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146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烹饪器具,所述内锅包括绝缘锅体,绝缘锅体为上端敞开且下端封闭的中空柱状,绝缘锅体上设有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且第一感应加热装置设在绝缘锅体的外表面上,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磁层和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磁层设在绝缘锅体的底壁上、且沿绝缘锅体的周向延伸;第一导电层与第一导磁层串接形成回路,且第一导电层延伸到绝缘锅体的侧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简化了具有该内锅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并且使得内锅各处的加热均匀。
【专利说明】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面包机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具有其的面包机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的高级烹饪器具(如电饭煲、面包机)一般具有针对内锅的侧面进行加热,这样可以实现立体烹饪,从而弥补锅底以上的部位受热不足。针对内锅的侧面加热一般具有辅助加热的作用,可以与底部的主加热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如在保温阶段)。但是目前对内锅的侧面进行加热的方法都是集中在侧面设置加热元件(如在侧面设置IH加热线圈或者电热丝),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和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所述内锅具有结构简单和侧面受热均匀的优点。
[000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锅的面包机,
[0005]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包括外锅和上述内锅。
[0006]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和多个内锅,且多个内锅中的一部分为上述内锅。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包括绝缘锅体,所述绝缘锅体为上端敞开且下端封闭的中空柱状,所述绝缘锅体上设有第一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绝缘锅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磁层,所述第一导磁层设在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且所述第一导磁层沿所述绝缘锅体的周向延伸;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磁层串接形成回路,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延伸到所述绝缘锅体的侧壁上。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在内锅底壁上设置第一导磁层,并设置延伸到内锅侧壁上的第一导电层,因此,可以通过底壁上的第一导磁层感应磁场形成感应电动势后产生感应电流,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层对内锅侧壁进行加热,而无需在内锅侧面设置加热元件等辅助加热装置,简化了具有该内锅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并且使得内锅各处的加热均匀。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设在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开的多个第一螺旋环,每个所述第一螺旋环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绝缘锅体侧壁的周向由下向上螺旋延伸,多个所述第一螺旋环同向螺旋且嵌套设置,多个所述螺旋环串联。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层呈具有缺口的环形,且所述第一导磁层的缺口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连。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宽度呈正比,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均匀布置。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的内侧,且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相互独立。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导磁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磁层设在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磁层串接形成回路。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设在所述第二导磁层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开的多个第二螺旋环,每个所述第二螺旋环均沿所述绝缘锅体的周向由外到内螺旋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螺旋环同向螺旋且嵌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螺旋环串联。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内侧且呈具有缺口的环形。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导磁层的宽度呈正比,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均匀布置。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为感应发热膜层。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锅体为顶部敞开的陶瓷锅体。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面包机,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适于电磁发热的内锅,所述绝缘锅体的壁厚在5毫米到15毫米的范围内。