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及电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1470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及电炊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及电炊具,锅体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设置于开口处,锅体与盖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绕连接端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远离连接端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盖体配合面与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盖体绕其与锅体的铰接点旋转,只要能够保证铰接点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铰接点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底部的距离,那么就不会出现盖体与锅体的卡死。
【专利说明】
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及电炊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饭煲,电压力锅的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饭煲、压力煲等小家电产品基本已经普及,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无论是电饭煲还是电压力煲,盖体和锅体是一个重要的配合结构,影响到外观和开盖效果。对于盖体前端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市面上的产品基本上是盖体侧面和锅体侧面平行设置,相对偏移量就是盖体和锅体的配合间隙。这样的结构会出现如下问题:为保证外观漂亮,间隙不可过大;但间隙过小的话,盖体和锅体容易顶死,稍微变形便会卡死,开不了盖。这其中的平衡点只能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还有一种解决方案,就是降低盖体的厚度,然而现有电饭煲、压力煲的盖体上均要设置各种控制按键和蒸汽阀等,因此降低盖体的厚度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盖体和锅体不会卡死的前提下,还能减小盖体和锅体之间间隙的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所述锅体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且连通所述开口的空腔,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锅体与所述盖体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所述盖体绕连接端转动以实现对所述空腔的盖合,所述盖体远离连接端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所述锅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所述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盖体绕其与锅体的铰接端旋转,只要能够保证铰接端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顶部的距离大于所述铰接端到所述盖体另一侧的外侧面底部的距离,那么就不会出现盖体与锅体的卡死。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所述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所述锅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
[0008]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一弧面。
[0009]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二平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
[0011 ]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所述盖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平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平面的宽度;所述盖体下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四平面。
[0012]优选的,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2°。
[0013]进一步,所述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所述盖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五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五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平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五平面的宽度;所述盖体下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二弧面。
[001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盖体和锅体不会卡死的前提下,还能减小盖体和锅体之间间隙的一种电炊具。
[001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炊具,所述电炊具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0017]优选的,所述电炊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中A部放大图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第一平面,2、竖直平面,3、第一弧面,4、第二平面,5、第三平面,6、第四平面,7、第五平面,8、第二弧面,9、盖体,10、锅体,11、内锅,12、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
[0027]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
[0028]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锅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I。
[0029]在本实施例中,盖体配合面为向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一弧面3。这样设置保证了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30]具体使用时,盖体9绕连接端12旋转,由于两个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使盖体配合面始终不与锅体配合面接触,盖体9就不会与锅体10卡死。
[0031 ]如图1和图3所示,实施例2,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
[0032]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
[0033]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锅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I。
[0034]盖体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二平面,第二平面4与第一平面I之间的夹角为12°。这样设置保证了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35]具体使用时,盖体9绕连接端12旋转,由于两个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使盖体配合面始终不与锅体配合面接触,盖体9就不会与锅体10卡死。
[0036]如图1和图4所示,实施例3,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
[0037]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
[0038]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锅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I。
[0039]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盖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三平面5,第一平面I与第三平面平行5,第一平面I的宽度大于第三平面5的宽度;盖体下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四平面6。第四平面6与第一平面I之间的夹角为12°。这样设置保证了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40]具体使用时,盖体9绕连接端12旋转,由于两个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使盖体配合面始终不与锅体配合面接触,盖体9就不会与锅体10卡死。
[0041 ]如图1和图5所示,实施例4,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开口的空腔,盖体9设置于开口处,锅体10与盖体9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使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空腔的盖合,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锅体10上设置有与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
[0042]从附图中的位置关系来看,盖体9的左端与锅体10转动连接。常说的铰接为转动连接的一种。盖体9右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
[0043]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锅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I。
[0044]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盖体上配合面为向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五平面7,第一平面I与第五平面7平行,第一平面I的宽度大于第五平面7的宽度;盖体下配合面为向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二弧面8。这样设置保证了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45]具体使用时,盖体9绕连接端12旋转,由于两个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使盖体配合面始终不与锅体配合面接触,盖体9就不会与锅体10卡死。
[0046]实施例5,一种电炊具,具有实施例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0047]实施例6,一种电饭煲,具有实施例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0048]实施例7,一种电压力锅,具有实施例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5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所述锅体(10)顶端开口,其内部具有用于放置内锅(11)且连通所述开口的空腔,所述盖体(9)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锅体(10)与所述盖体(9)的一端转动连接,使所述盖体(9)绕连接端(12)转动以实现对所述空腔的盖合,所述盖体(9)远离连接端(12)的边沿设置有盖体配合面,所述锅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盖体配合面适配的锅体配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与所述锅体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从上至下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锅体上配合面和锅体下配合面,所述锅体下配合面为竖直平面(2),所述锅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一平面(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一弧面(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二平面(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I)与所述第二平面(4)之间的夹角为1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所述盖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三平面(5),所述第一平面(I)与所述第三平面平行(5),所述第一平面(I)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平面(5)的宽度;所述盖体下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四平面(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平面(6)与所述第一平面(I)之间的夹角为1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配合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盖体上配合面和盖体下配合面,所述盖体上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外侧倾斜的第五平面(7),所述第一平面(I)与所述第五平面(7)平行,所述第一平面(I)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五平面(7)的宽度;所述盖体下配合面为向所述锅体配合面凸起的第二弧面(8)。9.一种电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炊具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盖体和锅体的配合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电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炊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文档编号】A47J27/08GK205433300SQ201620126084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17日
【发明人】陈显怀, 朱传斌, 袁伟, 黎国柱, 陈伟, 彭晶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