与内轨的槽口朝向相反;在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其特征在于,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限位止挡器包括缓冲软垫块,缓冲软垫块插接在轴向竖立片上,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但矮于内轨的槽底壁。这样,轴向竖立片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布局方式提高了限位止挡器承受撞击力的能力。
【专利说明】
家具滑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家具用五金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具用的滑轨。
【背景技术】
[0002]在家具中通常会安装一些抽屉、活动台板之类的抽拉型部件。最原始的方案就是采用滚轮导轨方案,也是目前普通家具中使用最多的方案,后来又发展出滚珠导轨方案,这些滚珠导轨主要分为两节式滚珠导轨和三节式滚珠导轨方案等。我们可以查找的最早的两节式滚珠导轨是申请号为01242280.0,名称为“滚珠式抽屉导轨”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一种滚珠式抽屉导轨,其特征是一根对称开有四条滚珠槽的内导轨沿纵向设置于支架另一侧面的顶端,槽型支架的另一侧开有若干个安装孔,一根外导轨套于内导轨上,在两导轨之间设置一个在两端各设有两组滚珠定位孔的滚珠定位套,滚珠放置于滚珠定位孔内并与夕卜、内导轨接触。而可以查找的最早的三节式滚珠导轨方案是申请号为02205244.5,名称为“三截式导轨”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一种三截式导轨,其后申请号为200320117910.5、200320117901.6、200320118063.4以及最新提出的申请号为201520918413.8、还有本
【申请人】于2015年8月提出了名称为一种滑轨,申请号为201520628618.2的三节式导轨技术方案,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案的滑轨结构。不论两节式还是上述这些三节式滚珠导轨技术方案,在关闭抽屉的时候,都存在需要在内侧端设置限位止挡器从而对滑动轨予以内侧端定位的问题。但上述专利申请方案在内侧端所设置的限位止挡器,它们都是在外轨(也称外轨)内侧端设置横向翻起的定位片,还有的在所述横向翻起的定位片的外面在插接一个橡胶缓冲块。这种结构的限位止挡器,由于所述定位片是薄片结构而且也是单边定位,从而在使用非常容易被撞击变形即向内侧端偏转从而失去限位作用。
[0003]其次,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内、中、外导轨之间所采用的滚珠结构一般都是单层结构,即使存在双层结构但仍然存在晃动间隙大并容易出现磨损和卡滞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根据上述对现有技术的分析发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地予以改进从而能够不会明显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大大提高滚珠导轨的结构性能和使用的友好感受度。其中第一个方面,我们希望在不会明显提高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改进现有的所述限位止挡器的结构,能够让其更加耐受撞击力而不易变形,而且也能还能提高定位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内、中、外导轨本身的结构以及它们所采用滚珠的定位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尚导轨运彳丁的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具滑轨,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的外轨、中轨和内轨,所述中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外轨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内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中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内轨的槽口朝向相反;在所述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缓冲软垫块,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但矮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
[0006]其中,所述外轨、中轨和内轨是组成所述滑轨主体部分的三节相互独立的导轨。把所述家用导轨安装到家具中后,所述外轨安装固定在家具上为所述中轨和内轨提供定位支撑。而所述内轨是相对所述外轨靠近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一侧的导轨,一般情况下把所述内轨与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固定连接,在拉动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伸缩移动的同时,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也会拉动所述内轨一起滑动,而所述中轨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和内轨之间的导轨。
[0007]其中,在所述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上述特征主要定义了所述限位止挡器的功能,所述限位止挡器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避免所述中轨和内轨从内侧端脱离所述外轨,甚至碰撞到家具中而对家具做成损坏。而所述限位止挡器可以直接同时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的滑行;或者在所述内轨和中轨之间设置限定所述内轨在所述中轨上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的内轨限位器,而所述限位止挡器直接阻止所述中轨的滑行,这样,在所述限位止挡器阻止所述中轨在所述外轨上滑行时,也间接限定了所述内轨在所述外轨上的滑行。
[0008]其中,所述外侧端和内侧端是以它们之间相对的方位命名的,把靠近所述中轨和内轨伸出方向的一侧为外侧端,相对的一端为内侧端。
[0009]其中,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竖立片的结构形状,所述竖立片呈片状的凸兀体。其次还定义了所述竖立片的设置方式,当仅仅设置一个所述竖立片时,所述竖立片是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而当所述竖立片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一个轴向竖立片以及一个沿横向方向延伸布置的横向竖立片,又或者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轴向竖立片,还可以在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轴向竖立片之间设置一个沿横向方向延伸布置的横向竖立片。当然除了设置所述竖立片外,还可以增设其他的限位止挡构造体。而所述轴向是所述家具导轨的延伸方向或滑动方向。
[0010]其中,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这样,所述缓冲软垫块是独立于所述轴向竖立片但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的独立构件,为此所述缓冲软垫块可以采用与所述轴向竖立片不同的材质制造,例如具有缓冲性能的塑料、橡胶料等。
[0011]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相应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站立设置在所述外轨的槽底壁上的竖立片,所述竖立片中至少包括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为此,在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滑行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施加撞击力时,所述轴向竖立片不容易出现受力折弯变形的情况,即使出现折弯变形的情况,所述轴向竖立片仍然可以保持站立的状态而不会躺下,为此仍然具有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的功能。这样,所述轴向竖立片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布局方式提高了所述限位止挡器承受撞击力的能力。
[0012]2.由于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为此,所述缓冲软垫块能够减缓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滑行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的撞击力,也能够降低所述中轨和内轨撞击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产生的噪音量。
