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式加热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146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内热式加热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热式加热锅,包括锅体,锅体内壁下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吸热腔,锅体的锅壁上对应吸热腔顶部的位置分别设有排放通道,排放通道的一端可与锅体外的空气连通,排放通道的另一端与吸热腔的顶部连通,锅体的锅底上对应吸热腔底部的位置分别设有吸热口,吸热口与吸热腔的底部连通。通过在锅体内加设吸热腔,这样,一部分火焰会直接接触锅体的底部并把热量传递给锅内加工的食物,另一部分火焰会从吸热口进入吸热腔,在吸热腔停留片刻后才会经由排放通道排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火焰,达到节能目的;同时,由于吸热腔和排放通道的内部不与锅体的内腔连通,所以食物不会进入吸热腔和排放通道,从而便于清洗。适用于物质加热。
【专利说明】
内热式加热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热式加热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以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为热能源的锅具有两种:一种是非常简单的中空金属容器,另一种是在锅底外侧面设置各式各样节能装置的金属容器。前者不具备节能功能,后者需节能装置先吸热再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锅体,所以节能功能有限。因此,社会上现广泛使用的各式各样锅具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热损失和最大限度地提高热效能,也就不可能为锅内加工物质提供最优的热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热损失且最大限度地提高热效能的内热式加热锅。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热式加热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壁下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吸热腔,所述锅体的锅壁上对应所述吸热腔顶部的位置分别设有排放通道,所述排放通道的一端可与所述锅体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排放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吸热腔的顶部连通,所述锅体的锅底上对应所述吸热腔底部的位置分别设有吸热口,所述吸热口与所述吸热腔的底部连通。通过在锅体内加设吸热腔,这样,一部分火焰会直接接触锅体的底部并把热量传递给锅内加工的食物,另一部分火焰会从吸热口进入吸热腔,在吸热腔停留片刻后才会经由排放通道排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火焰,达到节能目的;同时,由于吸热腔和排放通道的内部不与锅体的内腔连通,所以食物不会进入吸热腔和排放通道,从而便于清洗。
[000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吸热腔内设有吸热片。通过在吸热腔内加设吸热片,这样火焰的热量会被吸热片吸收,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节能效果。
[000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吸热腔为与所述锅体内壁相配合的弧形结构。
[000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吸热腔的数量为四个。
[0008]在上述方案中,四个所述吸热腔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通过将吸热腔设计成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这样能使得锅体内的食物均匀受热。
[0009]在上述方案中,每个所述吸热腔内的吸热片的数量至少为一片。
[00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锅体内对应所述吸热腔和排放通道的位置设有隔罩。通过在锅体内加设隔罩,这样便于食物的搁放。
[001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罩由网状或孔状结构的材料制成。
[0012]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罩包括隔离环和隔离筒,所述隔离筒的上端与所述隔离环的内圈相连,所述隔离筒的下端插装在由所述吸热腔所围成的腔内。
[001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隔离环的外径与所述锅体的内径相配合,所述隔离环的内径与所述隔离筒的内径相配合,所述隔离筒的外径与所述吸热腔内壁的直径相配合。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在锅体内加设吸热腔,这样,一部分火焰会直接接触锅体的底部并把热量传递给锅内加工的食物,另一部分火焰会从吸热口进入吸热腔,在吸热腔停留片刻后才会经由排放通道排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火焰,达到节能目的;
[0016]2、由于吸热腔和排放通道的内部不与锅体的内腔连通,所以食物不会进入吸热腔和排放通道,从而便于清洗;
[0017]3、通过在吸热腔内加设吸热片,这样火焰的热量会被吸热片吸收,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节能效果;
[0018]4、通过将吸热腔设计成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这样能使得锅体I内的食物均匀受热;
[0019]5、通过在锅体内加设隔罩,这样便于食物的搁放。