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烹饪器具,包括:外锅,所述外锅上设有第一感应线圈;内锅,所述内锅搁置在所述外锅上,所述内锅为上述第一方面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的第一导磁层相对,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通电时对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上产生感应电流。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从而使烹饪器具的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的内侧,所述外锅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相对的第二感应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电时对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上产生感应电流。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相互独立。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烹饪器具,包括:外锅,所述外锅上设有第三感应线圈;多个内锅,所述多个内锅中的任一个均可拆卸地搁置在所述外锅上且多个所述内锅相互可切换,多个所述内锅中的一部分为上述第一方面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且所述第一导磁层适于与所述第三感应线圈相对,用于在所述第三感应线圈通电时对产生感应电流,多个所述内锅中的另一部分的底壁上设有第三导磁层,与所述第三感应线圈相对,用于在第三感应线圈通电时只在所述内锅的底壁上产生感应电流。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使用不同的内锅,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模式。
[00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的示意图;
[002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内锅100,
[0031 ] 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第一导磁层11,第一导电层12,
[0032]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第二导磁层21,第二导电层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4]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5]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100。
[003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100,包括绝缘锅体。所述绝缘锅体为上端敞开且下端封闭的中空柱状,以便于用户进行烹饪操作。所述绝缘锅体上设有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且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设在绝缘锅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导磁层11和第一导电层12。
[0037]具体而言,第一导磁层11设在绝缘锅体的底壁上,第一导电层12与第一导磁层11串接形成回路,第一导磁层11沿绝缘锅体的周向延伸,且第一导电层12延伸到所述绝缘锅体的侧壁上。
[0038]当交变磁场的磁感线作用在第一导磁层11上时,可以在第一导磁层11上形成感应电动势,因第一导磁层11与第一导电层12串接形成回路,从而可以在串接的第一导电层12和第一导磁层11上形成闭合电流,进而通过电流对内锅100进行加热。由此可以使内锅100受热更为均匀。
[00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锅10,在内锅10底壁上设置第一导磁层11,并设置延伸到内锅11侧壁上的第一导电层12,因此,可以通过底壁上的第一导磁层11感应磁场形成感应电动势后产生感应电流,从而通过第一导电层12对内锅10侧壁进行加热,而无需在内锅侧面设置加热元件等辅助加热装置,简化了具有该内锅10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并且使得内锅各处的加热均匀。
[0040]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层12可以设在第一导磁层11的外侧,且第一导电层12可以包括相互间隔开的多个第一螺旋环,每个第一螺旋环的至少一部分均沿绝缘锅体侧壁的周向由下到上螺旋延伸,多个第一螺旋环同向螺旋且嵌套设置,多个螺旋环串联。这样,通过嵌套设置的多个第一螺旋环,可以在不改变单个第一螺旋环长度的前提下,增加第一螺旋环的圈数。由此可以使得内锅100的底壁受热更加均匀,此外,多个第一螺旋环串联,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层12与第一导磁层11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从而在电流经过处产生热量,加热内锅 100
[0041]例如,第一导电层12可以包括相互间隔开且嵌套设置的两个同向的第一螺旋环,两个第一螺旋环的内端分别与第一导磁层11的两端相连,两个第一螺旋环的外端串接,由此可以使第一导电层12和第一导磁层11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同时可以使内锅100的底壁受热更加均匀。
[0042]优选地,第一导电层12可以延伸到绝缘锅体的周壁上,由此可以利用第一导电层12上流通的电流对绝缘锅体的周壁进行加热,从而可以扩大对绝缘锅体的周壁的加热范围,使绝缘锅体的周壁受热更加均匀。
[0043]另外,第一导磁层11可以呈具有缺口的环形,且第一导磁层11缺口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层12相连。
[0044]优选地,第一导磁层11的宽度大于第一导电层12的宽度。由此,当感应线圈通电时,可以在第一导磁层11的两端分别形成高电势和低电势,从而在第一导电层11和第一导磁层12中形成闭合电流,以对内锅进行加热,此外,第一导磁层11宽度较宽可以增大形成的感应电动势,提高加热效率,使内锅侧壁受热更加均匀,同时第一导电层12宽度小于第一导磁层11宽度可以使内锅底壁的受热更加均匀,从而使内锅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0045]进一步地,第一导电层12的长度与第一导磁层的宽度呈正比,且第一导电层12均匀布置。也就是说,根据第一导电层12的长度调整第一导磁层11的宽度,从而使底面加热与侧面加热达到均匀,实现一种立体均匀加热的内锅。
[0046]第一导电层12均匀布置是指,在第一导电层12的覆盖范围内,第一导电层12各处的宽度以及间隙均大体相同,可以实现各处的均匀加热。