[0013]3.由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这样,所述缓冲软垫块基本上能够完全包裹所述轴向竖立片,避免所述中轨和内轨直接撞击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而对所述轴向竖立片造成过大的损坏。
[0014]4.由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矮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这样,所述缓冲软垫块并不高出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当在所述内轨上安装所述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时,所述缓冲软垫块并不会阻碍所述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的安装。
[0015]所述缓冲软垫块可以缓冲所述中轨和内轨的撞击力,为了能够优化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缓冲性能,进一步采用如下的方案,从俯视方向看,所述缓冲软垫块大致呈梯形从而具有宽端部和窄端部,所述窄端部朝所述中轨和内轨方向布置,所述窄端部的外侧端设置有向左、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
[0016]其中,所述从俯视方向看的特征定义了观察所述缓冲软垫块的方向,把所述缓冲软垫块安装在所述外轨上并把所述外轨平卧放置,此时所述外轨的U型槽口朝上,在这种状态下,把从上往下看的方向定义为所述从俯视方向看。
[0017]其中,所述窄端部的外侧端设置有向左、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这样,在所述凸起与所述宽端部之间形成收窄过渡部。而所述凸起的横向宽度是比所述宽端部的横向宽度小。
[0018]而为了能够优化所述导轨的使用性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所述中轨结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中轨内侧端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呈U型的中轨叉口槽,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所述中轨叉口槽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当推进所述中轨让所述中轨叉口槽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所述中轨叉口槽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
[0019]其中,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这样,在横向方向上,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槽口的横向宽度比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槽底的横向宽度小。
[0020]其中,所述中轨叉口槽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与所述中轨叉口槽具有大体上一致的形状和配合尺寸。这样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左、右凸起适配,而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收窄过渡部适配。
[002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向内侧端推进所述中轨并让所述中轨叉口槽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槽口咬合在所述缓冲软垫块的收窄过渡部上,此时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外侧槽口实际上已经被卡在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左、右凸起与所述宽端部之间,所述中轨叉口槽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这样,借助所述中轨叉口槽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的配合能够对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的中轨进行定位,防止所述中轨碰撞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后受所述缓冲软垫块给予的反撞击力的影响而反弹向外侧端方向滑行。
[0022]另外,还可以对所述内轨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技术方案是: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所述内轨的内侧端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当推进所述内轨让所述内轨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
[0023]其中,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这样在所述内轨的内侧端形成收窄的束口部。
[00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轨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之间采用的配合结构与所述中轨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之间采用的配合结构是类似的,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当推进所述内轨让所述内轨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借助所述内轨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的配合能够起到到位所述内轨,防止所述内轨碰撞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后受所述缓冲软垫块给予的反撞击力的影响而反弹向外侧端方向滑行。
[0025]而为了使所述外轨、中轨和内轨之间的相对滑行更加平稳,进一步对所述外轨、中轨和内轨的结构进行改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外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珠槽,所述内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第四滚珠槽,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滚珠槽的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四滚珠槽的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三滚珠槽,所述第三滚珠槽与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
[0026]其中,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是指,所述第一滚珠总成不仅设置有滚珠,还包括有用于支撑定位所述滚珠的骨架。而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也是指,所述第二滚珠总成不仅设置有滚珠,还包括有用于支撑定位所述滚珠的骨架。
[0027]其中,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长度,所述第一滚珠总成具有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局部段的长度,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的长度。当所述中轨在所述外轨上滑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总成也会随所述中轨滑行并为所述中轨提供平稳的滑行支撑。为此设置局部段长度的第一滚珠总成能够节省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耗材量。同样地,所述第三滚珠槽与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具有类似的效果,为此不再重复论述。
[0028]根据上述方案,在所述外轨与所述中轨之间,所述中轨和所述内轨之间都分别设置有双层滚珠结构,借助所述双层滚珠能够使所述外轨与所述中轨,所述中轨和所述内轨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具有均匀的滑行间隙,从而避免所述中轨、内轨在滑行的过程中出现上、下方向上的晃动而出现卡滞、磨损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滑行。
