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125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毛绒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造毛绒生产领域作为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行业领域之一,其发展之迅速是显著的,人造毛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造毛绒作为成品是需要很多道的生产工序加工完成的,原绒毛的吸尘与半成品绒毛的吸尘都是重要的步骤之一,主要用于人造毛绒表面的清洁度处理,对于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来完成这些工序,原有的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由于生产效率低下且稳定差的原因,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生产需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要一种新型的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来进行加工,完成工艺需求,因此,如何提供这样一种新型的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用于完成人造毛绒产品表面的粉尘吸附,提高清洁度与设备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端的机架,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端的吸尘管道,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端的控制箱,所述底座为台体状,底座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承重结构,所述承重结构包括上承重板、中承重板与下承重板,所述上承重板为长方体形状,上承重板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为圆柱形形状,所述中承重板设于上承重板下端,且通过内螺栓固定连接,中承重板宽度与高度均小于上承重板,所述中承重板内部设置有弹性橡胶,所述下承重板设于中承重板下端,且通过内螺栓固定连接,下承重板与上承重板关于中承重板相对称,所述下承重板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板数量与第一支撑柱保持一致,第二支撑柱下端的宽度与第一支撑柱的宽度保持一致,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所述上承重板与下承重板的外侧还设置有保护层,所述机架为框体结构,机架下端宽度与底座上端宽度保持一致,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动力箱,所述动力箱侧面还设置有粉尘箱,所述机架内部还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设置于粉尘箱上端,所述吸尘管道设置于机架侧面,所述吸尘管道与过滤箱之间通过输送管道相连接,所述输送管道一端穿设于过滤箱内部,另一端与吸尘管道相通,所述吸尘管道与机架侧壁连接处还设置有计量用传感器,吸尘管道一端还设置有吸尘盘;
[0006]具体的,所述动力箱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还设置有若干个旋转叶片,所述动力箱侧面外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且电机通过轴承与旋转杆相连接,所述动力箱与机架底部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支架;
[0007]所述粉尘箱下端还设置有粉尘出口,所述粉尘箱上端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表面设置有分别与粉尘箱和动力箱相通的通孔,所述过滤箱内部设置有过滤孔;
[0008]所述吸尘盘为圆盘状,吸尘盘上表面通过内螺纹与吸尘管道旋设连接,且与吸尘管道相通,吸尘盘下端还设置有若干个吸尘口,所述控制箱固设于机架外壁上,控制箱内部还设置有控制开关。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采用底座与机架的设计,通过动力箱提供动力,通过吸尘盘与吸尘管道完成吸附,通过过滤箱与粉尘箱完成粉尘处理,其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且提高了吸附效果,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该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采用承重结构的设计,提高了设备稳定性;该种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与维修,占地面积小,其实用性非常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的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_底座;101_上承重板;102-中承重板;103_下承重板;104_第一支撑柱;105-弹性橡胶;106_第二支撑柱;107_保护层;2_机架;3_吸尘管道;4_控制箱;5_动力箱;6_粉尘箱;7_过滤箱;8_计量用传感器;9_吸尘盘;10_旋转杆;11_电机;12_固定支架;13-粉尘出口 ; 14-连接板;15-过滤孔;16-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承重结构的吸尘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端的机架2,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端的吸尘管道3,还包括设置于底座1上端的控制箱4,所述底座1为台体状,底座1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承重结构,所述承重结构包括上承重板101、中承重板102与下承重板103,所述上承重板101为长方体形状,上承重板10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柱104,所述第一支撑柱104为圆柱形形状,所述中承重板102设于上承重板101下端,且通过内螺栓固定连接,中承重板102宽度与高度均小于上承重板101,所述中承重板102内部设置有弹性橡胶105,所述下承重板103设于中承重板102下端,且通过内螺栓固定连接,下承重板103与上承重板101关于中承重板102相对称,所述下承重板103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柱106,所述第二支撑板数量与第一支撑柱104保持一致,第二支撑柱106下端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