[0047]另外,绝缘锅体上可以设置多个感应加热装置(例如下文中所述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多个感应加热装置适于相互独立地感应磁场并加热绝缘锅体。当多个感应加热装置感应同一磁场时,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可以同时加热绝缘锅体的各个部位,实现绝缘锅体的立体加热;当多个感应加热装置相互独立地感应不同的磁场时,既可以同时加热绝缘锅体各部位,实现立体加热,还可以分别控制各个感应加热装置,实现各部位的单独加热。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100,通过设置多个感应加热装置,使其相互独立地感应磁场,由此,不仅可以独立地控制各个感应加热装置,实现内锅100各部位的单独加热,也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实现内锅100的立体加热。
[0049]另外,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延伸到绝缘锅体的周壁上,从而可以对绝缘锅体的周壁进行加热。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可以从绝缘锅体的底壁中部开始向外依次布置。这样,在布置感应线圈时,可以使单个感应线圈的位置同时覆盖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实现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同时加热;也可以布置环形相套的多个感应线圈,使每个感应线圈产生的磁场对应覆盖一个感应加热装置,从而可以对每个感应加热装置独立进行控制。由此,可以使多个感应加热装置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提高内锅100的适用性。
[005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可以包括适于相互独立地感应磁场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设在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的内侧。由此,可以在实现内锅100立体加热的前提下,简化绝缘锅体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绝缘锅体的底壁上还设有第二感应装置2,第二感应装置设在第一感应装置的内侧,且第二感应装置2与第一感应装置I相互独立。
[0053]进一步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可以包括第二导磁层21和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磁层21设在绝缘锅体的底壁上,且第二导磁层21呈具有缺口的环形,第二导电层22与第二导磁层21串接形成回路。当交变磁场的磁感线作用在第二导磁层21上时,可以在第二导磁层21的缺口的两端形成感应电动势,因第二导磁层21与第二导电层22串接形成回路,从而可以在串接的第二导电层22和第二导磁层21上形成闭合电流,进而通过电流对内锅100进行加热。由此可以使内锅100受热更为均匀。
[0054]第二导电层22设在第二导磁层21的内侧,且第二导电层22包括相互间隔开的多个第二螺旋环,每个第二螺旋环均沿绝缘锅体的周向由外到内螺旋延伸,多个第二螺旋环同向螺旋且嵌套设置,多个第二螺旋环串联。这样,通过嵌套设置的多个第二螺旋环,可以在不改变单个第二螺旋环长度的前提下,增加第二螺旋环的圈数。由此可以使得内锅100的底壁受热更加均匀,此外,多个第二螺旋环串联,可以使得第二导电层22与第二导磁层21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从而在电流经过处产生热量,加热内锅100。
[0055]例如,第二导电层22可以包括相互间隔开且嵌套设置的两个同向的第二螺旋环,两个第二螺旋环的外端分别与第二导磁层21的两端相连,两个第二螺旋环的内端串接,由此可以使第二导电层22和第二导磁层21形成闭合的电流回路,同时可以使内锅100的底壁受热更加均匀。
[0056]优选地,第二导磁层21的宽度大于第二导电层22的宽度。由此,当感应线圈通电时,可以在第二导磁层21的两端分别形成高电势和低电势,从而在第二导电层22和第二导磁层21中形成闭合电流,以对内锅进行加热,此外,第二导磁层21宽度较宽可以增大形成的感应电动势,提高加热效率,使内锅侧壁受热更加均匀,同时第二导电层22宽度小于第二导磁层21宽度可以使内锅底壁的受热更加均匀,从而使内锅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0057]进一步地,第二导电层22的长度与第二导磁层21的宽度呈正比,且第二导电层22均匀布置。也就是说,根据第二导电层22的长度调整第二导磁层21的宽度,从而使底面加热与侧面加热达到均匀,实现一种立体均匀加热的内锅。
[0058]第二导电层22均匀布置是指,在第二导电层22的覆盖范围内,第二导电层22各处的宽度以及间隙均大体相同,可以实现各处的均匀加热。
[005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可以为设在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内的感应发热膜层。由此可以简化内锅100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0060]另外,绝缘锅体可以为顶部敞开的陶瓷锅体。
[006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面包机,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100,且绝缘锅体的陶瓷层的壁厚在5mm?15mm的范围内。
[006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包机,可以使面包受热更加均匀,提高烘烤效率。
[006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100,其中,内锅100搁置在外锅上。具体地,外锅上设有第一感应线圈,内锅搁置在外锅上,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一感应装置I的第一导磁层11相对,用于在第一感应线圈通电时对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上产生感应电流。从而通过底壁的第一导磁层在内锅上的底壁和侧壁上产生热量进行加热。
[006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100,从而使烹饪器具的整体受热更加均匀。
[0065]另外,绝缘锅体上可以设置多个感应加热装置,且多个感应线圈相互独立;并设置多个感应线圈分别与多个感应加热装置相对,用于在感应线圈通电时在对应的感应加热装置上产生感应电流,以使对应的感应加热装置发热,从而加热内锅100。当多个感应线圈同时通电时,多个感应加热装置均发热,以对内锅100立体加热;当单个感应线圈通电时,对应的感应加热装置发热,以对内锅100进行局部加热。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对内锅100的加热位置进行独立控制。