[0029]为了安装所述滚珠,往往是采用在所述骨架上设置安装滚珠的滚珠安装孔,而在上述双层结构滚珠组中,如果上、下排滚珠采用上、下对应设置的方式时,相应地需要使所述滚珠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这样,上、下对应设置的所述滚珠安装孔明显会削弱所述骨架的结构强度,使所述骨架非常容易出现损坏。为此如何设置所述上、下层滚珠也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
[0030]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对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的改进方案是: 所述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包括呈板状的第一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第一滚珠群,所述第一滚珠群包括第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
[0031]其中,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也能够使用于安装定位所述滚珠定位构造体,例如第一上排滚珠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安装孔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从而使所述骨架具有适当的结构强度。而且在此错位布置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可以靠近甚至稍稍伸入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相邻的两个滚珠之间的空间中,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所述第一滚珠总成的高度,减少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缩少所述家具导轨的整体高度。
[0032]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在所述外轨和中轨之间滑行时,由于第一上排滚珠组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是主要受力部而非常容易使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或中轨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鉴于此,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或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其中一排滚珠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小于中段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这样,在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相对密集能够使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或中轨保持合适的间隙空间,避免或减少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或中轨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其次,上述相对密集的滚珠还能够为所述外轨和中轨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
[003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一骨架两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出筋条。这样,借助所述凸出筋条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外轨、中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对所述第一骨架的磨损。另外借助所述凸出筋条还能够加强所述第一骨架两侧的结构强度。
[0034]另外,还对所述第二滚珠总成的结构进行改进,具体的改进方案是:
所述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包括呈U型槽状的第二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上的第二滚珠组,所述第二滚珠组包括第二上排滚珠组和第二下排滚珠组,所述第二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二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这样,可以取得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类似的效果。
[003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被分割为间隔布置的小岛,每个所述小岛上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滚珠。这样,所述第二骨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当所述内轨与所述中轨之间的轴向滑行间隙的大小由于制造误差、或装配误差而在某段位置出现变化时,所述第二骨架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适当调整形状从而能够防止被卡滞在所述内轨和所述中轨之间。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家具滑轨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家具滑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为了简化视图,图中省略了所述缓冲软垫块4、弹扣叶片5;
图5是所述第一骨架610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缓冲软垫块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内轨3的在内侧端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中轨2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所述底座7的俯视方向的结构不意图;
图11是所述底座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把图11所示的所述底座7翻转过来后观察所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应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弹扣叶片5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弹扣叶片5的基准正向面5a朝上;
图14是把图13所示弹扣叶片5翻转过来后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弹扣叶片5的反向面5b朝上;
图15是图13所示弹扣叶片5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应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示弹扣叶片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所述反向凸块(55、56)与所述接纳孔(34、34a)之间配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18是应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弹扣叶片5'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应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所述弹扣叶片5"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家具中通常会安装一些抽屉、活动台板之类的抽拉型部件,而为了能够为所述抽拉型部件提供滑动支撑,在所述抽拉型部件与所述家具之间设置有家具滑轨。如图1和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结构的三折伸缩型家具导轨100,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的外轨1、中轨2和内轨3。所述中轨2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I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2与所述外轨I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内轨3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中轨2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2与所述内轨3的槽口朝向相反;在所述外轨I的内侧端Ia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而在所述中轨2与所述内轨3之间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内轨3意外脱离所述中轨2的滑轨防脱装置。
