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2006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电磁加热因加热速度快、能效高、易于控制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的加热方式。现有的电磁加热电饭煲一般采用线圈盘产生磁场进行锅具加热,如图1所示,通常在内锅I’的锅底做一层导磁层11’,该导磁层11’呈圆形或圆环形,由于线圈盘产生的磁场在内锅I’的加热区域内分布不均匀,通常离锅底中心约1/2锅底半径或圆环半径处的磁场会比较强,其他部分产生的磁场会比较弱,造成离锅底中心1/2锅底半径或圆环半径处的电流较大,在离锅底中心1/2锅底半径或圆环半径处会形成一个电流较大的回路,产生的热量比较集中,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将导磁层11’分为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带箭头实线为电流流过的路径,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111’和第三区域113’发热量较少,第二区域112’发热量较高,再加上第二区域112’比较难以形成对流(或者对流较小),导致在煮饭时第二区域112’处往往容易烧焦,严重影响了煮饭的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增加内锅厚度或改变线圈盘分布规律的方法,以达到使内锅均匀受热的目的,但是,这些方式都增加了产品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可有效实现均匀加热锅具的目的,而且制造简单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锅具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所述锅具的底面上复合有导磁层;所述导磁层半径的二分之一处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的一端向所述锅具的锅底中心延伸并相连通,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处,并与所述导磁层的边缘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通过改变锅具外底面上的导磁层的平面形状,可以有效实现均匀加热锅具的目的,而且制造简单方便,具体地说,在锅具的外底面上复合导磁层,并在导磁层上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与导磁层的边缘具有第一间距,这样,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形成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根据电磁加热的原理,锅具热量的来源主要依靠线圈盘等提供的磁场在锅底形成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焦耳热,当将复合在锅具外底面的导磁层设置成一定形状的闭合曲线回路时,导磁层中产生的电流就会沿着特定的曲线回路流过,并在电流流过的地方产生热量,从而使得电流不会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而是较均地分布在锅具的底面上,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在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达到使锅具均匀受热的目的,另外,这样的导磁层结构,易加工成型,从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减少了导磁材料的使用量,进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0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层位于所述锅底的中心处开设有连接通孔,每一所述通孔的向所述锅底中心延伸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通孔相连通。
[0010]连接通孔设置,避免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导致锅具内的食物受热不均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导磁层上还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自所述导磁层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间隔区内,并与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0012]缺口的设置,使得导磁层始终是一个不间断整体,从而在锅具的外表面形成了一条闭合的曲线回路,该回路的一部分位于锅底(即锅具的底面),另一部分位于锅身(即锅具的侧壁);则根据电磁加热原理,当导磁层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时,该电流必会经过锅身部分的曲线回路,并产生热量对锅身进行加热,从而使得锅底和锅身同时发热,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缺口位于相邻两所述通孔之间,且所述第二间距小于所述导磁层半径的二分之一。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为条形孔,和/或,所述缺口为条形缺
□ O
[0015]通孔和缺口均为条形,在使锅具的外表面上尽可能多的复合有导磁层,使得锅身的受热更加的均匀,进而实现对陶瓷锅具的立体加热,从而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具只能底部受热,造成的因锅具局部加热过高,导致的食物焦糊,甚至锅具炸裂的问题,又无需设置多个线圈对锅具加热,进而使得产品制造简单方便,并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和所述缺口的宽度均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
[0017]通孔和缺口的数目和宽度会决定闭合曲线回路的宽度和具体形状,从而影响感应电流的流通路径和锅具外表面的电流分布,进而影响锅具的加热效果,因此需要根据锅具的大小等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通孔和缺口的宽度和数目。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等于25 mm2且小于等于 1600 π mm2。
[0019]连接通孔为不导磁部分,连接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会影响锅具底面的导磁层面积大小和电流分布,进而影响锅具底面的热量分布和加热效果,若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小,则仍会存在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集中的问题,若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过大,则会导致锅具的底面局部区域受热差的问题,因此,连接通孔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需要根据锅具大小等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通孔横截面积。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等。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0023]通过控制加热的区域,可以在锅内形成合理的对流,使烹饪时不容易烧焦,具体地说,根据电磁加热原理,电流流过的区域面积较小时,产生的热量也就比较集中,因此,我们可以控制电流流过的区域面积来达到有针对性地控制加热部位的目的:当第一间距与第二间距相等时,形成的闭合导磁回路各处的宽度相等即面积也相等,则锅具底面各处产生的热量相等,锅具实现均匀加热,此时锅内会产生垂直上升的对流;当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时,锅具底面锅心周围处的导磁回路较窄即面积较小,则热量集中的区域位于锅心周围,此时锅内产生的对流为由中心向两侧顺时针的流动;当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时,锅具底面靠外侧处的导磁回路较窄即面积较小,则热量集中的区域位于锅具底面的外周,此时锅内产生的对流由两侧向中心逆时针的流动。
[002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包括有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
[002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因此,该电磁加热烹饪器具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8]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使用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产生电流时的示意图;
[0030]图3是图1所示的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