[0066]具体而言,绝缘锅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设在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的内侧,外锅上设有与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相对的第二感应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电时对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上产生感应电流。
[0067]另外,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可以对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中的至少一个通电来使对应的感应加热装置加热。
[0068]另外,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辅助清洗功能。例如,先将吃完饭的内锅100用水打湿,然后将内锅100放入烹饪器具中立体加热,此时,粘在内锅100内表面的干硬饭粒会变得柔软,再利用湿毛巾擦拭内表面即可清洗干净。
[006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的另一种烹饪器具,
[007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和多个内锅。
[0071]具体而言,外锅上设有第三感应线圈;多个内锅中的任一个均可拆卸地搁置在外锅上且多个内锅相互可切换,多个内锅中的一部分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且第一导磁层适于与第三感应线圈相对,用于在第三感应线圈通电时对产生感应电流,以对内锅的底壁和侧壁进行立体加热,使内锅整体受热均匀。多个内锅中的另一部分的底壁上设有第三导磁层,与第三感应线圈相对,用于在第三感应线圈通电时只在内锅的底壁上产生感应电流,以对内锅的底壁进行加热。
[0072]换言之,当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锅时,可以实现内锅的立体加热;当使用导电层和导磁层仅设在底壁的内锅时,仅对内锅的底部加热,从而使烹饪器具具有双胆的加热模式。
[007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使用不同的内锅,可以具有不同的加热模式。
[0074]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适于烹饪器具。
[0075]实施例一,
[0076]参照图1,烹饪器具包括外锅和内锅100,其中,内锅100搁置在外锅上。
[0077]具体地,内锅100上包括绝缘锅体、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绝缘锅体为顶部敞开的陶瓷锅体,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均设在绝缘锅体上,且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设在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的外侧。
[0078]第一感应加热装置I包括第一导磁层11和第一导电层12,第一导磁层11设在内锅100的底壁上且形成为具有缺口的环形,第一导电层12设在第一导磁层11的外侧,第一导电层12包括沿绝缘锅体的周向、由内向外延伸至绝缘锅体的周壁上的两个第一螺旋环,两个第一螺旋环间隔开设置,以对绝缘锅体的周壁进行加热。两个第一螺旋环的内端分别与第一导磁层11的缺口的两端相连,两个第一螺旋环的外端相连,以与第一导磁层11形成闭合回路。
[0079]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为感应发热膜层。外锅上设有线圈盘,感应线圈呈单圈绕至在线圈盘上,感应线圈的面积覆盖第一导磁层11和感应发热膜层。
[0080]当烹饪器具工作的过程中,感应线圈通电并产生交变磁场,作用在感应发热膜层和第一导磁层11上。感应发热膜层直接发热;第一导磁层11的两端形成感应电动势,并在第一导磁层11和第一导电层12中形成电流,电流发热加热绝缘锅体,由于第一导电层12延伸至绝缘锅体的周壁上,从而可以使绝缘锅体的周壁和底壁均发热。
[008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不仅可以实现对内锅100周壁和底壁的立体加热,还可以使内锅100周壁的受热更加均匀。
[0082]实施例二,
[008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一中感应线圈呈单圈绕至在线圈盘上,而本实施例中的感应线圈采用环形相套的双段线圈,其中,内线圈与感应发热膜层相对,外线圈与第一导磁层11相对。
[0084]当烹饪器具工作时,内线圈的感应磁场作用在感应发热膜层上,使感应发热膜层直接发热,以加热绝缘锅体的底壁;外线圈的感应磁场作用在第一导磁层11上,使第一导磁层11和第一导电层12中形成电流,以加热绝缘锅体的底壁和周壁。
[008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环形相套的内外线圈分别对应感应发热膜层和第一导磁层11,由此可以对烹饪器具的主加热(底壁加热)和辅助加热(周壁加热)进行独立控制。
[0086]实施例三,
[008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中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为感应加热膜层,而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包括第二导磁层21和第二导电层22。
[0088]具体地,第二导磁层21形成为具有缺口的环形、且嵌套在第一导磁层11的内侧,第二导电层22设在第二导磁层21的内侧,第二导电层22包括间隔开且嵌套设置的两个第二螺旋环,两个第二螺旋环沿绝缘锅体的周向由外向内延伸,两个第二螺旋环的外端分别与第二导磁层21的缺口的两端相连,两个第二螺旋环的内端串接,以使第二导电层22和第二导磁层21形成闭合回路。
[008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利用第一导电层12和第二导电层22,可以实现对绝缘锅体的底壁和周壁的立体加热。此外,可以根据第一导电层12和第二导电层22的长度分别调整第一导磁层11和第二导磁层21的宽度,从而可以使绝缘锅体的底壁和周壁加热达到均匀,实现立体均匀加热。
[0090]实施例四,
[009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不包括第二感应加热装置2,也就是说,没有主加热区。
[0092]优选地,烹饪器具为面包机,绝缘锅体的陶瓷层的厚度为5mm?15mm,由此可以使热量更加均匀地传递至绝缘锅体内的面包中。
[009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包机,通过延伸至绝缘锅体周壁的第一导电层12对绝缘锅体的周壁进行加热,由此,在对面包进行烘烤的过程中,可以使面包受热更加均匀,提高烘烤效率。