[0038]当把所述家具导轨100安装到家具中后,所述外轨I安装固定在家具上为所述中轨2和内轨3提供定位支撑。所述内轨3是相对所述外轨I靠近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一侧的导轨,一般情况下把所述内轨3与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固定连接,在拉动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伸缩移动的同时,所述抽拉型活动部件也会拉动所述内轨3—起滑动,而所述中轨2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I和内轨3之间的导轨。而为了下面论述的方便,我们先对所述家具导轨100的两个端部分别进行定义,把靠近所述中轨2和内轨3伸出方向的一端定义为外侧端,相对的另一端定位为内侧端。
[0039]下面结合附图2、图3、图4和图5先对所述外轨1、中轨2和内轨3之间的滑行结构作介绍: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外轨1、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都大致呈U型槽状,为此它们分别具有槽底壁以及分别竖立设置在所述槽底壁两侧的竖立槽侧壁。在所述外轨I的一对槽侧壁10的内侧分别布置有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珠槽101,所述内轨3的一对槽侧壁30的外侧分别布置有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第四滚珠槽301,所述中轨2的一对槽侧壁20的外侧分别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滚珠槽101的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二滚珠槽201,所述第一滚珠槽101与所述第二滚珠槽201之间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61,所述第一滚珠总成61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一滚珠槽101与所述第二滚珠槽201的长度,为此所述第一滚珠总成61仅仅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珠槽101与所述第二滚珠槽201之间的局部段内。这样,当所述中轨2在所述外轨I上滑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总成61也会随所述中轨2滑行并为所述中轨2提供平稳的滑行支撑。另外,所述中轨2的一对槽侧壁20的内侧分别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的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三滚珠槽202,所述第三滚珠槽202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之间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62,同样地,所述第二滚珠总成62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三滚珠槽202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的长度,为此所述第二滚珠总成62仅仅设置在所述第三滚珠槽202与所述第四滚珠槽301之间的局部段内。这样,当所述内轨3在所述中轨2上滑行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滚珠总成62也会随所述内轨3滑行并为所述内轨3提供平稳的滑行支撑。
[0040]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61包括呈板状的第一骨架61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上的第一滚珠组,所述第一滚珠组包括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和第一下排滚珠组61 la。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上按照所述滚珠组(611、61 Ia)中的滚珠的布局位置相应地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滚珠的滚珠安装孔6100。如果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和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采用上、下对应设置的方式时,相应地需要使所述滚珠安装孔6100上、下对应设置,这样,上、下对应设置的所述滚珠安装孔6100明显会削弱所述第一骨架610的结构强度,使所述第一骨架610非常容易出现损坏。鉴于此与现有常用的技术方案不同,本发明的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这样就能巧妙地解决了上技术问题,使所述第一骨架610具有适当的结构强度。而且在此错位布置的方式中,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可以靠近甚至稍稍伸入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中相邻的两个滚珠之间的空间中,从而能够适当地减少所述第一滚珠总成61的高度,减少其在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有利于缩少所述家具导轨100的整体高度。
[0041 ]而经过长期的实验发现,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在所述外轨I和中轨2之间滑行时,由于第一上排滚珠组611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是主要受力部而非常容易使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I或中轨2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鉴于此,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上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L1、L3)小于中段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L2。这样,在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相对密集能够使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I或中轨2保持合适的间隙空间,避免或减少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I或中轨2接触产生摩擦而损坏。其次,上述相对密集的滚珠还能够为所述外轨I和中轨2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前后两端起始位置设置相对密集的滚珠也是可以的。
[0042]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骨架610两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和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出筋条(612、612a)。这样,借助所述凸出筋条(612、612a)进一步减少所述第一骨架610与所述外轨1、中轨2的接触面积,以及减少对所述第一骨架610的磨损。另外借助所述凸出筋条(612、612a)还能够加强所述第一骨架610两侧的结构强度。
[0043]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62包括呈U型槽状的第二骨架620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骨架620的槽侧壁上的第二滚珠组,所述第二滚珠组包括第二上排滚珠组621和第二下排滚珠组621a,所述第二上排滚珠组621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二下排滚珠组621a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这样,可以取得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611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611a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类似的效果。
[004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骨架620的槽侧壁被分割为间隔布置的小岛623,每个所述小岛623上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滚珠安装孔624,在每个所述滚珠安装孔624上安装有滚珠。这样,所述第二骨架620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当所述内轨3与所述中轨2之间的轴向滑行间隙的大小由于制造误差或装配误差而在某段位置出现变化时,所述第二骨架620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能力适当调整形状从而能够防止被卡滞在所述内轨3和所述中轨2之间。
