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201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很好的解决了打扫室内卫生的问题,将人们将从繁琐的扫地、拖地等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到学习及更加有创造性的活动中,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但是目前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它无法自动清理其垃圾盒内的垃圾,而是要使用者将垃圾盒从机器人体内取出后清理干净再从新装回机器人体内备用,这样的设计与设计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初衷不太相符合。
[0003]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当机器人的垃圾盒内的垃圾收集到一定量后会自动找到与其配套的垃圾桶,并自动与该垃圾桶对接,从而实现扫地机器人自动清理其体内的垃圾盒。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一机器人和一垃圾处理站,其中,在物理结构上通过一垃圾输送管道将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相连,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使得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实现一一对应和同步开启/关闭;所述机器人的上表面设置一二维码标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上的二维码标示对应;所述机器人的上表面还设置一电量区和一容量检测区,且所述电量区与所述容量检测区相对应的传感器为一电量传感器和一容量传感器,通过所述电量传感器检测所述机器人的电量,并在所述电量区中反应;所述容量传感器检测所述机器人中的垃圾收集区是否已满;所述机器人的侧壁上设置一垃圾输送管道对接口,其上对称设置一半圆形挡片,所述半圆形挡片可绕一转轴转动;所述对接口的两侧各设置一红外发射器,与所述垃圾处理站上的一红外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方便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的对接;所述机器人的下表面设置一万向轮和两打扫轮,其中,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打扫轮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万向轮用以改变方向,所述打扫轮用以将垃圾扫入所述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的下表面还设置一紫外线UV杀菌灯,所述紫外线UV杀菌灯位于所述打扫轮之间,用以对打扫后的空间进行杀菌处理。
[0006]较佳的,所述垃圾处理站上设置一垃圾输送管道收纳口,所述收纳口位于所述红外接收器之间;所述垃圾处理站上还设置一 L型管,所述L型管的一端与所述垃圾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一垃圾桶相连,将所述垃圾输送管道中的垃圾,通过所述L型管进入所述垃圾桶中。
[0007]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的垃圾盒内的垃圾收集到一定量后会自动找到与其配套的垃圾桶,并自动与该垃圾桶对接,从而实现扫地机器人自动清理其体内的垃圾盒。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的仰视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中垃圾处理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1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5]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其包括一机器人I和一垃圾处理站2,其中,在物理结构上通过一垃圾输送管道3将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相连,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使得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实现一一对应和同步开启/关闭;所述机器人I为一腰鼓状桶体,所述机器人I的上表面设置一二维码标示11,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上的二维码标示11对应,当用户开启微信蓝牙,扫此二维码标示11,则可同时开启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让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同时工作;所述机器人I的上表面还设置一电量区12和一容量检测区13,且所述电量区12与所述容量检测区13相对应的传感器为一电量传感器14和一容量传感器15,通过所述电量传感器14检测所述机器人I的电量,并在所述电量区12中反应,当电量少于预设值时,则电量区12的变成红色,说明需要给所述机器人I充电;所述容量传感器15检测所述机器人I中的垃圾收集区是否已满,如果已满,所述机器人I将通过所述垃圾输送管道3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对接,将垃圾输送入所述垃圾处理站2中;所述机器人I的侧壁上设置一垃圾输送管道对接口 16,其上对称设置一半圆形挡片17,所述半圆形挡片17可绕一转轴转动,当所述机器人I在打扫卫生时,所述对接口 16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对接时,所述对接口 16中的半圆形挡片17打开,将垃圾输送入所述垃圾处理站2中,所述对接口 16的两侧各设置一红外发射器18,且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上的一红外接收器21的位置相对应,方便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的对接,而且对接的更加精确;所述机器人I的下表面设置一万向轮19和两打扫轮10,其中,所述万向轮19与所述打扫轮10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万向轮19用以改变方向,所述打扫轮10用以将垃圾扫入所述机器人I中;所述机器人I的下表面还设置一紫外线UV杀菌灯20,所述紫外线UV杀菌灯20位于所述打扫轮10之间,用以对打扫后的空间进行杀菌处理。
[0016]所述垃圾处理站2上设置一垃圾输送管道收纳口 22,所述收纳口 22位于所述红外接收器21之间,当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不对接时,所述垃圾输送管道3缩回入所述收纳口 22中,反之,当所述机器人I与所述垃圾处理站2对接时,所述垃圾输送管道3伸出所述收纳口 22,与所述机器人I中的所述对接口 16相连接,再进行垃圾的输送;所述垃圾处理站2上还设置一 L型管23,所述L型管23的一端与所述垃圾输送管道3相连通,另一端与一垃圾桶24相连,将所述垃圾输送管道3中的垃圾,通过所述L型管23进入所述垃圾桶24中,所述垃圾桶24可从所述垃圾处理站2中拆卸下来,从而方便清理所述垃圾桶24。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的垃圾盒内的垃圾收集到一定量后会自动找到与其配套的垃圾桶,并自动与该垃圾桶对接,从而实现扫地机器人自动清理其体内的垃圾盒。
[001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器人和一垃圾处理站,其中,在物理结构上通过一垃圾输送管道将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相连,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使得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实现一一对应和同步开启/关闭;所述机器人的上表面设置一二维码标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上的二维码标示对应;所述机器人的上表面还设置一电量区和一容量检测区,且所述电量区与所述容量检测区相对应的传感器为一电量传感器和一容量传感器,通过所述电量传感器检测所述机器人的电量,并在所述电量区中反应;所述容量传感器检测所述机器人中的垃圾收集区是否已满;所述机器人的侧壁上设置一垃圾输送管道对接口,其上对称设置一半圆形挡片,所述半圆形挡片可绕一转轴转动;所述对接口的两侧各设置一红外发射器,与所述垃圾处理站上的一红外接收器的位置相对应,方便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的对接;所述机器人的下表面设置一万向轮和两打扫轮,其中,所述万向轮与所述打扫轮构成一等腰三角形,所述万向轮用以改变方向,所述打扫轮用以将垃圾扫入所述机器人中;所述机器人的下表面还设置一紫外线UV杀菌灯,所述紫外线UV杀菌灯位于所述打扫轮之间,用以对打扫后的空间进行杀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站上设置一垃圾输送管道收纳口,所述收纳口位于所述红外接收器之间;所述垃圾处理站上还设置一 L型管,所述L型管的一端与所述垃圾输送管道相连通,另一端与一垃圾桶相连,将所述垃圾输送管道中的垃圾,通过所述L型管进入所述垃圾桶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一机器人和一垃圾处理站,其中,在物理结构上通过一垃圾输送管道将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相连,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使得所述机器人与所述垃圾处理站实现一一对应和同步开启/关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的垃圾盒内的垃圾收集到一定量后会自动找到与其配套的垃圾桶,并自动与该垃圾桶对接,从而实现扫地机器人自动清理其体内的垃圾盒。
【IPC分类】A47L11/40, A47L11/24
【公开号】CN205162984
【申请号】CN201520693042
【发明人】洪俊彬
【申请人】洪俊彬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