[00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热损失小,热效能高,使用、清洁方便等。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实施例去掉隔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锅体I,吸热腔2,排放通道3,吸热口4,吸热片5。隔罩6,隔离环6a,隔离筒6b。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热式加热锅,包括锅体I,所述锅体I内壁下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吸热腔2,所述锅体I的锅壁上对应所述吸热腔2顶部的位置分别设有排放通道3,所述排放通道3的一端可与所述锅体I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排放通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吸热腔2的顶部连通,所述锅体I的锅底上对应所述吸热腔2底部的位置分别设有吸热口 4,所述吸热口 4与所述吸热腔2的底部连通。通过在锅体I内加设吸热腔2,这样,一部分火焰会直接接触锅体I的底部并把热量传递给锅内加工的食物,另一部分火焰会从吸热口 4进入吸热腔2,在吸热腔2停留片刻后才会经由排放通道3排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火焰,达到节能目的;同时,由于吸热腔2和排放通道3的内部不与锅体I的内腔连通,所以食物不会进入吸热腔2和排放通道3,从而便于清洗。
[0027]上述吸热腔2内设有吸热片5。通过在吸热腔2内加设吸热片5,这样火焰的热量会被吸热片5吸收,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节能效果。所述吸热腔2为与所述锅体I内壁相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吸热腔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吸热腔2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通过将吸热腔2设计成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这样能使得锅体I内的食物均匀受热。每个所述吸热腔2内的吸热片5的数量至少为一片。
[0028]上述锅体I内对应所述吸热腔2和排放通道3的位置设有隔罩6。通过在锅体I内加设隔罩6,这样便于食物的搁放。所述隔罩6由网状或孔状结构的材料制成。所述隔罩6包括隔离环6a和隔离筒6b,所述隔离筒6b的上端与所述隔离环6a的内圈相连,所述隔离筒6b的下端插装在由所述吸热腔2所围成的腔内。所述隔离环6a的外径与所述锅体I的内径相配合,所述隔离环6a的内径与所述隔离筒6b的内径相配合,所述隔离筒6b的外径与所述吸热腔2内壁的直径相配合。
[002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体I内加设吸热腔2,这样,一部分火焰会直接接触锅体I的底部并把热量传递给锅内加工的食物,另一部分火焰会从吸热口 4进入吸热腔2,在吸热腔2停留片刻后才会经由排放通道3排出,从而充分地利用了火焰,达到节能目的;由于吸热腔2和排放通道3的内部不与锅体I的内腔连通,所以食物不会进入吸热腔2和排放通道3,从而便于清洗;通过在吸热腔2内加设吸热片5,这样火焰的热量会被吸热片5吸收,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节能效果;通过将吸热腔2设计成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这样能使得锅体I内的食物均匀受热;通过在锅体I内加设隔罩6,这样便于食物的搁放。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内热式加热锅,包括锅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内壁下部沿圆周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吸热腔(2),所述锅体(I)的锅壁上对应所述吸热腔(2)顶部的位置分别设有排放通道(3),所述排放通道(3)的一端可与所述锅体(I)外的空气连通,所述排放通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吸热腔(2)的顶部连通,所述锅体(I)的锅底上对应所述吸热腔(2)底部的位置分别设有吸热口(4),所述吸热口(4)与所述吸热腔(2)的底部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腔(2)内设有吸热片(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腔(2)为与所述锅体(I)内壁相配合的弧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腔(2)的数量为四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吸热腔(2)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布置。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热腔(2)内的吸热片(5)的数量至少为一片。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内对应所述吸热腔(2)和排放通道(3)的位置设有隔罩(6)。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罩(6)由网状或孔状结构的材料制成。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罩(6)包括隔离环(6a)和隔离筒(6b),所述隔离筒(6b)的上端与所述隔离环(6a)的内圈相连,所述隔离筒(6b)的下端插装在由所述吸热腔(2)所围成的腔内。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热式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环(6a)的外径与所述锅体(I)的内径相配合,所述隔离环(6a)的内径与所述隔离筒(6b)的内径相配合,所述隔离筒(6b)的外径与所述吸热腔(2)内壁的直径相配合。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5433289SQ20152112866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发明人】熊学斌
【申请人】熊学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