[0045]综上所述,在所述外轨I与所述中轨2之间,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之间都分别设置有双层滚珠结构,借助所述双层滚珠结构能够使所述外轨I与所述中轨2,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具有均匀的滑行间隙,从而避免所述中轨2、内轨3在滑行的过程中出现上、下方向上的晃动而出现卡滞、磨损等现象进而影响到滑行效果。
[0046]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是通过所述限位止挡器予以限定的,所述限位止挡器可以同时直接阻挡所述中轨2和所述内轨3;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式,在所述内轨3的外侧端设置向下折弯边31,所述内轨3能够通过所述下折弯边31顶靠所述中轨2的外侧端而限定在所述中轨2上,而所述中轨2是直接通过所述限位止挡器限定在外轨I上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这样,所述限位止挡器与所述向下折弯边31能够共同限定所述内轨3在外轨I上向内侧端方向的轴向滑行行程。
[0047]在本发明中,所述限位止挡器的结构也是与众不同的,下面结合附图2、图6、图7、图8和图9对所述限位止挡器的具体结构作介绍。
[0048]如图2所示,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站立设置在所述外轨I的槽底壁11的内侧端上的一对轴向竖立片(12、12a),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与所述外轨I 一体成形例如采用冲压直接一体成型。所述站立的含义主要在于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设置为大致垂直于所述槽底壁11的方向可以是90°也可以是稍微小于90°。所述轴向是所述家具导轨100的延伸方向。这样,在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轴向滑行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施加轴向撞击力时,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不容易出现受力折弯变形特别是在轴向方向倾倒变形躺下,为此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布局方式大大提高了所述限位止挡器承受冲击力的能力。实质上,在所述外轨I的槽底壁11的内侧端上只设置一个轴向竖立片,或者设置一个轴向竖立片和一个纵向竖立片的方式也是可行的方案。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至少设置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才可以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0049]另外,所述限位止挡器还包括可以插接到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上的缓冲软垫块4。所述缓冲软垫块4采用软橡胶或类似物制造。如图6所示,从俯视方向看,所述缓冲软垫块4大致呈梯形从而具有宽端部40和窄端部41,所述窄端部41的外侧端设置有向左、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411、411a),一对所述凸起(411、411a)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宽端部40的横向宽度。这样,在所述凸起(411、411a)与所述宽端部40之间形成收窄过渡部412。
[0050]而在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还设置有一对与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适配的插接槽42。所述缓冲软垫块4通过所述插接槽42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上并把所述窄端部41朝所述中轨2和内轨3方向布置。从侧视方向看,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的竖立高度但安装所述内轨后矮于所述内轨3的槽底壁32。这样,所述缓冲软垫块4基本上能够完全包裹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避免所述中轨2和内轨3直接冲击在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 )上而对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造成过大的损坏,还能够减缓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向内侧端方向滑行时对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的冲击力,并能够降低所述中轨2和内轨3撞击在所述轴向竖立片(12、12a)上产生的噪音量。而且所述缓冲软垫块4并不高出于所述内轨3的槽底壁32因此也不会阻碍到所述家具抽拉型活动部件的安装。
[0051]当所述中轨2和内轨3撞击到所述限位止挡器上,所述中轨2和内轨3同时也会承受所述限位止挡器给予的反向作用力,为了防止所述中轨2和内轨3因反弹力而向外侧端滑行,下面对所述中轨2和内轨3的结构再做进一步的改进。
[0052]首先,先对所述中轨2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8和图9所示,在所述中轨2内侧端2a的槽底壁21上设置有呈U型的中轨叉口槽22,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也就在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内侧端形成相对收窄的内侧槽口 221。在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外侧端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凸起(411、411a)适配的凹坑220,这样,所述中轨叉口槽22具有与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窄端部41大体上一致的形状和配合尺寸,所述中轨叉口槽22与所述窄端部41是适配的。
[0053]当向内侧端推进所述中轨2并让所述中轨叉口槽22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外侧槽口 221咬合在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收窄过渡部412上,此时所述中轨叉口槽22的外侧槽口 221实际上已经被卡在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左、右凸起(411、411a)与所述宽端部40之间的收窄过渡部412上,从而所述中轨叉口槽22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窄端部41。这样,借助所述中轨叉口槽22与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窄端部41的配合能够对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的中轨2进行定位,防止所述中轨2碰撞到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后受所述缓冲软垫块4给予的反作用冲击力的影响而反弹向外侧端方向滑行。为此,所述含着的含义,主要是指所述中轨2能够以一定的结合力结合在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但需要在施加再大一点的外力时才能脱离所述缓冲软垫块4。
[0054]然后,对所述内轨3也作出结构改进,具体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所述内轨3内侧端的槽侧壁30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从而所述内轨3的内侧端的宽度稍微小于所述宽端部40的宽度,所述内轨3的内侧端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宽端部40,当推进所述内轨3让所述内轨3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时,所述内轨3内侧端的槽侧壁也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宽端部40。必须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所述内轨3的槽侧壁30相对于图4所示的所述内轨3的槽侧壁30稍微向内收缩,是因为图7所示的所述内轨3的槽侧壁30是内侧端部位置的剖面图,而图4所示的所述内轨3的槽侧壁30不是内侧端位置的剖面图。
