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清洁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044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清洁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擦刷工具,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清洁擦。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家庭来说,窗户清洁是清洁工作中最难完成的,往往只能擦拭靠近室内一面的窗户玻璃,而位于室外的玻璃清洁起来就较为麻烦,如果爬到防盗网上擦拭,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清洁窗玻璃,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便于擦拭外窗玻璃的器材,但是其灵活度不够,不便于使用,需要进行更加优化的改进;且家庭清洁时,对于边边角角的灰尘也无从处理,需要一种能够有效清理这些死角的器材以辅助家庭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能有效清洁窗户玻璃和家庭卫生死角的多功能清洁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功能清洁擦,包括合金握杆、平面转轴、碳纤维杆、空间转轴和拆卸式擦头,所述合金握杆为伸缩节式设计,伸缩握杆通过平面转轴与碳纤维杆转动连接,碳纤维杆也设计成伸缩节式;所述碳纤维杆通过空间转轴与拆卸式擦头连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纤维杆与合金握杆的转动角度为O。 -90。 。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纤维杆与拆卸式擦头之间能够形成30° -90°的空间转动角度。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0° -90°角转动的平面转轴和30° -90°角转动的空间转轴,以及能调节长度的合金握杆和碳纤维杆,大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度,使其能适用于各类窗户外层玻璃和家庭卫生死角的清洁工作,清洁效果好,擦头设置为拆卸式,能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更换擦头,且当擦头损坏时只需更换新的擦头就能继续使用,增加了使用寿命,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广泛适用于家庭清洁以及保洁公司,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合金握杆;2_平面转轴;3_碳纤维杆;4_空间转轴;5_拆卸式擦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请参阅图1,一种多功能清洁擦,包括合金握杆1、平面转轴2、碳纤维杆3、空间转轴4和拆卸式擦头5,所述合金握杆I为伸缩节式设计,伸缩握杆I通过平面转轴2与碳纤维杆3转动连接,碳纤维杆3也设计成伸缩节式,碳纤维杆3与合金握杆I的转动角度为0° -90° ;所述碳纤维杆3通过空间转轴4与拆卸式擦头5连接,碳纤维杆3与拆卸式擦头5之间能形成30° -90°的空间转动角度。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拿起本实用新型,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节平面转轴2和空间转轴4使拆卸式擦头5与伸缩握杆I之间形成适当的角度,以完成诸如窗户外层玻璃、室内墙角及各种卫生死角的擦拭,擦拭完成后,只需将平面转轴2和空间转轴4角度调回即可,拆卸式擦头5可更换,提高了使用寿命,且能根据不同擦拭需求更换不同擦头。
[001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清洁擦,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金握杆(I)、平面转轴(2)、碳纤维杆(3)、空间转轴(4)和拆卸式擦头(5),所述合金握杆(I)为伸缩节式设计,伸缩握杆(I)通过平面转轴(2 )与碳纤维杆(3 )转动连接,碳纤维杆(3 )也设计成伸缩节式;所述碳纤维杆(3 )通过空间转轴(4)与拆卸式擦头(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清洁擦,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杆(3)与合金握杆(I)的转动角度为O° -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清洁擦,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杆(3)与拆卸式擦头(5)之间形成30° -90°的空间转动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清洁擦,包括合金握杆、平面转轴、碳纤维杆、空间转轴和拆卸式擦头,所述伸缩握杆通过平面转轴与碳纤维杆3转动连接,合金握杆与碳纤维杆均为伸缩节式,碳纤维杆与合金握杆的转动角度为0°-90°;所述碳纤维杆通过空间转轴与拆卸式擦头连接,碳纤维杆与拆卸式擦头之间形成30°-90°的空间转动角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平面转轴、转轴以及能调节长度的合金握杆和碳纤维杆,使用灵活度高,能适用于各类窗户外层玻璃和家庭卫生死角的清洁工作,清洁效果好;能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更换擦头,且当擦头损坏时只需更换新的擦头就能继续使用,使用寿命长,能广泛适用于家庭清洁以及保洁公司,市场前景广阔。
【IPC分类】A47L1/09, B25G1/06
【公开号】CN204722963
【申请号】CN201520364583
【发明人】廖永嘉
【申请人】廖永嘉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