[009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清洗方法,内锅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清洗步骤包括:将待清洗的内锅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浸湿,将浸湿的内锅放置于烹饪器具内进行加热后清洗。
[0095]例如,可以通过向内锅的内表面喷水等方式实现对内锅的内表面浸湿,对浸湿完成后的内锅进行加热,加热后,内锅内表面的干硬饭粒会变得柔软,再用湿毛巾拭擦内锅的内表面即可完成清洗。
[009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9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9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9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10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0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锅体,所述绝缘锅体为上端敞开且下端封闭的中空柱状,所述绝缘锅体上设有第一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绝缘锅体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包括: 第一导磁层,所述第一导磁层设在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且所述第一导磁层沿所述绝缘锅体的周向延伸;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磁层串接形成回路,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延伸到所述绝缘锅体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设在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开的多个第一螺旋环,每个所述第一螺旋环的至少一部分均沿所述绝缘锅体侧壁的周向由下向上螺旋延伸,多个所述第一螺旋环同向螺旋且嵌套设置,多个所述螺旋环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层呈具有缺口的环形,且所述第一导磁层的缺口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宽度呈正比,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均匀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的内侧,且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相互独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二导磁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磁层设在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磁层串接形成回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设在所述第二导磁层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相互间隔开的多个第二螺旋环,每个所述第二螺旋环均沿所述绝缘锅体的周向由外到内螺旋延伸,多个所述第二螺旋环同向螺旋且嵌套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螺旋环串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内侧且呈具有缺口的环形。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导磁层的宽度呈正比,且所述第二导电层均匀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为感应发热膜层。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锅体为顶部敞开的陶瓷锅体。12.—种面包机,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锅体的壁厚在5毫米到15毫米的范围内。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所述外锅上设有第一感应线圈; 内锅,所述内锅搁置在所述外锅上,所述内锅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 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与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的第一导磁层相对,用于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通电时对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上产生感应电流。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锅体的底壁上设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第一感应加热装置的内侧,所述外锅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相对的第二感应线圈,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通电时对所述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上产生感应电流。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相互独立。16.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锅,所述外锅上设有第三感应线圈; 多个内锅,所述多个内锅中的任一个均可拆卸地搁置在所述外锅上且多个所述内锅相互可切换,多个所述内锅中的一部分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且所述第一导磁层适于与所述第三感应线圈相对,用于在所述第三感应线圈通电时产生感应电流;多个所述内锅中的另一部分的底壁上设有第三导磁层,与所述第三感应线圈相对,用于在第三感应线圈通电时只在所述内锅的底壁上产生感应电流。
【文档编号】A47J37/08GK205433292SQ201521143728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徐腾飞, 吴培洪, 黄宇华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