[005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内轨3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宽端部40之间采用的配合结构与所述中轨2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窄端部41之间采用的配合结构是类似的,也取得了类似的效果。当推进所述内轨3让所述内轨3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时,所述内轨3内侧端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宽端部40,借助所述内轨3内侧端与所述缓冲软垫块4的宽端部40的配合能够起到到位所述内轨3,防止所述内轨3碰撞到所述缓冲软垫块4上后受所述缓冲软垫块4给予的反冲击力的影响而反弹向外侧端方向滑行。
[0056]在所述中轨2与所述内轨3之间设置有能够防止所述内轨3拉出时意外脱离所述中轨2的滑轨防脱装置,所述滑轨防脱装置包括底座7和与所述底座7配合的弹扣叶片5,其中所述底座7安装在所述中轨2上而所述弹扣叶片5安装在所述内轨3上。下面结合附图2以及图10至图19对所述底座7和所述弹扣叶片5的具体结构作介绍: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底座7包括基板71及站立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71正向面方向上的一对竖立块即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所述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是设置在所述基板71上的呈凸起状的构造体,在所述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之间是间隔设置的,为此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70;在所述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的外侧端还设置导向斜坡(720、730),从而便利于导入到所述内轨3内;在所述底座7的外侧端部还设置有防撞弹性臂700,从而在所述内轨3完全收回时所述内轨3的外侧端的所述向下折弯边31能够弹性顶压在所述防撞弹性臂700上。另外,所述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因此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轴向是安装有所述底座7的中轨2的延伸方向,或者说是所述中轨2的滑动方向,当把所述底座7安装到所述中轨2上后,所述竖立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轨2的延伸方向一致。
[0057]所述底座7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71正向面方向上一对固定翼部,即所述左固定翼部74和右固定翼部75。所述左固定翼部74和右固定翼部75位于所述基板71的左、右两侧边上并且也是间隔设置的,而所述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位于所述左固定翼部74和右固定翼部75之间的间隔空间内。另外,所述底座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71反向面上一对固定脚部,即所述左固定脚部76和右固定脚部77。
[0058]至于所述弹扣叶片5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下面提出优选的四种实施方式。所述弹扣叶片5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弹扣叶片5大致呈板状具有板状基体50,所述板状基体50具有基准正向面5a和与所述正向面5a相反的基准反向面5b,所述板状基体50包括设置有连接孔590的头端部59和从所述头端部59的两边分别引出的两条支臂即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大致同向地向尾端方向延伸并在尾端57连接在一起从而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中央区域形成中央空缺591。
[0059]其中,所述基准面是指所述弹扣叶片5的正反两面(5a、5b)中用于确定基准的定位面,它是正反两面中具有最大面积的平坦表面所在的面,就如平坦地表面与突兀升起的高山之间的关系,显然本发明采用的基准面就类似是平坦的地面。为此所述基准面可以是一个确定的平坦面,也可以是一个拟定的设计面。
[0060]其中,所述连接孔590是用于借助于铆钉类的连接装置将所述弹扣叶片5定位到所述内轨3上的定位机构。在对所述内轨3施加轴向推力或拉力时,所述轴向力通过铆钉等传递到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上,所述头端部59成为所述弹扣叶片5的第一受力点。
[0061]其中,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板状基体50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头端部59的两边并大致同向地从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向尾端方向延伸的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在尾端连接在一起从而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中央区域形成中央空缺591。首先定义了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就像圆规的两条腿一样从所述头端部59的两边延伸出的结构,但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在尾端部57又连接在一起从而让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的所述弹性叶片,所述头端部59的连接孔590的轴向中轴线位于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之间;其次,定义了所述中央空缺591的两边臂体就是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所述中央空缺591为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向中间偏移提供了避让空间,因此,在向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施加相对的收紧力时,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能够借助所述中央空缺591相对靠近并同时使设置其上的构造体,例如下面将论述到的正向左凸块533和正向右凸块543也相对靠近。
[0062]在所述左侧臂51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板状基体50的基准正向面5a的正向左凸块533,所述正向左凸块533包括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左竖向凸边531和与所述左竖向凸边531呈角度布置的左横向凸边530,所述左竖向凸边531与所述左横向凸边530之间的夹角形成L型的左倒钩53。所述左倒钩53设置在所述左侧臂51的大致中段部位。所述左倒钩53所在的空缺区域在正反方向上并不贯穿整个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板状基体50,所述左倒钩53在反向面侧还具有底壁体534,所述底壁体534也是所述板状基体50的部分壁体。实际上,所述左竖向凸边53就是所述左倒钩53的左竖向边,而所述左横向凸边530就是所述左倒钩53的左横向边。另外,所述左倒钩53的L型左转角小于等于90°并且朝向左边和尾端方向,这样所述左竖立块72卡入到所述左倒钩53内时,所述左竖立块72既可以从左边空位离开所述左倒钩53,或者说所述左竖立块72可以从所述左倒钩53左边滑入,也可以沿从尾端向首端的轴向方向移动进入所述左倒钩53或以相反方向退出。
[0063]同样地,在所述右侧臂52上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板状基体50的基准正向面5a的正向右凸块543,所述正向右凸块543包括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右竖向凸边541和与所述右竖向凸边541呈角度布置的右横向凸边540,所述右竖向凸边541与所述右横向凸边540之间的夹角形成L型的右倒钩54。所述右倒钩54设置在所述右侧臂52的大致中段部位。所述右倒钩54所在的空缺区域在正反方向上并不贯穿整个所述弹扣叶片5所在板状基体50,所述右倒钩54在反向面侧还具有底壁体544。实际上,所述右竖向凸边541的右侧边成为所述右倒钩54的左竖向边,而所述右横向凸边540的下侧边成为所述右倒钩54的左横向边。另外,所述右倒钩54的L型右转角小于等于90°并且朝向右边和尾端方向,这样卡入到所述右倒钩54内所述右竖立块73既可以从右边空位离开所述右倒钩54,也可以沿从尾端向首端的轴向方向移动进入所述右倒钩54。所述左倒钩53与所述右倒钩54左、右对称布置并且对称的中轴线与所述连接孔590的轴向中轴线重叠。
[006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与所述左横向凸边530之间连接臂体外侧还设置有小凹坑513,从而提高该段臂体的桡性;同样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与所述右横向凸边540之间连接臂体外侧还设置有小凹坑523。
[006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与所述左横向凸边530之间的正向面5a方向上设置有沿所述左侧臂51延伸并平滑抬升的正向左斜坡面511,所述正向左斜坡面511—端连贯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上,另一端连贯在所述左横向凸边530的正向顶端沿;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与所述右横向凸边540之间的正向面5a方向上设置有沿所述右侧臂52延伸并平滑抬升的正向右斜坡面521,所述正向右斜坡面521 —端连贯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上,另一端连贯在所述右横向凸边540的正向顶端沿。其中,所述正向左斜坡面511或所述正向右斜坡面521,主要是能够提升所述左倒钩53或右倒钩54到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之间线段臂体的结构强度,又能让所述左横向凸边530及所述右横向凸边540不至于突兀地凸出而被容易撞击破坏,所述正向斜坡面(511、521)类似于河堤的护堤坡。
[006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3所示,在所述左横向凸边530、所述右横向凸边540的外侧顶端沿位置分别设置有导向倒角(532、542)。这样在装配所述弹扣叶片5时容易导入所述底座7上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其中,所述导向倒角(532、542)不是指制造所述弹扣叶片5时在模具上必须使用的工艺过渡圆角,而是比该工艺过渡圆角的转弯半径要大一些的过渡圆角。
[0067]如图2所示为所述滑轨防脱装置处于安装到所述家具导轨100上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底座7布局在所述中轨2的U型槽内。在所述中轨2的靠外端端部的U型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一对安装孔,所述底座7的一对所述固定脚部(76、77 )卡接在所述安装孔内,而所述底座7的一对所述固定翼部(74、75)分别顶靠在所述中轨2的一对槽侧壁20上。这样,所述底座7固连在所述中轨2U型槽内并让所述底座7上设置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位于所述中轨2的轴向方向。另外,通过连接钉穿过所述弹扣叶片5头端部59的连接孔590将所述弹扣叶片5固连在所述内轨3的U型槽的槽底壁32上,让所述弹扣叶片5的反向面5b贴合在所述内轨3U型槽的槽底壁上并让所述弹扣叶片5的两条支臂向所述内轨3的外侧端方向延伸,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朝向所述内轨3的内侧端。
[0068]对所述内轨3施加向外侧端方向的轴向拉力或推力使所述弹扣叶片5沿轴向配合在所述底座7上后,消除所述轴向力使所述弹扣叶片5处于自由状态,所述弹扣叶片5的左竖向凸边531和右竖向凸边541能够被分别限定在所述底座7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之间的避让空间70内,而所述左横向凸边530和右横向凸边540能够同时顶靠在所述底座7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的前端沿上,所述底壁体(534、544)分别覆盖在所述左竖立块72、右竖立块73上。此后继续给所述内轨3施加向外侧端方向的轴向拉力,所述轴向拉力通过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及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传递给所述左倒钩53、右倒钩54并被所述底座7上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反向阻挡,此时由于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的中轴线位于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之间,为此所述轴向力会使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同时向外侧横向偏移,从而所述左竖立块72、右竖立块73也分别紧紧地贴在所述左倒钩53、右倒钩54上,让所述弹扣叶片5不能脱离所述底座7。
[0069]而当需要把所述内轨3从所述中轨2上拆卸下来时,用力掰动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向中间靠拢,能够让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分别离开所述左倒钩53或右倒钩54从而让所述弹扣叶片5与所述底座7之间脱扣,此时向外侧端方向拉动所述内轨3,所述弹扣叶片5的正向左凸块533和正向右凸块543即穿过所述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之间的避让空间70而最终把所述内轨3从所述中轨2上拆卸下来。
[0070]把所述弹扣叶片5及所述内轨3拆卸下来后,后续还要把所述弹扣叶片5及所述内轨3重新安装到所述家具导轨100上,鉴于此,为了能够便捷地把所述弹扣叶片5及所述内轨3安装到所述家具导轨100上,下面进一步对所述弹扣叶片5的结构进行改进。
[0071]如图13和图16所示,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与所述左横向凸边530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左侧臂51延伸的用于引导所述左竖立块72平滑滑入的左侧向引导斜坡面510,所述左侧向引导斜坡面510—端连贯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上,另一端连贯在所述左横向凸边530的外侧顶端沿;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与所述右横向凸边540之间设置有沿所述右侧臂52延伸的用于引导所述右竖立块73平滑滑入的右侧向引导斜坡面520,所述右侧向引导斜坡面520—端连贯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上,另一端连贯在所述右横向凸边540的外侧顶端沿。这样当从所述中轨2的外侧端插接安装所述内轨3到所述中轨2上时,起初所述左侧臂51的前端被所述底座7的左竖立块72顶压稍微变形,所述底座7上的左竖立块72能够沿所述左侧向引导斜坡面510滑动随后滑入进入到所述左倒钩53中,同理,所述右侧向引导斜坡面520也具有相应的功能和结构。
[0072]进一步的,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分别呈中间宽而头尾两端收窄的形状。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的头尾两端的最小横截面积是中段部位的最大横截面的10%到40%。这样,让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分别呈中间宽的形状,能够增大中部位置的结构强度,从而让设置在中部位置的所述左倒钩53与所述右倒钩54的结构强度也大大提高;而让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分别呈头尾两端收窄的形状,能够容易让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变形从而易于装配和拆卸所述弹扣叶片5及所述内轨3。
[0073]而由于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的头尾两端收窄,因此,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的头尾两端的结构强度相对薄弱而容易折弯变形而损坏。鉴于此,进一步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
如图2、图14、图15、和图17所示,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左侧臂51上设置有凸出于基准反向面5b的反向左凸块55,在所述右侧臂52上设置有凸出于基准反向面5b的反向右凸块56。在所述内轨3的U型槽的槽底壁32上还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反向左凸块55的左接纳孔34a,所述反向左凸块55伸入到所述左接纳孔34a内,所述反向左凸块55的横向宽度L7小于所述左接纳孔34a的横向宽度L6,所述反向左凸块55的前端550顶靠在所述左接纳孔34a的孔壁上;在所述内轨3的U型槽的槽底壁32上还设置有能够接纳所述反向右凸块56的右接纳孔34,所述反向右凸块56伸入到所述右接纳孔34内,所述反向右凸块56的横向宽度L4小于所述右接纳孔34的横向宽度L5,所述反向右凸块56的前端560顶靠在所述右接纳孔34的孔壁上。
[0074]这样能够借助于所述反向左凸块55、反向右凸块56以及与它们配合的设置在所述内轨3上的左接纳孔34a和右接纳孔34,进一步分解所述底座7上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反向施加给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的反向作用力,或者说,向外拉动所述内轨3时产生的拉力,通过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所述反向左凸块55及反向右凸块56三者均匀地向所述弹扣叶片5的左侧臂51、右侧臂52传递即向外拉动所述内轨3的拉力被所述弹扣叶片5的头端部59和所述反向左凸块55、反向右凸块56三者分担,从而大大降低了拉动所述内轨3的拉力对所述弹扣叶片5的挤压破坏作用。在该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将所述反向左凸块55、反向右凸块56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左倒钩53、所述右倒钩54的背面,让所述弹扣叶片5的左侧臂51、右侧臂52所受到的正、反两个方向的力矩具有最短的力臂长度,从而更加让所述弹扣叶片5的左侧臂51、右侧臂52不易受到损坏。
[0075]进一步的,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尾端部57设置有凸出于基准正向面5a的尾端凸起58。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所述尾端部位57的结构强度,不仅便于制造出模而且也能够提高所述弹扣叶片5的结构强度。
[0076]如图18所示是所述弹扣叶片5'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弹扣叶片5'与采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弹扣叶片5相比,具有类似的结构,主要区别点是所述弹扣叶片5上没有设置所述正向左凸块533、正向右凸块543从而涉及所述左倒钩和所述右倒钩的形成结构的改变。如图18所示,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左侧臂51'上设置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左竖向边531'和与所述左竖向边531'呈角度布置的左横向边53(/,所述左竖向边53V与所述左横向边53(T之间的夹角形成所述左倒钩53',所述左倒钩53'所在的空缺区域在正反方向上贯穿整个所述弹扣叶片5\另外,在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右侧臂52'上设置有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右竖向边54V和与所述右竖向边54V呈角度布置的右横向边54(Τ,所述右竖向边54V与所述右横向边54(Τ之间的夹角形成所述右倒钩54',所述右倒钩54'所在的空缺区域在正反方向上贯穿整个所述弹扣叶片5'。
[007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左横向边53(/、所述右横向边54(/的外侧顶端沿位置也分别设置有导向倒角(532'、542')。这样在装配所述弹扣叶片5'容易导入所述底座7上的左竖立块72和右竖立块73。
[0078]如图19所示是所述弹扣叶片5〃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弹扣叶片5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9所示,在所述弹扣叶片5〃上没有设置所述反向左凸块55及所述反向右凸块56,在所述左侧臂51〃的外侧缘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朝外的左缺口 512〃,在所述右侧臂52〃的外侧缘的中部位置设置有朝外的右缺口 522〃。优选地,把所述左缺口 512〃和右缺口 522〃设置在所述左倒钩53〃与所述右倒钩54〃所在空缺区域的底壁体(534、544)上贯穿所述板状基体50〃。这样通过所述左缺口 512〃和右缺口 522〃的设置调整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的强度,使其具有合适的弹性而便于人手施力掰动所述弹扣叶片5〃的所述左侧臂51〃和右侧臂52〃向中间靠拢,从而便于把所述弹扣叶片5〃拆卸下来。
[0079]当然还可以采用第四种实施方式就是把所述倒钩所在的空缺区域在正反方向上贯穿所述弹扣叶片5所在的整个所述板状基体50。
[0080]在上述四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种实施方式更为之优秀,原因是所述左倒钩53和所述右倒钩54的构造能够在不增加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的横向宽度的情况下让所述倒钩(53、54)位于所述弹扣叶片5的正向面方向,大大提高了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倒钩(53、54)本身也都能够增强所述左侧臂51、右侧臂52的结构强度。
【主权项】
1.家具滑轨,包括大致呈U型槽状的外轨、中轨和内轨,所述中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外轨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内轨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中轨的U型槽内并且所述中轨与所述内轨的槽口朝向相反;在所述外轨的内侧端的U型槽内设置有能够阻止所述中轨和内轨滑行的限位止挡器从而能够限定所述中轨和内轨向内侧端方向的滑行行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至少一个沿轴向方向延伸布置的轴向竖立片;所述限位止挡器包括缓冲软垫块,所述缓冲软垫块插接在所述轴向竖立片上,所述缓冲软垫块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轴向竖立片的竖立高度但矮于所述内轨的槽底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从俯视方向看,所述缓冲软垫块大致呈梯形从而具有宽端部和窄端部,所述窄端部朝所述中轨和内轨方向布置,所述窄端部的外侧端设置有向左、右两边横向凸出的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轨内侧端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呈U型的中轨叉口槽,所述中轨叉口槽的内侧端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所述中轨叉口槽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当推进所述中轨让所述中轨叉口槽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所述中轨叉口槽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稍微相对收窄从而呈束口状,所述内轨的内侧端适配于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当推进所述内轨让所述内轨插接到所述缓冲软垫块上时,所述内轨内侧端的槽侧壁能够含着所述缓冲软垫块的宽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第一滚珠槽,所述内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第四滚珠槽,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外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滚珠槽的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一滚珠槽与所述第二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所述中轨的槽侧壁的内侧布置有适配于所述第四滚珠槽的两条上、下平行排列的所述第三滚珠槽,所述第三滚珠槽与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的局部段设置有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骨架的第一滚珠总成包括呈板状的第一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第一滚珠组,所述第一滚珠组包括第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或所述第一下排滚珠组中的其中一排滚珠在所述第一骨架上的前后两端起始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小于中段位置的滚珠间隔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骨架两侧并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排滚珠组和第一下排滚珠组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凸出筋条。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骨架的第二滚珠总成包括呈U型槽状的第二骨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上的第二滚珠组,所述第二滚珠组包括第二上排滚珠组和第二下排滚珠组,所述第二上排滚珠组中的滚珠与所述第二下排滚珠组中的滚珠在上、下方向上错位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家具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骨架的槽侧壁被分割为间 隔布置的小岛,每个所述小岛上设置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滚珠。
【文档编号】A47B88/16GK105962664SQ20161052670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6日
【发明人】林旭文
【申请人】林旭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